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政治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实践,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时间:2022-08-17 04:46:14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践,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父母关心我成长”板块“妈妈生我好辛苦”实践活动教学实录

实践,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一小 彭海娟

本文试图通过案例的形式,深入课堂内部解析课程活动。

案例实录: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在上完这节课后,孩子们似乎很有感触地唱起这首歌来,我出于好奇,问了旁边的丁思涵:“为什么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啊?”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是妈妈生下了我,给我们幸福──”我忽然灵感突现,我们可以去实地感受一下妈妈是怎样生下“我们”的。

为此,我特地联系了塘栖镇中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胡医生,她是本班学生胡淑敏的妈妈,和她约了时间。我们决定下午两点出发。

我把本班27个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来到妇产科,还没有和胡医师联系上,孩子们就很好奇地分散在病房门口张望,有的还护着嘴巴小声地偷笑,我问及何因,孩子们马上就告诉我:“彭老师,这里面的阿姨个个都肚子好大,像小山一样,呵呵!!”“是啊!是啊!她们都躺着,多不舒服啊!”“我阿姨有小弟弟的时候,也是这么大的,她走路走得很慢,还老是要吐,吃不下饭,很可怜的!!”“我大姑也是的了──”小如佳也迫不及待地插嘴,本来安静的病房开始喧闹起来。我示意他们要保持安静,告诉他们:“阿姨们要休息,他们很辛苦地,不要吵闹啊!”孩子们很懂事,顿时就鸦雀无声了。胡医师还没到,我适时告诉他们:“阿姨生孩子很辛苦,也很痛苦的。今天我们来这里一定要静悄悄的,不可以影响他们。”孩子们点点头。“彭老师──”这时胡佳大叫我一声,又慌忙在大家的示意中捂住嘴巴,小声地问我:“彭老师,你生小弟弟的时候,痛吗?”“痛啊!──”我刚想回答他,胡医师走到我们身边,示意我们可以参观了,在她的导引下,我们来到了产房,产房是妇产科重地,一般不允许参观,因为我们认识的关系,今天破例,当然事先少不了对这帮孩子的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们很兴奋,还没到门口,就把头升得老长了。

走到里面,眼前展现的东西显然令孩子们目瞪口呆,各种各样的仪器忽闪忽闪地亮着,发出各种轻微的怪声,两只奇特的床吸引了他们的注意,都围在一起驻足观看。“这是什么床啊?这么奇怪??”孩子们都不禁问起来。“床上怎么有这么多的钢筋条子啊?”“旁边还有铁的扶手哪!”徐语观察地很仔细,一眼就看到了床两边各有的两个铁扶手。“我家的床可不是这样的,没这么高,可舒服了──”听着他们的言论,我和胡医师相视而笑,胡医师忍俊不禁,笑了出来,孩子们都看着她,眼神中充满好奇与询问。她的女儿胡淑敏这时终于忍不住了,他告诉大家,这是阿姨们生孩子用的产床。“啊!!”孩子们惊叫起来,“在这里生孩子?怎么生的啊??”“这些个铁的扶手又是干什么用的?”“旁边的氧气瓶又是干什么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孩子们像油炸开了锅,令胡医生难以招架,她只得在忙乱中接受孩子们的讨问:“这些铁扶手是给阿姨们生孩子用的,因为生的时候很痛,所以阿姨们要拼命地抓扶手,来减轻痛苦,不用铁的,造就给她们抓断了──”说话间,有几个孩子似乎感受到了一种痛苦地气氛,拼命紧缩眉头,咬着牙,作出一种痛苦不堪的神情。有的在自言自语:“难怪,上次我阿姨生完孩子,把嘴唇都咬破了,直流血啊!原来生孩子很痛的!”还没等胡医师一一给孩子们解答,手术室门开了,进来一位身穿白衣,面带口罩的医生。这一会,孩子们都停止了说话,一种惶恐的神情溢满他们的脸上,看来医生的这种打扮着实吓了他们一跳。医生悄悄在胡医生耳边说了几句,就走了。原来,马上就要在这里做手术了。

孩子们很识相地退到了手术室外面,齐刷刷地坐在长椅上静静的等候起来。不一会,从对面13号病房推出一只手推床,里面一位大肚子女人被推了出来,面对她在床上痛苦地呻吟,孩子们一点声音都没有了,都把目光投向她,手推床推到孩子们身边,应智俊这小家伙忍不住了,他看着她,似乎想伸出手来,但始终又不敢,忽然一句话脱口而出,令我们大感意外:“阿姨,加油!不疼的,要加油,一点也不疼!!”孩子们也开始模仿着说起来:“阿姨!加油!加油!”我不禁感到一丝感动,三年级的孩子也懂得关心人了!那位产妇也似乎被这帮孩子感动了,眼泪都挂在了脸上。匆忙间,她被推进了手术室,也把孩子们推进了期盼和等待之中。他们有的三五成群小声议论着什么?声音很轻,听不到他们在讲什么,但从他们严肃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并不是在谈笑。有的默不作声,眼睛看着地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我不禁想,十岁的孩子这么严肃的神情,思考的表情,真是难得一见啊!我的思绪被一阵撕心裂肺的叫声打断,声音来自手术室,孩子们这时相接受了什么命令似的一起涌到门口,四周还是没有声音,包括孩子们,只有那一阵又一阵痛苦的叫声。这叫声像是撕裂了的心情,使孩子们一个个鸦雀无声。

这样的场景经过了一个多小时,在我看来,似乎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漫长而痛苦。有几次我都想逃离这里,免得难以承受这份痛苦。但是看到孩子们这种专著和执着,期盼和等待。我还是和他们一起等了漫长的一个多小时。

随着一声大声的啼哭,手术结束了。孩子们的期盼也结束了。可是另一个企盼又开始了,他们希望看看孩子,看看这位刚生孩子的阿姨。可是手术后的整理还要一个小时,两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我们只得结束这次活动。看到孩子们的失望和无奈的表情,我真有些不忍心。

在回来的路上,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似乎沉默了一个多小时的话瞬间都要释放出来。害得我在路上为安全问题而提心吊胆一阵。

课后花絮:

在回家之前,我布置了一个简单的作业:回家写写这次活动的体会。第二天,孩子们都交了作业,27份,一份没少,比起以前的回家作业,我倍感欣慰。一位叫王轶雯的孩子这样写道:“这次参观,收获真是很大的,以前我总是认为生孩子是一个很轻松的事情,原来这么辛苦,这么痛啊!”张欣磊写道:“这次活动,我知道了女人生孩子是很痛的,很艰难的,我想,妈妈生我的时候也很痛,我妈妈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现在我知道妈妈时常说的一句话:做女人好苦,唉!妈妈,我真是佩服你的勇敢!”沈露在感受中写道:“回家后,我问了妈妈生我时候的事情,原来和今天看到的阿姨一样地喊叫,一样的哭的,妈妈!你生我太辛苦了。”

更有趣的是,胡淑敏回家后,硬要和他妈妈一起去看望了那位生完孩子的阿姨,还买了一束鲜花。

课后所感:

这堂课是我临时加进去的实践活动内容,从孩子们的反应中,我知道孩子们比较喜欢,不仅体验深刻,而且收获颇大。作为德育课程本身,它是与社会,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紧密相连的,课程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实践体验的载体,文本的内容才能得到充实,课程才能顺利得以实施。

新德育课程是孩子的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看,它分成两部分,一是课程化的德育,即以课程为载体的德育教育。二是德育化的课程,即把德育融入于课程中,这两者在这一课程不是“两层皮”,而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决不能忽视。但是,课程所承载的容量是很少的,甚至是片面的,微不足道的,只有孩子的真实生活才是课程的本源,如果把课程当作是一眼泉,那生活就是泉中之水,我们强调泉的重要性的同时,不能忽视“泉中之水”的关键性,试想没有水的“泉”,还能成为“泉”吗?因此,新德育课程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一个“例”,它的内涵需要我们老师去充实,我们必须要树立“我们都是课程的建设者”的理念,用实践,特别是适合于孩子的实践活动为文本提供充足的内容,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德育课程带给孩子们的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陈腐的教条,不是换汤不换药的虚假,而是一种内涵,一种新的课程形态,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人性的张扬。

(原创作品 已刊登于人教版《品德与社会》试教通讯第3期)

(原创作品)

【实践,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相关文章:

“五步教学法”为导学案注入活力08-22

oblog 4.6 注入的语句04-22

重返词语的密林——给词语教学注入源头活水08-20

为学生注入“正能量”08-17

让计算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08-20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新实践——高效课堂08-18

新寒假社会实践报告08-18

语文教学牵手多媒体焕活力08-18

多媒体教学如何让语文充满活力08-19

给高中体育课堂注入快乐的成分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