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6 12:29:28 五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 篇1

  在讲过《挑山工》后,我对语文课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语文课上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又要培养深刻理解课文,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还不能让别人误认为这是一节品德课,在这两者之间掌握好度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理念: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充分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利用质疑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读——感悟——读的指导下领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表达朗读能力。体现读写结合的课题思想,给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学设计。回顾本课的教学,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成功的地方:

  1、倒叙授课,问题激趣。

  课伊始,我出示一组挑山工的图片,组织学生对挑山工有个初步的认识,课件画面定格在挑山工的图片上,引导学生谈谈文章中第几自然段提及这幅画了,大部分同学的目光集中在课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我需要它。”’作者需要它什么?我们不明白。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交流探讨。”然后让学生确定学习方法目标进行学习。

  2、巧用视频,解决难题。

  课堂上组织学生观看挑山工登山时的录像,边看教师边解说原理,同学们对折尺形路线便一目了然,我再引导学生用手画出折尺形路线的样子,我也把折尺形路线的图像画在黑板上,同学们通过观察,解决了“折尺形路线”的难题。

  3、大胆舍弃,突出重点。

  文章的第二部分讲了作者与挑山工的多次相遇,文章篇幅较长,40分钟不可能很好感悟,又因为它只是在用实例证明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慢,其意与第二自然段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概括写一个是具体写作者的亲身经历,因此我采用“挑山工肩挑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却不比游人慢。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质疑。在视觉与听觉共同努力下找到答案即可,腾出更多时间来研究挑山工的语言。这样舍弃,保证了时间,也使得文章的重点更为突出。

  4、引导自学,组织讨论。

  在组织学生学习“三遇三见”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件中的表格,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相应答案。接着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表格的答案。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团体意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虽然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我认为这堂课中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评价不够客观。我在课堂评价时,只顾表扬,没有达到客观品评,对学生学习发展不利,我对学生的表扬用词也比较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客观评价,要扬长补短,不可清一色的褒奖。

  2、教态紧张,不大方。我每到紧张时,总会手舞足蹈,让人觉得慌乱,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竭力控制自己的姿态,做到落落大方,亲和自然。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自己也是从中获益良多,相信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自己会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语文特色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本论坛欢迎广大教科版小学语文教师加入交流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用“耽误”、“朴素”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写有“读读写写”中词语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安排的篇目和重点训练项目

  2、导入新课。板书:挑山工。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知道“挑山工”是指什么样的人?预习后,知道了挑山工的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认识可深可浅。)

  3、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讲挑山工登山的特点。)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他们登山时的姿势是什么样的?找出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挑山工登山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是折尺形的。)谁能描述一下,“折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可在黑板上图示,或实物演示。)挑山工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而不像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往上走?(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能省些力气。)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带来什么问题?(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挑山工登山的特点呢?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讨论交流。作者对什么现象、事情感到很奇怪?(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饱览”是什么意思?(充分地看,看个够。)“题句”是什么意思?(就是为留纪念而写的诗句。)“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指什么?(指传说中利用法术乘着云雾飞行。作者形容挑山工“像仙人”、“腾云驾雾”,是感叹挑山工登山之快,对挑山工的领先感到吃惊,觉得不可理解。)

  四、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问题:在登山途中,“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是在什么情况下相遇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思考。|

  “我”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三次。)这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请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这几次相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开始时“我们很快就超过了他”,但后来发现“他”走在了前面,率先到达我们相遇的地方。)

  “攀谈”是什么意思?(闲谈,随便聊聊。)作者为什么要“走过去跟他攀谈”?(因为作者感到很奇怪,很想解开心中的谜。)

  五、讲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主要讲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谜”。)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作者的这个“不解之谜”是怎样产生的?联系前几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是通过对挑山工与游人的对比产生的。)

  六、讲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各自朗读第五自然段。

  2、讨论。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挑山工是怎样解释“这个理儿”的?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我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高兴怎么就怎么)(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那么,为什么游人“高兴怎么就怎么”,而挑山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呢?(游人是来游览的,哪里好玩就在哪里停,目标散乱;挑山工有任务,要按时把货物送到山顶,目标专一,所以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七、讲读第六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2、讨论交流。

  “心悦诚服”是什么意思?(诚心诚意地佩服。)“包蕴”指什么?(包含。)“意味深长”是什么意思?(指含着的意思耐人寻味,值得很好地体会。)什么是“哲理”?(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有深刻意义的话。)

  山民这几句朴素的话里,包蕴着什么意味深长的哲理?(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比较游人与挑山工的不同之处,然后深入理解“一步踩不实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含义,再深入到更深一层的认识:看准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的;放松要求,做做停停,任何事情也做不好。)

  八、讲读第七自然段。

  作者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来激励自己向前。)

  九、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体会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 篇3

  师:再过一周就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所以,在我们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送给大家一份六一节礼物——诗歌《向着明亮那方》

  这也是我和我所带的班级的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首晨诵诗,很多个早上,我们都是诵读着这首诗歌开始一天的学习的,今天,把它带给这里的孩子,当然要带他们诵读,感受诵读的魅力,诗歌的魅力。

  好了,现在请同学们跟周老师一起读.

  (诵读诗歌,开启今天的课程.)

  师:知道我们今天要上哪一课吗?

  生:不知道.

  师:哦,老师的保密工作做得还真好,那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写字“挑山工”,谁愿意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生:挑(第一声)山工

  师:你真棒,不仅做到了声音洪亮,而且还注意了节奏。“挑”,是一个多音字,谁还知道他的另外一个读音?能组个词吗?

  生:挑战(第三声)

  师:非常好,我这里有几个词语,请大家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准确。

  认读:挑剔,挑选,挑战,挑三拣四,挑逗,挑拨……

  生:认读

  师:非常好。《挑山工》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大声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朗读课文

  师:“挑山工”是做什么的?

  生:挑东西到山上去的人。

  师:那他们是怎么挑着东西登山的呢?有什么特点吗?请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挑山工挑东西登山特点的句子。

  生:默读,画。

  师:挑山工登山的确有特点啊,尤其是他们走的路线,是——

  生:“折尺形路线”。

  师:对,我们一起来读描写折尺形路线的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象,看看你眼前是否可以出现一个正在登山的挑山工的模样。

  生:读“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师:你们看到挑山工了吗?我们一起来画一画,一边朗读文字,一边动手画挑山工登山走的“折尺形路线”。

  生:读,画,体会

  师:指导边读边做动作边想象。

  读书就应该这样,把文字读成画面,让自己走进语言文字中,身临其境才能读明白读出感情。我们再来看着图形读一次,还原文字,让自己从文字中走出来,让文字变成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感情。

  生:读

  师:这样登山有什么好处?

  生:,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台阶,还省力。

  师:对,就像我们骑自行车上坡,如果这样走s形路线是会减轻阻力。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程加长。挑山工一次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那他们用的`时间是不是也要比游人多呢?

  生:不。

  师: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呢?我们还是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寻找谜底吧!我想请三个同学和周老师共同读课文的3、4、5、6自然段,谁愿意跟我合作?其他同学注意,拿出笔,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在泰山和挑山工几次相遇,分别在什么地方?画出相遇的地点名称。

  师生:朗读,随机纠正评价激励。

  师:谁来说说你的意见。

  生:四次相遇,1.山下遇到……

  2.回马岭我们发现那个……

  3.五松亭看见在……正是他

  4.极顶我们又碰见了他……

  师:找得非常完整。请注意,老师刚才开课时告诉大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在第1、2自然段先给我们介绍了挑山工的群体特点,而在这四个自然段中则是具体介绍一个挑山工。我们看第一次相遇时,作者对挑山工进行了什么描写?

  生:外貌——“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露出鲜红的背心。”

  师:谁来读一读这段外貌描写,然后说说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挑山工。

  生:读,体会——体魄强健、纯朴可爱。

  师:你可真会读书,写人的时候外貌要有选择的去描写,不能面面俱到,要考虑你是想突出人物的什么特点。咱们现场来做个仿写吧,周老师当模特,就写写我这个新朋友,注意,要抓住我的特点,突出表现我这个来给你们上课的城里老师留给你的印象。

  生1:小学四年,我们遇到过很多语文老师,但今天来给我们上课的周老师却是最特别的一个。

  师:这个头开得好,谁再来继续?

  生2:她看上去20多岁,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师:恩,我听得好享受哦!

  生3:周老师穿一件棕色的上衣,敞开的部分露出白色的体恤,看上去很美丽。

  师:哇,这个仿写精彩,马上就用上了文中描写衣服的句型。

  生4:她一走进教室脸上就绽开灿烂的微笑,我们好喜欢她……”

  师:谢谢谢谢,我也好喜欢你们的,悄悄告诉你们啊,我这微笑被很多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夸奖过呢,应该成为我的招牌表情了吧!

  师:好了,你看,人物外貌描写并不难,难的是你平日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勤于动笔做记录。我们赶紧看看第二次相遇又进行了哪方面的描写。

  生:“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这是动作描写。

  师:眼睛可真亮啊,一找一个准,很简单的一个动作,有必要写吗?如果现在你们也把这样的动作描写借用到写周老师的作文中去可以吗?

  生:不行不行,这个动作描写是说挑山工挑东西上山很辛苦,半路抽支烟歇歇脚。

  师:天,你可真了不得啊,读出了这简单的动作背后的信息,这才是真的会读书!

  第三次相遇,又会带给我们什么信息呢?

  生:外貌“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师:对,再次写到外貌,还是那件褂子,还是黑皮肤,语言表达却有了变化,没有给我们重复罗嗦的感觉,这就是中国语言的妙处啊!而且,这样的外貌重现更加深了挑山工留在作者以及我们心中的印象。还有其他描写吗?

  生:语言描写。

  师:对,这次重点描写了语言,找找有几次语言描写。

  生:三次。

  师:哦?(这里的课堂生成与我的课前预设有了差别,我备课时只关注了两次直接对话描写,所以,当学生说出“三次”时我心里有一刹那的跳动,正当我思忖怎样引导学生与我的预设接轨时,学生的回答把课堂带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课堂生成让课堂更精彩)请你读一读第一次语言描写的句子。

  生:“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正是这一处间接引用被我忽略了,学生回答的一瞬间我找到了比我预设的更精彩的教学切入点——把间接引用转换为直接引用。要知道这样的句型转换是高年级考试必考题,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扎扎实实训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不正是绝妙的训练点吗?阿门,谢谢孩子!)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这一处语言描写并不是挑山工直接回答,而是作者转述给我们听,谁能把他转换为挑山工直接回答?

  生:他告诉我:“我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师:非常准确,如果写的话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变化。

  挑山工的话朴实中带着风趣,更含着哲理,特别是他和“我”的最后一次对话,回答了作者也是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

  生:朗读“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要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师:什么理儿?

  生:做事要脚踏实地。

  师:他没有说啊,你怎么知道这个理的?

  生:我从他说的“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读出来的。

  师:听听,咱们班的孩子越来越会读书了,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这叫高度概括能力。

  生:他还告诉我们做事要“目标专一”,因为他说“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就是说他们必须专心地做一件事,不能随意改变方向。

  师:说得好!

  生:“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这句话还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

  师:对,这就是挑山工给我们的启示。他几句朴素的话,却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所以作者从泰山回来专门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生:朗读最后一段“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师:我需要的是什么?

  生:这幅画。

  生:需要挑山工的精神。

  师:什么精神?

  生:(看着黑板总结)目标专一、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是啊,不仅仅是作者需要,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让我们也再次用心的欣赏这幅话(引导学生读最后一段话,读出作者这幅画的色彩美、内容美、境界美)

  生:朗读最后一段。

  师:其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挑山工的精神,我们从这篇文章里获得的远不止这些。正像我们的作者冯骥才先生,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他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用心体味,所以一趟泰山旅行收获的不仅仅是亲近大自然的愉悦,更有一幅意境深远的画作和一篇影响无数人的散文。

  师:同学们,开始上课时我告诉大家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我们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对作者的人物刻画做了简单的分析和模仿,现在课文读完了,我们再从整体看看文章的布局——作者从挑山工一个群体的特点入手,写到一个具体的形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等特点的描述,让挑山工的模样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现在,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人,更是一个身强力壮、纯朴可爱、脚踏实地、能够朝着认定的目标不断攀登的人!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作者这一切描写都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材料安排,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这也是我们需要记住的!

  好,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导入,激发灵感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快与慢》单元的第一课《挑山工》板书课题,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

  2、你的回答真准确,是啊,挑山工的形象常常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怪不得在作者回来以后画了一幅画,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观看这幅画,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点课件【出示图片】(生说)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谁能从书上找出描写这幅画的句段呢(生回答6自然段这时点名读这个自然段)

  二 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出示句子: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一步一步在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你读的真准确,请同学们再读这段话,看看你有什么问题想提问?【生回答为什么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我为什么这么需要它?】好,你们真是会提问的孩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学习目标,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点课件

  一起读【1、体会挑山工的话的含义,学习挑山工的精神。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这里的挑山工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挑山工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完成这个任务,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用横线画出描写挑山工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可以这样来批注:我认为这是一———的挑山工】

  2、用曲线划出描写游人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体会(时间4分钟)

  小组合作

  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现在请把自己学习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3分钟后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请注意,只有小组发言,+1分,如果回答的很准确,声音很响亮。+2分,如果回答的不但准确,声音响亮而且很全面,+3分。】

  刚才老师发现大家交流得都很积极,哪个小组先来汇报

  随机感悟句子:

  a:(1)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40多岁,敞开的白布褂子音露出鲜红的背心。这是什么的描写?(外貌,纯朴的农民形象。黑生生的,白布褂子说明穿着是很朴实的,敞开说明他挑得很热)【师评价:你们小组回答的真准确加2分】

  文中哪些地方还对他还进行了描写?

  (2)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黑的肌肉。

  读一读这句话,有什么不一样?(是啊劳动创造了美)【师评价】

  (3)他浓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随和,纯朴)

  b: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20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感悟勤劳,板书坚持不懈)倒不拘束可以看出他很开朗,很随和住在山脚下,说明对路很熟悉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说明这个工作 是非常苦的,可是近20年他坚持不懈

  天天也可以看出他的坚持不懈

  c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子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来晃悠!”

  很随和:不怕说自己的个子小

  很会开玩笑: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

  对自己的工作的满意和喜欢:因为后面这一句话说他咧开嘴笑了

  d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一样是一条道?你们是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我们跟你们可不一样,不像你们那样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这是这个理儿?”

  坚持不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一个劲儿往前走

  一心一意做事情: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等(脚踏实地,勇往直前)板书

  3、大家已经找到了描写挑山工的句段,那么游人又是怎么走的呢?请大家接着来回报游人的句段。(板书 东看西看 玩玩闹闹 走走停停)

  a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

  我们是走走停停,看看一路的风景,很不专心的,很放松的

  b但是是总是在我们流连忘返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我们。

  流连忘返:说明我们在一路先进的时候可能是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总是在看着一吃点的风景,这样做事情总是松松垮垮的

  通过大家的交流汇报,我们已经对挑山工和游人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挑山工与游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说不完整教师可指着板书让学生说)

  让我们再次来读读挑山工的这句话,看看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吗?点课件(齐读)【生回答 我们要向学习挑山工】是啊,只要我们点课件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种,像这样不怕吃苦,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人还有很多,一起来看这些资料点课件出示资料

  三、小结课文,练笔提升

  经过这么一次小小的旅行,看到这么一个坚持不懈, 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挑山工(看板书),对于作者来说有了一次心灵的旅行,怪不得回来以后作者都一直把这样的一幅画挂在自己的书桌前,再次让我们齐读这句话想想它指的是什么?点课件(告诉我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不能停)是啊,想想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做的事情,你能说出这样的事例吗?

  结束语:挑山工的(坚持不懈等 学生说)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四( )班的同学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幅画,老师也想把它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用它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 篇5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挑山工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生字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学存疑。

  1、让学生提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

  2、教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去讨论并弄懂。教师告诉学生学习原本就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解决不懂得问题要靠你们自己反复读,用心想,主动去探索知识。

  二、质疑答难

  鼓励学生缘疑质难,或主动引导,或有意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1、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奇怪的是,虽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他们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2)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着重从挑山工登山的姿势、路线来理解。折尺形路程比游人约多一倍,可结果花的时间不比游人多,这是不解之谜。

  (3)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指导学习重点段:

  师生围绕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是用什么办法来理解这句话,或明白这个问题的?启迪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悟出:抓住句子中的关键重点词语是读懂一句话的重要方法;抓住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是读懂一段内容的重要方法,将各段的段意联系起来,就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讨论:

  1、我与挑山工三次相遇分别是在什么地方?

  (找出课文中的词、句)。相遇与我感觉有什么共同特点?

  2、品析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什么理?用课文里的词句理解;与我跟你们不一样儿,挑山工与游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3、朗读出挑山工朴素、自豪的感情。

  4、从我心悦诚服到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仅仅是挑山工说的揭开我心中的谜的这番话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与周围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实例,展开讨论、联系,确实感到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是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及深刻意义的话。

  5、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6、作者为什么说我需要它,而且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作者需要的仅仅是这幅画吗?(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这幅画,而是画中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不断登攀的精神。作者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是因为作者需要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前进。)

  三、归纳学法:

  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第一个环节是去的趟理解内容和思想。第二个环节是来回趟学习作者怎样表达内容与思想。

  1、学习的顺序:预习提问;讨论读懂了什么?练习存在疑问,归纳学法。

  2、可提供参考的读书方法:

  (1)根据课后提示,指导带着问题读书。

  (2)抓住重点词句,品词品句读书。

  (3)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全面理解课文读书。

  (4)观察画面,叙述内容读书。

  (5)文中标点的运用,体会内涵读书。

  (6)边读边思,展开想象,理解文章读书。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挑山工跟游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2、课文最后一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归纳总结,感情朗读。

  1、联系课后第4题,说说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受到了什么激励?

  2、突出以下内容:

  使学生明确课文的思路,懂得《挑山工》全文紧扣中心,层层叙述,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贯通,首尾呼应,阐述哲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的含义。

  三作业设计(可任选一题,也可采取学生自己设计)

  1、写一则读书笔记。

  2、画一幅《挑山工》的画。

  3、小练笔《我心悦诚服了》。

  4、制作读书笔记卡片。

  5、办一张《劳动创造美》手抄报。

  板书设计

  挑山工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

  挑山工:目标专一,坚持不懈,不断攀登

【课文《挑山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松鼠的教学教案设计08-25

语文《挑山工》教学反思01-16

语文课文的教学教案设计08-26

语文课文狼教学教案设计08-26

《挑山工》教学反思(精选10篇)05-10

挑山工教学反思(精选18篇)06-06

《挑山工》教学反思(通用14篇)05-11

课文《车的世界》教案设计08-26

课文《猫》教学反思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