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08-31 04:23:43 八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教案模板汇总5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1

  一、知识与技能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辨别唯物主义观点.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1

  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随宽x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或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为什么可以看着函数,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提问学生,师生互动.

  在此活动中老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①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②能否用语言说明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③能否了解所讨论的函数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

  分析及解答:(1)

  ;(2)

  ;(3)

  其中v是自变量,t是v的函数;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n是自变量,s是n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

  的形式,其中k是常数.

  二、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这样的函数式表示?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xxm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随注水速度u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cm3,立方体的高h随底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牛顿,物体对地面的压力p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行为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

  (1)能否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

  (2)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3)能否比较深刻地领会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

  ;(2)

  ;(3)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不能为零.

  活动3

  做一做: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20cm2, 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cm.那么变量y是变量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师生行为:

  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提出问题,关注学生思考.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生能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顺利抽象反比例函数的模型;

  ③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合作、交流;

  活动4

  问题1:下列哪个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数?

  问题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的值.

  师生行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并给予及时引导.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能否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②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活动.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数.

  2、分析:因为y是x的反比例函数,所以

  ,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的值.

  解:(1)设

  ,因为x=2时,y=6,所以有

  解得k=12

  因此

  (2)把x=4代入

  ,得

  三、巩固提高

  活动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3时,y=8.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y=2时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

  学生独立练习,而后再与同桌交流,上讲台演示,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

  四、课时小结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到理发认识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感知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本节导图,并回答问题,学校要举行金秋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如果这块画布的面积是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书P68页的问题)

  你是怎样算出画框的边长等于5dm的呢?(学生思考并交流解法)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等式扩=25中求出正数x的值.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 =a (x0)中,规定x = .

  2、 试一试:你能根据等式: =144说出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吗?并用等式表示出来.

  3、 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建议:求值时,要按照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写出应该满足的关系式,然后按照算术平方根的记法写出对应的值.例如 表示25的算术平方根。

  4、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1;(3) ;(4)0.0001

  三、练习

  P69练习 1、2

  四、探究:(课本第69页)

  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方法1:课本中的方法,略;

  方法2:

  可还有其他方法,鼓励学生探究。

  问题: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多少呢?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 ,表示2的算术平方根,它到底是个多大的数?你能求出它的值吗?

  建议学生观察图形感受 的大小.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用刻度尺测量它与大正方形的边长的大小)它的近似值我们将在下节课探究.

  五、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呢?

  2、算术平方根的具体意义是怎么样的?

  3、怎样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六、课外作业:

  P75习题13.1活动第1、2、3题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3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

  二、自主学习:

  (一)知识我先懂:

  方差:设有n个数据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方差:即用

  来表示。

  给力小贴士: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 。波动性越 。

  (二)自主检测小练习:

  1、已知一组数据为2、0、-1、3、-4,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

  2、甲、乙两组数据如下:

  甲组:10 9 11 8 12 13 10 7;

  乙组:7 8 9 10 11 12 11 12.

  分别计算出这两组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并说明哪一组数据波动较小.

  三、新课讲解:

  引例:问题: 从甲、乙两种农作物中各抽取10株苗,分别测得它的苗高如下:(单位:cm)

  甲:9、10、 10、13、7、13、10、8、11、8;

  乙:8、13、12、11、10、12、7、7、10、10;

  问:(1)哪种农作物的苗长的.比较高(我们可以计算它们的平均数: = )

  (2)哪种农作物的苗长得比较整齐?(我们可以计算它们的极差,你发现了 )

  归纳: 方差:设有n个数据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我们用它们的平均数,表示这组数据的方差:即用 来表示。

  (一)例题讲解:

  例1、 段巍和金志强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谁的成绩比较稳定?为什么?、

  测试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段巍 13 14 13 12 13

  金志强 10 13 16 14 12

  给力提示:先求平均数,在利用公式求解方差。

  (二)小试身手

  1、.甲、乙两名学生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环数如下:

  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经过计算,两人射击环数的平均数是 ,但S = ,S = ,则S S ,所以确定

  去参加比赛。

  1、求下列数据的众数:

  (1)3, 2, 5, 3, 1, 2, 3 (2)5, 2, 1, 5, 3, 5, 2, 2

  2、8年级一班46个同学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20人,15岁的15人,16岁的6人。8年级一班学生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方差公式:

  给力提示: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越 。波动性越 。

  每课一首诗:求方差,有公式;先平均,再求差;

  求平方,再平均;所得数,是方差。

  五、课堂检测:

  1、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练习中成绩如表所示:(单位:秒)

  小爽 10.8 10.9 11.0 10.7 11.1 11.1 10.8 11.0 10.7 10.9

  小兵 10.9 10.9 10.8 10.8 11.0 10.9 10.8 11.1 10.9 10.8

  如果根据这几次成绩选拔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谁呢?

  六、课后作业:必做题:教材141页 练习1、2 选做题:练习册对应部分习题

  七、学习小札记:

  写下你的收获,交流你的经验,分享你的成果,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填空

  1、()2=9; 2、()2 =0、25;

  3、

  5、()2=0、0081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 ,其中 读作“二次根号”, 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 ”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26 ②247 ③0。2 ④3 ⑤

  解:①26 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 的平方根是

  由学生说出上式的读法。

  例1。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81; (2) ; (3) ; (4)0。49

  解:(1)∵(±9)2=81,

  ∴81的平方根为±9。即:

  (2)

  的平方根是 ,即

  (3)

  的平方根是 ,即

  (4)∵(±0。7)2=0。49,

  ∴0。49的平方根为±0。7。

  小结:让学生熟悉平方根的概念,掌握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

  六、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以及表示方法,回去后要仔细阅读教科书,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

  教材P。127练习1、2、3、4。

  八、板书设计

  平方根

  (一)概念 (四)表示方法 例1

  (二)性质

  (三)开平方

  探究活动

  求平方根近似值的一种方法

  求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近似值,通常是查表。这里研究一种笔算求法。

  例1。求 的值。

  解 ∵92102,

  两边平方并整理得

  ∵x1为纯小数。

  18x1≈16,解得x1≈0。9,

  便可依次得到精确度

  为0。01,0。001,……的近似值,如:

  两边平方,舍去x2得19.8x2≈—1.01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5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127[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

  2.学生看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h,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 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v /h.

  轮船顺流航行90 所用的时间为小时,逆流航行60 所用时间小时,所以=.

  3. 以上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例题讲解

  P128例1. 当下列分式中的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的取值范围.

  [补充提问]如果题目为:当字母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分母不能为零;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0 (2)=2 (3)=1

  五、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 , , ,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六、课后练习

  1.下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与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八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的数学教案12-14

八年级数学教案06-18

八年级的数学教案15篇12-14

【荐】八年级数学教案12-03

【热】八年级数学教案12-07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2-27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11-04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11-03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9

八年级数学教案【荐】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