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新课标数学教案

新课标数学教案

时间:2022-08-22 21:05:1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新课标数学教案(通用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课标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标数学教案(通用10篇)

  新课标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2.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和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教师:我们以前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1米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具体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二、操作观察

  1.操作活动:拿出小尺量量文具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分组活动:用米尺量量黑板、桌椅、教室、讲台。

  3.汇报:说说测量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探索新知

  教师:我们以前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比较短的距离,是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新的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引出新课)。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尺子观察一下。

  教师:尺子上的刻度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还有比厘米更小的格。)

  教师: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教师指导学生数小格。)

  教师:五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那么小1厘米是多少毫米?(因为1厘米中间有1,2,…,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有多长。(看一看学生表示的是否合适。)

  2.看书p2,让同桌相互说说图意,师重点引导学生看p3小天使说了什么?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练习

  1.做p3“做一做”中的习题,师巡视

  2.练习一的`第1、2题。

  五、生活中的数学

  1.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大约是多少毫米,尺子的厚度约多少毫米等等。

  2.你能说说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吗?

  3.验证刚才说的是否正确,并量一量,重点量一分硬币的厚度。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加以概括(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比较薄的物体,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七、作业设计

  1.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楼房高135厘米

  小红身高60毫米

  小刀长15米

  黑板长18厘米

  铅笔长4米

  2.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略)

  3.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2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25毫米短8毫米的线段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新课标数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六年级人教版这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四、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鸡兔同笼问题。

  五、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位置(2课时)

  2、分数乘法(12课时)

  3、分数除法(13课时)

  4、圆(8课时)

  5、百分数(15课时)

  6、统计(2课时)

  7、数学广角(2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单元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单元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

  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xx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

  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xx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

  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

  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单元重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类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

  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

  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新课标数学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三学制)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

  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

  (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的和是540。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结果得540。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结果得540。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加上360,结果得540。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

  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

  (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的和。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三)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口答:

  (1)七边形内角和()

  (2)九边形内角和()

  (3)十边形内角和()

  2、抢答:

  (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储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五)作业:练习册第93页1、2、3

  八、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

  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

  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

  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减少干预,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新课标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新课标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小数来进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计算的结果化成百分数,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就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学生对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不难掌握,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思考怎样互化,再归纳出互化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讨论与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基本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掌握它们互化的简便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你能说几个百分数吗?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几个百分数?

  2、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百分数。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分数。

  0.45=1.2=0.6=

  二、导入新课

  根据分数与小数化成互化关系,请同学们猜测一下,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吗?是的,百分数与小数也能互化。在生产生活中,为了简便,经常需要把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或者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探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互化。(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探索新知。

  1、认真阅读课本80。

  例1:小数化百分数认真看书观察每一步转化的过程,重点看1.4和0.123每一步的过程。然后学生交流改写结果。注意让学生说说方法,如:是怎样把一位小数1.4改写成百分数的?1.4是一位小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时,小数的位数不够你是怎么处理的?改写的依据是什么?

  2、总结方法。

  师:除了把小数转化为分数再转化为百分数的方法外,你还有更快捷的方法吗?学生组内交流,明确结论: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小数点向右移2位,添上%(同时板书:小数百分数)

  3、填空:小数化百分数,先把小数转化成()数,再把分数转化成分。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0.45=0.60.125=2.5=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小数到百分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第80

  5、认真看课本80页自学。

  例2:百分数化为小数。

  6、如果反过来把百分数直接改写成小数,又是怎样的呢?你还能说说吗?小组合作交流得出:把百分数改写成小数,只要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7、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师:请学生从右往左观察例1中三个例子,想一想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应该怎样做?请同学们试一试。(学生板演)让学生用一般的方法转化后汇报。

  师:观察百分数数和化成的小数,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并让学生说说怎样移动小数点?教师进行评价,引导验证规律。去掉%,小数点向左移2(同时板书百分数小数)

  8、把百分数化成小数12%180%=指名学生板演,并说说化的方法。重点弄清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算式看从百分数到小数的转化小数点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练习:书上80

  三、课时小结

  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新知识?学得轻松吗?是用什么方法学的?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练习册。

  新课标数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学会正确计算。

  2、通过学习,养成认真审题,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设备:

  幻灯片、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一张成人票需要24元,儿童票半价。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新课教学

  1、(小黑板出示)先读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来。120—144÷18+35(58+37)÷(64—45)

  (1)学生口述运算顺序,教师用框线图表示顺序。

  (2)集体校对,说明注意点。

  2、教学例1。

  (1)把准备题

  ①中的144改写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问这道题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除法在一起,你认为应当怎样计算?

  (3)全班同学统练,一生板演,集体校对,讲评。

  3、教学例2。

  (1)把准备题②中的45改写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较例2与准备题的异同,确定运算顺序。

  (3)独立完成并自我评价,指名让一名学生向全班作汇报。

  4、练习“试一试”。

  (1)板书:1515—15×(94+54÷9)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并独立进行计算。

  (3)用投影校对典型错例,归纳并作出鼓励性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让全体学生做填空题。

  (1)280—43×6+540÷36可以同时计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应该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应该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后一步应该算x。

  2、课本“练习”第1题,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请每位学生首先认真对4个小题进行审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各题。

  (3)全班集体校对,指出错误原因并订正。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特别是再看例1、例2使我们明白,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应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后做正确。

  新课标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感受到交集的含义,能借助直观图,体验利用维恩图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集合图的活动,启发学生对交集部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生活情景的课堂再现,让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图示的方式感受到交集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教法

  本节课刘老师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1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猜拳和抢凳子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呼啦圈套小朋友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4借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的语数竞赛活动的情况,让学生充分探究集合的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

  5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设计集合图,进一步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6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考虑到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多样性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延伸。

  总之,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做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新,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新课标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教科书第77-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

  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思想: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将接触到大量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根据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掌握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方面。本课时的教学正是为学生顺利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而展开的。

  教具准备:

  树叶若干片,方格纸一张,写有“你知道吗”的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题,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有特殊意义的脚印图片。(出示月球上的第一个脚印)也许若干年后的一天,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中国人的脚印的人就是在座的某一位了。再请看第二个脚印:(出示?小华的脚印)这是一张千年之际出生的婴儿脚印的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三、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1)师: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师板书: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1)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四、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1、估算第78页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课件依次出示)

  (1)学生独立进行估计: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估算手掌的面积:

  (1)师:每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

  (2)学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纸上验证:(学生在此环节开展好帮差活动)

  (3)展示汇报:(师:我们在认识平方分米时,说手掌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六、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说来听听。

  板书设计:

  成长的脚印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新课标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倒数,感受倒数时越来越小的特点。

  2、理解教师指令、有序操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21块同样的长方体盒子。

  2。小纸人和“楼梯图”(如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㈠搭楼梯

  引导幼儿学习6以内的倒数,感受倒数时越来越小的特点

  1、教师示范用长方体盒子搭建6级“楼梯”。

  楼梯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要来搭一个楼梯,看看每个台阶是由几个小盒子搭成的?

  2、在搭建楼梯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感受楼梯的台阶数量逐渐增多、越来越高的特点,请幼儿数一数每个台阶分别由几个盒子搭成,教师在每个台阶下面对应地放上1~6的数字卡片。

  3、教师手持小纸人走一走搭建好的楼梯,边走边引导幼儿顺数和倒数。引导幼儿直观地认识倒数时数越来越小的特点。

  ㈡运动小人走楼梯

  1、走楼梯是一项很好的运动,让我们的运动小人来走一走吧!

  2、发给幼儿每人一张“楼梯图”,幼儿小纸人在图上走楼梯,要求边走边数,上楼顺数,下楼倒数。

  3、请你让运动小人到其他小朋友的楼梯上轻轻地走走,边走边数。

  ㈢我们一起来运动,理解教师指令,有序操作

  1、现在,请运动小人一起来走楼梯,注意听指令。

  2、根据教师的'指令,幼儿操作运动小人,从某一个数开始倒数。如教师发出指令“从3楼开始往下走”,幼儿就拿着运动小人边走边从3开始倒数。教师发出指令:“从5添上1的楼梯往下走”,幼儿就让运动小人从6楼往下走,边走边倒数。

  3、游戏数次后,让运动小人休息。

  4、幼儿以自己的身体作楼梯,用食指和中指模仿运动小人行走楼梯,先从脚部往上走到身体的某一部位,边走边顺数;然后从上往下走,边走边倒着数。

  ㈣小动物走楼梯

  1、教师出示玩具小猫,让小猫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上楼。

  教师:楼梯搭好了,小猫想走一走楼梯,玩一玩。我们一起跟着小猫上楼吧。(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随着小猫的步伐数出——1、2、3、4、5、6)

  教师:小猫向上走完了楼梯,它要转身下楼咯(再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数——6、5、4、3、2、1)。

  2、让小猫重复“上楼”“下楼”一次,幼儿独立数一遍;再个别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看看都对了么,其他小朋友进行监督。

  3、教师:还有许多小动物请我们帮它们搭楼梯,这样它们都能玩走楼梯的游戏了。让我们自己动手给这些小动物们搭好楼梯。幼儿分组搭楼梯。搭好楼梯后,幼儿手持动物一边走楼梯、一边数数。

  4、教师小结:上楼时数数越来越大,下楼时数数会越来越小。顺着数是从少数到多,倒数是从多数到少。

  ㈤《顺数和倒数》

  幼儿根据书上所画的图,用手指代替进行走楼梯,练习6以内的顺数和倒数。教师可以先和幼儿一起来数一遍,再让幼儿自己数。

  ㈥游戏:走楼梯

  1、请个别幼儿与教师面对面模拟上楼的动作,玩走楼梯游戏。(如:幼儿上楼数数1、2、3、4、5、6,教师下楼数数6、5、4、3、2、1。如果先开始的人是下楼,那下一个就是上楼,强调好规则)

  2、幼儿自选同伴,两人面对面边玩“上楼”“下楼”边数数。

  3、根据幼儿倒数着的学习情况,可以增加数数的难度:上楼可从1数到6、7、8……,下楼从……8、7、6倒着数到1。

  结束环节

  复习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可以顺便复习课上学的6以内的倒数。

  新课标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水果的名称进行分类。

  2.学习用“把××和××放在一起”大胆表述分类结果。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认识各种常见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并正确说出名称。

  2.苹果、香蕉、梨、火龙果、葡萄水果卡片,分类篮若干

  3.环境创设:创设水果店情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位朋友吗,你们认识她吗?(兔小姐),对了,就是兔小姐,她新开了一家水果店,我们一起去她的水果店看看吧!

  二、幼儿观察水果的摆放规律

  师:你们仔细看看,兔小姐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摆放的?(按照水果的种类,把一样的水果摆在一起),你们听:谁来了?猪爸爸来买水果了,哎呦,猪爸爸肚子太大了,不小心把水果架碰倒了,兔小姐的水果倒了一地,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把水果放好吗?但是去之前我们要先学会一种本领,把一样的水果放在一起,你们能行吗?我先请两个小朋友上来用水果卡片试试看。

  三、个别幼儿尝试按水果进行分类

  师:这两个小朋友先用我们的水果卡片试一试,看看他们能不能把水果分好,注意要把相同的水果放在同一层水果架上。

  小结:你们看,他们分的对吗?请某某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对了,只有学会把相同的水果卡片放在一起,兔小姐才会请我们去帮忙,现在其他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先来看看我们的材料。(介绍操作材料)

  四、集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在试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1.等会你们自己选择一张桌子操作,如果发现篮子不够了,你就选择其他的桌子操作。

  2.每个小朋友一篮水果卡片,你们要把水果分到桌子上的水果篮里面。

  3.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后马上回到位置上。

  教师讲解:我们来看看这组小朋友分好的水果卡片,分对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游戏结束—水果宝宝分类排队

  师:小朋友都已经学会分水果的本领了,那现在我们准备出发去兔小姐的水果店帮忙啦!请身上贴着苹果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贴着香蕉图案的小朋友站在这里,我们出发吧!

  活动反思

  这节小班《水果分类》,我的目的是孩子们在已经熟悉掌握各种水果名称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分类。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创设了一个他们熟悉的动物情境:兔小姐开了一家水果店,她的.水果摆放的特别整齐,但却被后面来的猪爸爸给碰倒了,由此引出让幼儿帮兔小姐的水果分类,孩子们也很乐意帮忙。在过程中,我先请了几位幼儿上来个别操作,本来我以为把三种水果进行分类,而且还是孩子们熟悉的苹果、香蕉和梨,对他们肯定没难度。结果他们上来操作时孩子们还是弄错了,由此我想到,孩子们虽然熟悉水果,但对于分类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操作起来会有难度。接下去的集体操作过程中,我投放了五种水果,由于小班孩子刚进园不久,对于上课的常规不是很清楚,所以出现了不是人手一份材料的情况,我在过程中马上引导他们要自己独立拿一篮水果进行操作。在最后的检验环节,我发现有一组小朋友好几种水果放错了,他们虽然认识水果,但在分类过程中会出错,因此我在接下去的时间里,重点会进一步加强孩子们对于分类概念的掌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符合。

【新课标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18

新课标培训心得12-04

新课标教学反思04-05

新课标研修心得03-10

新课标解读心得12-09

科学新课标心得01-05

语文新课标心得01-06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02-22

新课标教学计划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