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11-15 14:46:52 二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1~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二、综合练习

  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设计意图]鼓励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课后活动

  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设计意图]加深对新课的理解,用实践来感知平移、旋转的奇妙。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剪一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探索新知

  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三、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

二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

  (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

  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课题)

  (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能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

  2、用厘米尺量。

  (1)说一说。

  厘米尺上1、2、3……这些数表示什么意思?(1厘米,2厘米,3厘米……)

  让学生根据刻度表示出1厘米,2厘米的长度。

  总结:从0到1有1个大格表示有1厘米,从0到2有2个大格表示有2厘米……

  (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

  根据刻度比划出9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长度。

  (3)量一量。

  取出纸条,量一量他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汇报结果和测量方法,有两类策略,教师叙述后让学生找出最优化策略。(1、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这时纸条右端对着5,表示5厘米。2、把纸条对准刻度,看占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分析:第2中数格子太麻烦,1要简单。

  (给学生提供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长度单位表象进行估测,再利用学到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总结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师要提醒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左端。

  质疑:如果“0”刻度与纸条左端不对齐,会出现什么情况?

  右端所指数字与纸条实际长度不符合。

  三、练习巩固。

  (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年级数学教案3

  学习内容:“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二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

  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

  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

  3、数学医院。

  8 2 3 9 9 5 2 7

  -1 7 + 4 8 -1 6 + 7 3

  7 9 7 7 7 9 9 0

  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 钟表26元 足球35元 茶杯10元

  教学后记: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能力点:

  1、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德育点: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

  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男生女生

  头围(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运用: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教学后记:

二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透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推导出3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表示的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就在生活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小棒、投影片。

  教学方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1辆车需要3个轮子,2辆车呢?3辆—9辆分别需要多少个轮子?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3的乘法口诀。

  二、数一数

  请同学们独立地数出轮子分别用了多少个?边数边填表。

  指名汇报,并引导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数的。

  启发学生说出表格里的数个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表明:第一格表示1个3;第二格表示2个3......第九格表示9个3。

  三、摆一摆

  请同学用小棒摆三角形。摆个三角形,试着列一道算式,编出一句口诀。

  学生完成边摆边数边说的活动。

  说一说。

  指名汇报。

  教师及时板书:1个3;1×3=3;一三得三。

  2个3;2×3=6;二三得六。

  同桌的小朋友把算式和口诀读一遍,检查一下同桌小朋友是不是都对了。

  观察: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讨论: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呢?与你的伙伴说一说。

  交流:说说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

  记一记

  请同学们选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记一记。

  老师与同学对口令记口令。

  任意两组“开火车”记口诀。

  自由读口诀,比一比,谁能最先背出口诀就可以得到老师的金牌。

  游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九( ) 一三( )

  二三( ) 三三( )

  三六( ) 三三( )

  四、练习

  填空。

  6×2=( ),读作( )乘( )等于( )。表示( )个( )相加。

  7个3相加是( ),再加1歌是( )。

  3个6相加,写成加法算式式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9×3=( ),3×9=( ),用的口诀都是( )。

  连线

  2×4;4+4+4;3×5;3个3。

  2×3;4个2;6×3;5个3相加。

  5×5;3×2;2×3;3个6。

  3×4;五五二十五;3×3;3+3。

二年级数学教案6

  课 题:认识米 用米量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 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很麻烦、很累)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板书:认识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 铅笔长15米。( )

  ② 课桌高70米。( )

  ③ 一棵树高16厘米。( )

  (2) 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 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米 用米量

  1米=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6~P7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汇报情况。

  加法乘法

  5+5+5+5+5+5+5=35(人)5×7=35(人)

  7+7+7+7+7=35(人)7×5=35(人)

  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

  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作业:

  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附录;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二年级数学教案8

  知识与技能:

  1.认真观察图画,说出图意,提出相关的乘法问题,并应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继续学习、体会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过程与方法:

  1.认真观察图画,能够提出相关的问题

  2.让学生提出生活实际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国庆节期间,你们有的外出旅游,有的.在本市游玩,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感受?(让几个同学说一说)

  师:国庆节,不仅我们市,全国上下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一下节日的喜悦。(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二、探索学习

  (一)广场上

  1、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节日广场”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并体会祖国的美好)

  2、师:同学们看到了祖国富强、人民欢庆的景象,那你能根据看到的景象提出乘法问题吗?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观察。

  3、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4、集体交流。

  各小组同学派代表,将本小组问题提出,指名由某位同学或某个小组同学回答。

  (先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让学生讨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用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验证,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思维会更有深度。并使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

  (二)瞻仰烈士纪念碑。

  1、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对烈士说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2、师: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忘记烈士,更不能辜负烈士的热血,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美!

  (及时利用教材提供的场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对他们进行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的培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

  3、连一连。师:请问下面三幅图(课本31页)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哪个面看到的。

  (观察图画,发挥想像力,独立思考,动手连)

  4、全班交流

  三、实践与应用

  师:今天走进节日广场,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还发现了许多数学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乘法问题?

  (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尽可能以学生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内容作为数学学习的题材,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有趣,而且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总结,下课。

二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二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你们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过吗?你们参加过哪些娱乐活动?

  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

  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

  游乐场中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

  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

  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

  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

  ……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数的。

  生3:我是算的。

  板书:2+2+2+2=8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

  2.探究新知

  学习第47页例1(1)。

  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2)。

  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

  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

  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

  学习第47页例1(3)。

  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

  汇报:2+2+2+2+2+2+2=14。

  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

  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

  指名回答,师生更正。

  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

  3.教学“2×7=14”的意义。

  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

  汇报结果。

  师总结:“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讨论: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

  学习第48页例2。

  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

  4.课堂练习。

  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XXXXXXXXXXXX

  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

  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

  课后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师生总结:

  a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

  c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

  板书

  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5个33+3+3+3+3=155×3=153×5=15

  7个22+2+2+2+2+2+2=147×2=142×4=14

  2×7=14读作:2乘7等于14

  7×2=14读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二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准备:三角尺、活动角、学具盒:小棒、活动角、圆形的手工纸、吸管、剪刀、钉子板

  学具准备:三角尺、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出示五角星,引出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认识角

  1、画角,反映最初心中的角

  (1)同学画角

  (2)老师画角

  2、摸角,体会数学世界的角

  (1)摸三角尺上的一个角,感受角的特点。

  (2)寻找小朋友画的角、老师画的角和三角尺上的角的共同点。

  (3)揭示:顶点、边的名称。知道“角有( )个顶点,( )条边。”

  (4)练习:想想做做1

  3、找角,发现身边的角

  (1)寻找生活中的角。

  (2)寻找平面图形中的角。

  (3)想想做做2。

  (4)想想做做3。

  4、做角,用身边材料创造角

  (1)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出示四个钟面。四个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2、比较2、4的两个钟面上角的大小。

  3、汇报方法。

  4、小结比较方法。

  5、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

  四、感受角的作用。

二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二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82~8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轻松掌握并运用关于6、7、8、9的除法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掌握6789的除法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除法知识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谈话:冬天到了,小鸟们从北方飞回南方过冬了。这个冬天它们准备住在温暖舒适的“长颈鹿”宾馆。

  小鸟:长颈鹿先生,您好!我们有42个小伙伴,想住在你这儿,请你安排房间吧。

  长颈鹿:每间客房可以住6只小鸟,我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同学们,请你帮助长颈鹿先生来算一算吧。

  教师板书:42÷6=7(间)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棒,帮助长颈鹿解决了问题。如果有48只小鸟,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间屋子呢?

  教师板书:48÷6=8(间)

  教师: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够利用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看谁做的好就奖励他一朵小花。

  二、问题探究

  1. P82练一练1后,投影出示反馈。

  2. P82练一练2后,投影出示反馈。

  3.小动物回家。

  天已经黑了,住在长颈鹿宾馆的小兔和小鹦鹉旅游团也要回自己的房间休息了。请同学们猜猜看,它们该进哪个房间呢?P83练一练3。

  4.猫捉老鼠。

  游客们都进入了梦乡,可是,尽职尽责的猫保安却坚守自己的岗位,保护游客的安全。快看,小偷老鼠出现了,我们一起来帮猫保安捉老鼠吧。

  每个口诀写出了几个算式?(4个)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能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5.餐厅里的故事。

  看书P83“数学故事”你从故事中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三、课堂小结

  今天,在“长颈鹿宾馆”里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我们能干的小朋友们运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的难题,你们高兴吗?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答,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呀!

  板书设计:

  长颈鹿和小鸟

  42÷6= 想:六(七 )四十二

  48÷6= 想:六(八 )四十八

二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新课教授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11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子。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4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4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略

二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二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1-11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教案08-27

二年级数学教案11-06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08-3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2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08-23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9

二年级数学教案【推荐】12-16

【热】二年级数学教案12-17

【荐】二年级数学教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