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精】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1
教材简析: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印象中的鲁迅。
2、交流体会本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体会这类句子的.方法。
3、积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感悟大文豪的精神写照。
4、通过阅读“鲁迅巧对先生”的故事,感受鲁迅的敏捷才思。此外,还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进一步认识鲁迅,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积累鲁迅的名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谈心目中的鲁迅
师:在第五单元我们学习了哪篇和鲁迅先生有关的文章?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师: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自己心目中的鲁迅。
出示要求:可以根据课文来谈;可以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讲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师:请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合作学习。
师:哪个小组的成员愿意发言?
师:我们阅读了鲁迅先生的文章,认识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学们能从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一环节内容的学习,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鲁迅,同理可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及口语表达能力。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含义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层意思,却暗含着更深的意义。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句子,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例句,诵读:伯父和“我”谈起《水浒传》,“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我”听了比挨打挨骂还要难受。
师:这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请小组成员来交流讨论一些这几个句子的含义。
师:在那么本组课文中有哪些类似的句子,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这些句子的?
师: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展开丰富联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运用我们总结的这些体会句子的方法去学习课文,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设计意图】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掌握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一些常用方法,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日积月累
师:鲁迅先生的文章无疑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财富,这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读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师:请各位同学自由把这几句名言读一读,注意要把字音读正确。
师:在这些句子里有一些词语意思比较深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千夫:众多的人。
孺子:小孩子。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空耗:白白地消耗。
无异:没有不同;等同。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名言。你从这几句名言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师:鲁迅先生的名言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花一些时间进行搜集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对鲁迅名言警句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
(三)趣味语文
师:鲁迅先生的童年发生过许多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个鲁迅巧对对子的故事。
师:小组合作朗读这则小故事。请大家思考:周樟寿的对子妙在哪里?他为什么对得好?
师:你从这个故事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少年鲁迅?
师:你还知道哪些内容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请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设计意图】了解语文的趣味性,了解一些对联的常识。
(四)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还存在哪些不足,需是去提升、改进。
(五)作业
1、课外搜集鲁迅的名言二至三句,并把它们背诵下来。
2、阅读一则趣味语文故事,然后说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更进一步了解作者,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五
交流平台:谈心目中的鲁迅
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
日积月累:鲁迅名言
趣味语文:巧对对子
小学语文教案2
1.小学二年级语文《民族小学》原文
早晨,美丽的彩霞染红了天空。山花盛开的小路上,走来一群小学生,有白族的、景颇族的、阿昌族的,还有汉族的。
他们虽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一来到学校,很快就成了朋友。他们一起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向老师问好,向树上欢叫的小鸟问好!
上课了,大家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用普通话读课文,清亮的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外边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吵了,蝴蝶也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读书的声音。几只顽皮的小猴趴在窗台上,好奇地向教室里张望。
下课了,小学生们蹦蹦跳跳来到大树下,有的跳舞,有的摔跤,还有的做游戏。孔雀、小鹿和小猴,都躲在一旁看热闹哩!
2.小学二年级语文《民族小学》教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的CD片,说说片中哪些少数民族你认识。
2、教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纳西族、白族、汉族
认识生字“傣”
3、顺势切入。
这么多民族的小朋友同你们一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上学了。(板书课题)想去看一看吗?
二、初读课文,趣味识字。
1、自学课文:
划——要求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标——表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不认识的生字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读一读,也可请教同桌。
荐——小组内组长组织读一读课文,互相正音,并做好推荐一位组员的工作。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
①推荐组员互相比赛读生字,其余学生做评委。
②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2)认读新词:
①自由准备后同桌互读。
②开火车读。
③男女生比赛读。
④在文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把新词圈出,圈好后站起来大声读一读,再坐下。
(3)试读课文:
①指名读课文,正音。
②用一句话说说民族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你喜欢这所学校吗?
三、再读课文,欣赏朗读。
1、民族学校那么美,你从书上的`哪些地方看出来?请你有感情地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2、学生再读课文,把认为美的句子的用曲线画出来,并读一读。
3、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
2、教师着重指导“戴、舞、雀”。
3、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
1、“捉蝴蝶”:把蝴蝶状的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台摘卡片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教师任意抽一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评出优胜小组。
二、朗读感悟,美读成诵。
1、全班交流美句。教师随学生回答相机教学相关段落。
如:第一段: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可以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少数民族的服装,来理解“鲜艳”。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可以进行想象说话,情境表演。同学们会跟小鸟说什么?跟老师说些什么呢?见到国旗同学们会想些什么?说过之后让学生演一演。
(3)早晨,从山坡上,……还有汉族。
你仿佛看到小朋友是怎样上学的?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交流描述。
(4)你上学的第一天是怎么想的?
学生畅所欲言。
(5)是啊!开学了,又可以见到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有可以在美丽的学校学习新本领,是多么激动高兴事啊!你能用这样的心情读读这段话吗?
学生自读自练,指名交流。
2、第三段:
(1)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好象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很安静?这些小动物为什么会如此安静?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引导学生体会上课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非常专心听讲。
(2)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也赶来看热闹。
如果你是“小鸟、松鼠、山狸”看到同学们玩会怎么想、怎么说?
3、第四段
说说句中省略号的意思,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字学校的什么样的感情?
带着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段话。
三、诵读比赛
1、课文写得那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小组内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代表挑战读课文,评出小小朗诵家。
3、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四、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
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画,也可以设计表格。
3.小学二年级语文《民族小学》教学反思
在教学《民族小学》时,我侧重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悟语言、通过动手改画来感受语言、通过动笔标画词句来学习语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民族小学》时,综合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评和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能更好的体会大画家戴嵩在画画时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以及小牧童的勇敢。
2、我引导学生在看图时主动展开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境的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动笔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所组成的词语,然后同桌之间交流标画的词语,合作学习。在学习第3、4自然段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夸赞、称赞、赞扬”等近义词标画出来,并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相关的语句来理解这些词语。
小学语文教案3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书写生字“青,清,晴,请,情,睛,保,护。”学习多音字和偏旁部首。
过程与方法:通过出示卡片,视频的方法,使同学们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掌握形声字,激发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2、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和形声字
难点:培养同学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3、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上课,老师好,请坐。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三页,我们来学习一篇新文章。
老师说一个谜语,大家猜一下。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去休息,夏天勤劳动。同学们踊跃参加回答,太棒了!答案是青蛙,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小青蛙。
新授:初读课文。学习生字,青,独体字,8笔,偏旁青,造句青春,青草。睛,左右结构,13笔,偏旁目,造句眼睛,睛目。清,左右结构,11笔,偏旁氵,造句清水,清楚。情,左右结构,11笔,偏旁忄,造句情意,情感。请,左右结构,10笔,偏旁讠,造句请坐,请客。晴,左右结构,12笔,偏旁日,造句晴天,晴空万里。多音字:好事,好学;多少,少年。再读课文,带着2个问题,第一本课共有几段话?里面有青的`形生词?有同学回答1句,2句,3句的。正确答案是3句,句号表示结束,3个句号,3句话。第一句青——清,三点水表示水,清水。晴,日字旁,表示天气。睛,目字旁,表示眼睛。第二句:情,竖心旁,表示一件事情的情。第三句请,言字旁,表示说,说话的请。近义词保护–爱护。小青蛙是益虫,保护农民伯伯的庄稼,所以就把害虫吃掉了。
4、布置作业
掌握青的形声字和结构特点,默写生字,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识记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简要地记录文中的故事。
理解
1、能在语言文字中理解“动摇、昧心、蛊惑”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这两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课文,了解“我”面对蛊惑时的心理变化,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意思。
运用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仿照例句,联系课文把“我的心开始动摇”写具体。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人生的光明在于诚实,人的财富在于守信。拿了昧心之财,只会让你一无所有。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两位知名人物——华罗庚和鲁迅,知道了他们因为珍惜时间、勤奋自学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实,人生处处有考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不同的考验,只有通过了考验才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就去看一位普通的人。
2、出示课题:39.人生的开关
3、指名读题,齐读课题。
4、质疑(抓住关键词:开关)。如:人生的开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5、师过渡:是呀,人生的开关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一、初步感知,归纳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2、交流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师指导字形:昧、蛊。
3、检查初读情况,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出示填空:小时侯,我在矿上打工,张叔给我安排了(给砍柴民工交上的柴过磅记数)的差事,我没听大毛提出的(对公家的柴虚报冒领,平分好处)的蛊惑,牢记(母亲不吃不该吃的东西)的劝告,按对了人生的开关,赚够了上大学的钱,人生道路从此(顺畅)。
4、指名回答。
三、抓住重点句子,学习课文。
1.师:那么,课文中有一句点名课题的语句,你能把它找出来吗?速读课文,进行圈画。
2、交流:(师出示句子)——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指名读,齐读。
3、师:读到这里,你是否已经知道“人生的开关”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课文中的这几句话。
(1)指名读课文1—7节,其他同学思考,划下有关语句。
(2)讨论,交流:大毛悄悄对我说:“给我多记一点,我拿了钱分给你一半??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明确:是指大毛提出的让我帮他对公家的柴虚报冒领,平分好处,拿昧心钱的蛊惑。)
4、师引读,指名学生合作读;
师:面对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我没想到?我又担心?生:“我”心理活动的描写语句
5、请你展开想象,把这句话写具体。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
6、指导朗读“我”心理活动的描写。
7、师引读:听了大毛的蛊惑,我的心开始动摇,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于是我——,娘听了怎么说——,我听了娘的话,轻轻按下了人生的一个开关——。早些时候,我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我问他——,张叔说——
8、出示刚才学生读到的两句重要的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的。(母亲的话)
(2)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张叔的话)
9、师:所以说——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那么,又怎么理解“光明境界”和“黑暗境界”呢?学生讨论,交流。
四、读后写作,迁移运用。
1、师过渡:现在,你能说说是怎么理解“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句话的?
2、学生交流。
3、师:我们也常说做人要诚实守信,请你说说你的“诚信”格言。
4、学生交流。
5、师:“诚实”是一个人的可贵品质,我想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就请你将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简要地写下来。
6、先指名学生口头叙述,师稍作指导。
7、学生动笔独立写。
五、总结全文
小学语文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
课题。1、
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
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以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教师可以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教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边学边理解,也可以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
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是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
第一次
必须走
在后
停住
第二次
仍旧走
在前
毅然决然
小学语文教案6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学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宽松,理解
反思:我在教学本课时,在想《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我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平时记性比较差的×××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1)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2)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从这位阿姨的言行举动和平淡的话语中说明了什么呢?这位同学接着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
语文园地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点: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们交流。
教学难点:学会与别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
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
小结:只有真诚德与别人交流,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
反思:本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能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懂得态度诚恳地与别人交流的重要性!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礼貌的学生!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录像、学文,了解桂林山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像、收集有关桂林山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启发情感。
1、见过山吗?能用词语概括其特点吗?
二、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板书:山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小黑板出示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2、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朗读指导描写奇的语句。
(1)这段话该怎样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2)谁来读读描写奇的语句?(指名读)
(3)找到奇的感觉了吗?从哪儿找到的?
(4)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仅此而已吗?
(5)生:不是的。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6)完成练习纸上的作业
。能干的可以尝试写更多的。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推荐最优秀的全班交流。
桂林的山真奇啊!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
(7)老师也写了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姑娘织布,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8)你再试试,能不能读得更奇呢?自由读后齐读。
4、朗读指导描写秀的语句。
(1)描写山秀的语句谁来试试?
(2)听了你的朗读,使人眼前一亮,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呀?
(3)还有别的`理解吗?
(4)看,桂林的山多秀啊!(幻灯)
(5)齐读。
5、读指导描写险的语句。
(1)现在,谁愿意来动手画一画山的险?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2)感觉险吗?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读有关句子
(3)学着他的样子读。
6、录像。让我们随着录像,一起去感受桂林山的独特之美吧!
7、配乐朗诵。配乐朗诵有兴趣吗?不过,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得把这几句话记住,然后再充满激情地演讲。有信心吗?(生准备)
(1)指名背。
(2)全体有感情地背诵。
三、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阅读。
(1)类似优美的文章,还有很多。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2)摘录课内外优美语句,也可尝试写读书笔记。
板书:桂林山水
泰山
桂林的山:奇、秀、险
香山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自相矛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就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个成语大比拼好不好?你能说几个以自开头的成语吗?(幻灯片)
1、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自给自足自觉自愿自力更生自告奋勇自强不息自食其力自愧不如自由自在自知之明自不量力自欺欺人自暴自弃自鸣得意自以为是自我陶醉自相残杀自高自大自作聪明自吹自擂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成语接龙。
★成千上万—万马奔腾—腾云驾雾—雾里看花—花言巧语—语重心长—长年累月
★一马当先—先见之明—明知故问—问心无愧—愧不敢当—当机立断—断章取义—义无反顾—顾虑重重—重见天日—日新月异—异想天开—开门见山—山穷水尽—尽心竭力—力争上游—游山玩水
4、简介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5、同学们,今天老师在检查作业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同学告诉我说:“老师,我的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生疑惑)
师:怎么啦?
(师看看外面),今天的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生笑)
师:又出问题啦?这也是矛盾的?板书“矛”“盾”“矛”是什么东西?(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盾:又是什么东西?(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不是两种东西了,它就产生了新的意思,那就是老师刚才说的那些句子,实际上,现实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还很多。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例子,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自相矛盾的事例还很多,知道这“自相矛盾”的老祖宗是谁吗?
简介韩非子“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出自《韩非子难一》,今天,我们就来寻根——学习“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了解课文内容。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后同桌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楚国卖矛盾戳穿夸口锐利坚固张口结舌
2、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三、抓住“夸口”理解课文内容
师:在文中,用了“夸口”这个词,来说那个卖矛又买盾的人,“夸口”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夸字的上面是个什么字?(大)。夸口就是说大话。夸口就是说大话,文中的楚国人,说了什么大话呢?出示: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读句子,要读出“大”的感觉。)(自读、指名读、齐读)
现在,我们把句子变一变,加上一组关联词说一说。(我的盾坚固得很,无论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现在我们再来把句子变一变,改用第三人称转述来说一说。
(他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师:能不能再变一下,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说出句子的意思?
出示: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也用上面的方式变一变,说一说。
四、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说大话好不好?
2、(遮住夸上面的大)看看下面是个什么字?亏可以组成什么词?(吃亏、亏损、盈亏)
3、说了大话就要吃亏,楚国人说了大话,他就要吃亏了,他吃了什么亏?(当有个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会怎样时,他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板书:张口结舌)
4、张口结舌什么意思?(由于理屈、紧张或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5、我们把问的人的问题画出来,并试着回答他的问题。如果试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如果矛戳穿了盾,说明他的盾(),这跟他说的“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相矛盾;如果矛戳不穿他的盾,这说明矛不(),这根他说的“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相矛盾。也就是说,他说的两句话不能同时成立,要么前一句不对,要么后一句不对。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来比喻——
生: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
师:是呀,你们看,本来矛和盾都是两种兵器的名称,为什么现在却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前后抵触呢?正是来源于故事中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说话前后不一致哪。
6、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师:让我们捧起书,再次走近这个给后人无数启发、至今仍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吧。
五、教学反思,提升认识
那楚国人回到家后,想到今天发生的事,觉得很丢脸,决定写一篇反思日记。他会怎样写呢?我们来帮他写一写。(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写反思?然后起来交流。)
六、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小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较浓,乐于动手实践、乐于探索、乐于展示自我。但这篇课文的社会背景距离孩子们较远,他们不容易理解,所以搜集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的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经过调查,班上的孩子们有90%以上都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对于少数几个不会的孩子,我组织班上能熟练使用电脑的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了数次培训,达到会搜索、打开网页,保存文件等基本条件)。针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特设计了本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切之爱。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质疑择题:
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3、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充分质疑、解疑后留下的悬念?(交流)
4、师生共同择定中心研读题:“爱:”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初读到位的基础上,通过质疑谈话,直入开放性的研读专题:“爱:”最具研究价值,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纽结点,以辅射全文,收到“牵一发动全身”、“以一当十”的效果,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究。]
二、读研,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内或就近选择学习伙伴,自行补充开放性研读专题,再充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课文(找、议、画),研究、解疑,体现个性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不在于追求统一答案,而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展开。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各抒己见,思维互助,主动发展。]
三、交流,合作解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进行学情汇报。在充分交流父爱子、子爱父的研究体验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喜欢的语段,读中感悟,读中抒情。
其中穿插体现学生见解的问题谈话:
①叙利奥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该怎么办呢?
②“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怎样理解:
同时通过图片、创造性表演、课件演示等引导学生升华情感,与作者、教材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读研的课堂交流,体现开放性、多样化和较大的自由度,教师表现为引导、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充满人文情怀。]
四、总结,拓展延伸
(一)研读教材中的“爱”
1、研读全册教材:你认为哪些课文体现了这种家庭中人之爱?
2、小组研读教材:
查看目录——回顾课文——感悟情爱——感情朗读
3、交流:
(二)“研读”生活中的“爱”
1、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生活中你还感受到哪些爱?我们应该怎样做?(课件演示)
2、推荐课外阅读: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为《爱的教育》)
3、歌曲结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学会课文的基础上,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学生由研究学习到研究生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更加深化了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五、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风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学生交流。
四、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反思:
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要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重温往事,酝酿倾吐欲望,提高写作兴趣。
2、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描写,“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比较连贯地写一段话。
【作前准备】
结合语文第4课的内容,展开评选“小笑星”活动,事先有意让学生回忆和收集生活中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的一些有趣,可笑的事例,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导语:前天,老师参加了我班举行的“谁的笑话最可笑的活动”,班级中涌现出一批笑星。同时了解到同学们家人在生活中一些有趣的,可笑的事情。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把你遇到的或收集到的可笑的事情写下来,告诉大家,让大家与你分享。
二、出示题目,指导审题。
1出示题目:一件可笑的事
2思考:读了题目,你知道了要写什么?
①是抓住“可笑”来写;②写一件事;③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人物特点。
三、挖掘素材,打开思路。
1、回忆趣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事让你想来觉得可笑?
如:小孩穿大鞋;拆“家当”;学妈妈涂口红;叫错人;把洗面奶当牙膏;
扮演角色
2、诱导独立思考:
①这些事中,哪些事你认为可笑而想要写出来告诉大家?
②从那些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3、交流归纳
①某某穿大鞋、大衣服和涂口红,看出他(她)是个天真可爱的人。②某某拆玩具,看出了他(她)是个爱动脑,动手的人。
③某某把洗面奶当牙膏,看出了他(她)有个粗心的人。
小结:最好的材料是自己亲身经历而别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实、新颖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四、展开想像,编拟故事。
1、再读《刮脸》,展开讨论:《刮脸》这个故事为什么深受大家喜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小贝当描写得生动活泼的呢?
2、交流中体会写作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特点。
3、老师指导:写好作文除了选择真实素材以外,要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展开想像同样重要。但是想像必须合理。
4、选择学生交流中的一个事例,随机指导一篇作文,以作示范。
五,独立思考,下笔成文
1、交代习作要求:选择一件“可笑”的事情,学习《刮脸》一课的写法,写好一件事;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把你笔下的人物写得比较生动。
2、学生独立写作。
3、交流活动。
①在教室中安设一个交流角,请先写好的学生去交流角与同学交流作品,互相点评并指正。
②大组交流,老师点评。
4、学生自行修改作文。
小学语文教案12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办、同、两、更、找、法、根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把课文演一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会掉下来,并想像青蛙掉下来后的结果。从中懂得爱听好话不会有好下场的。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能够在天上飞吗?
2.教师出示青蛙的图片:你们认识吗?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3.今天呀,青蛙要搬家啦。(教师板书课题)
4.指导读题,认读生字“蛙”。
(1)学生看拼音读。
(2)试着齐读。
(3)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4)出示生字“蛙”,指名读。
(5)学生读,自由说怎样记。
5.再次齐读课题。
6.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问题,教师归纳梳理。
(1)青蛙为什么要搬家?
(2)它把家搬到哪里去?
(3)结果怎样?
二、读文,按要求学生字
1.出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把生字拼一拼,读一读。读给的小朋友听,看谁读得更好。
(3)交流一下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集体纠错,集体读。
(2)全部开火车读。
(3)学生自由的说说识记这些生字。
3.检查读文的.情况。
(1)教师范读后,学生评议。
(2)让学生学着教师的样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
(3)小组读。
(4)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学第一自然段
1.刚才,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读得可认真了,这回你们一定比刚才读得好!再读一遍给老师听一听好吗?
2.指名反馈刚才提出的问题。
(1)青蛙为什么要搬家?
(2)它搬到哪里去?
(3)结果怎样?
3.再读课文,找找哪里告诉我们青蛙要搬家,它要搬到有水的地方去。
4.指名反馈。
5.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大家一起读这一自然段。
(2)指名说说“相亲相爱”、“舍不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大雁想带青蛙一块走,可是青蛙不会飞,你们想想办法看怎样能让青蛙飞上天空和大雁一起到有水的地方。
(4)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文,了解故事的发展。
四、读文,巩固认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集体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课文演一演。
3.继续学生课文,理解内容,知道青蛙为什么会掉下来,并想像青蛙掉下来后的结果。从中懂得爱听好话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相关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用生字组词,复习词语。
3.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导入,继续学文。
二、继续学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反馈:青蛙想出了什么办法?
3.集体朗读相关的段落。
4.引导想像:小朋友们,当青蛙飞上高高的蓝天时,它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5.是呀,青蛙想出的办法还真行,在课文中找一找,人们是怎么称赞它的,用线画出来。
6.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应的句子。
7.引导学生想一想,当青蛙听到越来越多的人称赞它想出的办法时,心里怎么想?
8.指名反馈后,说说自己对青蛙这么做的看法。
9.集体朗读课文。
三、总结,整体感悟
1.指名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讨论:青蛙为什么会从空中掉下来?
3.集体反馈。
4.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5.引导学生想像,续编这个故事。
6.指名说一说青蛙掉下来后会怎样呢?
7.同桌间互相交流。
四、读一读,演一演
1.学生自由分角色读课文。
2.小组分角色读一读。
3.动员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把课文演一演。
4.反馈小组表演课文的情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今天要写的字。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指名反馈。
3.教师强调书写时的注意点和要点及写字双姿。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辅导。
5.集体反馈,评析。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13
设计意图:
在小学阶段,修改病句是句子练习的重要内容,是语文试卷上常出现的考题,也是试卷上出错误率较高的类型。通过对病句的修改,可以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句子,什么是错误的句子。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也为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常见的病句主要有8种类型,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找出病因,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在进行分类总复习时,对病句这个知识点很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在学生的思维里建立起总体印象。
学习目标:
1、通过系统的复习,了解小学阶段常见的8种病句类型;
2、能遵循病句修改的.原则,掌握修改的方法;
2、会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灵活、快速、准确地修改各类病句;
3、培养自己的语感和准确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提高习作能力开辟捷径
教学的重难点:能根据病句的病因“对症下药”
教学准备: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大家坐得真端正,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很重视,老师
也很重视。今天老师特意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和一副眼镜。(生交流)这句话错在哪里?病因是什么?怎样修改?指名回答。除了这个病因以外,句子还有那些病因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怎样修改病句。板书课题:修改病句。生读课题。
二、复习修改病句
师:修改病句就像医生给人看病一样,关键是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解决根本问题。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当医生,为屏幕上的病句病人诊断它们的病因。
(一)通过类型练习,掌握对应病句类型
1练习一:出示一组病句,提问:这个句子的病因在哪里?怎样修改?
在小组中交流例:听说要进行作文竞赛,纷纷报名参加。
(成分残缺)
例: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前后矛盾)
例:大家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词序颠倒)
例: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搭配不当)
例:爷爷常常给我们讲起从前有趣的往事。
(重复啰嗦)
例:除夕之夜,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
(不合事理)
例:我带着笔、尺、橡皮和眼镜等文具去参加数学竞赛。
(分类不当)
例: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用词不当)
2、指明学生回答病因,能口头练习修改病句,并随机板书出对应的病句类型
3、复习修改病句的步骤
师:医生看病要做到望闻问切,那么修改病句的步骤分为哪几步?课件
出示(生答)师板书:修改步骤:读(读懂句子的意思)、找(找出病因)、改(对病因处进行修改)、查(查是否正确)
师:医生看病时找到病因后怎么做?(生答)我们找到句子病因后,怎
么办?那么修改的方法有哪些呢?板书:修改方法:增、删、调、换。修改符号。
老师小结:在我们小学阶段,主要的病句类型有以上几种,大多病句只
有一处错误,在改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句子的原来意思,尽量少改动,改完后再读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请同学们看这个句子,这样改好不好?课件出示:
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修改为:大家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过渡: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修改病句的知识,相信同学们给句子看病的
技术水平一定提高了。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专家,给句子看病吧。课件出示。
(三)专家门诊之火眼金睛
【1】巩固练习出示句子,要求学生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在文娱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2、这道题终于把我解答出来了。
3、英语对我很感兴趣。
4、看了精彩的节目,观众忍不住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2 】小组互评互判
【3 】讲评,投影出示学生修改的句子。
过渡:同学们真不愧为专家的称号,把病句改得这么好。那么接下来,
老师带来了一位患有疑难杂症的病人,看看我们这些专家能不能把它治好。课件出示一段话。1、同桌讨论修改。2、指明说出句子的病因和改法。3、派代表上台演示,
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看板书一起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怎样修改病句。了解了句子的类型,懂得了修改句子的步骤,针对病因,用增、删、调、换等方法,让句子意思表达得明确、清楚。值得注意的是在改病句时,修改的方法多种,必须保留句子愿意,改动最少。希望同学们把我们学到的修改病句的方法运用到学习中,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病句类型
成分残缺
前后矛盾
词序颠倒
搭配不当
重复啰嗦
不合事理
分类不当
用词不当修改步骤读找改查修改方法增删调换修改符号
小学语文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巨、站”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在学文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好词佳句,学会积累与运用。
3、看图学文与课文解读相结合,课文解读与口语交际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巨、站”等8个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地练习说话。
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理解、体会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奇”在哪里。
三、教学策略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新精神,教学活动将看图、读书、训练融入质疑、疏疑、解疑的主线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本课主要采用质疑法、朗读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在生字学习的环节中,突出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式方法,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加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体现“教、扶、放”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登黄山,天下无山”,这样一句话吗?这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之后由衷所发出的感叹。这样高的评价,一定名不虚传,想不想去看看?
2、课件播放黄山四绝的图片。师:同学们,认真看,一会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看了图片,听了老师的简单介绍,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谁愿意说一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黄山的奇石。
板书:黄山奇石。学生齐读课题。
4、质疑:看到这个题目,谁能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质量提高。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中突出其直观性、形象性,把黄山奇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看着黄山秀丽神奇的风景,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话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小声地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在文中把蓝线中要求“我会认”的字圈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书下面的“树叶”来帮忙,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标自然段序号,读通课文。
3、自己学完生字之后,同桌的学习小伙伴互相当小老师考查一下,有不会读的字“小老师”要教教你的小学生;
4、检查自学:同学们都胸有成竹地坐好了,我可要考一考大家了,看看你们有多棒!(出示课件,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让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读带有拼音的生字词。
(2)男女生对读去掉拼音的词语。(强调“脖、膊”这两个字的读音。)
(3)出示课文中带有“尤其”这个词语的句子,启发学生思考重点词语的意思。
(4)用比赛的形式考查会认的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媒体的运用恰当地调节了课堂的气氛,使枯燥无味的识字活动变得妙趣横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难理解的重点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逐步突破教学难点。
5、指导书写:区、巨。
(1)分析字形以及认识新偏旁。(半包围结构,三框)
(2)重点强调三框偏旁的字的笔顺:一笔先写三框的横,接着再写里边的部分,最后一笔写竖折。
(3)学生照着字帖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4)班级展示学生的生字书写,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再改进。
【设计意图】带有三框的会写字本课中是第一次出现,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孩子们往往在书写时笔顺出现错误,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避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先入为主而使错误的概念深入脑海,加之以教师的指导,使学生首次获取的知识便是正确规范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讲解:通过刚才观看资料,我们知道黄山在我国的安徽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那里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什么呢?(生回答:石头)
请学生自由读文,思考:
1、哪些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奇石?
2、并用横线划出课文中介绍的几种石头。
3、小伙伴交流之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根据学生回答,可以把“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石头的名字放在副板书位置。)
【设计意图】学生的每一次读书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同时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并让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名字的准确、生动、形象,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特点。
(四)精读课文,品味黄山
1、探“奇”。(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黄山的地点、黄山奇石很神奇。
(2)师:有多神奇,从哪能看得出?
学生:闻名中外、景色秀丽神奇、尤其。
(3)师:“尤其”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换一个词语来说一说吗?(特别)
教师小结:通过联系上下文,换词语的方法,我们就会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这可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4)请学生再次读第一段,读出它的神奇。
2、感“奇”。
出示课件:依次点击石名。师: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指名汇报:有趣、有的和动物有关。
3、悟“奇”。
(1)师: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仙桃石。课件出示:图片“仙桃石”,哪块石头像仙桃?
(2)师: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生读课文部分。)课文这句话写得怎么样?大家互相说说。小组交流;教师板书:……好像……飞、落。
(3)师:第二块奇石“猴子观海”是什么样子,它在干什么?出示课件图片:“猴子观海”。学生读课文,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抱、蹲、望。
师:对!作者通过观察先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笔,就把石头写活了。再点明石头的名字,这样写结构多清楚呀!我们把这几句话再读一读,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块石头怎么样?(奇特、有趣、可爱)
(4)课文还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一块跟动物有关的石头呢,你们快看:出示课件图片“金鸡叫天都”。
教师:这一块石头的写法和“猴子观海”的写法完全相同,先通过想象,告诉我们石头像什么动物,再写动物的动作,最后点明石头的名称。快来读读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几块巨石、金光闪闪、伸、啼叫。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新知识的掌握是需要及时进行巩固的,于是我把第五自然段提到前面学习,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并且为弄清楚“仙人指路”的结构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最后的仿说仿写减轻了难度,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5)师:“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有趣,“仙人指路”也另有一番趣味。课件出示图片:“仙人指路”,指名读。
(6)师:谁来学着做一下这个仙人的样子?(生模仿)
(7)师: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神奇、前去看个究竟。)
(8)师:用你现在的感觉,看着眼前的景象,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9)师:请问这位仙人,你所指的地方是哪儿呀?那里的风景美吗?(生即兴回答)
(10)师:谢谢!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11)师:谢谢各位小仙人。这一切是多么有趣呀!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读出来,好吗?(生齐读)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行为,在读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说“奇”。
(1)师: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下面,我们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其中的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来说一说它们吧。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中的石头名称: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生小组交流,指名说。
(2)重点指导“天狗望月”,指导学生完全模仿“金鸡叫天都”的形式以及部分句式来说:
每当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一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 ),它( )在地上,( )起头,( )夜空中( ),小尾巴还一摇一摆的,好像( )。不用说,这就是有趣的( )。
(3)师:看来,现在你们再说其他石头,再写石头,会更具体,更生动的。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始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根据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自主练习说话时,还是有一些语言枯燥,缺乏想象的。此环节的设计目的遵循教育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给孩子们搭设台阶,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空间,将课文内容延伸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用课内、外积累的规范语言,自由地表达出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
(五)多种感官,拓展练习
(1)师:这些石头能让你们产生这么丰富的想象,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呀!来,带着你的理解,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全班读)
(2)师:如果你的画画得好,就把你脑中的画描述给大家;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说出它们的神奇。如果你写得好,那就用笔写一写吧。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抒发对黄山奇石的赞美吧!(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山奇石。)
生:“仙桃石”也非常有趣,大概是孙悟空偷仙桃时不小心掉到黄山上的大圆盘上。
生:“金鸡叫天都”就像一只金色的公鸡,站在山峰上对着天都峰不停地啼叫:“天亮了,天亮了!”
生:我好像看到一只雄鸡,它全身镶满了金子,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美丽极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以活动体验调动情感”的新语文价值观。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搜集黄山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将语文的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的实践活动,是新理念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此环节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内学习,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小学语文教案15
一、一起来写课题,大家猜猜为什么要让大家跟老师一起写?强调“滴”这个字。
二、看到这篇课文,你想到以前学过的哪篇课文?四年级学过《说勤奋》,下学期要学习《谈礼貌》、六年级还要学习《学会合作》,这一类的文章都叫议论文,议论文一般分为哪几部分。(板书)
板书: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总结观点
三、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习议论文的写法。
提出观点
1、个别生读书第一节。
2、水滴具有什么精神?(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从这一节哪个词看出具有这一精神?(接连不断、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感受到水滴的精神吗?指导读书(抓住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终于,奇观)
3、投影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板书:反问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作者的观点就在其中,谁来概括一下?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获得成功。
举出事例
1、同学们默读第3节,说说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人的例子?(板书: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几个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说。
2、填表。
姓名
国籍
身份
付出的努力
获得的成就
李时珍
中国
医药学家
二十几年不懈努力
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爱迪生
美国
发明家
毕生孜孜不倦
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
齐白石
中国
画家
坚持不懈地创作
技艺炉火纯青
3、逐一汇报。
4、指导朗读。抓住“走遍了”“终于”;“!”(包含着什么?赞扬、敬佩);“炉火纯青”
5、“……”代表什么?读作者的总结的话。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
6总结板书,大家评价一下,作者举的这几个人物怎么样?有代表性,怎么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
7这几个例子够了吗?还不够。作者又举了一个例子,个别学生读这一节。讲解设问句,在文中还有一处设问句,能找到吗?(板书:雨水)这个例子有什么特点?反面。
8、总结“举出事例”,同学们知道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做?出示投影:
为了证明一个观点,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总结观点
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他的观点,齐读。教师板书:“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总结板书。
五、这节课通过学习这篇议论文,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和议论文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够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六。、布置作业。如果让你模仿着这篇课文和《说勤奋》写一篇议论文,你打算写什么?举什么例子?出示投影。
板书:
滴水穿石的启示
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
重申观点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