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2-12-27 19:25:28 晓怡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1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18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打扫卫生用具,买6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 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   10÷25 =4   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

  32÷8   12÷25   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如果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3

  第四课时: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等积变换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归纳整理,演示讲解;复习回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构建网络,新知汇总

  二、整理复习

  1.复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说说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板书: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100 100 10000 100

  2.及时练习

  520平方米=(??)公顷?????300平方千米=( )公顷

  4.2公顷=( )平方米 0.12平方米=( )平方分米

  三、巩固深化

  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和方法进行了整理与复习,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些练习进一步巩固,使同学们把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更好。

  (一)按要求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1、平行四边形底是4分米,高2.7分米,求它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是30平方米,底8分米,求它的`高?

  3、梯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高10米,上底5米,求下底?

  师小结:如果给出图形的面积,让我们去求底或高,除了可以变化公式以外,还可以用方程解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判断题。

  (二)判断题:

  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是相同的。( )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

  5.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 )

  看来 ,同学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都很强,现在,我们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解决问题

  1.教材第113页第2题。

  出示第2题,引导学生看题。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检查。

  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师:通过计算这些图形面积,你想提醒大家什么?(计算图形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

  2.1.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7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3.课件出示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8题。

  (1)学生独立解题。

  (2)汇报评价。

  4.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

  (1)组织学生用剪刀把正方形纸片按题目要求剪一剪。

  (2)算一算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5.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呢?

  (2)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求面积的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将方格中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分别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求和得出所求图形的面积。

  教师强调分割的方法有多种,引导学生选择容易获取求面积时所需数据的方法进行分割。

  ②将方格中的图形添补成某个简单的基本图形,求出基本图形的面积,再分别减去各添补的图形面积,得出所求图形面积。

  ③已知小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cm2,通过数方格来确定图形的面积。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在于巧妙地将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若干个基本图形,进而通过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可以将它分割或添补成已学的简单图形,或是用方格纸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多边形的面积总复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4

  设计说明

  小数除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把整数除法与相应的小数除法对比复习,使学生在比较两者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复习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回顾,知识再现

  1.交代复习内容,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相关内容,梳理学过的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除法。(师板书课题:小数除法)

  引导学生回顾下列内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先浏览教材,梳理知识,再逐一回答以上的问题。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117÷36=   1.69÷26=

  (2)师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17÷36=3.25   1.69÷26=0.065

  (3)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师强调以上两道题的做法。

  (4)课件出示:56.28÷0.67=

  (5)学生独立计算。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回顾小数除法的知识,在总结的过程中,既梳理了小数除法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综合练习,深化应用

  1.15.3÷11的商是(  ),它是(  )小数,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2.在○里填上“>”“<”或“=”。

  4.59÷4○4.59

  9.5÷0.92○9.5

  0÷18.2○0×18.2

  71.4+0.999○71.4+1

  1.54÷(1+0.01)○1.54

  (4.05+4.5)÷2○4.05

  3.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75.6÷13.5-(3.6+1.78)

  (2)2.3+3.91÷(22-19.7)

  (3)18-(1.4+1.25×2.4)

  (4)[15.2+(8.4-4.5×0.8)]÷1.6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及知识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掌握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复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归纳、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点。

  提问:回忆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几部分知识?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试着归纳出来吗?

  学生自己试着归纳,然后请学生汇报发言,集体补充。

  老师随着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板书如下

  2.应用知识练习。

  (1)完成教材第101页的第1题。

  先独立完成填空,集体订正。

  然后讨论:分数意义是什么?分数单位是什么?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

  (2)完成教材第101页的第2题。

  让学生先将这7个分数分类,再说一说分类的依据,每一类分别是什么分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完成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怎样分别比较分数的大小。

  (4)完成教材第101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化成小数和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再完成题目给出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练习。

  提问:互化时要注意什么?

  (三)思维训练

  1.分数是真分数,而且可以化成有限小数,x最大是几?

  2.一个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和是43,如果分母加上17,这个分数就可以化简成言,这个分数是()o

  3.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2倍,而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后,正好等于,这个分数原来是()。

  (四)课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6

  复习内容:

  P122页综合练习5——11题

  复习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正确解答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能熟练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复习态度。

  复习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算。

  复习难点:

  进行简算。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复习过程:

  一、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

  1、说说下列算式表示的意义。

  7/8—3/8 7/13+7/13 1-2/7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2、算P122页的第5题。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各应注意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体讲评。

  3、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分,是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法则计算。如果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退1化成假分数再减。

  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规定的,再计算下面的练习:

  1/15+4/15+7/15 1-2/9-5/9 5/6-(1/2-1/3)

  2、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7/8+5/12+1/8 11/12-(1/12+1/6)

  2、师生共同小结: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中要注意应用,提高计算技巧,做到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独

  立练习后指名反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能简便计算的。

  3、解方程:X+1/6=3/4 X-7/15=2/5

  四、教师小结: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教材122页7、8题

  2、拓展作业:同步练习的部分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确复习内容和要求。

  这一节课,复习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通过、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同学们的运用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

  1、出示选择题。

  4又2/15减去1又3/10的差,加上2又1/3的`和是多少?

  算式:①4又2/15—1又3/10+2又1/3

  ②4又2/15—(1又3/10+2又2/3)

  (1)让学生自己轻声读题思考后选择答案(用手势表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2)如果选择算式②,那么文字叙述题该怎么改?有困难,可以同捉商量,然后交流说理。(注意指导如何读文字题)

  2、练习:第162页第23题(2)(3)(4)。

  三、复习分数加减应用题

  1、提供材料:

  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20,第二天修了全长的1/15。

  (1)让学生思考,根据上述信息你可以了解到什么?

  反馈、整理成:

  A、两天共修了不得全长的几分之几?

  B、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C、第一天比第二天少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D、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修?

  (2)应用练习,第162页第25、2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分数加减文字叙述题和分数加减应用题。分别说说你的体会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文字叙述题必须懂题意。应用题要善于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五、讨论思考题

  1、求10/100+10/101+10/102+。10/110的整数部分。

  在解决求整数部分的问题时,不需要求准确数,可采用估算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是把它方法和缩小,求出这个数的范围,再确定它的整数部分。

  先假设是11个10/100相加,是10/100+10/100+。+10/100=1又1/10。(放大)

  再假设是11个10/100相加,是10/110+10/110+。+10/110=1。(缩小)

  现在你能确定这个算式的和在哪个范围了吗?它的整数部分是几?

  2、口袋里有红、绿两个同样大的立方体,黄、蓝两个同样大的球,摸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先想一想,再试一试。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共有多少种?

  3、如果在上面的口袋里再放入一个与前面同样大的白色球,摸出一个立方体和一个球,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先摸摸看,再听听同学有没有与你不同的结果。写出所以可能的结果,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

  六、作业

  1、总复习第27、28题。

  2、《作业本》

  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强,有好多学生对比多比少这类题目还分析不清,对思考题的理解更差,在复习中对这方面的内容要加强练习和讲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两个人就是,9个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结

  4、巩固练习

  完成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三、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

  1、第一题,准备9张1到9的扑克牌,通过游戏来完成。

  2、第二题,学生在独立设计,全班交流。

  3、第三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四、课内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9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解答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写出等量关系式

  (1)二月份生产的洗衣机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台。

  (2)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2.5小时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

  (1)一个数与7.6的和的2倍是24.8。求这个数。

  (2)一个数除1.6等于2300减去2.8乘以450的积,求这个数。

  一、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装运大米和面粉。大米装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面粉装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运大米和面粉4吨。

  (2)百货公司进一批羊毛衫,进货价X元,出售价是进价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复习指导。

  1、红星机械厂用9千克钢材制造一种机器,每台用钢材52千克,制造80台后,改进工艺,每台只用刚才45千克。余下的刚才还可以制造这样的机器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

  (1)学生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A、算术方法。

  (9-52×80)÷45

  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

  请说出相应的另几个方程,并说出数量关系。

  (3)比较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

  2、按照解方程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1)四、五年级同学工植树187棵,五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是四年级的'1.2倍。四、五年级同学各植树多少棵?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175.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驶52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25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3、引导

  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三、独立作业。

  复习五的其余题目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81]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前8题指名口答,后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流方法)

  1/4+3/46/7-2/71又1/3+1/62/5+1/3

  0.12-1/2510-3又1/81.6+2又1/48又1/7-8

  9.43-2又2/15-2又13/155又9/14-5.49+1又5/14

  2.4-(1又2/5+5/6)1又1/4+2.1-1.25

  2、揭示课题:复习。

  二、回顾,加强练习

  1、。

  (1)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内容,并举一些相应的例子。

  教师板演:

  真分数加减法比较同分母、异分母分数

  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加减法相加减时方法的异同

  统一成小数计算的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统一成分数计算的

  (2)学生分别计算所举例子,并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评改。

  2、练习。

  (1)填空

  A、同分母相加减,只要把()相加减,()不变。

  B、分子是()的`分数等于0

  C、分母不同的分数,因为()不同,所以不能直接相加减。

  D、整书加法的()律、()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使用。

  (2)填框:

  5/7+3/7=()5又7/8-3/8=()

  1/2+3/7=()5又7/8-5/6=()

  教学过程

  备 注

  4又3/14+3/7=()5又7/8-1又9/10=()

  0.6+3/7=()5又7/8-0.15=()

  (以上练习注意抓好信息反馈,强调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3、: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及方法,注意强调对结果的处理。

  三、自由编题,深化练习

  1、明确编题要求。

  (1)编一道分数加减混合算式题。

  (2)编一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3)编一道可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分数加减混合或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2、学生自由编题,并同捉交换计算,算后评改。

  (教师巡视,指名典型题目板演)

  3、反馈。

  (1)反馈结果。

  (2)反馈计算思路。

  4、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0又5/6―3又7/9+5又3/46.728―5又9/16―716

  9又4/15+(1又1/4―4/15)4又7/16+3.065-2又3/20

  (2)判断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错误的改正过来.

  5又3/8―2又5/9―1又4/9(2)4又5/6―(1.25+1又5/6)

  =5又3/8―(2又5/9―1又4/9)=5/6―1又5/6+1.25

  =5又5/8-1=3+1.25

  =4又3/8=4.25

  (3)6.34+1又2/15+1.56―2/15

  =(6.34+1/56)+(1又2/15-2/15)

  =8+1

  =9

  四、课堂

  师生谈话共同: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对分数加减法有了什么新的知识?

  (2)计算中要做到认真、细致,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五、课堂作业

  1、解下列方程:

  2又5/12+χ=5又3/204.5-χ=2又7/9

  2χ+4又7/8=4.8753χ-2.75=6又1/4

  χ―(2又1/3+4又3/4)=11/122χ+5又1/5=8―1又4/5

  2、《作业本》

  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生都理解,关键是学生没有选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没有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等知识。

  2、在知识整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学会条理化、系统化思考问题、整理问题。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这一单元我们对分数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把与分数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二)知识整理形成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课前整理好的有关分数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都有哪些?

  2、(1)各小组代表将你们归纳的知识在全班交流,要求举例进行说明,其余同学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说明:学生在归纳汇报的过程中,知识点的展示可能是跳跃的、零散的、不够精炼的,但不要急于补充、纠正,按学生的讲解板书,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

  (2)根据同学们的努力,将本单元的知识都一一展现出来,那么你能不能发现这些知识间有哪些联系呢?你能根据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将它们绘成一张知识的网络图吗?

  3、根据归纳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就某一部分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要求全班同学或某一位同不给予解答。

  4、通过知识的整理和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三)知识运用

  1、填空:

  (1)出示题目: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段占全长的1/7,每段长4/7米。我是这样想的: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全长4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4/7;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7=4/7(米)。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一个分率,而求每段长多少米是求一个具体的量。他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2)出示题目:一共有6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9个五角星,其中正方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和的几分之几?三角形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五角星的个数占全部图形个数的几分之几?

  师:说说你的答案,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练习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师: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题回答的这么棒呢?谁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下?

  生1:在做第一题时,首先判断这是把整数化成分数的练习,需要运用分数的性质知识,然后用已知分母乘整数的积作为分子或用已知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母。

  生2:第二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观察分子、或者分母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再对相应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生3:第三题很简单,就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同时除已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最后把他们化成只有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在学生独立试作后,应订正。一旦发现错误,应让本人或其他同学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有利于概念牢固掌握。)

  五、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教科书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我有见解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回顾圆的知识

  圆:曲线图形

  圆的组成:圆心、半径、直径

  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直径、半径都有无数条。

  圆的特点: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是否掌握圆的特征

  活动二、回顾圆周长和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圆的周长 c=πd

  或c=2πr 回忆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活动三:做自主练习6、8题

  6题是利用圆的知识解决自然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水波传送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水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第8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不同图形面积公式计算。 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公式。 关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活动四:做自主练习10、11题。

  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11题是实际操作并计算的题目。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体会两圆的半径比,周长比,直径比是相等的。 学生口答:要求扩建后圆形花坛的周长与面积,需要先求出扩建后花坛直径。 关注测量的方法正确。

  活动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上的内容以及51~53页第1题~9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回顾与,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知识要点,体验自己学习的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

  1、问:这一单元,你们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分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第51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2、第5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可指导在直线上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方法。

  3、第3题,口答

  4、第4题

  让学生结合情境解释分数的`意义。

  重点讲解第3小题:小明从家到学校,1/6小时正好走了全程的2/3。

  1/6小时是把1小时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6份,小明的时间相当于其中的一份。

  5、独立完成第5、6题

  评讲方法

  6、做第7题

  让学生运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填写。

  指导1.7的填法:

  一、可以把1.7看成1和0.7的和。0.7是7/10;

  二、把1.7直接看成是17/10,从而得出结果。

  7、做第8题

  引导:前两题可直接根据小数意义,改写成小数,后两题要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改写成小数。

  8、做第9题

  (1)试做

  (2)分析:要将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3)讨论怎么样将带分数化成小数

  三、课堂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用分数的有关知识,熟练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能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

  1、第52页第10题

  先做第一题:五一班一共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有21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口头分析: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0份,女生人数占了其中的21份,所以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1/40。

  (2)再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3)独立做下面两题

  (4)交流

  2、做第11题

  (1)学生先独立练习

  (2)引导比较A三道题目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B算式中选择的除数有什么不同?

  C从中还能想到些什么?

  (3)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联系。

  3、做第12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1)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式中选择的被除数为什么不同?除数为什么相同?

  (3)商的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

  4、做第13题练习后加强对比

  要引导学生区别清楚:一:第一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了这块布的几分之几,需要把5米看做单位”1“,并把它平均分成6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二:第二个问题是求平均每条童裤用布几分之几米,要把5米等分成6份,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得到的结果要注明单位名称”米“。

  5、思考题

  方法一:可以根据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方法二:通过画图帮助思考

  二、课堂

  三、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5

  设计说明

  小数除法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把整数除法与相应的小数除法对比复习,使学生在比较两者计算方法的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复习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根据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回顾,知识再现

  1.交代复习内容,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相关内容,梳理学过的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除法。(师板书课题:小数除法)

  引导学生回顾下列内容: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如何求商的近似值?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2.引导学生先浏览教材,梳理知识,再逐一回答以上的问题。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117÷36=   1.69÷26=

  (2)师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117÷36=3.25   1.69÷26=0.065

  (3)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师强调以上两道题的做法。

  (4)课件出示:56.28÷0.67=

  (5)学生独立计算。找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回顾小数除法的知识,在总结的过程中,既梳理了小数除法的内容,又为下面的练习做好了准备。

  ⊙综合练习,深化应用

  1.15.3÷11的商是(  ),它是(  )小数,循环节是(  ),保留三位小数是(  )。

  2.在○里填上“>”“<”或“=”。

  4.59÷4○4.59

  9.5÷0.92○9.5

  0÷18.2○0×18.2

  71.4+0.999○71.4+1

  1.54÷(1+0.01)○1.54

  (4.05+4.5)÷2○4.05

  3.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1)75.6÷13.5-(3.6+1.78)

  (2)2.3+3.91÷(22-19.7)

  (3)18-(1.4+1.25×2.4)

  (4)[15.2+(8.4-4.5×0.8)]÷1.6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与复习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和复习,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

  2. 在同学们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

  合作意识和创新。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师: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多媒体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回忆所学知识

  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同学们对这两个物体一定很熟悉吧。它们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都了解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答,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二、系统本单元的知识

  1. 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和复习。

  2. 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做好铺垫

  师:关于这一单元,我们应该从哪几方面进行呢?

  生:我认为应该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三个方面进行。

  3. 分组

  师:接下来,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些知识点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三

  个方面进行,在时请将你的友情提示和你们还没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现在由组长执笔,把你们的内容记录在纸上。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得有特色的小组,教师要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

  4. 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的结果拿到前面来展示展示?

  学生展示的同时要介绍一下的内容。

  (第一小组介绍完以后)师:听了他们组的介绍,你能不能对他们的进行?

  其他小组分别,时既要说一说优点,也要指出不足。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将你们组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请几组上来展示,时先肯定他们的努力,以寻找优点为主,指出不足为辅,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

  5. 归纳

  师:刚才,同学们互相合作,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并且坦诚地对各

  小组的进行了。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

  学生自由发言。

  [简评:知识是为了查漏补缺,教师在让学生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暴露自己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的效果。学生在交流时,即要尊重同学的劳动成果,又要发现同学的不足。怎样处理这一对矛盾,可以借鉴这位老师的一些做法。]

  三、练习提高

  1. 基础练习

  师:接下来,我们就利用刚才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判断。

  ①棱长为6cm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②把一个长方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它的体积大小不变,所以表面积不变。()

  ③两个长方体的体积相等,表面积也一定相等。()

  (2)填空。

  ①5800mL=()L=()dm3。

  ②一个保温瓶能装水4()。

  ③一个长方体有个顶点,在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相交了条棱,这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3)学生独立完成第59页第2题。

  2. 实践练习

  小正方体拼合,体积、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1)课件演示:将5个棱长是2cm的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又有怎样的变

  化?

  (2)从这个实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课堂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简评:让学生自己回忆和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络,进一步提高学生复习的能力。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设计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知识的练习要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有层次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教具和实物图进行演示,对分数问题要找出标准量。分析数量关系,在解答。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把立方厘米化成升?

  二、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用实物演示这个长方体油桶的形状,再让学生讨论解答方法。

  2、做第6题,要学生先估算,再计算。对学困生要进行指导。

  3、学生自己做出第7题、第8题、第9题。

  交流时,要说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式计算。

  4、解方程,先指名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再解方程,也可让学困生板演。

  5、实践活动:

  小组合作,估计下列学生分别占本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再进行调查。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单位:%

  各类学生占全班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情况

  估计

  调查结果

  男生

  近视眼的学生

  睡眠时间不到10时的学生

  喜欢唱歌的学生

  三、。

  板书设计:

  与复习(二)

  发芽率ⅹ-5/8=15

  解:(1-5/8)×ⅹ=15

  3/8ⅹ=15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18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假分数与带分数、假分数与整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假分数与整数互化。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假分数与带分数、假分数与整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练习。

  24/612/516/172/7121/11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练习。

  1=()/74=()/95=()/110=10/()

  3(2/5)=()/52(7/12)=()12

  6(2/2)=()/33=2()/6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3、假分数与带分数、假分数与整数的互化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

  (1)填在书上90页第3题。

  (2)反馈交流,说出解题思路和比较方法。

  (3)选出好的方法,提高解题水平。

  二、综合练习

  1、口答,并说说思考方法。

  (1)5个1/5是几?10个1/5是几?12个1/5是几?

  (2)1里面有几个1/6?4里面有几个1/6?4(1/6)里面有几个1/6?

  (3)3里面有几个1/4?有几个1/5?有几个1/8?

  (4)2(5/7)里面有几个1/7?3(4/9)里面有几个1/9?

  2、在数轴上填写假分数与整数、假分数与带分数。

  (1)学生填在书上91页。

  (2)说说你是怎样填的。

  3、用分数表示商。

  15÷1618÷764÷98÷25

  16÷1510÷2371÷1025÷8

  (1)学生完成,并要求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

  教学过程

  备注

  (2)反馈交流。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47分米=()米123分=()小时

  219厘米=()米7千克=()吨

  53小时=()日1149立方分米=()立方米

  (1)独立填空。

  (2)交流思考过程。

  允许有不同的思考方法。

  如47分米=()米,有的同学是除以进率,商直接用带分数表示;而有的同学先写成假分数,然后再化带分数。

  5、做同一种零件,林师傅4小时加工了15个,张师傅5小时加工21个。谁做得快些?

  独立完成后交流解题思路。

  三、课堂

  四、作业《作业本》

  假分数与带分数、假分数与整数互化学生掌握得较好,但灵活解题能力比较差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12-13

五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2-02

数学总复习教案01-09

数学总复习教案【荐】01-10

数学总复习教案(15篇)01-10

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01-25

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01-26

数学总复习教案15篇01-09

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18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