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2-12-07 09:00:55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学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

  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

  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教学重点:万级数的读、写法。

  2、教学难点:把个级数的读、写推广到万级。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教学重点:用量角器量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2、教学难点:量角的方法,量角器刻度的认识。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教学重点:口算、笔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垂直线与平行线的画法。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第六单元:统计

  1、教学重点: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1、教学重点: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教学难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第八单元:总复习

  1、教学重点: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并巩固和提高。

  2、教学难点:使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习惯。

  五、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1、改变教学思想。

  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作学生的服务员。

  2、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4。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的画法,会画一个长和宽已知的长方形。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形的画法。

  难点: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

  (1)怎样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如果这一点不在直线上,又怎样画呢?

  (2)怎样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垂直线段有什么关系?

  2、教师出示:

  长方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哪些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怎样画一个长方形呢?因为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我们可不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

  二、自主探究

  1、讨论:怎样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讨论,相互发表意见。

  2、动手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画法步骤。

  (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2)分别过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同一侧画两条与线段互相垂直的1厘米线段。

  (3)把两条垂线的另一端点连接起来。

  4、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完成作图。

  5、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正方形怎样画呢?画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让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相互交流画正方形的方法。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教材“练习十”第1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修路最近?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可以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来修这条路。

  3、教材“练习十”第12题。

  以已知的线段为边,画出完整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怎么画?

  (1)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

  4、教材“练习十”第13、14、15题。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由代表汇报。

  (3)教师归纳并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能正确理解和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两个概念。

  2.掌握数位顺序表,类推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了解数位的意义,利用数位顺序表体会“位值”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较大计数单位的产生过程,感知位值制。

  2.让学生经历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的过程,加深对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和对国情的了解。

  2.在认数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能结合实例具体说出“位值”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理解和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这两个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走进生活,走近大数

  1.提问: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请看大屏幕,看图猜一猜,这是我们祖国的哪些地方?(课件出示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龙江的情境图,学生根据图片展开竞猜活动)

  2.师: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口众多,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

  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师:这些数你们认识吗?能试着读一读吗?看到这些数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说一说,读一读)

  活动2提出疑问,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认识,说下你想学习哪些有关大数的知识?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想学习怎样读这些大数。

  生2:大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生3:它们各是几位数?

  生4: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生5:这些大数分别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

  2.导语:同学们想学习的有关大数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值得我们一起去探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亿以内数的认识”,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在这个板块中,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如果有的学生预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强,可以正确读出大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这些大数感到困难,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知识,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迁移。

  板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出示探究提纲:

  (1)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是多少?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多少?请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2)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分别是什么?

  (3)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汇报探究成果。

  预设

  生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2: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有百万、千万、亿……

  生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活动2认识数位顺序表,了解数级和数位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3页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探究。

  出示探究提纲:

  (1)你看懂了什么?

  (2)试着说下个级和万级分别包含哪些数位?每级有几个数位?

  (3)说一说19612368这个数中每个数字分别在哪个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4)什么是计数单位?什么是数位?

  2.学生充分探究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预设

  生1:目前学到的数位顺序表分三级:个级、万级、亿级。

  生2: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每级都有四个数位。

  生3:19612368中,前一个“1”在千万位上,表示1个千万。“9”在百万位上,表示9个百万。前一个“6”在十万位上,表示6个十万。后一个“1”在万位上,表示1个万。“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3”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后一个“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生4:个、十、百、千、万、十万……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小结:数位是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时所占的位置,从低位开始每四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和亿级。一个大数中同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操作指导

  在板块二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如计数器等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机会,把思维表象与思维表达联系起来。

  板块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完成教材4页“做一做”1题。

  先让同学在小组内完成,再找同学汇报。

  2.完成教材4页“做一做”2题。

  (1)生独立填写数位顺序表并回答问题。

  (2)教师巡视指导,并抽取几名同学进行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3.任意写一个亿以内的数,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独立写数后同桌同学互相说数的组成,再找两桌同学汇报。

  4.知识拓展。

  师:打开教材看4页“你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并在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

  生1:我知道了每秒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需要3年2个多月才能画完1亿个点。

  生2:我知道了如果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3:通过这些,我感受到一亿确实是个大数。

  操作指导

  在这个板块中,练习方式要灵活多样,要求学生既要动手操作,又要动口表达;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与别人合作完成。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练习方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说一说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谈学习收获。

  预设

  生1:我知道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生2:我学会了填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生3:我懂得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例如:百位上的7表示7个百,千万位上的7表示7个千万。

  生4:我知道了我们的祖国不但风景优美,而且人口众多。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8页练习一1、2题。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1 数位顺序表

  教学反思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大数的概念,体会大数的意义,从而建立数感。大数经常出现在新闻、经济、科技等方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学生对大数却缺乏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充分运用主题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

  2.借助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在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揭示数位和数级的概念十分重要。通过拨珠数数帮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这些计数单位所占的数位,体会“位值”的意义。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要遵循学一程,展一程,点一程的规律,当学生独立自学和小组交流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及时、准确地进行点拨,使学习的过程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4

  【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

  难点:确定商是几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

  (1)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2×()<154

  41×()<202

  64×()<186

  72×()<275

  (2)算一算:

  128÷32=

  768÷4=

  158÷31=

  768÷8=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2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第2个算式的商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的商是两位数)

  2.说一说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回顾,相互说一说。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应该怎么计算呢?

  (板书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3.引入:投影出示第83页的主题插图,说一说插图上的内容。(学校开展环保活动,同学们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二、自主探究

  在环保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1.教学例6。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列出算式。

  板书:612÷18=

  (2)先算18除什么数?商几?怎么写?余下的数是多少?接下去该怎样算?

  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a.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b.余下的数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c.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2.教学例7。

  (1)出示例7。

  你会算吗?先用31除几?商几?怎么写?余几?点名学生回答。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10,

  31除10够商1吗?怎么办?

  (在商的个位商0占位)

  (3)如果被除数是930,商的个位是几?算算看。

  (4)学生回答后提问:

  为什么商的个位是0?

  3.练一练:每人各写一道商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同桌交换做一做。

  4.归纳总结计算法则。

  (1)你能说一说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吗?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③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议一议: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与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不同点:试商的时候一个是试前一位,一个是试前两位。)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独立练习,指名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六”第1题。

  小组内分工完成,互相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区别,汇报结果。

  3.教材“练习十六”第2题。

  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4.教材“练习十六”第3题。

  小组内分工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5.教材“练习十六”第4、5题。

  提醒学生回忆:2月、3月、4月每个月各多少天?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吗?お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识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了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数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快乐导入

  师:如果老师请XX同学和XX同学同时参加一个计算大赛,你认为谁会取胜?如果我给XX同学一件秘密武器(计算器),这时候谁能取胜呢?看来,有了计算工具,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又快又准确。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快乐自学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就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数位,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板书:算筹)

  师:算筹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与远古计数相比,她的优点是有数位。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出示资料,并且讨论:你在这段资料中了解到哪些知识?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

  不仅我国劳动人民有如此多的发明,其他国家的人为了使计算更加的便捷,也在孜孜不倦的努力着。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计算器:

  师:现在,计算工具不仅要满足计算的需要,更要追求轻便,快捷。计算器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计算工具。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

  师:大家都准备了计算器,同学们互相观察,相互交流:

  (1)你的计算器有哪些按键?

  (2)这些按键的功能是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

  1、小组相互说一说你们的计算器有什么不同。

  2、请生说一说各个按键的功能。

  3、尝试计算386+179=

  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

  1、自己试试看

  825-138= 26×39= 312÷8=

  2、找规律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根据规律直接写出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计算平均分

  4、男女生大比拼

  第一组:17+83=62-12=1000×5=

  第二组:7865+3497=835×23= 1305÷45=

  要求:(1)全体男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第一组题。

  (2)全体女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5、作业

  帮助妈妈算一算今天的家庭消费情况。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

  ◆教材分析

  介绍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简便计算工具,它曾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使用算盘数数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定数位,怎样记数,强调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空档表示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并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

  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课前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介绍算盘的历史和现在

  1、引入

  现在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如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学生猜一猜后,教师出示算盘图,揭示谜底:算盘。

  2、介绍算盘的历史(配合课件第2页)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开始用石子计数,后来用木棍或者竹签计数(就是算筹),再后来人们用摆珠子的方式计数,它是用小棍子把珠子串起来,用上面蓝色的珠子表示5,下面黄色的珠子表示1,再合起来表示数。后来这种计数和计算的`工具,就慢慢地改进成了现在用的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在60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算盘,开始用算盘进行计算,一直留传到现在。所以算盘的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算盘还传到日本、朝鲜、美国、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同学们小小的算盘背后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既然它这么有魅力,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课件第3页)。

  (1)仔细观察算盘,你知道它是有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算盘,引导认识框、梁、档、算珠。

  (2)通过游戏巩固

  出示大算盘:看来大家都认识了算盘,下面我们玩一个看谁说得快的游戏,我指算盘上的某个部分,请你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同桌玩一玩。

  (3)认识上珠和下珠,并介绍上下珠分别表示多少(课件第4页)?

  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上珠表示多少?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一颗下珠表示多少?

  《算盘歌》一把小算盘,四周围满框,横卧一根档,竖着许多梁,梁上是上珠,梁下是下珠。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

  同住两人一组,先一人随便拨一颗算珠,另一人说出这个算珠表示几。然后两人互换。

  2、在算盘上表示1-10

  (1)师:算盘的个位在哪啊(课件第6页)

  和学生一起探讨定数位的方法。(必须从左往右依次定位)

  问: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定位是用算盘记数的特殊要求。个位在哪里都可以,只要你标记一个档位是个位,其余的数位也就确定了,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在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位为个位,依次往左推算,分别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怎样表示1、2、5、9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6-9依次在5的基础上添加下珠。

  怎么表示10?10一般不用1个上珠和5个下珠(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这一点和在计数器上表示数是一致的,体现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用算珠表示数(课件7、8页)

  1、定位2、个位上拨几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拨几表几个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珠以空挡表示。拨出563,说说563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拨珠的指法:拨入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去上珠用中指。

  要求学生在算盘上拨二、三位数(课件第9页),教师巡视检查。

  三、巩固练习

  1、猜一猜

  下面几个谜语都与算盘有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1)猜猜我是谁,它有四条边,最爱帮助人,不让珠乱跑。(框)

  (2)猜猜我是谁,虽然只有它,本领却很多,一个可顶五。(上珠)

  (3)猜猜我是谁,它是一条线,横在框里面,管住上下珠。(梁)

  (4)猜猜我是谁,它有许多根,穿着小珠子,噼里啪啦响。(档)

  2、用算盘分别拨1、2、3、4、5、6、7、8、9。

  3、一个一个地拨,从587拨到600。

  4、在算盘上拨出805、500、190、99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7

  第一课时

  课题:

  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分类、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课文第70页的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形、剪子、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课前学习

  根据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课上交流

  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自主探索

  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如果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准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解决?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如果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讨论、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

  (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明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到1987年,达50亿,经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亿,今年7月,联合国发表最新的世界人口报告,全球人口达到67亿,相当于把现在世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排列起来,可以从地球排到月球排20次。人口数量急剧膨胀,意味着地球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意味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意味着地球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到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将何以为家?

  我们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现在能做的就是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使用资源。

  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25届——29届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9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81,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定商,商的位置。

  一、热身运动。

  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60÷20 120÷30 80÷20 360÷40

  180÷30 240÷40 420÷60 240÷30

  2、括号里能填几?

  30×()<280 20×()<82 40×()<278

  70×()<165 30×()<182 90×()<620

  3、笔算87÷3和427÷6。

  4、反馈。结合这两道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师适当板书除法法则。

  5、揭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板书: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口算,估算。

  (2)学生尝试笔算。学生自练,师巡视收集学生的各种典型情况。并进行板书。

  反馈。

  ①判断对错。你能告诉老师哪一个竖式是正确的?为什么?另外三个竖式错在哪里?为什么?

  ②结合小棒图理解算理。

  ③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92÷30是怎么算的?提问: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④做一做。30÷10 40÷20 64÷30 85÷40。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3)笔算192÷30。

  学生列式笔算。

  反馈。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商4,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在笔算192÷30和92÷30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做一做:140÷20 280÷50 565÷80请三生上板演。

  2、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三、练习

  1、选择其中一组完成计算。

  A 82÷30 102÷30 280÷70

  B 78÷20 197÷80 364÷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练习十四,第2题。

  3、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

  陈老师原来打算买12只足球,用这些钱现在可以买多少只足球?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想:

  1、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标准》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其实,新课前的复习铺垫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前者,只要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有一些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人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我觉得有必要在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因此我在课前安排了3个小练习: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2、括号里能填几;3、笔算87÷3和427÷6。

  2、要注重计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诚然,计算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注重计算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

  《标准》注重了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解决问题与技能形成。

  过去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模仿和大量重复性的过度训练是要不得的,但是,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必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具体地说,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策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0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四年级数学上教案。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课时

  一、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

  (四)教学准备:师准备计数器。学生每人收集现实生活中有关万以内的.及比万大的数的信息各两条。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2.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2、3页的内容,比比看谁能最先完成任务。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亿以内数的哪些新知识?

  3.学生自学。先四人小组讨论,在汇报,师在黑板上作简要记录。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边汇报边整理成数位顺序表:(略)

  (3)计数方法: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要求学生在小组里拨珠数一数,然后请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示范。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1)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

  2)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

  3)亿位和亿位以上的数位是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在数位顺序表上补充数位。

  (5)数的组成:在13819000 中8在十万位,表示8个万,说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6)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4.数学亿以内数的读法。看来大家对亿以内数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那么这些亿以内的数你们会不会读呢?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1)学生试读。

  (2)全班交流。

  1)在出现不同答案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阐明理由。教师适当点拨,指正。

  2)把每个数的读法用汉字记录下来,开展小组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

  3)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修正,最后进行归纳:先读万级,再读个级。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试一试:读出下面各数。569000 24600 708000

  5)向读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取经,看怎样读起来更方便?学生可能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数出最高位后,按照数位顺序往下读;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可以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用虚线隔开呢?)标上数位再读。肯定学生的方法,然后征求意见:你们会选用哪种方法呢?

  5.课堂练习

  (1)一万一万地数,从九十六万数到一百零三万。

  (2)十万十万地数,从七十万数到一百万。

  (3)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从八千万数到一亿。(指名读,全班读。)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分小组读一读本小组成员收集的信息数据。)

  6.巩固联系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六)课后回忆:略

  二、第二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教案《四年级数学上教案》。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四)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新闻。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2.出示自学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

  3.出示自学指导:看书上第6页的内容,分组讨论亿以内数的写法。

  4.师生共同学习

  (1)读新闻:据统计,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5.课堂练习

  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6.巩固练习

  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六)课后回忆:略

  三、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3页第4、6、12、14、15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四)教学关键

  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 (√);

  8500003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

  (3)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68500000 (×)

  一百万七千 写作:1007000 (√)

  四万零九十 写作:4090 (×)

  (4)17860000米=(1786)万米 (√)

  17865000米≈(1786)万米 (×)

  2.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

  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 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 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

  (六)课后回忆: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设计内容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成立环保小组的情境来探究除法知识,在计算过程中重视培养估算能力,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试商,突破试商难点;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重视培养数感,以提高学生试商的水平;重视发挥数学课的育人功能,结合生活实例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出示主题图组“身边的环境”:图1展示广场一角地上的塑料袋被风吹得到处飞扬;图2展示学校对面的马路垃圾堆积成山;图3描述校园中的一位同学将香蕉皮随手丢在地上,地上已经有好多食品包装袋。

  师:同学们,这些地方你们熟悉吗?看到这样的情境,你们有什么感受?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这么脏,但这需要我们来共同维护。所以,学校少先队决定成立一个雏鹰环保实践队,我们共有612名少先队员参加了这项实践活动,为了方便行动,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个这样的'小组呢?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612÷18)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境,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情境图来创设教学情境。自然渗透环保教育,同时将计算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使计算教学生动有趣。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解决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问题。

  (1)讨论交流。

  ①出示讨论题目:计算612÷18时,应该先算18除什么数?商的最高位应该在什么位置上?

  ②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③汇报讨论结果。

  预设

  生1:应该先用18除61,商的最高位应该在十位上。

  生2:我把18看成20,612里面大约有30个20,所以商的最高位应该在十位上。

  (2)尝试计算。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试算。

  (3)汇报计算过程。

  (18除61个十商3个十,余7个十,再加上个位上的2,变成72,18除72,商4)

  (4)观察思考,对比发现。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节课学习的除法和前面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商是两位数)

  设计意图: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迁移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除法口算或估算经验出发,通过交流探讨确定商的位置。

  2.探究“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

  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把十月定为学校环保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雏鹰环保实践队在这个月取得的成绩:共收集了940节废电池。那么他们平均每天收集多少节废电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940÷31)

  (1)提出要求。

  师:大家试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算一算商是多少。你在计算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学生试算,提出问题:31除94商3后余1个十,与个位上的0组合后不够31除,商应该怎样写?

  (3)小组讨论,明确商的个位的写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汇报:商的个位应写0占位。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2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课 题 内 容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主题图 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例2读含两级的数。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写含两级的数。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

  例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5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例6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数的'产生

  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阿拉伯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

  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 读含三级的数。

  例2 写含三级的数。

  例3 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

  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3.教学重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3

  第3单元角的度量

  第4课时画角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 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4

  导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5页的例3及相关内容。

  导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重点:

  能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导学难点:

  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

  导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导学过程:

  一、预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统计表,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

  2、请你用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将这个统计表中的信息在条形统计图中画出来。

  生自主画图。

  3、 在画这个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这些是我们学习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老师想考考大家:请问1980年乡村人口比城镇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万人。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这样对比比较麻烦,要先找到第一个图,再找第二个图,然后再计算。

  生:那我们能不能将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明确: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便于信息的获取与对比。

  师:像这样将两个统计图中的内容合成一个统计图,这种新的统计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互学--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放手让学生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师: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根据学生讨论,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①要用两个直条来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②为了区别两个直条表示的不同含义,要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2)放手让学生在样图中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把教科书第96页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和判断,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师:(出示完整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适时加以引导:①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②观察发现:人口总数逐年上升,从而进行人口教育;③了解: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3、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感受复式统计图的不同呈现形式。

  师:这里还有一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认真观察,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生:他们都通过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了城乡人口。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记录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师:为什么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之分呢?

  生:因为这是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总结: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师:请大家在教科书第96页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实际需要,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不同的呈现形式,例如纵向的、横向的以及两个直条上下重叠在一起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都直观地反映了所统计的数据,方便我们更好地获取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评学--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1、教科书第97页“做一做”

  2、教科书第98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1、两个直条表示不同的数据

  2、在条形统计图的右上角标明图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5

  教学内容:课本第79页例2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难点:正确地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并能正确估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苹果树和数字苹果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上节课同学们帮助老师分气球,老师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今天老师还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你又会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30=

  师:像这样的式子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一样吗?应该怎样口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整百数除整十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我创设过节分气彩旗这样的一个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有信心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指导。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

  老师提出几点要求:小组长负责组织,每个同学都发言,按次序发言;记录员作好记录。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棒。形成小组意见。

  3、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算法,教师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1)可以是用实物来说明的。用分小棒的表示方法,分一分,把120根小棒代替彩旗的方式,以30根为一份,可以分成四份,所以120÷30=4。

  (2)120里面有4个30。

  (3)120÷30把后面的0都去掉就变成了12÷3=4(表内除法)

  (4)4乘30等于120,所以120÷30=4,我们组直接口算就出来了。我们组是用的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想法真棒啊,老师以你们自豪,为自己鼓掌吧!

  (二)教学整百数除整十数,运用估算意识。

  还能接受挑战吗?用小黑板展示题目

  122÷30≈120÷28≈

  ①我们这两道题跟前面的有什么相同点呢

  ②我们该怎么做,试试吧!看看谁的想法最好!

  ③先自己做一做,然后交流想法

  (三)引导学生得出的方法,得出整百数除整数的口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三个题,你发现有什么异同?得出结论

  (小结: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通常把被除数和除数看作整百除整十来计算,或者根据表内除法和看乘数想除法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探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十数除整十除》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http://

  数学知识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段体验成功的机会。逐渐的引入到整百数除整十数口算的重要性。体现了运算推理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出示数字卡片。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得最多。然后订正答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并说出口算过程。

  30÷10=60÷30=80÷40=240÷60=

  210÷70300÷50=270÷90=630÷70=

  2、开火车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剩余的题目)。

  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3、摘智慧,谁摘得最多。

  (1)出示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智慧果的奖励

  (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列式,集体交流。

  你表现得怎么样?收获了多少智慧果?

  (设计意图: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入其中,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数字卡片”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得最准”、“开火车”、“摘智慧果’,学生乐于接受,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学会学习,同时给予每个学生较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

  120÷30=4(个)

  答:可以分给4个班

  122÷30≈4

  120÷28≈4

  教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平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01-15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29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9-15

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12-15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2-23

数学四年级上册优秀教案02-17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26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07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