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教案>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

时间:2022-12-07 14:34:34 八年级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8篇)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1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为明显的差异。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2、红壤的形成和改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全国可以分为四大地理单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之一 ——北方地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3、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对其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三、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

  (1)熟读图5. 1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2)读图5.1结合中国地形图完成P3的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

  (1)读图5.2及《地图册》北方地区政区图,完成P4活动题。

  (2)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3)了解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粮食作物、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城市。

  四、学生自学、讨论。

  五、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及其划分的依据。

  (根据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把我国划分为四个地理单元,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如课本图5、1所示)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年降水量线相一致?

  (400毫米降水量线相一致)

  (3)了解北方地区的省区划分及其位置范围。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称为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4)北方地区的特点:

  (北方地区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六、课堂小结。

  七、课堂作业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各地的 和 的差异来划分的。

  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

  是 。

  3、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区;平原分布最广的是地区;跨经度最广的是气温最高的是 地区。

  4、完成地理地图册和地理填充图。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肥沃的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1、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划分为哪些?

  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3、青藏地区与其它3个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1、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出示自学提纲:

  (1)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3)完成P6活动题

  3、学生讨论、自学

  4、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1)、北方地区包括的省区、平原和高原:

  (有10个省区,高原有: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原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2)、了解肥沃的黑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东北平原的黑土地肥沃,耕地辽阔,适宜大面积的机械化耕作。植被

  以针叶林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3)、了解干旱的黄土地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黄土高原的土地是黄色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耕地都是以旱地为主,但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完成P6活动题

  (5)、提出问题:分析北方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气候主要是以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节差异大,平原面积广大,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山西。)

  三、课堂小结。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情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3、了解青藏地区的公路和青藏铁路的分布。

  4、了解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

  5、了解青藏地区交通条件的变化及青藏铁路的修建。

  6、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歌曲《青藏高原》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法]

  1、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解析学习目标,即知识要点:青藏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河流、植被、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农业情况、能源矿产、交通等知识点,要求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技能与能力要求: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步骤。

  3、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①结合课本第87页图4-21“青藏地区”图,完成第87页活动题1-6,了解本区的基本情况。

  ②先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种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划起来;再结合教材完成学习资料中的导学练习。

  ③要求: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13分钟左右)

  学生按要求进行自学,完成导学练习。

  教师巡视,督促个别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在预习情况,为下一环节的精讲做好准备。对一些速度快的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催促一些较慢的学生抓紧时间。

  布置一些已完成任务的学生思考: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工农业、交通等各种地理事物的特色是什么,它们之间有无联系?

  [教师精讲](18分钟左右)

  1、结合板图,让学生指出本区的位置和范围,特别是本区重要的界山。

  2、面积、人口、民族与宗教的内容,由几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得出本区特点:地广人稀。多媒体展示本区的一些宗教图片,如雄伟的布达拉宫、信徒朝圣的景象等。

  3、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工农交等生产、生活情况,主要通过学生说出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内在关系,教师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逐一展现;并在板图中由学生指出相关地理事物,如: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哪三条江,青海湖、察尔汗盐湖、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青藏铁路、中尼公路等。同时,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如青稞、藏民生产、生活的场景、牦牛、青藏铁路沿线风光等。

  课后小结

  结合学习目标,将板书中的划线部分内容删除,让学生一起再填一遍,进行总结。青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适应当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也就是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不能离开当地的自然条件,而且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真的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板书

  青藏地区

  1、位置: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

  2、范围: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的西部

  3、面积和人口

  4、民族和宗教

  5、自然环境特征和工农业生产、生活情况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指出本区主要地形组成和主要地形区。

  2、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该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3、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理解人们在干旱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

  教学重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由位置联想景观导入新课

  1、由区域名称描述大致位置。

  2、联想该区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漫漫。

  3、设问: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区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西北的自然环境来寻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

  二、草原和荒漠

  (一)地形与位置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图,找出主要山脉,指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分析)。

  2、归纳:该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长城—阿尔金山脉以北。本区深居内陆,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该区面积广大,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北部。

  3、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西北地形图,指导学生认识该区所处阶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区。

  4、归纳:该区主要位于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点(远、高、阻、广)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二)气候特点与景观分布

  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提问:西北地区降水的大致范围?

  2、小结:西北气候特点——干旱。

  3、完成P73——P74活动。

  4、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提问:那么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

  6、学生回答: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越往内陆走降水越少

  7、教师小结:对,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8、转承:干旱的气候对该区的河流产生直接的影响。

  (三)河流

  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景观图,让学生体会干旱的自然特征。

  2、教师归纳:西北地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干旱是本区的特点,这里河流少、短、多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

  3、承转: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农牧业有什么影响呢?

  三、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一)牧区

  1、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贫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2、读图8、5,找出本区的主要牧区及代表性畜种。

  3、读图8、5,找出贺兰山,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

  4、小结:贺兰山以东,草原草场;以西:高山牧场。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可移动的房子——蒙古包”,了解牧民生活居所的特点,理解干旱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6、设问承转: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是不是除了发展畜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

  (二)灌溉农业区

  1、教师讲述: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西北地区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西北地区那些地方可以发展种植业呢?

  2、读图8.7,找出有水的平原的地区,思考:水源来自哪里?

  3、教师归纳: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4、读图8.8和图8.9,认识西北的四个主要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农业发达,有“塞上江南”之称;,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利用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农业。

  5、承转:什么季节冰雪融水最多,当地人民又是怎样利用的?

  6、结合P76—77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生产所依赖的水利工程——坎儿井。

  7、讲述:水渠修建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种好方式。

  8、承转:虽然水源有限,但西北也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读图8、10、图8、11,了解西北特有光热条件和农产品特点。

  9、 小结: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1、读图8.4,将照片与拍摄地连线。

  2、分析造成本区景观变化的原因。

  【活动】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读图8.12,8.13,观察坎儿井的构造。

  2、读图8.13,认识坎儿井的构造原理。

  3、通过坎儿井,了解当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利用。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4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七嘴八舌:略

  [上课]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师总结]

  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活动]

  完成书本P.3活动。

  [过渡]

  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

  [课件展示]

  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

  [师生互动]

  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提问]

  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北方地区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

  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

  教师: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 [总结归纳] 略

  [播放视频]

  《黄土高原》

  [提问]

  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我们已经看过了,谁能概括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提问]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师生互动]

  一起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

  学生回答: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活动]

  完成书本P.6活动。

  [小结]

  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总结)。

  [总结]

  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见投影表格)

  2.地区差异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3.黄土高原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二节 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

  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难点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

  [新课讲授]

  [提问]

  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的呢?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个在概的整个认知。)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

  读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省、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1.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学生活动]

  完成书本P.7活动2,观察图5.9中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土壤的不同,认识红壤的特征。

  [介绍]

  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提问]

  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

  [学生回答]

  气候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学生活动]

  结合书本P.8图,说一说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4)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展示图片]

  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学生活动] 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的省份,并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处?(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的发展。)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

  [教师] 为了促进南方地区更进一步地发展,带动内陆更多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

  [学生活动]

  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了解不同省区各自的优势,并且完成书本P.10活动3。

  [总结]

  略

  板书设计

  一、自然条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

  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

  4.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二、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教学目标

  1.知道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法、讨论法,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为、难点

  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吗?故事讲到晏子出使楚国时,讲过这么一句话“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说橘子生长在淮南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则是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引入,并用其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一句话设问引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1.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一线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 ②河北 ③江西 ④山东 ⑤浙江 ⑥山西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生活动] 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3.通过这两气候要素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同

  时利用景观图辅助学生理解。)

  [学生活动3]

  以“到底北方好还是南方好”作为辩题,进行辩论。在教室两边分别挂上反映北方和南方地理风情的图片(各3~5张),请代表北方、南方的学生分坐两边,同组学生(每组里均有辩手、策划者和南、北方人)的座位相邻。辩论前几分钟由南、北方各出一名学生播放代表当地风情或歌曲录音,以营造一个虚拟的良好情境,然后让学生自由辩论,不受约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板书设计

  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1.走向

  2.经过的省区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四节 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在中国分区地理的学习中,我们已学过了哪几个分区?谁能概括各分区的区域特征?(从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角度引导。)

  [展示图片]

  西北地区景观图。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5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农业五部门及其主要农产品;畜牧业的种类、主要牧区名称及其优良畜种,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从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我国南方与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以及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3.全员参与,激情展示,树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意识。

  重点:运用地图说出小麦水稻的主要分布区;说出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和四大牧区难点: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分布

  [自学导航]

  一、农业概况地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1、狭义的农业是指

  (温馨提示:副业是指农、林、牧、渔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例如:①采集野生植物,如采集野生药材、野生油料、野生淀粉原料、野生纤维、野果、野菜和柴草等。②捕猎野兽、野禽)

  2、农业发展:

  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又是最早栽培的国家

  ⑵当前,我国的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⑶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①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②我国农业日益改善;③我国农业生产的趋于合理。⑷我国农业发展突出的问题是:农业还比较差,仍较薄弱。

  根据播种期不同,小麦有与之分,我们学校所在地区以种植为主。

  2.经济作物⑴我国经济作物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技术要求高、商品性强等特点。

  三、农产品出口基地

  1.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主要产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什么是外向型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答案在课本上划出)

  四、畜牧业

  2、是我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合作探究]

  读图“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

  ⑴填出书中字母所代表的商品量基地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_

  ⑵除以上商品粮基地外,还有哪些地方建立了商请在图中适当位置填上其名称。

  [课堂小比拼]

  1.既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又是我国糖料作物产区的是()A成都平原B江汉平原C华北平原D江淮地区2.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内蒙古牧区——三河马

  B青海牧区——滩羊C西藏牧区——细毛羊D新疆牧区——牦牛3.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前,我国粮食、肉类、棉花等产量已经居世界首位B我国谷物人均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C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但农业生态环境还较差D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郊农业蓬勃发展起来。

  [能力提升]

  读下图尝试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位于同一纬度,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不是甘蔗的主要产区?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6

  ■课标要求

  “草原和荒漠”对应的课标是:“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范围”,“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等。

  “牧区和灌溉农业区”对应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3.认识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

  教学难点:

  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策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读图训练,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以及农业特色;通过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等相关知识。

  2.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

  3.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图文资料。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7

  教学目的:

  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干湿地区、河流特征、植被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及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有明显的区别。

  教学重点:

  掌握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交通、生活习俗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农业、交通、生活习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揭示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温度带、干湿地区、河流特征、植被类型、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及人们的饮食习惯都有明显的区别。

  二、导入新课

  活动一: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1、出示自学提纲:

  (1)细读P7页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分组讨论:为什么说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

  (2)从图5.6、5.7中或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出“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此依据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补充)

  2、学生讨论、自学

  3、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分析:“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

  线”的`依据。

  (总结:秦岭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C,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C;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是温暖带和中温带,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和热带;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河流结冰,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

  活动二: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

  1、学生讨论、自学:

  P7页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比较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和以南的差异,并完成P9页的填充表格。

  2、检查自学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差异。

  (总结:“秦岭——淮河”是黄河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具体的差异见P9的“活动”题)

  活动三:角色扮演

  全班分成两组,A组代表北方地区,B组代表南方地区。

  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并开展课堂讨论:

  (1)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交通和生活习俗等方面比较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2)为南方与北方地区经济如何发展及其相互合作出谋划策。总结:北方能源矿产丰富,可以引进南方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发展经济;南方引进北方的能源矿产,原材料、发展高精尖工业,也可以到北方投资办厂,优势互补。

  三、课堂作业

  地理填充图。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8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读图比较南方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

  3、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策略

  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12-05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8篇12-06

地理《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12-23

八年级地理农业教案(集锦8篇)12-08

八年级的地理教案11-04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地理教案11-26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1-24

八年级优秀地理教案11-17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