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优秀数学教案

优秀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14 16:16:36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数学教案2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秀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秀数学教案20篇

  优秀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和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2.认识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感知量物体可以用相同的工具来量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请把盒子打开,拿出来相互看一看,并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打开盒子观察并进行交流)

  1.用学具量同样长的边。

  教师请学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物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物体的长。

  (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测量结果,同时用多媒体显示测量结果)

  师:难道你们数学书的短边不一样长吗?请动手比一比。

  (学生相互动手比数学课本并回答“一样长”)

  师:一样长的边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量书时用的东西有的长,有的短。

  师:如果都用同样长的工具来测量,结果会怎样呢?请小组再用正方体摆一摆,数学书的短边是几个小正方体的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并分小组汇报,使学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样的物体量书的短边,得到的结果相同。)

  2.用学具量长度不同的边。

  (电脑出示数学课本和文具盒这两幅图,并演示用曲别针测量书的短边,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边。)

  测量后教师问发现了什么(小刀比曲别针长,文具盒的边比书的边也长)。

  师:如果把小刀换成曲别针,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多媒体演示用曲别针量文具盒的过程,让学生知道文具盒的长度比书的短边多用了6个曲别针。)

  小结:我们通过动手实践和观察,知道了量物体应该用相同的工具。

  3.实践活动。

  (1)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2)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

  (学生都用新铅笔量所想量的物体的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几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汇报测量结果。)

  (3)处理第2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

  (多媒体显示题目内容,说明题意,让学生估算,电脑验证。)

  二、知道量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尺子来量

  1.认识尺子。

  师:刚才我们用铅笔来测量物体时,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烦呀。用什么去量比较方便呢?(尺子)

  教师请学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发现什么(数字、刻度线、cm),教师介绍刻度线和“cm”;并向学生说明“厘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认识1厘米有多长。

  (电脑演示从0到1中间的'长是1厘米)

  师: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中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给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组活动)

  (2)感知厘米有多长。

  ①测量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长。

  ②感知1厘米有多长(教师带领学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正方体,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诉学生拇指与食指中间的空隙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把它记在脑子里)。

  ③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④睁开眼睛比画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

  (3)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举例(电脑出示图钉,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演示它的长度是1厘米)。

  ②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自由活动,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测)

  ③汇报交流。

  3.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

  师:请同学们拿出黄色纸条,试着量一量它的长是几厘米。

  (动手测量之后,让学生在展台上演示,并说出测量的方法。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再量一遍黄色纸条的长。

  三、课堂总结

  1.指导学生看书。

  2.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先让学生总结,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相同的物体量。

  (2)要知道物体的长,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体时,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进一步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1题。

  2.通过学生用长度单位(厘米)量物体的实践活动,来体验用厘米量物体的过程。处理课本练习一(第6页)第2~3题。

  (学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组交流)

  五、结束语

  师: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

  师:数学的短边长是14厘米多一点,到底多多少呢?这要用到另外一个长度单位,咱们以后再学。

  优秀数学教案2

  学习要求

  1.了解通过抽样调查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明确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

  2.通过实例理解总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

  3.会用折线图表示经过整理的数据,直观地反映数据规律.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抽样调查是只从总体中抽取___________进行调查,然后根据___________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___________,组成其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______

  _____,被抽取的那些___________组成一个___________.

  2.为了了解一批手表的防水性能,从中抽取10只手表进行防水性能测试,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抽取的样本是_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

  3.抽样调查具有____________的优点,它的缺点是不如全面调查得到的结果___________,它得到的只是____________.比如为了解某牛奶公司生产的酸奶的质量情况作调查,这个调查适合作___________.

  4.下列调查的样本中不缺乏代表性的有哪几个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为了了解你校七年级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抽取七1班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

  ②为了了解我国18岁青年的身高,从不同的地区随机抽取1000名18岁青年的身高;

  ③为了了解一批洗衣粉的质量情况,从中抽取50袋进行调查;

  ④为了了解某公园的每天游园人数,从中抽查一年中每个星期天的游园人数.

  二、选择题

  5.为了了解某校九年级学生的视力,从中抽取6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 ).

  (A)每名学生的视力 (B)60名学生的视力

  (C)60名学生 (D)该校九年级学生的.双眼视力

  6.为了反映某地区的天气变化趋势,最好选择( ).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以上三种都不行

  7.要调查某校七年级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选取调查对象最合适的是( ).

  (A)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50名男生

  (C)选取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50名七年级学生

  三、解答题

  8.某学校为丰富大课间自由活动的项目,随机选取本校1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是“你最喜欢的自由活动项目是什么”,整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

  (1)学校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喜欢“踢毽子”的学生有多少人,并在图中将“踢毽子”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

  (3)该校共有800名学生,请通过计算估计出喜欢“跳绳”的学生人数.

  9.某中学学生会为了解该校学生喜欢球类活动的情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让若干名学生从足球、乒乓球、篮球、排球四种球类运动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成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1,图2,要求每位同学只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图中用乒乓球、足球、排球、篮球代表喜欢该项目的学生人数).

  图1 图2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研究中,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喜欢排球的人数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扇形圆心角是多少度?

  (3)补全折线统计图.

  综合、运用、诊断

  一、填空题

  10.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__________抽样;通常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精度就会越______(填“高”或“低”).

  11.为了让大家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25,28,26,25,31.如果该班有45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本周全班各家平均丢弃塑料袋数量约为______.

  12.甲、乙两家汽车销售公司根据近几年的销售量,分别制作如下统计图:

  甲公司 乙公司

  从20xx年到20xx年,这两家公司中销售量增长较快的是____________.

  13.为了解09届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某网站对09届本科生的签约状况进行了网络调查,至3月底,参与网络调查的12000人中,只有4320人已与用人单位签约.在这个网络调查中,样本容量是______.

  二、选择题

  14.某烟花爆竹厂从20万件同类产品中随机抽取了100件进行质检,发现其中有5件不合格,那么你估计该厂这20万件产品中合格品约为( ).

  (A)1万件 (B)19万件 (C)15万件 (D)20万件

  15.如图为某产品产量增长情况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量持续增长 (B)产量有增有减

  (C)开始产量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三、解答题

  16.一面粉厂生产面粉,规定每袋标准质量为50kg.采用自动装袋工艺后,每袋面粉的实际质量和标准质量有一定的误差.任选50袋称质量结果如下:(单位:kg)

  48.5×1袋 49.0×4袋 49.5×10袋 50.0×19袋

  50.5×9袋 51.0×5袋 51.5×2袋

  (1)计算每袋面粉的质量与标准质量的误差,对误差进行分类,统计各类误差的面粉袋数,并填写统计表:

  误差(kg) -1.5 -1.0 -0.5 0 0.5 1.0 1.5

  袋数(袋)

  百分比(%)

  (2)画出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类误差的面粉袋数,说一说误差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拓展、探究、思考

  17.为了解某地区30万电视观众对新闻、动画、娱乐三类节目的喜爱情况,按照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各年龄段实际人口3∶5∶2的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众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统计图:

  (1)上面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

  (2)写出折线统计图中A、B所代表的值;

  A:_________ B:__________

  (3)求该地区喜爱娱乐节目的成年人的人数.

  18.台州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据此画成统计图1.图2是台州市20xx~20xx年的人口统计图(单位:万人).

  图1 图2

  资 料

  自1997年以来,台州市已连续12年实现耕地总面积基本不变.

  台州市20xx年人均耕地面积0.4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的 ,相当于联合国粮农组

  织确定的人均0.8亩耕地警戒线的 .

  (1)请你计算扇形统计图中表示“田”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2)请你指出台州市20xx~20xx年的人口变化趋势,并据此推断台州市20xx~20xx年人均耕地面积是不断增加还是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人口)

  (3)结合统计图和资料的信息,计算台州市20xx年耕地总面积约是多少万亩?

  测试3 直方图(一)

  学习要求

  1.初步认识直方图,能分析简单的频数分布情况.

  2.会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并根据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计算出这组数据中__________的差,参照这个差值对数据进行__________,然后利用___________给出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而用___________来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

  2.对某中学同年龄的7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其中最大值是170cm,最小值是147cm,对这组数据进行整理时,打算把它分成8组,则组距是_________.

  3.如图是某单位职工年龄(取正整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数据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根据图形直接回答下列问题:

  (1)该单位共有职工_________人;

  (2)______年龄段的职工人数最多,该年龄段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______%;年龄不小于38岁,但小于44岁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人数的______%;(结果均精确到0.1%)

  (3)如果42岁的职工有4人,则年龄在42岁以上的职工有_______人.

  4.如图是某班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每组数据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由图可知:

  (1)该班有______名学生;

  (2)该班不及格的学生共有________名,占全班人数的________%;

  (3)该班成绩优秀(分数在85分或85分以上)的学生最多________人,最少______人.

  二、解答题

  5.网瘾低龄化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对12~35岁(不含35岁)的网瘾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下图表示在调查的样本中不同年龄段的网瘾人数,其中30~35岁(不含35岁)的网瘾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20%(每组数据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

  (1)被抽样调查的样本总人数为______人.

  (2)请把统计图中缺失的数据、图形补充完整.

  (3)据报道,目前我国12~35岁(不含35岁)网瘾人数约为200万人,那么其中12~18岁(不含18岁)的网瘾人数约有多少人?

  综合、运用、诊断

  一、选择题

  6.一个有80个样本的数据组中,样本的最大值是145,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那么可以分成( ).

  (A)10组 (B)9组 (C)8组 (D)7组

  7.某校对120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了检查,其值在5.0~5.1这一小组的百分比为25%,则该组的人数为( ).

  (A)150人 (B)300人 (C)600人 (D)900人

  二、解答题

  8.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高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若干名女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整理数据后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每组数据含最小值,不含最大值,且身高均为整数)

  (1)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人数是__________;

  (2)身高在__________范围内的学生人数最多,这一范围的学生占______%;

  (3)如果身高在155cm以上(含155cm)者为良好,试估计该校女学生身高的良好率是________.

  9.在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某班进行了小制作评比,作品上交时间为11月1日至30日,评委会把同学们上交作品的件数按5天一组分组统计,绘制了直方图如下(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组至第六组).已知从左至右各长方形的高度之比为2∶3∶4∶6∶4∶1,第三组的频数为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活动共有多少件作品参加评比?

  (2)第几组上交的作品数量最多?有多少件?

  (3)经过评比,第四组和第六组分别有10件、2件作品获奖,问这两组哪组的获奖率较高?

  拓展、探究、思考

  10.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同年龄的4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果如下:(数据均近似为正整数,单位cm)

  167,154,159,166,169,159,156,162,158,159,160,164,160,157,161,158,153,158,164,158,163,158,x,157,162,159,165,157,151,146,151,160,165,158,163,162,154,149,168,164.

  统计人员将上述数据整理后,画出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并列出了频数分布表如下:

  身高(cm) 频数

  144.5

  149.5

  154.5

  159.5

  164.5

  合计 40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频数分布表中的A=_________,B=_________;

  (2)原始数据中,x的值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测试4 直方图(二)

  学习要求

  会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会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表作出频数分布折线图.

  优秀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 长方形娃娃 梯形娃娃 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造型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那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

  2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椭圆形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二、小组活动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3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圆形

  活动目的: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 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1、 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

  4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正方形

  活动目标1、 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2、 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1、 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一、 准备部分复习几何图形。

  1、 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 出尝试问题1、 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2、 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 提示记录方法。

  三、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四、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 教师讲解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1、 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 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5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长方形

  一、活动名称:《认识长方形》

  二、活动准备:

  1、课件长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正方形娃娃介绍自己的录音。

  2、长方形两张(其中一张边画有四种颜色,一张对边画同一种颜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幼儿每人一张(长方形的宽与正方形的边一样长)。

  3、"小客人"两个:一个嘴巴是长方形的,一个嘴巴是正方形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饼干每人一张。

  三、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进行比较的兴趣。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长方形的物体。

  3、认识长方形,知道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四、教学过程:

  (一)、 开始部分:

  活动导入:猜一猜。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有4条边、有4个角,而且4条边一样长,4个角一样大。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幼儿回答)(二)基本部分:

  1、放课件,出示正方形,加深幼儿对正方形的认识。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把它请出来!(出示正方形)原来是正方形,小朋友欢迎它(拍手欢迎)。

  正方形娃娃:嗨!小朋友,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我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师:小朋友,正方形说它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咱们一块来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2、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出示和正方形娃娃一样的正方形,让幼儿通过用和它边一样长的纸条进行量一量,从而感知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 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引导幼儿讲述正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一样长,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

  3、出示长方形娃娃,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

  师:正方形娃娃还请来了它的一位好朋友,大家看它是谁?(长方形)大家看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讲述)让幼儿通过折一折,知道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引导幼儿讲述长方形的特征)幼儿齐拍手说特征。

  师小结:长方形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有4条边,对边一样长。

  4、幼儿操作,加深认识。

  师: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自己动手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它们哪些地方不一样?

  5、总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异同点。(引导幼儿先说,后师小结:相同点:都有4个角,4个角一样大,都有4条边。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对边一样长。

  6、游戏巩固:给小客人送食物。(长方形嘴巴的客人吃长方形的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客人吃正方形的饼干)。

  7、联想寻找:启发幼儿找出教室里哪些物品像长方形。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到室外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像长方形。

  6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比较物体的粗细.厚薄

  活动目标1. 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 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重点和难点1. 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 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教具: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活动流程分类->指认->命名->分类活动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7.通过智力游戏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1)智力游戏"谁更粗?"毛笔、钢笔和铅笔比粗细。钢笔比铅笔粗,毛笔比钢笔粗,毛笔和铅笔哪个粗?为什么?

  (2)这个游戏是让能力强的幼儿跳一跳,即使他们答不出,也会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疑问,这对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理解传递关系是有益的。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认识三角形目标使幼儿通过感知和观察,了解三角形的名称和特点,能找出生活中相应形状的实物来。

  准备1. 圆形纸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纸板或这种形状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儿分组的数准备)。两根约4米长的绳。

  2. 彩纸或白纸剪成的可重叠比较的等边三角形和圆形每个幼儿各1个。

  3. 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1. 感知三角形的特征教师出示三角形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轮流触摸边缘,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征,数一数它们有几个角。

  2. 找实物教师请幼儿在活动室内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让幼儿回忆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这种形状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状是三角形的等。

  3. 认识图形名称和基本特征教师将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笔沿边缘勾画出物体的外形轮廓,告诉幼儿三角形的名称,教幼儿正确的发音。然后教师请幼儿拿出纸制成的三角形和圆形,重叠起来进行观察比较,并说一说三角形的特征,如三角形有三个角和三条边。

  4. 做练习教师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2页的练习。

  7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多少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2.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

  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3.看黑板画,数一数,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一样多?(添画少的小动物,观察谁比谁多1?谁比谁少1?教师讲完,幼儿动手画)4.运用听觉感知数,比比谁的耳朵灵。如老师请个别幼儿学动物叫声(数量是5以内),其他幼儿回答:"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共叫了几声?"5.游戏《乒乓球》结束活动。

  课下延伸:

  点子卡片练习,添画小动物。

  认识粗细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1、出示小棒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1.幼儿操作任意排2.提问(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认识厚薄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2、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8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数字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知道它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引导幼儿通过操作、目测等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投影仪一台,"动物园"幻灯片若干张,录音机一台,音乐磁带一盒,数字卡片若干张。

  学具:第一组,印有数字的作业纸人手一份(见图一),油画棒若干盒;第二组,数字纸卡(见图二)人手一份,实物印章每人一个;第三组,实物图片(见图三)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盒,数字卡片若干张。有点卡标记的信箱三个,贴有不同数字的信封人手一个,1~6小数卡人手1份,小玩具若干。

  2.环境布置幼儿坐在地毯上成半圆形,每人面前放一个小盘子(盘内1~6个小数卡若干,玩具若干),幼儿后面搭建"数的王国",用大型积木搭三个门洞,分别标有数字"l、2、3"。

  【活动过程】

  一、集体尝试活动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一封信):师:今天啊,老师收到了一封数字王国的国王写给我们中(1)班小朋友的信。(教师读信)师:我们一起开汽车去动物园,好不好?(音乐声,幼儿做开汽车的动作)出示幻灯片(一),到达"动物园"。

  尝试一分别出示幻灯片(二)、(三),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巩固对数字"4"、"5"的认识。

  师:我们到了××馆,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取出相应的数字。

  尝试二出示幻灯片(四),请幼儿目测动物数量,认识数字"6"。

  师:它们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出示数字"6")"6像什么呢?"请小朋友从盘中找出数字"6",集体认读数字"6"。

  请幼儿讨论讲述"6"还可以表示什么?

  尝试三游戏"看数取物"。

  师:这是数字几?(出示数卡)请小朋友从小盘内试着拿出相同数量的玩具,边拿边说:l、2、3……,×个玩具和数字×做朋友。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练习。

  师:现在我们到数字王国去玩好不好?

  二、小组活动介绍每组的游戏内容及规则:

  师:小朋友看,数字王国有三个进口,分别为1号门、2号门、3号门。每个门内都有一组游戏。

  第一组 看数字做点卡师:请小朋友先看清数字是几,再画圆点,边画边说:1、2、3……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

  第二组 看数字印图形师:请小朋友先看上面的数字是几,就在旁边的格子里印几个实物图形,边印边说:1、2、3……×个图形和数字×做朋友。

  第三组 看实物贴数字师:先看卡片有几个什么,再把能表示它的数字贴在上面的格子里,边贴边说×个什么数字和数字×做朋友。

  请幼儿自由选择一组游戏,随欢快的音乐声进入作业区。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检查操作过程及结果。

  三、活动评价(师生互评)1.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卡片,集体进行评价,表扬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

  2. 教师小结活动情况。

  3.以"寄信"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想不想和数字娃娃交朋友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信封,请你们把自己做的寄给它们好不好?

  幼儿粘贴,教师讲解寄法:请小朋友先试着在信箱上找到信封上数的好朋友,再把信放到相对应的信箱里,边放边说:数字×和×个圆点做朋友,这样信就能寄出去。

  幼儿逐一"寄信",走出教室,结束活动。

  优秀数学教案4

  教材分析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学生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学情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内容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先前知识是抽象的、陌生的,因而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就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自主预习,包括对课本情境图的认识,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的规定等。教学本课时,一些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的.单位有了粗浅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直观操作等认识活动,学生会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同时感受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性。

  3、情感目标: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进一步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认识面积

  3、认识面积单位。

  优秀数学教案5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优秀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测量周围物体,在探索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2、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参与测量的兴趣。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初步的测量经验。

  2、尺子、绳子、软尺、吸管、小棒、短积木、铅笔、筷子、纸卡段、盒子、书等物品。

  3、记录表、水彩笔、磁性板。

  活动过程:

  一、引题:提出任务

  今天小朋友来当“小小测量员”,用三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相同的一条边,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探索:分组测量并记录

  1、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协商、自主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同一条边。

  2、教师巡回观察、倾听、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

  3、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三、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将各组幼儿的测量记录表张贴在磁性板上,幼儿边看边交流,讨论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2、引导幼儿分析记录结果,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在分析比较中获得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条边测量结果不同的经验。

  四、游戏:问答竞赛小游戏,启发幼儿再次测量。

  1、测量黑板的长边,用什么工具量的次数最少(或最多)?为什么?试一试。

  2、测量活动室长度有三种长短不同的工具,选取什么工具测量速度最快?为什么?试一试。

  3、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活动室的长度?试一试。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再次尝试探索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远近等。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小百科: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测量是对非量化实物的量化过程。

  优秀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感知3以内的数量,尝试对3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归类。

  2、在观察图片和提问的引导下,探索用点卡表示实物的数量。

  3、喜爱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花的图片6张,其中数量为1、2、3的花朵两张;--1、2、3、的点卡片各一张,分类和底板。

  2、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套实物和点卡操作图片,分类盒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图片数量,认识点子标记。

  1、师:小朋友看这儿有什么?每张图片上有几朵花?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

  2、师:请小朋友说说哪些花是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把一样多的花把它们放在分类盒的一个格子里。

  3、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他们都是几朵花?

  4、师:(出示点子标记)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数一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点?

  5、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上来拿一张点卡去找和它一样多的花做朋友。

  二、幼儿操作活动。

  1、花儿朵朵:

  师:(出示点数卡片和花朵图片)小朋友看!老师这里给你们准备了许多的花朵图片,还有一些点子卡片。;本文现在请小朋友先数图片上花朵的数量,然后将一样多的花朵放在一起。最后请小朋友选择点子卡片来表示有几朵花。

  2、给点子找朋友师:(出示操作材料)小朋友看!这画面上有什么?先点一下每样物品有几个,再用连线的方法将和点子一样多的物品连起来。

  三、交流活动:找一样多师:现在看着画面说说和一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物品?和2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物品?和3个点子一样多的有哪些?

  师:小朋友们都能找到他们的朋友真聪明!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优秀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物体的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

  2、用情景的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套操作材料(一个小绿人,红、黄、蓝衣服/裤子各一)。

  2、幼儿每人一个图形宝宝(三角形或正方形)。

  3、教师一套操作材料(二个小绿人,红、黄、蓝衣服/裤子各一,红、黄、蓝色图卡,三角形、正方形各一个。

  4、大分类图一张,√两个,小分类图六张。

  活动过程:

  一、以导游的身份带幼儿去数学王国——图形宝宝家。

  1、找图形宝宝。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和颜色。

  2、送图形宝宝回家。重点学会看分类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形分类。

  二、到数学王国——服装店。

  1、引导幼儿观察衣服和裤子的颜色。

  2、请一位幼儿整理服装(其中一件),要做到行色对应。

  3、再次学习看分类图,巩固对分类图的.认识。

  三、给小绿人穿衣。

  出示小绿人,老师在分类图操作√让幼儿帮忙给小绿人穿衣。

  四、幼儿分组进行给小绿人穿衣,每组一张小分类图。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优秀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池塘里举行运动会,青蛙、大白鹅、小乌龟都来了,我们小朋友就做鱼宝宝也去参加吧!大家想请我们小鱼作裁判,愿意吗?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活动实录: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

  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从鱼头开始量……)

  (评析:孩子们都能想到用自然物来测量,可能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说的,但这并不影响活动效果,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3、幼儿操作

  (活动实录: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评析:本环节我没有把测量方法抛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由探索测量方法,然后再纠正改错。有的幼儿方法不正确在情理之中。)

  4、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么?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

  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

  (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手、脚或者身边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活动室的面积、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游戏。请幼儿两两结对,互相为对方描画出身体的轮廓,然后再用回形针测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个回形针的长度。

  优秀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动手操作活动,对数字的组成产生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并说出5 的四种分合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学习5的组成,理解加法、减法含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房子,动物图片。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并说出5的四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学习5的组成,理解加法、减法含义。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角色复习4的组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4只小狗要去两座房子里玩,记住每座房子里都要有小狗,你来帮助他们分一分吧?

  小结:所有数量是4的物品如果要分成两部分,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起是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起来是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起来是4。)

  二、创设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自主探索5的四种分和法

  1.尝试分雪花片,探索5的不同分合方法,初步理解加法、减法含义。

  (1)刘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雪花片,分别分到这两座房子里,每座房子里都要有,你来试一试怎么分?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不一样?

  小结:雪花片分给两座房子,有4种不同的分法。

  现在小朋友看一看,当黄房子有1个雪花片,红房子有4个,它们合起来就是5;黄房子有2个雪花片,红房子有3个,它们合起来就是5;5个雪花片,分给黄房子3个时,那剩下的2个就给了红房子,5个雪花片,分给黄房子4个时,那剩下的1个就给了红房子。

  2.探索圆点的分法,进一步理解5的分合法,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巩固对递增、递减规律的认识。

  (1)小朋友请在盘中每次取5个圆点分给黄房子和红房子,试一试有几种分法?可以根据我们学习过的规律来分一分。

  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分圆点的情况,有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不一样?

  小结:所有数量是5的物品如果要分成两部分,都有四种分法,(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是5。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起来是5。5可以分成3和2,3和2合起来是5;5可以分成4和1,4和1合起来是5。)

  三、播放PPT,引导孩子学习加减法

  1.草地上本来有几只小狗,又跑来了几只,怎么列算式呢?

  2.观察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飞走了几只,现在还剩下几只?怎么列算式?

  活动延伸:

  回家吃饭的时候帮助妈妈分碗和筷子,试一试有几种分法?

  活动反思:

  一、自我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二、听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活动中,运用帮小兔想办法——通过操作得出四种分法——通过找朋友游戏与小兔去做客的一系列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的探索出5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优秀数学教案11

  设计思路:

  数数活动一直渗透于各种活动之中,数的机会蛮多,但对于两堆东西进行比较还未曾开展过,而针对小班孩子的数领域基本目标中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并在游戏分发玩具及用品结束后知道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样多”这一要求,因此活动就此产生。

  整个活动借助PPT为媒体,以“过生日”情境为主线,以“请客人”“送礼物”、“收礼物”等游戏情节贯穿其中,将数学内容融进游戏中,通过创设与生活有关的一些场景,选用幼儿熟悉的游戏玩具做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在数礼物过程中数数数量,在比较中发现有多有少的基础上渗透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谁来了,情境导入,激发幼儿过生日的兴趣;第二环节:过生日,感知物体的多少,比较多少;第三个环节:送礼物,个体尝试感知多少。

  教案目的:

  1、在小兔过生日的情境中,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

  2、体验与朋友过生日的快乐。

  教案准备:

  PPT、图片若干(饼干、萝卜、骨头等)

  教案流程:

  一、谁来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新朋友。看看它们是谁?(小狗,小兔)

  2、今天是它们的生日,欢迎小狗和小兔。

  小结:和好朋友一起过生日真开心。

  二、过生日——感知物体的多少,比较多少

  1、第一次收礼物

  (1)今天是小狗和小兔的生日,他们收到了许多许多礼物。

  (2)小兔收到了什么礼物?(萝卜)有几个?我们伸出小手数一数。

  (3)小狗收到了什么礼物?(骨头)有几根骨头?

  (4)请幼儿想办法比较谁的礼物多?

  小结:小狗收到3根骨头,小兔收到4根胡萝卜,小兔礼物比小狗多一个。

  2、第二次收礼物

  (1)小兔收到了什么礼物?小狗收到了什么礼物?

  (2)如何知道,是4个苹果多,还是5个蘑菇多?

  (4)你是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幼儿操作)

  3、小兔收到了什么礼物,有几块饼干?小狗收到了什么,有几根骨头?

  请幼儿比较,谁的礼物多?

  小结:小狗和小兔收到的礼物一样多。

  三、送礼物——个体尝试感知多少

  我们也来为小兔和小狗送礼物,数数红红苹果多还是绿绿苹果多?

  提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故事《小兔过生日》因为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所以进行起来还比较顺利,活动目标基本实现。但也存在一些设计上的不足、经验上的欠缺和临场发挥不佳问题。主要体现在展开部分,试分析如下:

  一、小班幼儿记忆力不是很强,表述能力较弱。看一遍故事一般只能记忆一两个内容,老师在这环节应让孩子多听一遍故事或分情节分段来听。增强幼儿记忆,引导孩子把看到的`表述出来。这个环节虽然我设计上了,实际只让幼儿看了一遍,却提了好多问题,孩子回答起来比较吃力。

  二、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多角度、由浅入深层层引导,语言应儿童化,简练易懂。我只使用一种方式反复提问,缺乏变化和吸引力,孩子易丧失兴趣。

  三、重、难点突破时,由于我自己思路不够清晰,分析教材不够透彻,以至进行起来不是那么简洁明快,自己感觉有点吃力,缺乏条理性、顺序性。

  四、最后的小结不够规范,概括性不强,引导力不足。

  五、课件的制作太简单、粗糙,没能为课发挥很好的作用。这也是我的一大缺陷。

  从前,在森林深处住着小兔、小熊、小猴和大象,他们是好朋友,在一起过着快乐的日子。

  有一天,小兔的生日到了,想到要过生日了,她很高兴,早早的就起了床,将房间仔细的打扫了一遍。心想:我的好朋友会送我什么礼物呢?是漂亮的衣服还是可口的食物……想着想着竞睡着了。等她醒来已是中午了,也不见好朋友送礼物来。

  她来到小熊的门口,问道:“熊大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不知道,你有什么事吗?”小熊一副懒洋洋的样子。

  小兔失望的走开了。

  她又来到小猴的家:“猴哥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小猴摆弄着手中的玩具,漫不经心的说:“我整天活蹦乱跳的过的挺开心,才不去记他什么日子呢。”

  小兔伤心地走开了。

  她最后又来到大象的门前,看见大象正在洗澡,就走上前去问道:“大象伯伯,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不知道,今天好像没有特别的事吧?”大象一边洗澡一边说。

  “看来他们都把我的生日忘了”小兔心里想,然后就带着失望神情回家了。

  这时天不知不觉的黑了下来,小兔刚推开门,屋里的灯就亮了起来。“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HappyBirthdaytoyou!HappyBirthdaytoyou!”只见小猴、小熊和大象一起唱起了歌,屋里的桌子上摆着一个大蛋糕。

  “你以为我们把你的生日忘了,怎么会呢?谁让我们是好朋友呢?我们是和谐的森林一家人,愿我们友谊长青”大象伯伯深情的说。

  看到眼前的情景,小兔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这是她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优秀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了解倒计时的含义,对倒计时的方法产生兴趣。

  2、体会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课件、火箭发射视频、每组一张大的月历、笔。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倒计时》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PPT演示倒计时:“你们知道什么是倒计时吗?”

  小结:倒计时是用倒着数的方法来计算时间叫倒计时。

  二、寻找生活中的倒计时生活中的现象。

  提问:你们平时在哪里看到过倒计时?

  (1)出示图片:电风扇。

  师:a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电扇上的倒计时在什么地方?

  b你们平时用过电扇上的倒计时吗?

  谁用的?(妈妈、小朋友)

  c妈妈为什么要用电扇上的倒计时呢?

  幼:妈妈设置好倒计时,我睡着后不感冒。

  师:妈妈真关心我们小朋友,对了,电扇设置好倒计时后,可以预防我们睡着后着凉,有了倒计时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幼:节约电。(为什么会节约电?)

  师:对了,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要节约用水、用电,有了倒计时器在我们睡着后电扇会按照规定的时间自动关掉,这样就更加节约用电了。

  小结:有了电扇上的倒计时可以在我们小朋友睡着的时候帮我们关掉电扇,防止我们着凉,还可以节约用电做到低碳生活,倒计时的用处真大呀!

  师:火箭发射需要许多科学家叔叔阿姨做许多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火箭的'成功发射,有了倒计时,他们可以听统一的口令一起做好准备工作。

  师:对了,我们中国的火箭要上太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非常的激动期盼这一时刻的到来。

  小结:对了,火箭发射前的倒计时提醒我们科学家叔叔阿姨要一起集中注意力努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同时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记住这个重要的时刻,记住我们中国人真了不起。

  (4)出示图片:红绿灯

  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绿灯上的数字告诉我们,时间越长过马路越安全,时间越短过马路就越危险。有了倒计时我们过马路就更加的安全、方便了。

  (5)出示图片:倒计时广告

  你看到什么电视节目有广告倒计时?为什么要有广告倒计时?(知道还要等多久,不会很着急。可以让我知道上个厕所来得及吗。)

  小结:有了广告倒计时使我们了解要等待的时间,心里不会很着急。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地方会用到倒计时,有的倒计时用“秒”(火箭发射、新年的时钟),有的倒计时用“分”(电扇、微波炉、烤箱),有的倒计时用到“天”,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处,倒计时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真大呀。

  过渡:你们想做倒计时吗?想做什么倒计时呢?

  三、尝试设计倒计时。

  1、交流并讨论倒计时的方法。

  2、激发幼儿计算倒计时的愿望。

  6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做个倒计时的牌子吧。

  找一找六月份有哪些节日?

  提问:今天是几月几号?除了要找到今天的日期,还要找到那个日期?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采取倒计时的方法。

  4、交流提问:离6月1日还有几天?你是怎么计算的?

  (1、顺着数 2、倒着数 3、两个两个数)

  5、一个月加上多余的天数——一个月都是30天吗?

  6、为什么天数会相差一天呢?6月1日当天不能算进去。为什么不能算进去?

  7、小结:有了六一节倒计时,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知道今天离6.1节还有几倒计时的天,我们可以在不这段时间做好准备。

  8、6.5世界环境日倒计时。

  9、引出离园倒计时,让幼儿做离园倒计时。

  优秀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扮演小鸡体验在草地上捉虫的快乐。

  2、在游戏中根据任务寻找相应的虫子,并能按数、大小、颜色取物。

  知识准备:

  1、已学会儿歌:小小鸡,早早起;来到花园里,张大眼睛看一看,小虫小虫捉住你。

  2、了解小鸡基本的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知道小鸡最喜欢吃虫子,常常会到草地上捉虫子吃。

  物质准备:

  1、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虫子(撒落于户外的草地上);小鸡头饰

  2、三套任务卡片:第一套——上只有数字;第二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第三套——上有数字和对应的颜色及大或小的虫子

  3、三种颜色的盒子(任务卡片放在盒子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兴趣

  1、今天天气真好,小鸡都要到草地上去玩啦!(孩子们带头饰,边唱歌边来到草地上,鸡妈妈带着小鸡在草地上玩)

  2、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去草地上捉虫子吃吧!

  二、游戏操作,体验乐趣

  大家一起来找虫,每次念完儿歌才能去捉虫。

  1、自由找虫

  自由念好儿歌开始去找小虫,看谁找的又快又多?(提醒小鸡们取了盒子去找虫)数一数你找到了几条小虫?(幼儿点数,说出总数)

  2、按数找虫

  你们吃饱了吗?再去捉点小虫,(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提醒小鸡根据数字找相应的虫子。

  3、按数、色捉虫

  宝宝们吃饱了,现在帮妈妈也去找点虫子吃吧!可是妈妈要吃的虫子是有要求的哦!(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与颜色)小鸡们根据数、颜色找虫子。

  你帮妈妈捉了几条什么颜色的小虫?放在相应颜色的盒子里。

  4、按数、色、大小捉虫

  我们大家都吃饱了,可是家里的爸爸还没有吃呢,我们一起来给爸爸找些虫子吃吧!爸爸要吃的虫子也是有要求的哦!(每只小鸡自选一张任务卡:卡上有数字与颜色、大小标记)小鸡们根据数、颜色、大小找虫子。

  你帮爸爸捉了几条小虫?什么颜色的?大的还是小的虫?放在相应大小的盒子里。

  三、高高兴兴回家

  今天我们的本领可真大,自己的小肚子吃饱了,还帮爸爸带了这么多的虫子回家,它一定很高兴,那我们快点回家给爸爸吃吧!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有幸参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届双高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去之前准备了一些零散的经验,除了业务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力争在比赛的24个小时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那里的孩子共享快乐课堂.设计的`教案如下: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设计理念: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对身边的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秋天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小朋友开展着捡落叶的活动,这些颜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叶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好奇,“老师这是黄树叶,老师你看这是片树叶真大呀!”,当小班的孩子们高举这些落叶向老师诉说的时候,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激动。设计树叶分类的科学活动,能够满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知,尽情畅游在树叶多彩的世界里。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树妈妈和树叶宝宝的浓浓亲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一颗大树(树干为主),树叶(大小不等,合计60多片,黄色多些,绿色略少)

  幼儿每人一个盒子,里面放3片树叶,放在椅子底下。

  活动重点: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活动难点:能排除大小的干扰,按黄、绿颜色对树叶进行分类。

  活动过程:

  一、 树叶宝宝问个好——区别颜色

  1、秋天到,秋风吹,小树叶一片一片落下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黑板上拿起一片绿色树叶)——提问几名幼儿(绿树叶宝宝)

  2、那和绿树叶宝宝问个好吧。

  3、这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黄树叶宝宝,方法同上)

  二、树叶妈妈找宝宝——巩固颜色,初步感知分类。

  1、你们喜欢树叶宝宝吗?那请你们去捡树叶,听清楚,每个小朋友轻轻地到这里(老师指着黑板)捡一片树叶。(捡好树叶的小朋友轻轻地回到座位)

  2、老师拿一片黄树叶,问:黄树叶宝宝在哪里?黄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黄树叶宝宝举起来。

  3、老师拿一片绿树叶,问:绿树叶宝宝在哪里?绿树叶宝宝在哪里?请把绿树叶宝宝举起来。

  重复几次。

  三、送树叶宝宝回家——颜色对应,操作中学习分类。

  1、大树妈妈想念树叶宝宝了,我们送树叶宝宝回家吧。(出示颜色标记——绿房子和黄房子,放在大树的两边)

  2、请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分批摆放树叶)

  3、小结:树叶宝宝又回到了妈妈身边,真开心。绿树叶宝宝住绿房子,黄树叶宝宝住黄房子,真好。

  四、帮助大树妈妈——在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分类。

  1、秋风吹,又有许多树叶飘落下来,帮助大树妈妈,给树叶宝宝按绿色、黄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篮子4个,2个黄色,2个绿色。)

  2、每个幼儿椅子底下放一个小盒子,里面放2—4片树叶。

  3、操作后简单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五、延伸活动,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1、请幼儿按黄、绿两种颜色排排队。

  2、我们到外面去捡树叶,找一找还有哪些颜色的树叶宝宝。

  设计意图:

  和树叶宝宝问个好,使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并认知绿、黄树叶宝宝,为下环节做铺垫。

  角色扮演,使幼儿感受浓浓的亲情,并初步感知了分类的意义。

  通过送回家的游戏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分类,满足幼儿的需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颜色的分类。

  延伸环节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分类活动的兴趣和激发研究愿望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逛苹果园

  一、活动构思

  刚入园2个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还很不稳定,容易分散,不能时时注意教师的讲解,因此我以“苹果”这个孩子最熟悉的水果为主角,采用了活泼生动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逛苹果园”情景中,通过对学具的操作,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感受数量,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使幼儿学得轻松、自主。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不断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引发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对物品颜色、数量的感知能力,尝试简单的分类。

  2、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

  3、幼儿能愉快地参与活动。

  三、活动准备

  1、音乐《郊游》、《苹果》。

  2、椅子若干,皱纹纸铺成的小路一条(宽25cm),红黄绿篮子各2个。

  3、彩色苹果夹若干,纸杯制成花状(比幼儿人数多,花瓣数分别为2、3、4)。

  4、数码相机一个。

  5、事先在门口为每个孩子发一张果园的门票,上面印有不同颜色的苹果。

  四、活动过程

  ㈠ 引出活动内容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去苹果园玩玩,瞧,前面有一条小路,我们必须走小路、跨过小沟才能进入苹果园,走小路的时候要当心,千万不要踩到旁边的小草。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2、幼儿走小路,跨过小沟进入苹果园(这个环节使活动更具真实性,同时又锻炼了幼儿的平衡与跨的能力)。

  ㈡ 捡苹果

  1、走进“果园”,师:“呀,昨晚刮了大风,苹果树上的苹果都被大风刮下来了,我们快来帮忙捡苹果吧!”

  幼儿分散捡苹果,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2、幼儿集中,老师请小朋友们摸摸苹果宝宝、亲亲苹果宝宝,满足其好奇心。

  3、老师出示自己捡的苹果宝宝,利用夹苹果的机会让幼儿集体数数。

  师:“瞧,我也捡了几个苹果宝宝,你们来帮我数数吧!”

  4、请幼儿把小苹果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夹苹果,目的一是练习用夹子夹物,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目的二是为下面的活动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苹果数量奠定基础)。

  ⑴师:“哈哈,你们都变成了苹果树啦!我们一起来唱《苹果》歌、跳苹果舞吧!音乐一停小苹果树就不能动喽。”

  放音乐,音乐声停,给幼儿拍照:“让我来看看哪棵苹果树是一动不动的,我来给他拍照。”(孩子都特别喜欢拍照,因此这个环节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儿是好动的,拍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遵守规则。)

  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以“许多”表示。)

  ⑵第二次游戏,要求音乐声一停,幼儿坐下休息:“我们再来玩一次吧,不过小苹果树们刚才站得很累了,这次音乐一停,我们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

  放音乐,音乐声停,老师提问个别幼儿:“你的树上结了几个苹果?”

  再次拍一张集体照。

  ㈢ 送苹果。

  1、师:“现在苹果宝宝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

  “红苹果宝宝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去?……”

  2、幼儿把苹果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去,老师引导幼儿发现送错的苹果宝宝,并请幼儿自己纠正。(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

  ㈣ 找朋友

  1、引导幼儿按照自己门票上苹果的颜色去取相同颜色的纸杯花。

  师:“我们在进入苹果园之前每个人都发了一张门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门票上的苹果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来为它们找个好朋友吧!瞧,那里有许多小花,请你去找一朵花心颜色和你苹果宝宝颜色一样的小花,会吗?”(幼儿第二次尝试颜色配对。)

  2、师:“小朋友们,花心的颜色和你门票上苹果宝宝的颜色一样吗?看看小花上有几片花瓣?”(再次巩固幼儿对数量的认识。)

  “听,那里的苹果宝宝也吵着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们来帮帮它们吧。看看老师手里的花心是什么颜色的?那我该找什么颜色的苹果宝宝来和它做朋友呢?”引导幼儿发现可以用苹果夹子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夹一个夹子。

  3、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苹果夹子来装饰,先做好的可以再选择另外的纸杯花。(再次让幼儿用夹子夹物,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并第三次进行颜色配对的练习。)

  老师巡回指导。(放音乐《苹果》)

  4、拍照留念,发现有错误的进行纠正。(利用拍照使幼儿迅速地集中到老师的周围,同时也便于检查幼儿操作的结果。)

  ㈤ 回家,自然结束

  师:“今天我们来到苹果园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干的小朋友,现在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乐《郊游》)原路返回。

  好玩的轮子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看谁抓得多》数学教学反思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看谁抓得多》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是幼儿生活中常会碰到的的事情。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记录的方法。所以在整个活动中,我分了三个步骤。1、怎样玩。2、抓玩具。3、猜猜看。在第一环节中利用幼儿每天都玩的积木来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主动去想办法,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引导时交代清楚记录单记录不仅自己能看懂,也要让别人看懂。让孩子带着目的去操作。第二环节幼儿操作记录由于是大班了而且在数学活动中已经多次使用过记录表了因此这次也不例外孩子对记录表格非常熟悉。让孩子玩看谁抓得多的游戏,孩子通过玩游戏自然的导出了数的概念和认知,通过不同的数量进行观察、数数、记录,比比谁的眼力快谁的动作速度快,这样让孩子感受到了数字的神奇和有趣,并将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运用进一步加以扩展和延伸。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必回归生活。通过这一过程,孩子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数字的妙用,感受到运用数字的快乐,从中也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最后的猜猜看中我们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如:老师抓了28个我怎么抓了8个等问题值得孩子们进一不去思考。所以我把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活动中让孩子继续去探索发现。

  优秀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拼贴一幅完整的画,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仔细观察、思考,独立完成拼贴活动。

  3、能较专心地进行创作活动,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若干幅由各种几何图形片拼贴的画。

  物质准备:不同大小、颜色的几何拼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形、梯形、椭圆形),作业纸,剪刀、笔、浆糊、抹布等物。

  【活动过程

  1、园园的魔术画

  ——教师出示几幅有几何图形拼贴的画:这是园园送给我们班小朋友的。它是怎么做的呢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画是由多种图形拼贴出来的。

  ——鼓励幼儿也尝试制作一幅魔术画,启发幼儿思考想品拼什么?需要用哪些图形呢?怎样拼贴?

  2、魔术画

  ——师幼共同观察桌面上的材料,请幼儿想好需要什么材料后再来拿取。

  ——幼儿拼贴,教师观察、提醒,在其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提醒幼儿注意使用浆糊的卫生,爱惜材料,不浪费。

  3、欣赏作品

  ——鼓励幼儿给自己的作品起名字,并大方的.向集体介绍,用了哪些几何图形拼贴了XX画。师幼给自己喜欢的作品拍拍手。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优秀数学教案15

  设计背景

  本内容为学前班第一学期教学内容,是在幼儿掌握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让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使幼儿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在幼儿生动活泼的情景和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3、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得数是5的加法。

  2、难点:根据数的组成学习加法。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孙悟空图片、实物(1朵白色的花,4朵粉红色的花,一棵贴有数字4的树,一棵贴有数字5的树);背景图(苹果树上2个黄色的苹果,3个红色的苹果,河里3条大鱼,2条小鱼);写有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的树叶、火车头头饰;贴有车厢号码的火车车厢挂饰、每个幼儿一张写有加法算式的火车票;1—5数字卡,“+”卡、“=”卡。

  学具准备

  每个幼儿5个桃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幼儿边唱边跳歌曲《小青蛙找家》入座

  2、复习:(小游戏)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5的组成,现在我们做个“凑数”小游戏好吗?

  幼儿:好。

  师:举起你的小小手,我出“1”。(打一的手势),你出几?

  幼儿:你出“1”,我出“4”。(打四的手势)

  合:1和4合起来就是5。

  ……

  二、创设情景,探求新知

  1、活动一:孙悟空送仙桃,小朋友操作活动。

  师:《西游记》小朋友都喜欢看,对吗?那你们最喜欢谁呀?

  幼儿:孙悟空、猪八戒……

  师:瞧,谁来了?(出示孙悟空图片)

  幼儿:孙悟空

  师:孙悟空来到学前2班,你们高不高兴呀?你们看他手里拿的什么呀?(桃子),孙悟空从花果山上带来了许多仙桃,他要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上都摆了5个仙桃,孙悟空要考一考小朋友,请小朋友摆一摆,5个桃子有几种分法?看哪个小朋友分法最多?

  (幼儿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孙悟空,他是怎样分的?

  幼儿:5个桃子可以分成1个桃子和4个桃子……

  师:(小结)5可以分成1和4,1和4和起来就是5 ……

  2、活动二:孙悟空变戏法

  师:孙悟空说小朋友真聪明!他要和我们小朋友来比一比,看一看谁的本领大?我们知道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你们看,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说变,变出了一束花(一朵白色的花,四朵粉红色的花)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手里有几朵白色的花?几多粉红色的花?一共有几朵花?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请说出算式。

  ( 幼儿回答,教师将算式贴到黑板上)

  师 :我们知道加法有一个交换律,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教师用手势交换1朵花和4朵花的位置)请一个幼儿说出算式,再贴出算式。

  孙悟空说小朋友太棒了,能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我再拔一根毫毛,考考小朋友,他变出一棵苹果树(揭开背景图苹果树部分:2个黄苹果,3个红苹果),教法同上。

  孙悟空说我变了两次戏法都没难倒小朋友,我还可以变,孙悟空又一次拔出了一根毫毛,变出了鱼(揭开背景图河部分:3条大鱼,2条小鱼)让幼儿观察,自己编题、列算式,然后叫两名幼儿说结果:一个提问题,一个说算式,老师和其余幼儿进行评价。

  3、活动三:帮树叶宝宝找树妈妈

  师:花果山上的树叶怎么飘到这里来了,原来树叶宝宝和树妈妈走散了,叶宝宝一定很害怕,小朋友想想办法,帮帮叶宝宝,好吗?我们看看叶宝宝身上有什么?原来有电话号码,就是加法算式,小朋友算出得数就能帮叶宝宝找到妈妈了。

  (幼儿操作,将树叶挂在相应号数的树上)然后请两名幼儿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三、游戏:开火车

  师 :是谁打电话来了?哦,悟空来电话,邀请我们到水帘洞去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坐火车去好吗?老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火车票,幼儿算出自己的车厢号码,然后上与得数相同的车厢,有秩序地排在戴头饰小朋友的后面。(算错的不能上车),在开火车的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出教室。

  教学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刚开始,他们的注意力很集中,课堂纪律也很好,与老师配合的很默契,可时间长了,有的幼儿注意力就可能分散,还有的幼儿由于游戏的刺激可能过于兴奋以至于课堂秩序有点乱,这时,老师就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优秀数学教案16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好饿的小蛇》绘本书及课件,西瓜、桃子、草莓等图片、小蛇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李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有趣的图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不好呀!教师用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和前环衬。

  提问:封面上有什么?小蛇的身体是怎样的呢?小蛇在森林里干什么呢?诶,小蛇怎么张着大嘴巴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初步讲解故事。

  1、小蛇和苹果的图片: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森林里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苹果?好饿的小蛇看到苹果会怎样呢?(幼儿自由想象回答)

  2、吃下苹果小蛇的图片:苹果哪儿去了呢?小蛇的肚子变成什么样了?(幼儿自由回答)

  3、小蛇和香蕉的图片: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它发现了什么?什么颜色的香蕉?好饿的小蛇看见香蕉会怎么样?

  4、吃下香蕉的小蛇图片:小蛇张开嘴巴“啊呜,咕嘟,”一声把香蕉吃到了肚子里“啊—真好吃。”小蛇的肚子像什么?

  5、小蛇和饭团的图片:第三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他发现什么?什么形状的饭团,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那小蛇会怎样吃饭团呢?(带幼儿模仿)

  6、吃下饭团的小蛇图片:小蛇的肚子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呢?

  7、第四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这次小蛇会吃掉了什么呢?(吃下葡

  萄的图片)如果是葡萄,那葡萄是什么样子的?(小蛇和葡萄的图片)这次好饿小蛇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模仿小蛇吃东西的声音)

  8、第五天好饿的小蛇还是没有吃饱,这次它吃掉的又会是什么呢?(吃下菠萝的图片让幼儿看图猜测)如果是菠萝,那菠萝是什么样子的?

  9、小蛇和菠萝的图片:小蛇果然吃掉的是菠萝。(模仿小蛇吃东西的声音)

  10、葡萄肚和香蕉肚图片:你是怎样猜出小蛇吃的是什么的呢?

  11、小蛇和苹果树的图片: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在散步,你们看它又发现了什么?这回,它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苹果是那么高,小蛇该怎么办呢?小蛇张大嘴巴会怎样呢?

  12、吃了大树的小蛇图片:小蛇到哪儿去了?(请幼儿来指指,小蛇的尾巴呢?头呢?)小蛇变成了什么?

  13、最后小蛇会怎样?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后环衬和封底。

  小结:小蛇吃饱了在呼呼的睡觉呢。

  三、完整的讲述故事,体会故事的幽默有趣。

  1、好饿的小蛇是怎样走路的呢?(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模仿一下)

  2、小蛇都找到了什么好吃的呢?(一一出示小蛇吃过的东西的图片)它吃苹果(香蕉、饭团??)时的声音是这样的呢?

  好饿的小蛇吃下苹果(香蕉、饭团??)后,它的肚子变得怎样了呢?小结:原来小蛇吃了什么形状的东西,它的肚子就会变成什么形状。

  四、模仿小蛇找东西吃,大胆表现故事中的拟声词

  1、看着小蛇吃了那么多的好吃的,老师也饿了也想找些好吃的东西来吃,你们想不想啊!那我们就学这小蛇的样子来找些好吃的好不好呀!

  2、(将草莓、桃子、西瓜放在黑板的不同位置)请小朋友带上头饰,模仿小蛇进行情景表演。

  3、提问:吃掉草莓(桃子、西瓜)的小蛇,肚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五、引导孩子,学习吃东西的正确方法。

  1、那小朋友想一下为什么小蛇的肚子会变成它吃的东西的形状?小蛇它是怎样吃东西的呢?

  2、教师归纳幼儿讲述内容,进行简单小结:我们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能学习小蛇,啊呜一口吞下去,小肚皮要撑坏的。

  优秀数学教案17

  活动目标

  1、认识7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乐意通过画面大胆想象与表达,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数字4、5、6、7卡片,实物卡人手7张,动物纸盘人手1只(或在一次性餐盘中贴上动物数字卡片);点心卡若干张、教室内摆放数量7的物品、手偶小猪,树叶。

  配套课件:

  中班数学课件《小猪奇遇记》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你们看,它是谁(播放PPT1小猪靠树下)小猪怎么了?(很无聊,小猪决定去森林郊游)我们也一块去吧。(播放ppt2)

  2、看,森林里有什么?房子(5间)我们来数一数。5间房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5)

  3、师:又看见了什么?花(4朵)我们来数一数。4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4) (播放ppt3)

  4、师:还看见了什么?树(6棵)我们来数一数。6棵树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6) (播放ppt4)

  二、小猪游戏闯关(配合ppt)

  1、师:小朋友们,我们跟着小猪一起去动物园玩玩吧。看,它是谁呀?(斑马7只) (播放ppt5)

  请幼儿点数,7只斑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字7)出示数卡7,数字7像什么?(请幼儿说说)小猪也来点数了,它要选哪一个数字呢,请小朋友上来帮忙指一指哪一个是数字7呢。(点对即小猪得到的奖励是变成斑马)

  小朋友看一看,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7来表示呢?让我们再来数一数。

  2、这是长颈鹿,有几只呢?(5只)小猪要选数字几才正确呢。请小朋友上来帮忙指一指。(播放ppt6) (点对即小猪得到的奖励是变成长颈鹿。)

  3、啊,小猪变得和长颈鹿一样高了。太好了,我们再来看看动物园还有些什么动物?(播放ppt7)

  出示大象(3只)3只大象是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猪又要选择了,请小朋友上来帮忙指一指(点对即小猪得到的奖励是变成大象。)

  4、出示袋鼠(4只) (播放ppt8)4只袋鼠是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猪又要选择了,请小朋友上来帮忙指一指(点对即小猪得到的奖励是变成袋鼠。)小猪现在可以和袋鼠一样跳得高了。

  5、出示鹦鹉(6只) 6只鹦鹉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猪又要选择了,请小朋友上来帮忙指一指(播放ppt9) (点对即小猪得到的奖励是变成鹦鹉。)

  6、啊呀,小猪从树上掉到泥潭里了,快活得打起滚来,小猪玩得肚子饿了。动物们都该饿了吧,我们来给它们喂食物吧。

  三、午餐会

  1、出示课件(PPT10-11),给小动物喂数字7相等数量的食物。

  分别请大象和鹦鹉,品尝与数字7相等量的食物,三个盘子中选择一份,如果答对了,就有掌声;否则是炸弹。

  2、数操作:给动物喂食(实物操作)

  (1)师示范喂小猪吃饼干。出示纸盘小猪(盘内数字贴卡是7),“小猪要吃几块饼干,请小朋友把一样多的`饼干放在盘子里,你想应该怎么放?”请一名幼儿操作。“他把哪张卡片送给小猪了,放得对不对?为什么?(它们都是7个)

  喂长颈鹿吃树叶,(盘内数字贴卡是7),“长颈鹿要吃几片树叶,你要怎么放?”请一名幼儿操作。“他把哪张卡片送给长颈鹿了,放得对不对?为什么?(它们都是7个)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给动物送饼干、饮料。动物盘上的数字是几,你就从操作卡中选一样数量的给它。

  第三、四组,给动物送点心。动物盘上的数字是几,你就从操作卡中选一样数量的给它。

  第五组,给动物送花片。第六组,给动物送点卡。

  四、动物回家

  天黑了,动物们要休息了,小猪和我们要回家了。

  优秀数学教案18

  【活动目标】

  1、在“开窗户”的游戏中,学习6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房子图(2、3、4、5),红色水彩笔。

  2、操作题(6的房子图,顺数、倒数,分合式填空,小动物吃东西),铅笔每人一支,夹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2、3、4、5的房子图(填缺)

  这些房子分别是谁的家啊?可是数字宝宝有些不高兴,为什么?(没开窗户)每一层楼的窗户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就是屋顶上的数字宝宝。谁来帮忙?说出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写。(数字宝宝2高兴地笑了,数字宝宝3跳舞了,数字宝宝4唱歌了,数字宝宝5扭扭身体。)

  数字宝宝6也想造房子,它应该造几层楼呢?为什么?

  小结:数字越大,分的方法越多,总是比数字宝宝少一。数字宝宝6造5层楼。

  2、房子造好了,还要开窗户呢。你们想来帮数字宝宝6吗?

  这幢房子开点子窗户,这幢房子开数字窗户。每一层楼窗户上的数字合起来是几啊?

  先开好窗户的小朋友写上学号或名字来给老师检查,对了,奖你一个漂亮的小夹子。小夹子可以夹作业纸。这儿有三只篮子,每只篮子里有一份作业。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题目。(请个别幼儿介绍)

  4、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个窗户开得最好。

  评讲幼儿的作业情况,表扬分的有序的幼儿。集体念6的'分合式。

  回家试试看,可以给数字7、8、9、10也来造房子,开窗户。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学习过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对于数的组成他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平时执教这样的活动所运用的教育过程与手段都注重记忆与训练,于是在选材后思考:如何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运用操作和游戏覆盖传统的记忆和训练。不要花哨要实用;不要枯燥要趣味。在本次活动中时刻遵循着这个原则。

  优秀数学教案19

  设计意图:

  让幼儿通过具体操作、纪录来探索5的分解组成。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引导幼儿寻找递增与递减的规律,增强幼儿积极探索的意识,发展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内容: "5的分解组合"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实际操作,记录、探索"5"的分解与组成,观察寻找出递增、递减规律,感知两个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关系。

  2、培养积极主动探索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活动准备:

  1、记录卡12个,小盘24 个, "5"的分合数字12套,大数字一套,大计数器一个,小青蛙手偶一个,各种水果干果60个,麦田两块,小虫若干,青蛙胸卡同幼儿人数相等。

  2、示范教具:5的分解组合两套。

  3、胸卡每人一个数字,[5(8)个、 4(4)个、3(4)个 、2(4)个、1(4)个 ]

  4、"找朋友"磁带一盘,小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偶青蛙、以打电话的游戏形式复习"4"的`分解组合。

  " 叮铃铃、叮玲玲,我的电话发出声,我的电话拨个"3",你的电话拨个"1"."嘟.."咱们的电话已拨通..

  二、游戏:"我的小手真能干"让幼儿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把水果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每次要分得不一样,看有几种分法。另一个人在计数卡上做记录。

  三、请个别幼儿说出"5"的四种不同分法的记录结果,教师演示并作以记录,再请幼儿说说这些幼儿分得对不对,自己分得和他们一样不。

  优秀数学教案20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直接目的: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间接目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迁移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箭头表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

【优秀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优秀02-14

优秀的数学教案02-05

优秀数学教案01-09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高一优秀数学教案09-28

数学教案优秀15篇02-14

数学教案优秀14篇02-15

数学教案优秀12篇02-15

优秀的数学教案14篇02-06

优秀的数学教案15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