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3-01-30 14:23:3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5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题:永生的眼睛)

  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呢?

  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导入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第一次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及时归纳学生的问题理出学习的思路。]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小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如何?

  (板书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情愿遵从遗愿主动捐献)

  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3、父亲是怎样教育引导使我从不情愿到遵从遗愿?

  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投影出示:“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1)这里有几句话?谁先来读读第二句话?你怎么样理解这句话。(

  身体比任何金钱、地位等都更重要,因为一旦给予了他人,自己将不再有了;对人来说死亡就是走向终结,然而生命却能够在别人身上得到延续,使他们能够重获新生,更多地为社会作出贡献。)

  (2)对于一个盲人,一个尿毒症患者,一个白血病人,他们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什么样的礼物最珍贵?(对于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可使其复明。通过肾脏移植(换肾)可治愈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可以治愈白血病。所以对上述三种病人来说,“最珍贵的礼物”是角膜、肾、骨髓。)

  (3)怎样帮助别人恢复健康?(这有很多种办法。凡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好的。)

  (4)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关爱他人无私奉献)

  [重点部分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指导朗读:把你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

  4、请同学们再读5-8自然段,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温迪又怎样使“我”的态度发生由遵从遗愿到主动捐献的改变呢?

  6、请同学们潜心默读9-13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想想令你感动的原因。

  7、学生画句子做批注后,小组交流并全班交流。

  温迪离我而去了,她去世后的三周,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银行的信。

  出示配乐幻灯片:“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

  此时此刻,你对“永生”的含义有何进一步的理解?

  (人虽死,但精神永存)

  共同解答在学课文前提出的问题,答后擦去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理解文章的主旨。解决学生的疑问。]

  8、关于这一家人的故事讲完了。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我国角膜捐献的情况。

  (1)课件出示:

  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

  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xx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

  (2)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想法?我国的角膜捐献情况显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让学生结合资料再次体会器官捐献的意义。学生很快联系实际感受到我国角膜捐献的匮乏。]

  三、交流体会,课外延伸

  电脑课件出示:当人体的某一器官出现病变导致功能衰竭,威胁到人的生命时,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为现代医学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纪人类医学三大进步之一。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后得以生存,肾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经超过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前景非常可观,然而器移植供体短缺的矛盾也日趋严重,目前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

  引导学生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器官捐献。

  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办板报、广播、写倡议书等方式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充分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课文。教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器官捐献。联系课内外知识,体现大语文观。]

  四、总结全文

  放录音《爱的奉献》,集体朗诵父亲的话。

  [学生在音乐中朗诵“父亲的话”,触动心灵,升华感情。]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课文种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角膜的不理解,到程年后亲自捐献父亲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思想认识升华的轨迹。当年的'14岁的“我”和现在的14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又是多么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反应了前辈的耳传身授对后辈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在学习《永生的眼睛》一课时,出现了几处亮点。

  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受感动的人物,学生首先找到了作者的女儿,从文中找到小女孩的精神境界要更高,和作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感到学生读书的细致。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同龄人之间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学中,学生对父亲、母亲进行了分析,感到他们是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同时都能深入地有感情地去读这些人物的对话。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很透彻,好不牵强,回答积极主动。这主要原因是我没有用更多的问题限定他们,使他们自由感悟,有感而发,谈得开心,悟得深刻。而与我讲《自然之道》却是两种效果。

  在理解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回到课文的主题,“永生的眼睛”指什么呢?一个学生说:因为是外公捐献了眼角膜,虽然他死了,但眼角膜还在,就好像他还没离开家人一样,还活着。而在这个学生回答的同时,又有几个同学急着答到:这永生的眼睛指的就是永生的品质。

  在课的结尾我给孩子们读了这篇课文的没有编在课本里的结尾,小女孩在外公死后的第二周也不幸因车祸而死,妈妈把小女孩的角膜也捐了出去。读着读着我的泪水噙满了我的眼窝,几个女孩也留下了眼泪。此时,我与孩子们的心灵又一次的到了碰撞,也又一次的的到了撞击。心灵的撞击之后,一定会有心灵感悟的升华。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爱因斯坦谦虚、慈爱及小女孩率真、可爱的品质。

  4、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在一言一行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2、想象、补充人物之间的故事细节。

  3、走出故事,观察、评判自己身边相应的人和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回忆课文《大作家的小老师》,大作家学到了什么?

  2、今天看一位大科学家和他的小老师,出示课题。

  3、质疑:爱因斯坦从小女孩的身上又学到了什么?

  二、感知

  1、爱因斯坦的伟大,简介。

  2、两人身份有如此大的差距,又能发生什么故事呢?

  3、文中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主要相见了几次?

  三、细读

  1、相撞(第1-3自然段)。

  ⑴ 谁撞上了谁?撞上后各自的反应(如果你是爱因斯坦……如果你是小女孩……)。

  ⑵ 爱因斯坦抱歉:宽容、慈爱。

  ⑶ 爱因斯坦长什么样子?他的打扮和穿着如何?

  ⑷ “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的心里会想到些什么?

  ⑸ 小女孩回家后把碰到老人的事告诉了父亲,简单复述。

  ⑹ 父亲肯定的判断——要说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写话也要抓住人物典型,这样才能一目了然,尝试列举。

  ⑺ 小女孩纳闷的心理,她心目中“最伟大的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⑻ 那个“糟老头儿”,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相遇(第4-5自然段)。

  ⑴ 第二次相见,那老头儿变了吗?(仍是……仍是……)

  ⑵ 爱因斯坦的话:谦虚。

  ⑶ 小女孩直率的反问,一般人听后会有怎样的反应?

  ⑷ 爱因斯坦的反应,体会其宽容、慈爱、惭愧、幽默、亲切。(神态、动作、语言模仿)

  ⑸ 口语表达:小女孩“一口气”说出穿戴要领。

  ⑹ 爱因斯坦说的“也许能”含义:改变自己有难度,但也要努力去改变。

  ⑺ 小结:小女孩的心中,爱因斯坦是不伟大的。

  ⑻ 过渡:爱因斯坦到底有没有记住那些穿戴的要领呢?

  3、相邀(第6-7自然段)。

  ⑴ 爱因斯坦的等待(有目的),他心里在盘算着什么?

  ⑵ 小女孩吓了一跳,与第一次相见比较。

  ⑶ “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话中包含的意思。(此时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先前印象中伟大的人物形象重合了)

  ⑷ 由穿戴到工作室的转折。工作室里是如何“一塌糊涂”的乱,推测看到“乱”的`感受与反应。

  ⑸ 想象小女孩怎样“手把手”地教爱因斯坦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⑹ 后来,小女孩每天又去工作室做什么?

  4、相识(第8自然段)。

  ⑴ 释疑:两人在一起谈什么(相互帮忙)。

  ⑵ “给”与“拿”的关系,这样都是快乐的。

  ⑶ 现在小女孩还认为爱因斯坦不伟大吗?(替小女孩说出她由衷的话语)

  ⑷ 补充阅读并小结: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

  四、总结

  1、小老师都教给了大科学家一些什么?小老师自己又有哪些收获?

  2、在不断交往中越来越清晰地认识一个人,包括自己。

  五、拓展

  1、我们学过之后的收获。

  ⑴ 要穿戴整齐,布置整齐,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师生自查自纠)

  ⑵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⑶ 乐于助人。

  2、你的家长、老师、亲戚和朋友有没有一些不足,你要发现了会怎么去对待?

  3、希望你们既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又做一位了不起的小老师。

  六、作业

  1、小女孩的母亲见过爱因斯坦之后回家,会和小女孩说些什么?

  2、如今,文中的“小女孩”已经84岁了,如果她来到我们校园,大家该怎么欢迎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3、结合刚才的点评,我们可以围绕这些习作要求来修改自己的习作。

  (1)是否按照顺序来写;

  (2)是否写出景物的特点;

  (3)是否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4)是否运用过渡句;

  (5)感受是否真实。

  4、学生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拓展延伸。

  写完之后,同桌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板书设计

  游

  游览顺序景物特点详略得当

  运用修辞巧妙过渡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1、因为前面已经学过四篇描写景物的文章,了解了描写游览过的地方要按照顺序来写,写的时候要详略得当、巧妙过渡,抓住景物特点,所以大部分同学都能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来进行习作。

  2、在描写景物时,因为学生缺少对景物的细致观察,所以景物特点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今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安居乐业、自讨没趣”等词语的意思,并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学习用“不敢不”造句。

  2、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明确“子”是尊称。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通过理解关键词“使”从而理解课题。

  (2)介绍“晏子使楚”背景,了解楚王傲慢无礼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开头和结尾语句,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不敢不”双重否定用法。

  (1)自读课文1、2、6节,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板书:晏子、楚王、侮辱、反驳

  (3)“不敢不”双重否定,体会楚王自讨没趣的结果,并用“不敢不”造句。

  2、自读课文,学习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根据楚王前后表现质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直线划出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

  (2)读生字新词;交流找到语句。

  (3)自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并板书:瞅、冷笑、笑嘻嘻,体会楚王的傲慢无礼。

  (4)齐读,读出语气。

  (5)质疑。

  三、研读晏子,感受晏子冷静智慧。

  (一)学习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说的话

  1、自读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交流出示第一次智斗中晏子的话,齐读。

  3、扮演楚国接待的人,将晏子的话转述给楚王听。

  4、体会楚王心理活动,推理“楚国是狗国”的结论。板书:只好开城门

  5、引读,抓住重点词语“看了看”朗读并板书,体会晏子的机智。

  (二)学习第4节描写晏子言行的语句,体会晏子的机智及爱国情感。

  1、交流第1句(回答齐国没人的语句),小组赛读。

  2、将语句中反映人多的成语概括出来,了解夸张手法。

  3、引读,联系上文体会“严肃地”回答与“冷笑一声”对比,捍卫国家尊严。板书:严肃地

  4、交流第3句,个别读,齐读。

  5、用上“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自由说,个别说。

  6、引读,抓住“拱了拱手”体会晏子有理有节,板书: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7、联系上文第2句理解楚王无法发作的原因。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把楚王傲慢和晏子的不卑不亢的语气读出来。

  (三)学习第5节有关语句,体会晏子机智。

  1、交流找到语句,齐读。

  2、理解“自讨没趣”的意思来体会楚王心情,板书:只好赔不是。

  3、理解“水土不同”“安居乐业”含义,揣摩晏子说的话的含义。

  4、引读晏子的话,通过理解并板书“面不改色”来体会晏子的沉着机智。

  5、师生配合朗读,读出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13、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晏子反驳楚王

  看了看只好开门

  瞅、冷笑严肃地、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笑嘻嘻面不改色只好赔不是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解决重难点的措施及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情景中对课文的朗读,做到“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

  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6

  文章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选择一处摘抄下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1.“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

  从“坚持”二字可以看出青铜脾气倔强,再联系句子来看,又能从中体会到他为了家人而坚持在冰天雪地里卖芦花鞋的执着、坚强的品质。

  2.“他的赤脚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说明青铜的坚强,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善良、很为家里人着想的孩子。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抓住重点段落、语句和词语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我们明白了青铜是一个吃苦耐劳、无私善良、执着倔强、为他人着想的人。而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五、布置作业。

  1.鼓励学生把整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注意讲述流畅明白、生动真实,突出青铜的精神品质。

  2.阅读《青铜葵花》。

  板书设计

  芦花鞋

  吃苦耐劳

  无私善良

  执着倔强

  为他人着想

  教学反思

  1.通过列小标题的方法让学生快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抓重点段落、语句、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畅谈自己的感受。

  3.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原著《青铜葵花》,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量。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读、写并积累本单元与战争相关的词句。

  2、培养学生的关注新闻的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交际能力。

  4、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5、突出本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语文园地四里口语交际的提示,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要求。

  2、布置学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广泛搜集各类新闻,并按类把收集到的新闻以新闻稿的形式作好记录。

  第一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从字里行间了解了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了他们对和平的呼唤。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读读那些词句,更深刻地感受一下吧。

  二、学习“读读写写”“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学习:

  读词语,相互正音;交流词语的意思;交流读记词语的方法。

  3、学生书写“读读写写”的词语。

  4、教师听写词语。

  三、学习“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这两组句子中带点的部分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4、从课内外阅读材料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5、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对这些词句的学习,我们不仅理解了这些句子,而且还用你那充满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可谓一举多得!语文王国里精彩无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会感受到魅力无处不在,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成语,集体正音。

  3、再读成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并在小组里讲讲这个成语的故事。

  4、学生上台讲成语故事。

  5、总结:

  流传千古的成语中,能看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多积累些成语,把这里的成语背下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

  踞(jù)在 薄(bó)阴 几绺(liǔ) 穹(qióng )门

  棱(léng)角 尘滓(zǐ) 皱缬(xié) 什刹(shí chà)

  挹(yì) 掬(jū)你入口 明眸善睐(móu)(lài)

  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三、导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

  (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5)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

  (6)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四、小结本课时内容(学生展示)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踞( )在 薄( )阴 几绺( ) 穹( )门

  棱( )角 尘滓( ) 皱缬( ) 什刹( )

  挹( ) 掬( )你入口 明眸善睐( )( )

  2、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 ,字 ,号 ,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 , , ,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 》、《 》,诗文集《 》。

  3、在横线上填上动词,并且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梅雨潭闪闪的绿色 着我们;我们开始 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着草, 着乱石,小心 身下去,又 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2)“我用手 着你, 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 你入口,便是 着她了。我 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六、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三段,体会修辞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万户尝试火箭飞行)

  (3)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4)20xx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5)20xx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

  (1)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有的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今朝!

  五、布置作业。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展示“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起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航天工作者感到骄傲的心理。

  2.思路清晰。在了解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时,学生在朗读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0

  一、导入揭题

  先把同学们引入话题,共同来讨论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时候呢?(三九时节),是啊,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我国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但那儿的雾凇却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而闻名全国。今天就让我们与导游一起走进吉林去欣赏雾凇。

  二、课件出示雾凇图,欣赏美景,说说你的感受。

  三、研读第一段:

  1、课文中又是怎样说的?自由读,抓住文中的词说说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书:洁白晶莹,缀满,银光闪烁)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导入:多么美丽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呢?

  2、单击:出示思考题:

  1)、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会有雾凇吗?

  2)、你明白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吗?

  3、单击1:先听导游如何介绍的。然后读读课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为什么会有雾凇?

  4、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5、讨论思考2:先读读课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6、有感情地练读、指名读、评读这一段。

  五、导读第三段:

  1、(单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板书: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2、你们还想赞叹它吗?

  六、实践活动

  1、千崖冰玉里,万峰水晶中,吉林雾凇以其仪态万千、独具风韵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现在谁愿意做个小导游,介绍一下吉林的奇观。

  2、小组内先准备,然后选派代表来讲,我们还要评出最佳期导游呢!(学生作小导游)

  七、总结

  八、作业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追求执著的精神。

  2、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

  1、以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认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从倍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到年轻的伽利略。他们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物介绍中,不要扬此抑彼,各有各的杰出之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互相映证。

  2、教师稍作补充当时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1、伽利略的生平图像。

  2、伽利略的故事。

  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电影片断。

  4、生字词练习卡片。

  5、记者所用的道具如摄影马甲,玩具摄像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伽利略的图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

  二、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学收集有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会争先恐后,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

  三、激发完兴趣后,学生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⑴ 自己小声读课文。

  ⑵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画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组合作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做个好的倾听者。

  3、小组自主合作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分别巡视指导。

  4、自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使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处大胆,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四、全班读书交流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或与同桌互相读。

  2、会开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学找其读得好的地方。

  3、小组自由合作,推举一位读的好的同学,为大家范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教学过程: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出示生字词:崔杼独揽大权伯仲忠贞屈服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颠倒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生齐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太史伯、仲、叔、季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害怕甚至于服从。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读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岳、湘”等8个生字。

  2.能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积累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第二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什么?(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评式的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

  2.你是怎样解决那些不懂的问题的?

  3.读课本第31页“交流平台”的内容,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资料、请教别人)

  4.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看课本中的图片。这是什么?(一张汇款单)

  2.请你仔细观察,你有什么疑问?(汇款单上的金额为什么要大写?)

  3.学生讨论解决问题。(为了防止金额被篡改。)

  4.出示大写数字,指名认读。(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5.同桌合作。一个说数,另一个用大写数字写出来。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由于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的名称有的是新出现的,有的是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含义。

  2.出示词语:云技术、多媒体、克隆、互联网,桌面、窗口、潜水、文件夹。

  3.读一读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分别属于哪一类。

  4.小组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

  (二)第二题。

  1.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作者是怎样介绍事物的?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指出说明方法。(作比较)

  2.作比较有什么好处?(将我们熟悉的事物与不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3.请你在学过的课文中找出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与同学们交流,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4.拓展练习:请你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事物。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注意读准“塞”“锁”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的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1)“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这是出自徐悲鸿的一副对联。此段用南北方景色的不同,道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

  (2)“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这是一副回文对联,就是上下联从最后一个字往前倒着念和顺着读是一样的。回文要做到“似倒而顺,似顺而倒”,这有赖于巧妙的艺术构思和艺术匠心。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对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歌《沧浪亭》,“清风明月”指的是自然界的景物,它们没有主人,人人可得而享之,所以说原本是无价的。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歌《过苏州》,写苏州景物美好宜人,山水亦似有情,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4)“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的一副七言对联,语言精练,对仗工整。上下联巧用两组数词,仅用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几个最具特色的景观,就极其生动逼真地概括了济南古城风貌的秀美景色。这不仅是对大明湖绮丽风光的精彩描绘,也是对风景如画的济南城的由衷赞美。

  3.你还积累了哪些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请全班交流。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雨过山头绿,云来地上阴。万色云霞花四照,一潭水月镜双清……)

  4.读了这些对联,你有什么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了数字的大写,学习了新生词汇,能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的特点,积累了描写自然风光的对联。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发现自然的美丽和奥秘,体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好处。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2.在学习中,能够通过朗读品味、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来介绍事物。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

  2.了解用空行标示长文章各部分的方法,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把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运用边读边想、前后联系的方法,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习阅读长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文插图)

  2.在这张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分享)

  3.这张图片的主人公叫青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解决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阅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雪屑”——“屑”的'读音。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

  三、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作者的认知,教师再补充。

  2.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为每部分拟写小标题吗?

  第一部分:青铜一家做了一百零一双鞋

  第二部分:青铜冒雪去卖鞋

  第三部分:青铜卖鞋给城里人

  第四部分:青铜准备卖掉自己的鞋

  3.结合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冬季快要来了,青铜和妹妹葵花去采芦花,他们一家子为了生计,要做一百双芦花鞋来卖钱。有一天下着鹅毛大雪,青铜为了家里生计,冒雪到镇上去卖鞋。幸运的是,有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芦花鞋全部买去了。最后青铜甚至连自己脚上的鞋子也要卖出去……

  四、品读文本。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了解同音字的“妙”。

  3.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练写拟人句、排比句,加强想象、表达能力。

  5.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6.开展主题演讲活动,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丰富学生词汇,积累成语。

  2.认真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

  1.进行阅读欣赏,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2.开展主题演讲活动,乐于表达,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田字格小黑板。

  2.《帆的襟怀》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一)读故事,了解同音字之“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说说张三和李四的对联对得妙不妙?妙在哪儿?

  2.学生自由汇报。

  3.出示对联。

  “两碟豆,一瓯油。”

  “两蝶斗,一鸥游。”

  “花间两蝶斗,水上一鸥游。”

  4.师:音同字异的现象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字母有二十六个,声母有二十一个,韵母有三十五个,不同拼音的字有四百一十五个。但是,常用的汉字约三千个。1957版《新华字典》收入的汉字约一万一千多个。近年来出版的各种大字典,收入的汉字几乎都在两三万个左右,字多音少,必然造成汉字中多音字和同音字的普遍存在。

  (二)说同音字,再品对联,了解同音字之“趣”。

  1.你们能说几组同音字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

  3.师:我国有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即利用同音字做成的谐趣绕口令对联,请看: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4.此联中谁和谁谐音?

  (此联用“童子”谐“桐子”,“丫头”谐“鸭头”,“落”谐“乐”,“咸”谐“嫌”,妙趣天成,机智而幽默,应属巧对。)

  (三)试作对联,巧用同音字之“谐”。

  1.小组合作,能否利用黑板上的同音字也编一则一字联、二字联或三字联呢?

  2.交流。

  二、词语接龙。

  1.朗读词语。

  2.发现规律。(词语接龙)

  3.师:这些词语什么意思,或有什么渊源?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3.学生交流汇报,不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4.检查:教师说一个词语意思,请学生说出此词语。

  5.词语接龙游戏:

  教师起头或学生起头。

  ①毛手毛脚→脚踏实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纬万端→端倪可察→察言观色→色若死灰→灰头土面→面有菜色

  ②道听途说→说长道短→短兵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变→变本加厉→厉行节约→约定俗成→成仁取义→义无反顾

  三、读读写写。

  1.指名读。

  2.出示第二句,引导想象。

  3.出示第三句,与第二句进行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补充第三句。

  4.出示第四句,小组合作,进行补充。

  5.把自己补充完整的这段话,自由地读一读。

  四、写字板

  1.出示六个字:凝、截、康、糙、激、爽。

  2.说说,你们在哪几篇课文里见过它们?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些字写好。

  3.指导书写。

  “凝、糙、激”左中右结构,不要写得太宽。“凝”第十画的横撇与第十二画的横钩要区分清楚。

  “康、截”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避免出现重心偏离现象。“康”左上包右下,里边的竖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最后一笔向右舒展。“截”右上包左下,戈字部的横就如同是肩膀,保持着整个字的平衡,被包围部分不能写得太松散,要紧凑一些。

  “爽”要写得四平八稳,“大”字的横要横平,撇从田字格的竖中线开始,两组撇、点上下对齐。

  (1)看清楚各字在田字格的占位后,动笔书写。

  (2)作业展示,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阅读欣赏。

  1.谈话引出: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首诗《我是苹果》,你觉得应该向苹果学些什么呢?(博大的胸怀、乐于奉献的精神)

  2.揭示题目:今天,我们再来领略具有博大胸怀的“帆”的风采——《帆的襟怀》。

  3.范读。

  4.学习1-3节。

  (1)师:说说,在阳光下、风浪中、暗礁旁的帆像什么?教师相机板书:

  阳光下片片花瓣

  风浪中一把匕首

  暗礁旁坚定的旗帜

  (2)轻声朗读这三小节,你喜欢帆吗?为什么?(美丽、无畏、坚定)

  5.学习4-7节。

  (1)组内朗读。

  (2)读了这一部分,帆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句看出来的?

  (3)出示句子:“帆没有嘲笑……也没有嫉妒……更没有望着巨轮的背影甩出一连串的.攻击……”

  (4)指导朗读,读这句话时,感情要一次比一次强烈。

  (5)对照“帆”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的胸襟是怎样的?

  6.朗诵比赛:给三分钟的准备时间,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进行比赛。赛后大家评议。

  二、语文生活。

  (一)谈话引趣。

  师:本单元《永不放弃》一课中,蒙迪是怎么获得成功的?看到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勇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们是不是也产生了许多遐想,对未来充满了向往?说说你们的梦想。

  学生畅谈各自的愿望和理想。

  师: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放飞我们的梦想”主题演讲比赛。

  (二)小组合作。

  1.学生自愿组成小组,但不能多于8人,不能少于3人。

  2.小组商量演讲题目以演讲、执笔、道具准备等的分工,要求人人必须有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演讲题目及分工情况。

  (三)明确演讲要求。

  师:我们要从今天的活动中,选拔出“小小演说家”和“最佳演说辞”,这就希望大家在组内要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不过,演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开头要有称呼语,如: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结尾要有号召力。

  2.演讲内容要具体、清楚、明白。

  3.演讲时,语言要上口。尽量用口语和短句,少用书面语和长句。

  (四)准备演讲。

  1.小组讨论演讲提纲,由代表汇报演讲内容的构思,对有新意的演讲内容及时进行鼓励。

  2.小组商量选定演讲人,大家各抒己见,完善丰富演讲内容,并由执笔人记录。

  3.组内演讲,听者对演讲人的仪态、语气、动作、表情等进行评议,演讲者予以改进。

  其间,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第三、四课时

  一、演讲。

  1.组内选派代表参加演讲活动。

  2.大家进行评论。从演讲内容、演讲的准备及演讲者的表现等多方面进行评议。说说好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

  3.评出“小小演说家”,获此殊荣的小组所有成员均有奖励。

  二、习作。

  1.将组内演说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习作。

  2.教师巡回检查,二十分钟后,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3.大家评议,选出“最佳演说辞”。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1-07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1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08-01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1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1-11

小学语文下册四年级教案01-23

语文A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07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15篇01-07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23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热门】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