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3-09-15 10:50:33 芊喜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通用2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通用20篇)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 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备注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 第1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 第2题,填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例1 例2

  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2

  第三单元 测量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师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

  ①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②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____毫米、

  ③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随堂练习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布置作业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3、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体念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1分硬币、各种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你能用身体中的尺表示吗?

  3、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毫米的产生

  1、估一估

  师:【课件1、出示课本书图】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估一估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自由发言

  师:谁来说说你估计的是多少?

  生:......

  师: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在小组内进行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厘米?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卡纸上。

  生:测量并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哪一组测量的结果。

  生:数学书的宽不到18厘米,厚不到1厘米或6毫米等

  师:数学书的宽和厚度能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呢?

  生:不能

  师:归纳,当我们在测量数学书的宽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时,要想量的更精确些,我们通常用毫米作单位【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1)直尺直观演示

  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师: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能用手比划一下吗?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长吗?【课件】

  生: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厘米中)

  师:那也就是说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下,看看有什么感受。【课件显示】

  (2)动手实践

  师:不好比划吧?我来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后捏尺子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卡尺子抽出来。这时,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大约就是1毫米。

  生:学生体念

  (3)生活中的1毫米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的硬币、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师:那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课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

  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数一数

  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师: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课件显示】

  师:那也就是说(1厘米正好=10毫米【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一遍)

  师:那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生:2厘米=20毫米,3厘米=30毫米

  师:那1厘米6毫米=()毫米呢?

  生:16毫米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出长16毫米吗?

  (2)量一量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识解决问题吗?(能)请同学们打开书的22页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题的线段各有多长。

  四、课堂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你能用这些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能)那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 ) (5)一枝粉笔长75( )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

  (3)教室的长约8( ) (7)一把钥匙的长45( )

  (4)玲玲的身高为125( ) (8)练习本的厚约3( )

  2、判断,请在对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床长2厘米()

  牙刷长约13毫米()

  小树高3分米()

  老师的讲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长约30厘米()

  3、量一量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4、拓展《小马虎的日记》

  20xx年5月30日星期五天气:晴

  早上,我们坐在长约8毫米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毫米的认识”,老师来了后发给每个人1枚厚度约是1厘米的1分硬币、我估计了一下老师手里拿的粉笔的长度约为7米5毫米,我手里刚开始用的铅笔长度约为15毫米,我估计铅笔盒的高度大约为20厘米、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橡皮的长度,约为8毫米、

  五、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米厘米毫米

  1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画片?说说动画片里得人物。

  交流学生喜爱看的动画片及片中人物。

  二、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瞧,孙悟空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课件:孙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课件:金箍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短了)谁来回答悟空的问题?(课件: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1()。)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米)。你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

  请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又变短了)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40()。)厘米也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厘米)。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

  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评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件中呈现的逐渐变短的金箍棒,增强了动感效果,旁边悟空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比划的方法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理解,较好地巩固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表象。】

  三、新授

  1、认识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来,可要仔细观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得更短并进入孙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这时金箍棒会有多长呢?(学生积极参与猜测)到底有多长呢?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小金箍棒,请大家动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能力目标: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

  3、情感目标: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学生以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贴1米的长度条)

  (2)那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的距离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贴1厘米的长度条)

  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mm)

  (二)新课。

  1、毫米。

  (1)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尺子。

  师: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长度单位?除了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发现:找找生活中我们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毫米?(学生找,要求说的有理有据。)记住1毫米厚度的感觉。

  (3)巩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那 3mm?5mm?8mm?10mm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4)进率: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个1毫米是1厘米。

  (5)质疑:问那我们课本中的一页纸大约有1毫米么?(要求说的有理有据),估一估,大约几张纸才是1mm厚?

  (6)学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针大约有几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项?(同桌为组)

  (7)做一做习题:

  今天的降雨量约是5毫米。 ( )

  小结:我们学习了厘米、米,为何还要学习毫米?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没有一个比米小又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引出分米dm,板书)

  (2)探索: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黑板演示)。

  用手比划,记住1dm长度的感觉。(2个手指一跨大约为1dm)。

  问大家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开关盒 印台盒的长边)

  再次加深,那你们的手臂大约几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习题。

  总结:手指记忆法。

  板书设计:

  五指记忆法。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7

  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教学目标:

  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

  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2、关于米和厘米你还记得哪些相关的知识?

  (二)导入新课并质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黑板的长是4( )。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 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质疑:关于毫米的认识,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问题1:1毫米有多长? 问题2:1厘米有多少毫米?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2~53 页例 1、例 2,第 54 页的“想想做做” 。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和 1 毫米的 长度观念。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 段的长度,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体会认识成都单位是实际生活中计量长度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价值,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份米长和一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一枚 5 角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提问:谁能知道,教室的门大约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门有多高,可以用什么作单 位来测量呢?1 米有多长?1 厘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2、说明:米和厘米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个新的长度单 位 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 认识新知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出示一个长大约 20 厘米、 宽大约 10 厘米的文具盒。 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的 长。明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 20 厘米,宽大约是 10 厘米。 指出:像 10 厘米、20 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 厘米 是 1 分米,20 厘米是 2 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分米 dm)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 10 厘米是 1 分米,在直尺上找出 1 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 分米是几厘米?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 分米正好是 10 厘米,也就是说,1 分米等于 10 厘米。 (板书:1 分米=10 厘米) 提问:你能用手比划出 1 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

  3、画一画。

  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 1 分米的线段。 反馈:你是怎样画的?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一下,再看看 1 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反馈: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感受 1 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流在米尺上数一数,看 1 米有几分米。 (板书:1 米=10 分米)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并和同学交流。 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要表示它的具体厚度,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 指出:表示不到 1 厘米的长度,就需要认识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大家在直尺上数一 数,课本的厚度有几个小格。 指出:直尺上 1 厘米中间 1 个小格的长度是 1 毫米。 (板书:毫米)这是我们今天要认 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现在请大家观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 一指 1 毫米,看看 1 毫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 1 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 1 厘米里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 厘米等于几毫米?(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 1 毫米的物品(如,5 角硬币、身份证等) ,说明它们的厚度大约 都是 1 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输出 10 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 学生互相比划 1 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呐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指出:毫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三、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做“想想做做”第 2 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现。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3、 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几分米,饼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 说一说估计的结果, 以及为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 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要用分米作单位。 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厘米数吗?比 18 厘米多几毫米?可以怎样表示? 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整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比较:请同学们比较估计和测量的结果,想一想是估计的结果准确一些,还是测量的结 果准确一些。

  提出:估计时,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 到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或者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4、 阅读“你知道吗” ,并进行交流。

  四、反思交流 总结收获(略)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9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意义,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能够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数学活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感知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体会到毫米在生活的用处很广.

  重难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能够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1分硬币,各类卡,光盘.

  学具准备:

  每人一把直尺.

  教学预设

  一,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1,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本书,猜猜哪本厚 (出示4毫米和5毫米厚的书)(学生猜,老师不加断定)

  2,哪位同学能想个好办法又快又有根据地正确判断出哪本厚那本薄 (可以平放在桌上比一比)

  追问:如果不用这种比较的办法,你还能想出更科学的办法来比较这两本书的厚薄吗 (可以用尺量)

  3,用尺量就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哪些 (米,厘米)

  让学生比划1米,1厘米

  师:这本书厚有1米吗 有1厘米吗 那怎么办

  4,对,我们就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索研究-----毫米的认识(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 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环节一:1毫米的建立

  1,实际上,毫米并不难找,它就藏在我们的尺子上,只要细心,就会找到它.

  请同学们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师: 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1毫米)

  2,在自己的尺上找到1毫米,用笔尖指给你的同桌看看.

  3, 1毫米的长度给你什么感受 (短,小,细)

  4,画1毫米.先估计画,再用尺子量后重画一次

  5,尺子上1毫米是这么长,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或宽度,大约是1毫米呢

  6,请你用手势来比划一下1毫米.

  教师介绍并示范:也可以借用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硬币,先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角硬币,再轻轻将硬币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划1毫米,看谁比划的准确

  环节二:认识几毫米

  我们已经知道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这样的2小格呢 3小格呢 5小格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几小格就是几毫米.

  环节三:毫米与厘米的联系

  继续观察尺子,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我数的是1和2中间或5和6中间有几毫米)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了一个什么规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

  齐读,往返各一遍

  数学游戏----考考你(口答)

  2至3厘米之间有几毫米

  6至7厘米之间有几毫米

  9至10厘米之间有几毫米

  3至5厘米之间有几毫米 怎么想的

  环节四:;回顾课前,用毫米量

  知道了毫米这个单位,就用它来量一量吧.(量课前的两本书)

  量前先思考: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尺子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 (在投影仪上演示,课件再演示.) 一般0刻度线对一端,刻度再看另一端.把本子捏紧再量.

  三,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测量生活中很短或很薄的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第3题环形针的长2厘米7毫米师:你是怎么看的

  2,练习第一题指名答

  3,练习第二题投影反馈

  五,联系生活,趣味练习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从大到小应该(米,厘米,毫米)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要用到这些长度单位.这四兄弟啊谁都说自己的本领大,,这不,它们都抢着在小马虎的日记表现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指出: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小组合作,每位组员挑一样身边的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度。汇报。

  (7)共同完成书P22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少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dm”(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做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质疑。

  讨论完成:书P23下面部分。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书P23做一做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跳绳长2()课桌高7()

  粉笔长75()钢笔长14()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旗杆高9()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同桌互量从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长?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1

  教学内容:教材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活动引入

  (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

  (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

  (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

  1、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

  2、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

  3、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

  (2)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

  (3)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想加。

  (4)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一)初识分米

  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

  (二)感知分米

  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在自己的学生尺中找出1分米。

  3、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长度。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6、是:刚才我们了解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与1米的关系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三)运用分米

  1、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床长2[ ],也就是( )[ ] 。

  一支铅笔长2[ ]4[ ],也就是()厘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两次能跳()分米。

  2、找朋友

  一把米尺的长是1分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0厘米

  3、在〇里填上<、>或=

  20厘米〇3分米1米〇99厘米

  80厘米〇8分米1分米〇90毫米

  4、丁丁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怎样。

  20xx年9月20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请学生各抒己见,把认为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

  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练习:

  量出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

  填一填: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测量很麻烦。)

  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作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与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练习区——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数学教科书的宽是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投影或挂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长是1(),一把米尺的长是10(),一把米尺的长是100()

  一个墨水瓶高约1(),教室的门高约是2(),宽约是1()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观又准确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五、板书设计:

  1、毫米、分米的认识

  2、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师强调:硬币与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币捏在指间,再把硬币慢慢从指间抽出,指名说说指间留下的小缝大约有多宽?再把硬币塞回去检查一下。把硬币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说说这条小缝的宽约是多少?

  (4)小组活动:

  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2、认识分米:

  (1)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

  (2)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3)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桌子高()从家到学校500()

  橡皮长30()文具盒厚4()楼房高30()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2、电脑出图:小蚂蚁爬房顶(三角形边长分别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长?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4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

  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5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会用毫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卷尺、纸条(3分米长)、橡皮、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体检,它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

  课件出示:小狮子自豪的说:我长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长高了!学生看电脑课件,小狮子高1( )25( ),小猴子高98( )。

  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

  可是小猪身高1( )、小鸡身高10( )该怎么填呢?小猪的身高是1米、小鸡的身高是10厘米,他们的身高还可以用一个相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

  [评析:借助动物量身高的情景,唤醒学生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用手比划,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从小猪、小鸡的身高引出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分米、自然贴切。]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分米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电脑课件:小猪高1米,小鸡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们的身高用同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学生把小猪的身高转换成10分米,小鸡的身高转换成1分米。

  [评析:通过学生用手比划,看直尺、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二)认认毫米。

  1.引入毫米。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

  [评析:这一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毫米在交流中归纳新知。学生充分感受1毫米的特征。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评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介绍4个长度 单位,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深学生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它们的大小关系。

  5.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是多少毫米。

  如果有学生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不正好是2毫米,2毫米少一些。引导: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你们是否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愿望呢?

  介绍: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

  [评析: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指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自生探索创造了机会。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巩固对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选用了合适的长度单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题)。

  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再拿出实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题)。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7

  【学习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第21—22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节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设计理念】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自我体验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单位,形成表象,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相信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西游记》里面猴哥孙悟空有一样非常厉害的法宝,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教师:对了,就是他的金箍棒,他的金箍棒吖,不但可以变长,还可以变短。现在猴哥一声令下:“变长!”,就变成了1米,1米=100厘米。猴哥说:“变短!”这是多长啊?金箍棒变短,变成1厘米。

  金箍棒再变短,变成1毫米,但用尺子量,还没到1厘米,这究竟是多长呢?开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毫米。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介绍毫米: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来表示。字母表示为:mm

  2、学习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教师: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那么小1厘米是多少毫米?(因为1厘米中间有1,2,…,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10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3、即使做练习:金箍棒再变长,让学生看看数数现在是多长。

  4、在生活中找一找1毫米,介绍我找的身份证的`厚度,内存卡的厚度,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1理解毫米的长度单位。

  师:怎样用手表示1毫米?

  6、动手操作:(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

  (2)测一测数学书的长、宽、厚

  三、巩固与提高

  1、量一量:回形针,钉子

  方法:想对准0刻度,再看终点刻度。

  2、故事:小狗弄断了尺子,没有0刻度时,应该怎样测量呢?

  测量时,如果始端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3、测量薄荷糖盒的长度。

  四、回顾总结,加深理解。

  1、当测量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厘米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3、测量时,要用末端刻度减去始端刻度。

  五、课后练习

  【反思】

  毫米是在孩子们二年级认识厘米之后的又一个长度单位的认识。本节课的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微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测量建立表象,然后结合他们在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对他们的认识进行检测,进一步巩固毫米在他们脑中的影象。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8

  教学内容:第70页“毫米的认识”,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学具准备: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间的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

  (1)1厘米是这么长,1毫米是这么长,(教师比划),你们知道1厘米和1毫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的刻度。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准这一点?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小结: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和画线段,都要把直尺的哪一刻度对准左边端点,然后看哪边的刻度确定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一毫米有多长?请大家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用毫米作单位量长度或者画线段要怎样做?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1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巩固复习米和厘米

  1.学生猜老师的'身高

  2.告诉学生,老师的身高是168厘米,问,那是几米几厘米呢?

  3.问:这里有哪些长度单位?

  4.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5.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二、通过自身体验引出毫米

  1.过渡语:我们人有身高,我们身边的文具也有身高,同学们看看这两件文具分别有多长?

  2.是刚刚3厘米吗?那再仔细观察,估计一下,多余的地方有前面一样的几小格

  3.看来同学们的估计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现在说一说这块橡皮有多长了吗?回形针呢?

  4.用几厘米几小格来表示太麻烦了,今天我们就要学到一个比厘米更小,更精确的单位--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概念

  1.你们知道怎样的长度就是1毫米呢?

  2.在尺上找到一毫米,请同学上来指一指(一般会指从0刻度开始的)

  那尺上哪里还有1毫米,同旧之间互相指一指

  其实尺上每1小格都是一毫米

  3.你们知道了尺上1毫米的长度,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4.测量2分币的厚度

  5.用手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

  6.毕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7.你们现在已经认识了1毫米,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四、通过估计测量,建立几毫米的概念

  过渡:是啊,1毫米实在是太小了,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却真有用毫米作单位才能测量的物体。

  你们瞧!

  这幅儿童画里画的是什么啊?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蚂蚁有多长?一粒米又有多长呢?

  老师已经把它们画在了作业纸上,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它们各有多少毫米?

  现在测一测,看看你们估得对不对?

  你是怎么测量的?

  五、认识厘米和毫米间的关系

  1、其实刚才同学们已经很聪明地从尺上找到了4毫米、6毫米,知道有几小格就.几毫米?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准确地告诉我橡皮有多长,回形针有多长?

  2.又有厘米,又有毫米,如果只能用毫米作单位,那又该怎么说呢?

  3.你为什么说是33毫米啊?你怎么想的?

  得出1厘米=10毫米

  4.请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数数它里面是不是有10小格

  5.那回形针呢?共有几毫米?为什么?说清理由

  6.即时练习

  (1)我们无意间发现了这么大的一个秘密,真是太了不起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大发现,完成下面几题?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35毫米=()厘米()毫米

  1米=()厘米=()毫米

  (2)测一测

  看来同学们已经很清楚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用一用毫米这个单位?

  A.估一估,这个四边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只能用毫米作单位,再测一测,你估的对不对?

  B.测一测书本的厚大约有几毫米?先估后测

  C.说一说,测量什么样的物体的时候要用到毫米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以前我们就知道如果乱用单位就会出错或者闹笑话,因此我们要合理的运用这些单位,那同学们看看,在()里该填上哪一个合适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___

  粉笔长75____

  楼房高15____

  铁钉长50____

  大头针长3____

  大桥长200____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七、拓展延伸

  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存在,以后我们还会学到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2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 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

  谈话: (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

  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到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提问: 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引导: 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枝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说明: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孩子们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又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设疑: (课件演示)红红又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者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又该怎样表示它的长度呢?

  指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 探索实践

  1.认识分米。

  (1) 量一量。

  要求: 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介绍: 一般来说,文具盒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 20厘米、10厘米)(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

  学生齐读: 10厘米是1分米。

  (2) 认一认。

  引导: 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指名演示交流: 不管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提问: 你手上的尺全长大约几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 体验。

  ?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画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 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画得对不对。

  ?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说明: 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 画一画。

  ① 要求: 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② 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③ 引导: (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直尺上的刻度0画到刻度10。那么可不可以从刻度1开始画起呢?如果这样,应该画到哪里呢?为什么?如果从刻度2、3开始画呢?

  [说明: 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④ 小结: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⑤ 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 找一找。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再组织全班交流。

  (5) 数一数。

  引导: (出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是多少厘米?是多少分米?你是怎样数的?又是怎样想的?(板书:1米=10分米)

  (6) 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合作: 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分别接近几分米。(也可以先让学生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说明: 学生估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长度的感知,培养估计能力。]

  2、认识毫米。

  (1) 引导: 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有的'同学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完成课题板书:分米和毫米)

  (2) 小组学习。

  ① 出示学习步骤。

  ?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是多少毫米。

  ?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找一找、量一量。

  ②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

  [说明: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又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较弱,所以出示了具体的学习步骤。这样,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理解毫米的含义。]

  ③ 汇报: 通过小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追问: 1厘米中数出了多少毫米?想想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3) 提问: 你能用手比画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教师先演示一下,再要求同桌学生互相比画,并用一分硬币进行检验。

  (4) 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互相说一说。

  三、 总结

  1、提问: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问: 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说明: 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2、提问: 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或厘米)

  四、 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想一想,再指名回答。启发学生用不同方法确定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08-28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3-30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15篇08-28

三年级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05-15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通用15篇)02-28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汇编15篇)02-28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04-28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05-01

认识分米和毫米数学教案(通用10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