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4-04 12:24:14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锦集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锦集9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唱《顽皮的猴子》,体验并初步学习表现歌曲的`诙谐和幽默。

  2、在倾听和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猴子头饰三个,创口贴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熟悉歌词。

  (1)出示图片①,通过观察了解图片内容。

  (2)教师边示范教具,边范唱歌曲前三段内容,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二、学唱歌曲:

  (1)边玩手指游戏边唱歌。

  (2)运用声势教学鼓励幼儿积极投入活动。

  (3)请三名幼儿扮演猴子表演游戏,全体幼儿伴唱。

  (4)全体幼儿玩“三只猴子”游戏。

  (5)出示图片②,教师演唱歌曲第四段,并提问,他们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三、教师

  小结:在床上跳很危险,我们幼儿园的蹦蹦床又大又漂亮,那里比较安全……在自然的气氛中结束活动。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小厨师》。

  2. 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演歌曲内容。

  3. 了解厨师的着装和本领。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1. 学唱歌曲《小厨师》。

  2. 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演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 歌曲《小厨师》录音磁带、幼儿绘画《厨师妈妈》。

  2. 娃娃家里创设家庭厨房环境,准备若干厨师帽和衣服。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厨师的着装和本领

  1. 让两个小朋友穿上厨师的衣服走到前面。

  2. 教师:看看从娃娃家厨房里来了谁呀?他们穿的是什么衣服?他们有什么本领呢?

  3. 教师用歌词进行小结,并引导幼儿有韵律地跟老师念几遍歌词,熟悉歌词。

  4. 教师:我们一起唱一首《小厨师》的歌,好不好?

  二、 欣赏歌曲《小厨师》

  1. 播放歌曲《小厨师》的录音磁带,幼儿欣赏。

  2. 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小厨师》

  三、 模仿小厨师的动作

  1. 教师:小朋友想不想做小厨师呢?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做小厨师的动作,好不好?

  2. 幼儿再次听歌曲录音,鼓励幼儿边听歌曲尝试动作表现。

  3. 请几位幼儿做动作,其他小朋友根据他们的动作猜出歌词。

  4. 教师唱歌,请几位幼儿做动作。

  四、 画一画:厨房里的小厨师

  幼儿操作幼儿绘画《厨师妈妈》,为妈妈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并添画出自己知道的'厨房里的器具。

  教学反思

  还没备课上课之前,自己也许就是一名厨师,可经过这一课,才了解到自己其实不是一名合格的厨师。

  小朋友也是,开始教时,对于厨师,他们很陌生。随着老师的讲解,小朋友们对厨师有了初步的了解。经过对厨师的画画,学唱歌曲《小厨师》,小朋友对厨师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学习,小朋友对于厨师有了理解,并知道尊重、接纳小厨师。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于是我觉得这节课是必要的,成功的。

  小百科:厨师,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厨师这一职业出现很早,大约在奴隶社会,就已经有了专职厨师。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音乐《办家家》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当幼儿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时,也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其中办家家就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歌曲《办家家》就是根据这个游戏改编而来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歌曲旋律简单、重复,有很强的表演情节;歌曲中说唱结合及分角色表演唱方式,给歌曲增加了趣味性,充分体现了歌曲欢快的风格。

  (二)、目标的确定及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中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但缺乏生活经验、词汇贫乏。根据教材分析和幼儿年龄特点,从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绪并能根据角色进行对唱和齐唱。

  (2)、根据角色情境及歌词创编表演动作。

  (3)、在表演时尽量用眼睛看着同伴,体验目光交流带来的快乐。

  2、 在目标中提到"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绪并能根据角色进行对唱和齐唱"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教学,这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创编表演动作也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幼儿已有办家家游戏的经验

  2、图谱

  3、游戏道具:眼镜、炊具、布娃娃等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

  1故事导入法:主要是激发幼儿兴趣唤起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愉快的参与到游戏当中。

  2提问法:主要是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3图谱演示法:通过形象的教具,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学法:

  四岁左右的幼儿更习惯形象思维,本节课我运用了角色表演这样一种方式,通过对唱和齐唱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当中,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在说唱部分通过把难点前置这样一种方式,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是谈话导入:"你们喜欢做游戏么?你们玩过办家家的游戏么?是怎样玩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游戏吧。"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通过亲身体验来再现办家家游戏情境,运用感官感知游戏内容和动作。

  (二)从游戏中提升歌词及动作,进行节奏训练。

  教师提问:"刚才你们是怎样做游戏的?"有意识反馈并提升幼儿动作,引导幼儿学习学习说唱结合的部分并进行节奏训练:

  切菜:χχ χχ │χ χ│χχ χχ │χχ│炒菜:χχ χ│χχχ│χχ χχ │χχ χ│炒小 菜 炒小菜 炒好 小菜开饭了这一环节主要是把活动重点分解并前置,通过积极引导幼儿再现自己游戏的经验来练习节奏学习歌词,为下一步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歌曲教师:"办家家不光是一个好玩的游戏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教师和幼儿一同听歌曲。

  2、 提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内容,教师边贴图谱边唱出歌词。

  3、看图,教师清唱歌曲。

  4、幼儿边看图谱,边跟唱歌曲。

  (时刻提醒幼儿用自然声音演唱,不要抢,不要喊)

  5、根据角色唱出歌曲中对唱和齐唱的部分。

  "请男孩子当爸爸),女孩子当妈妈),想一想,可以怎样唱这首歌?什么地方男孩子唱?什么地方女孩子唱?什么地方大家一起唱?"看图谱,指导幼儿分角色唱,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学习歌词,借助图谱的帮助让幼儿听音乐自觉学唱歌曲,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四)创编表演动作

  1、幼儿两两结伴,听音乐做游戏。(按幼儿扮演的角色分别进行打扮,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的融入到游戏当中去)

  2、教师提升丰富幼儿动作,再次进行表演。

  3、提高要求,表演时进行目光交流。

  4、活动过程中注意要渗透热爱父母的思想教育。

  (五)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提供歌曲伴奏带,让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中创编替换新的歌词进行表演唱。

  活动反思:

  歌曲《办家家》本身就是根据“办家家”这个游戏改编而来的,它来源于幼儿生活,充满儿童情趣,深受幼儿喜爱。其中旁白部分节奏性特别强,朗朗上口,也正是这个地方可以给孩子一个拓展的空间。本活动通过游戏贯穿整个各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节奏的掌握也比较好,在学会边唱边表演的同时,注重了声情并茂的交流,对他们音乐活动中游戏的形式——合作游戏得到一种锻炼。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倾听、欣赏音乐对我们中班的孩子来说是较少接触到的,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园的欣赏应当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利用各种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帮助他们感知、体验。本次活动我选择了施特劳斯的《加速度圆舞曲》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设计了中班的本次音乐活动《颜色精灵的魔法汤》。我将音乐和魔法结合,利用音乐的特色(四组逐渐上行的半音音阶、四个下行的重音、中间两个半拍的节奏音、轻松地上波音、结束音),匹配了形象合理的音乐图谱,通过幼儿感兴趣的“变魔术”游戏,让幼儿在参与音乐魔法表演的活动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感知音乐节奏,使孩子轻松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风格,结合图谱了解ABA的曲式结构。

  2.能大胆想象,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的不同特点。

  3.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颜色混合后的变化。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白纸,记号笔。

  2.人手一只矿泉水瓶,盖着无颜料的瓶盖。另准备瓶盖若干,盖内有各色颜料。

  3.歌曲《加速度圆舞曲》

  活动过程:

  一、魔法汤的神秘乐曲

  1.大森林里,住着一个颜色精灵,它会变魔法,你知道什么叫魔法吗?颜色精灵最喜欢制作魔法汤,调制魔法汤的秘密就在音乐中,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你觉得颜色可能会做什么魔法动作呢?

  3.再次倾听音乐,教师画图谱。

  4.引导幼儿理解图谱内容:先干什么?又干什么?

  二、制作魔法汤

  1.带领幼儿看图谱感受A段音乐,跟随音乐表演搅拌、加调料等动作。

  我们也想颜色那样来制作魔法汤,注意听音乐的指挥,这样制作的魔法汤才会灵验。

  2.听音乐再次表现A段音乐,大胆地用肢体表现旋律的特点。

  3.引导幼儿看图谱,跟着节奏念咒语“咕噜咕噜变,咕噜咕噜变,咕噜咕噜变,咕噜咕噜变”,辨别B段乐句。

  4.跟随音乐自主表现B段摇摇变的动作,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加以整理提升。(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现念咒语、摇晃的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能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多样性,萌发探索声音的兴趣。

  2. 能与同伴一起玩玩具,探究声响玩具的小秘密,讲述声响玩具的小故事。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材料准备:

  幼儿自带各种会发生的玩具,如玩具车、玩具动物、玩具娃娃等。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激发兴趣。

  创设玩具展览会情境,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展示、介绍自己的玩具。

  我们的小小玩具展览会开展啦,大家赶紧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吧!

  提问:玩具的名称是什么?它可以发出怎么样的声音?它是如何发出的?

  2.自由玩玩具,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这么多玩具,我们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吧。

  ● 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玩具满教室引导幼儿倾听声音的不同。

  ● 交流在玩玩具过程中听到的声音。

  提问:你玩了什么玩具?发出了什么声音?你能学一学这个声音么?

  3. 分组听声音编故事。

  幼儿分组选择玩具玩一玩,听一听,编一编。用玩具发出的声音编一个有趣的故事。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是谁发出的声音?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你能用它编一个好听的事故么?

  4. 集体交流:每一组轮流讲述自己编的故事。

  请各组把自己编的好听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让幼儿带来自己所感兴趣的`会发声玩具,并且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用较为完整的语句来展示、介绍,锻炼了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的胆量。通过几个简单的提问,让大家都知道玩具的名称,知道玩具的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也请大家一起学一学玩具的声音。这些都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后面编故事的部分,幼儿也根据不同玩具的声音开展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编出各种有趣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分享。

  小百科:玩具,泛指可用来玩的物品,玩玩具在人类社会中常常被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目标:

  1、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歌。

  2、能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以表现歌曲的诙谐有趣。

  3、能在歌唱过程中等待和正确地表现出前奏、间奏和尾奏。

  4、能创造性地进行歌表演

  环境材料:手偶、录音带、录音机

  指导重点:

  1、指导幼儿唱准休止符和符点音符。

  2、提醒幼儿在间奏处等待,并想象间奏处的情节,如模仿小老鼠偷食吃,小老鼠吃饱了在跳舞等。

  3、启发幼儿想象老鼠贼头贼脑的动作,动作应轻、慢、小,并模仿小老鼠惊慌失措的的神态。

  4、提醒幼儿玩游戏时要自找空间,不互相挤撞。

  一、律动入室

  二、学新儿歌《小老鼠和小花猫》

  过程:

  (一)、出示手偶,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儿歌,让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根据词意创造性地边念边做动作。

  (二)、学唱新歌:1、教师范唱歌曲。2、幼儿跟伴奏学唱新歌。

  (三)、幼儿边唱歌,边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三、游戏《小老鼠和小花猫》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1、对主题及幼儿经验分析

  《我爱我家》是中班开学初开展的主题活动,在《我爱我家》的主题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在主题中获得了各种经验,了解了自己的家,自己的家人,也尝试了学做小主人,爱别人、爱自己的家,但是基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居多,孩子也很少走出去到朋友家里去做客或者让更多的朋友到自己家里来做客,孩子们在学做小主人的过程中欠缺的是热情的招待,基于孩子主题经验中情感的缺失设计本次活动。

  2、对素材的分析

  “欢迎来我家”这首歌是2/4拍歌曲,旋律欢快,歌词又简单明了,“这是我的房子我的家,欢迎你来我家”这句歌词是情感上欢迎更多的好朋友到自己家里去做客,也可以走出去到朋友家里去做客,节奏容易掌握,歌曲的难点是开始有一个弱起节奏。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学唱歌曲的特点还停留在模仿阶段,他喜欢跟着老师模仿歌唱,这首歌主要以欢快的旋律和富有意义的歌词内容适合中班上学期的幼儿,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3、环节及重难点分析:

  学唱歌曲一般以教师教幼儿唱为主,略显枯燥,本次活动我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借助有趣的情境,让幼儿学唱歌曲,预设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小兔家做客——感受歌曲的旋律

  我借助“小兔家做客”情境,幼儿跟着歌曲旋律拍手,初步感受整个歌曲的旋律,为后面的掌握歌曲节奏做铺垫。

  第二环节:小鸭家做客——了解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内容

  运用媒体互动法和听辨法让幼儿仔细感受歌曲的节奏,并且倾听歌词,目的是让他们有节奏的感受歌词内容,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内容慢慢熟悉起来。运用媒体示范法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并且利用动作暗示法引导幼儿掌握歌曲的弱起节奏,再通过教师示范、集体演唱等方式让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第三环节:蓝精灵家做客——用不同的音色演唱

  本活动的难点内容,中班上期刚刚上来的孩子渐渐的关注在唱歌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气息,一些方法能够唱出更好听更优美的声音,本环节主要通过视频演示法、媒体互动法借助蓝妹妹和蓝爸爸两个卡通形象,蓝妹妹,歌声很甜美,是女孩子的声音,唱的时候是甜甜的;蓝爸爸,声音粗粗的,指导幼儿小嘴巴圆圆的能唱出好听的声音。并通过比较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歌声,让孩子们知道原来小小的嗓音通过不同的方式能够唱出不同声音的歌曲。

  第四环节:来我们家做客——演唱歌曲

  本环节情境法、语言指导、情景性暗示等方式循序渐进引导歌唱,运用情境性语言暗示幼儿在房子里唱歌,要求小小声音唱,第二遍情境性语言暗示幼儿到大门口唱歌,要求声音响一点,第三遍唱的时候可以声音美一点,跳跃一些,可以放大声音唱,指导孩子有感情的演唱。

  【内容与要求】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在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学唱歌曲。

  【材料与环境创设】

  多媒体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小兔家做客——,感受歌曲的旋律

  导入师:这会是谁的家呢?(小兔)我们走过去瞧瞧。(走过小桥走过草地看看这是谁的家)

  师幼:咚咚咚,你好,请问在家吗?(小兔)

  帮小兔运萝卜,再次感受歌曲旋律。

  二、小鸭家做客——学唱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要去谁的家做客呀?

  1、熟悉歌词。

  (播放小鸭歌声)师:小鸭在热情的欢迎我们,你听到了什么?

  关键提问:小鸭是怎么介绍的?他是怎么跟我们打招呼的?打了几个招呼呢?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曲内容来总结。

  2、掌握节奏。

  关键提问:小鸭子的声音很好听,它跟我们平时说话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他说话的声音跳跳的有弹性、有节奏。

  师:我们来用小手试试帮小鸭子打节奏。除了用手帮忙还可以用什么?

  幼儿用拍手和跺脚等形式掌握歌曲节奏。

  3、完整感受歌曲

  提问:小鸭还会用好听的歌声来欢迎我们,他在唱什么?(欣赏歌曲第一遍)

  教师用歌曲内容进行小结。

  关键提问:小鸭的歌声听上去怎么样呢?(欣赏歌曲第二遍)

  小结:看到我们来做客小鸭真开心,歌唱一跳一跳真欢快。

  我们一起来学学小鸭好听的声音。(幼儿集体演唱第一遍)

  教师示范:小鸭按耐不住自己的喜悦来邀请我们,小鸭很着急,前面要唱的快快的,我们再来试试看。

  教师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集体演唱第二遍)

  三、蓝精灵家做客——用不同的音色演唱

  过渡语:大森林里还有许多的朋友,看看接下来是哪位神秘的朋友呢?

  1、用甜甜的跳跳的声音演唱

  人物一:蓝妹妹

  关键提问:猜猜这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蓝妹妹是女孩子,他打招呼的声音是细细的、甜甜的、跳跳的。

  师:蓝妹妹说,我最喜欢唱歌了,跟我打声招呼吧。

  我们一起用蓝妹妹好听的声音跟她打声招呼吧。

  师幼共同演唱。

  2、用粗粗的跳跳的声音演唱

  人物二:蓝爸爸

  师:精灵村里住了很多精灵,还有谁呢?

  关键提问:这是蓝爸爸,他的声音和蓝妹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蓝爸爸唱歌的声音是粗粗的跳跳的。

  提问:我们怎么样才能唱出蓝爸爸一样的声音呢?

  小结:原来声音低低的,小嘴巴张张圆我们的歌声像蓝爸爸一样好听。

  个别演唱、集体演唱。

  四、来我们家做客——演唱歌曲

  过渡语:格格巫来了,蓝精灵说我们还是快点搬家吧,你猜他们搬到了哪里去呢?

  关键提问:想不想请蓝精灵进来做客呀?蓝精灵说我最喜欢好听的歌声啦?听到好听的歌声,我就会来。

  要求:

  1、用小小的声音;

  2、用响亮的声音;

  3、再用跳跃一点的。

  小结:精灵们说,你们的声音真是太好听了,我们真是太愿意和你们一起玩了。

  结尾:我们去邀请更多的好朋友到自己家做客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学习唱诵「游子吟」。

  体验不同的创作技巧。

  活动准备

  儿歌读本。

  铝箔纸、广告顏料、水彩笔、毛根、盐巴、图画纸。

  活动过程

  1.播放母亲节相关歌曲让幼儿聆听,请幼儿说说知道什麼节日要到来了吗?(母亲节)

  2.请幼儿说说母亲节的花是什麼花,老师可视情况拿出康乃馨花作為提示,并透过儿歌读本「节庆哇哈哈」画面介绍母亲节的由来。

  3.接著老师再拿出「金针花」,并向幼儿介绍:康乃馨是外国人的母亲花,金针花则是中国的'母亲花,并说明為什麼金针花是中国的母亲花〔

  4.老师手中拿著针线和衣服,轻轻吟唱「游子吟」

  请幼儿说说这首歌曲听起来如何?接著解释「游子吟」的意思,让幼儿领略唐诗之美,及对母亲恩情的描述,之后带领幼儿一边敲打节奏,一边吟唱。

  5.询问幼儿,母亲节到了,想送给妈妈什麼礼物?之后老师拿出事先製作的铝箔纸花和盐巴花卡片,向幼儿介绍,并带领幼儿一同製作:

  (1)盐巴花卡片:将图画纸对摺,在卡片的内页写下对妈妈的祝福,然后在卡片的封面先用水彩画上送给妈妈的花朵,在水彩未乾之前洒上盐巴,让纸上开出一朵朵的盐巴花。

  (2)铝箔纸花:将数张长方型铝箔纸重叠在一起,利用毛根从中间绑紧后展开成花瓣,接著用水彩在花瓣上涂顏色,就是一朵闪亮亮的花了。

  评量

  1.能跟著节奏念唱游子吟。

  2.能用不同的素材进行创作。

  活动结束

  引导幼儿运用蜡笔排水画的技巧,製作成一张邀请卡,邀请妈妈来园庆祝母亲节。

  中国的母亲花—金针花

  萱草,因為它的花丝细长,形状和古时的金针相似,所以又名金针菜。

  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所以也叫「忘忧草」,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前种植萱草供母亲欣赏,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以表孝心。

中班音乐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体验跳跳糖“跳”时的愉快情绪,尝试合拍的跳。

  2、初步感受声音力度的变化,

  3、能用身体动作、声音进行表现。

  (二)、活动准备

  1、在品尝区增添跳跳糖和小勺子。

  4、在场地上面画个大嘴巴图案、大鼓1个

  5、幼儿唱过歌曲《棉花糖》

  (三)、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主题

  师:你们吃过跳跳糖吗?

  跳跳糖吃到嘴巴里面会怎么样呢?

  1)请2-3位幼儿示范跳

  师:看,前面有一个大嘴巴。哪粒“跳跳糖”愿意到嘴巴里来跳跳?

  跳跳糖跳起来真开心呀!

  2)请全体幼儿到“大嘴巴”里跳一跳

  师:我们一起到大嘴巴里来跳跳,看谁跳得最开心!

  2、游戏:鼓上的跳跳糖,感受力度的变化。

  师:跳跳糖要和小鼓做游戏了。

  1)小鼓唱歌:师击鼓,感受力度的轻、重。

  2)师分别用力敲鼓,轻轻敲鼓,引导幼儿观察“跳跳糖”

  师:小鼓唱的响,跳跳糖怎么跳?小鼓唱的`轻,跳跳糖怎么跳?

  师生总结:小鼓敲得响,跳跳糖跳得高;小鼓敲得轻,跳跳糖跳得低。

  3)游戏:鼓上的跳跳糖

  师:我们一起来做跳跳糖,和小鼓玩游戏好吗?(请幼儿到大嘴巴里听着鼓声跳)

  3、游戏:会听音乐的跳跳糖

  师:跳跳糖不仅会听小鼓的声音,而且它还会听着音乐跳呢。

  1)倾听音乐,感受力度的变化

  师:这两段音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音乐声音响,跳跳糖怎么跳?轻呢?

  2)幼儿在大嘴巴里听着音乐跳:跳跳跳,我们跳得高;跳跳跳,我们跳得低。

  3)师引导并范唱歌曲:跳跳糖,跳跳糖,我是一颗跳跳糖。跳跳跳,跳跳跳,我们跳得高(低)。

  4)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

  5)游戏,到大嘴里边唱边跳。

  4、结束:师:我们来听一段开心的音乐,请跳跳糖在大嘴巴里开心的跳。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10-16

中班音乐教案06-14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12-30

中班音乐教案:买菜08-31

中班音乐教案《秋天》09-30

鱼中班音乐教案11-22

中班音乐教案《下雨了》03-19

中班音乐教案:划船07-13

最新中班音乐教案08-16

音乐火车中班教案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