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06 09:13:1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小班数学教案模板八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学习利用二维序数准切地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具体位置。

  2、运用多种感官巩固对二维序数的认识。

  3、对数学感兴趣,增强对数学的探索欲望。

  活动准备:

  教师:房子一间(窗户可以打开)、磁性小动物若干

  幼儿:人手一张房子操作卡,以及有动物的卡片一条、剪刀、糨糊

  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我们幼儿园有几幢新房子?(3幢)谁来告诉大家我们住在这幢房子有几层?(3层)这层有几间教室?

  二、结合图片来复习巩固对序数的认识,学习利用二维序数准切地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具体位置。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图片,这里是许多小动物的家。我们来数数这里有几层?(第一层、第二层……)一共有10层。

  师:每一层有几间房子?(第一间、第二间……)一共有8间。

  师:小动物在家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请一幼儿上来打开一个窗户)

  师:小白兔住在第几层,第几间?(引导幼儿说小兔住在第3层,第1间)

  1、说新房:教师用以上方法打开其余几扇窗户,分别说说谁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2、送新房:教师出示若干小动物请个别幼儿将小动物送到新房去,然后再请小朋友说说,谁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3、动物找家:还有很多小动物也想来住新房子,但是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喜欢的.房子,想请小朋友帮忙找家,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出示动物卡片)师:小猫住在第3层,第4间。(请小朋友将小猫送到指定的房间)

  三、幼儿操作练习――小动物找家

  将动物卡片条剪下,然后按照要求将它贴在指定房间。

  四、活动延伸:告诉同伴或家长你帮助的小动物它的家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耳朵长和短”,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得出谁长谁短。

  发放纸面教具《谁长谁短》,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支笔的长短。

  ——蜜蜜和兔一一终于知道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了。但是她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她们买了一些文具也想知道谁长谁短,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吧。

  ——这两支笔能直接看出哪支长哪支短吗?

  ——目测的方法比较不出长短,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支笔长哪支笔短?(将两支笔一头对齐进行比较)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一比两支笔吧。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尺子的长短。

  ——这两把尺子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看出哪把长哪把短吗?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帮助蜜蜜和兔一一比一比谁长谁短,注意比较的时候尺子一头要对齐。

  3、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伞的长短。

  ——这两把小花伞一样长吗?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一比哪把小花伞长,哪把小花伞短吧。

  4、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小结:对于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我们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知道谁长谁短,在用目测的方法不能清楚地看出谁长谁短时,就可以使用一头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发放材料“三种长度的绳子”,鼓励幼儿比较绳子的长短并初步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第一次比较绳子长短。

  ——老师这有许多条绳子,你们一人拿一条,然后找一个小伙伴比一比你们的绳子。注意比较长短的时候要将绳子的一头对齐。

  ——你们的绳子一样长吗?

  ——谁的绳子长?谁的绳子短?

  2、幼儿第二次比较绳子长短。

  ——现在请你们换一个小伙伴比一比,你的绳子还是长/短的'吗?

  ——为什么长/短绳子变成短/长绳子了?

  ——你有什么发现?(和短绳子比,我的绳子就是长绳子。和更长的绳子比,我的绳子就变成短绳子了)

  小结: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和短绳子相比,较长的绳子就是长绳子;但较长的绳子和更长的绳子相比,较长的绳子就成短绳子了。

  温馨提示

  幼儿两两比较的时候会出现两人手中的绳子长度一样,这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换一位伙伴再进行比较。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鼓励幼儿想一想教室的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比较长短(如玩具、书本等),并尝试比较。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1”和“许多”,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若干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个,许多个可以分成若干个1个。

  2、知道班里除了有1个我,还有许多个我的好朋友,体验与小朋友在一起时的快乐。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镜子若干,大穿衣镜1面。

  活动过程:

  1、看看小镜子,发现“1”个和“许多”个给每人提供一面小镜子,引导幼儿:“快看看小镜子里,有谁在里面?有几个你自己?”并告诉幼儿:“小镜子里还有你的好朋友。”让幼儿试一试,能不能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好朋友,看到了就大声说:“×××,你是我的`好朋友。”然后比一比,看谁看到的好朋友多。

  2、看看大镜子,体验“1”与“许多”的关系

  将幼儿集中到大镜子前,提问:大镜子里有谁?(引导幼儿说一说有许多小朋友)邀请全体小朋友当小猫,和老师一起做“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

  游戏开始时,主班老师面朝镜子背对幼儿做睡觉状。

  当主班老师(老猫)嘴里念到:“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悄悄往外跑”时,配班老师悄悄请一个幼儿起身躲到屏风或布帘后面去(不能被镜子照到),主班老师睁开眼睛问:“几只小猫跑了?”幼儿回答:“1只。”

  游戏重新开始,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躲到屏风后面时,老师问大镜子:“每次只有1只小猫跑掉,怎么我的许多小猫都没有了?”(让幼儿发现许多只被分成了若干个1只)这时,配班老师逐一请幼儿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问:“几只小猫回来了?”该幼儿答:“1只。”

  如此反复直至所有幼儿都回到大镜子前,主班老师再问:“每次只回来1只小猫,我这里怎么会有许多只小猫呢?”(让幼儿再次发现若干个1只合起来就有了许多只)。

  活动延伸:

  教师还可结合平时的各种生活、游戏活动,让幼儿反复感知“1”和“许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如分餐具、发点心等。

  教学反思:

  老师在课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法,课后还要善于认真反思,找出不足,进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在小班数学《认识“1”和“许多”》的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对教材的反思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3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通过游戏教学法、情景设置等手段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帮助幼儿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按点子的数量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初步感知物体的对应关系。

  2.能按要求乐于参加操作活动,能边操作边讲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小虫若干。

  3.儿歌《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宝宝去抓害虫吧。”(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以下反思:在第一环节中,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我们班的幼儿很有兴趣。第二环节中,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5以内的数,对我们从托班升上来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教孩子数数的时候,应该注重数数的方位,如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第三环节是本次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环节,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当孩子说的答案不一样时,老师需要机智一些,很好的把它转过来,如瓢虫身上的斑点不一样时,可以通过集体数数帮助幼儿解决。还有就是师幼的互动应该更多一些。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数字4和5的实际意义并能认读。

  2、在操作过程中建立物与数的对应关系。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贴有不同数字的盘子,食物若干)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吸引幼儿兴趣师:老师今天收到了一封邀请信,原来呀是森林里的狮子大王邀请小动物们去参加森林狂欢会。可是他呀遇到了一个大问题,想请我们帮帮忙,我们来听一听它遇到什么问题呢?

  教师模仿狮子:小朋友们,我邀请了很多小动物来参加我的狂欢会,可是呢来参加的小动物太多了,我都数不清楚来了几只小动物。你们能想个好办法,让我知道来了多少小动物吗?

  二、理解数字4、5的意义

  1、多种方式表示数字4、5

  (1)师:有客人来了,你们看第一个来的`是谁呀?(出示四只兔子图片)狮子大王邀请了几只小兔子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你们有没有什么更清楚的方法让狮子大王知道来了几只小兔子呢?

  老师这里用了小圆点来表示兔子的个数,比如四只兔子可以画四个圆点。

  (2)师:小猴子也来了,我们一起数一数来了几只小猴子。如果用画小圆点的方法,我们可以怎么来表示来了几只小猴子呢?

  2、数量与数字对应,理解数字的含义

  (1)师:老师还想到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数字表示来了几只小动物。我这里有两个数字宝宝,你们认识它们吗?

  四只小兔子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五只小猴子呢?

  小结:我们刚刚数了,有四只小兔子,所以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有五只小猴子,就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

  (2)师:又有新客人了,这次来的是谁呀?有几只长颈鹿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呀?大象有几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三、巩固数字4、5的含义师:小动物们都带来了美味的食物,每种食物的个数也不一样,需要我们来帮忙数一数。这是什么?这里有几个蛋糕?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依次用数字表示蛋糕、饼干、冰激凌)

  四、按数取物,加强对5以内基数概念的理解

  1、操作要求师:我们帮狮子大王数清楚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为了感谢我们,给我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好吃的自助餐。狮子大王在每张桌子上准备了两种食物,每个位子上都放着一只小盘子,小盘子分为两边,每一边上面标着一种食物,还有数字。等一会请你们选择一个空位子,按照盘子里的数字拿自己桌上的食物。比如这边标着蛋糕和数字4,就表示要拿4个蛋糕,就像这样。拿完食物的小朋友坐回来我们一起来分享美食,听明白了吗?(教师示范操作)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展示,结束活动师:我们都拿了自己的食物,请你们先把自己的盘子放在自己前面,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拿了几个什么食物呢?

  每个小朋友都把自己的盘子装的满满的,我们拿回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吧!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完成《数学》第12-13页"拍大蒜"。

  2、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找找身边常见的数字,说一说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反思:

  1、活动中重复很多次点数,到后来幼儿有点枯燥,可以加入其他数字如123,增加幼儿辨识的难度;

  2、操作要求讲的不是很清楚,导致很多幼儿操作时没有按照要求来拿取食物,错误率比较高;

  3、分享环节,只请了三个幼儿分享,其他幼儿没有参与感,可以把幼儿的盘子都收起来,一个一个让幼儿检验;

  4、活动中单位词的使用不是很准确,"大象,蛋糕"这样的量词使用不当;

  5、教态还需要改进,可以更加亲切自然,与幼儿更多的互动;

  6、幼儿能认读数字4、5,但是可能并不理解数字,可以出示数字的时候改变一下数字的位置再让幼儿认读;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让幼儿能从几个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相同的物体。

  3、能将相同的物体归类。

  4、练习粘贴,锻炼手指的协调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三种颜色的彩带;

  2、 苹果香蕉等实物各两个分别装在用布遮住的篮子;

  3、苹果香蕉等实物若干;

  4、墙饰上准备好贴了双面胶的大苹果香蕉等底图;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

  1、教师和幼儿一起念手指儿歌引入:“一个小指头呀一个小指头呀,变变变,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个小指头呀,两个小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白兔呀,跳跳跳,三个小指头呀三个小指头呀变变变,变成小花猫,喵喵喵。。。”

  “小朋友,刚才我们用手指变了小动物,现在,老师又要变魔术了,小朋友闭上眼睛,看看我变了什么。”

  2、出示纸条宝宝,”请纸条宝宝也来变,好不好?”

  头顶上,看,象什么。幼儿回答:辫子,等,,

  耳朵上,看,象什么,幼儿回答:耳环等

  下巴上,看,象什么,幼儿回答:胡须等

  3、将纸条宝宝撕碎,撒向幼儿,请幼儿自由捡。

  老师随意拿出一根纸条宝宝,请捡到相同的颜色的幼儿将纸条宝宝举起来。(比较相同颜色)

  (二)请幼儿合作变魔术。通过触摸,找出相同的水果

  1、拿出篮子,引起幼儿的好奇,.老师扮演魔术师,将手深进用布遮盖的篮子,作疑问状,描述所触摸到的物体,让幼儿猜猜摸到的.是什么?拿出来,请幼儿确认.如”圆圆的,光滑的,”,”苹果!”

  2、请一个幼儿将手伸进用布遮盖的篮子,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拿出来,确认名字,请幼儿逐步认识.

  3、拿出另一只篮子,请小朋友也来当当魔术师。

  老师从先前一直篮子中拿出一种水果,选择个别幼儿从第二只篮子中隔着布也拿出相同的(比较相同形状)

  (三)将装好图卡的篮子发给每个幼儿

  1.请幼儿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出相应的图卡,并高举确认是否相同.

  2.幼儿操作,将图卡贴到墙饰上,(说明:这个活动就是连带完成秋季主题墙的布置)

  (四)评价幼儿,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如果有贴错位置的,请幼儿分析指出,并将其改之.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

  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page_break]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活动结束: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在两组物体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出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数3以内实物,学会从左到右排列实物和用右手指点数。

  教学准备:

  图片两张,(一张上有两只猫和两只鼠,另一张上有三只猫和两只鼠)老鼠3只,图形娃娃3个,黑猫警长头饰一个,每个幼儿鱼三条。幼儿操作图片若干张(上有猫警士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磁带录音。红花若干。

  教学过程:

  1、放歌曲“黑猫警长”,出示黑猫警长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两只猫和两只鼠,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猫,捉到了几只老鼠,猫和老鼠是怎么样的?;本文(引导幼儿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多少)

  3、出示图片三只猫和两只鼠,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猫,几只老鼠,猫和老鼠谁多,谁少,并引导幼儿想办法使猫和老鼠变成一样多。

  4、按物取数小猫捉老鼠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鱼给它吃,每只猫只吃一条鱼,来了几只猫,就拿几条鱼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三只猫、一只猫、二只猫,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并检查对错。

  5、游戏“猫警士捉老鼠”

  1)学本领:老师当猫警长,幼儿当猫警士,警长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警长拍两下、三下,猫警士也拍相应的下数。

  2)消灭老鼠先看图形娃娃的家中来了多少只老鼠,来一只就打一枪,来两只就打两枪,三只就打三枪。

  3)“黑猫警长”用红花奖励勇敢的猫警士。

  猫警士捉老鼠真勇敢,我们奖力它红花,一只猫奖一朵放在它的下边,有几只就奖几朵。(要求幼儿从左到右排列)

  活动反思

  优:

  1.本节课选题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本节课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新颖,抓住了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并加入游戏,充分调动了班级幼儿的积极性。与老师配合的很好。

  缺:

  1.由于时间的原因,本节课没能让全部幼儿进行操作。

  2.在教学过程中,点数方法强调的不够深刻,造成幼儿操作时需要老师提醒。

  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比较理想,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加大难度,比如,三个小动物要用数字“3”表示,另外在点数方法上我会反复想幼儿说明。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12-08

小班下数学教案06-23

小班数学教案12-30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小班数学教案:修路01-06

《修路》小班数学教案12-10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04-18

小班的数学教案(精选22篇)05-25

小班数学教案【荐】01-06

【热门】小班数学教案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