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4-10 18:25:00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大班美术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用长短不同的直线表现大雨和小雨。

  2.幼儿感知巩固三原色,对色彩感兴趣。

  3.在集体活动中有良好的情绪,感受美。

  活动准备:

  课件、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师:今天去带你们看看果园,怎么样?果园里的果子怎么样啊?

  (口渴了,果子要喝水了)

  2.师:这时候,有一件神奇的事发生了。播放音乐。

  教师随着音乐,示范画小雨。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幼儿说:笔尖轻轻点一点,小小的雨点落下来,小小的雨点落下来。

  3.师:小果子尝到了甜甜的雨水,张开了笑脸,说:“下大雨吧,下大雨吧”。

  教师随着音乐,示范下大雨。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幼儿说:笔尖按住向下落,落下一条条的小直线,大雨大雨哗哗下。

  4.你们想不想下雨啊!(幼儿集体空手模拟)

  5.你想下大雨还是小雨?想下什么颜色雨?

  6.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提示幼儿一会儿下大雨,一会儿下小雨,雨一直不停的下,尽量每个地方都下满。

  7.幼儿作品欣赏点评。你们的.彩色雨下完了,瞧,太阳公公出来了,彩虹也出来了。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下的雨吧。

  8.结束活动。我们下了那么长时间的雨,你们口渴吗?我们也去给自己补充点水吧!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用绘画表现秋游的快乐情景。

  2、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和《秋游》的磁带。

  2、《秋游》的`一段录象。

  3、幼儿绘画工具:纸、记号笔、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边唱边走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兴趣。

  1、师:让我们唱着歌去郊游吧。(听音乐边唱边走进活动室)

  2、师:大家开心吗?唱着这首歌,你们会想到什么?

  3、师:哎,ⅹⅹ小朋友想起了去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到过哪些地方?

  二、看秋游的一段录象,回忆秋游最开心的事。

  1、师:你们真了不起,还记得秋游的事情,可是我有点忘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吧。看看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

  2、看完录象后提问:谁愿意告诉大家秋游时什么事情让你最开心、最难忘呢?(多请几位幼儿回答)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得都很棒,怎样把秋游的快乐留下来呢?(画出来)对把它画出来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刚才有小朋友说:“和好伙伴坐在汽车里有说有笑,看着外面的风景真开心,你就把它画下来;有的说在蠡湖中央公园一边休息一边和好朋友分享食物很开心,你也把它画下来;还有的人说到桔子园里采桔子特别难忘,你就画下来。

  三、提出作画要。

  1、秋游时让我开心的事情很多,今天只要把最开心、最难忘的一件事情画下来。

  2、我们先想一想画哪些人?画什么景色?该画在纸的哪里,想好了再画。

  3、比一比谁画得和别人不一样?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合理布局。

  2、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组织画面。

  3、引导先画好的幼儿轻轻走下去欣赏别人的作品,或画好的同伴之间互相讲讲自己的图画,鼓励大胆的幼儿走下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五、作品欣赏与讲评。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探索布的防水性,知道不同的布吸水性不同。

  2.能选择防水性较强的伞面进行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

  3.对实验活动感兴趣,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的准备:杯子、纱布、棉布、防水布、雨伞、记录纸等。

  2.知识经验准备:知道下雨时我们使用的雨具具有防水性。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有一天。三只小猪正在外面玩,突然下起了大雨,三只小猪淋得全身湿湿的,他们生气极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要是我有一把雨伞那就更好了。”

  (一).了解三种不同材质的布

  1.出示纱布

  教师:于是三只小猪忙开了,猪老大在药箱里找到了一块布,你知道这是什么布吗?是什么样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你在哪见过这样的布?

  幼儿:纱布

  幼儿:有空隙

  幼儿:有洞的,抹上去毛毛的。

  幼儿:医院里有这样的布。

  小结:猪老大找到了一块纱布,它由许多细细的纱线组成的,薄薄的、透明的,摸上去毛毛的。

  2.出示棉布

  教师:猪老大在衣柜里发现了一块布,你知道这是什么布吗?是什么样子的?摸上去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布?

  幼儿:白色的,摸上去软软的

  幼儿:家里的床单就是这样的布

  幼儿:衣服也是用这样的布做的

  小结:原来猪老二找到了一块棉布,它是由棉线做成的,棉布摸上去软软的。我们的衣服就是拿棉布做成的。

  3.出示防水布

  教师:猪老三在桌子上找到了一块布,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上去有什么感觉?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布?

  幼儿:有颜色的布

  幼儿:厚厚的布,摸上去滑滑的,很舒服

  幼儿:家里桌子上也有这样的

  幼儿:我在商场里见过

  小结:猪老三找到了一块滑滑的布。

  (二).探索各种布的防水性

  1.出示大记录表,猜想水碰到布的现象。

  教师:你们瞧,三只小猪把这三块布做成了三把雨伞(出示大记录表),我们来猜一猜,哪一顶伞最好用呢?为什么?

  幼儿:猪老二做的伞最好用,因为布上没有洞

  幼儿:猪老三的伞最好用,因为那布摸上去滑滑的

  2.用五角星记录自己的猜想

  教师:请你们把你身上的一颗五角星贴在你觉得最好用的伞的对应表格内。

  3.教师示范,提出要求

  教师:很多小朋友都觉得猪老三做的伞最好用,到底是不是呢?那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请你们用滴管在三种布上滴上几滴水,看看水滴在这三种布的表面上是如何变化的?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了?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了?并请你仔细观察,并记录在记录表上。如果这种布能防水的请的请在下面方格内打√,不能防水的`打×。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5.展示记录单,交流结果。

  教师:谁来介绍自己的发现呢?

  幼儿:猪老三做的伞最好用,水滴在布上没有渗透进去

  幼儿:我觉得也是,其他的布都渗进去了

  教师:请你把身上另一颗五角星贴在实验过后最终结果。

  6.了解防水布

  教师:我们通过实验得知:棉布上的水是渗透进去了,而纱布不能防水,老三做的伞是最好用的,这块能防水的布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幼儿:防水布

  小结:防水布之所以能防水,是因为在布的上面有一层防水保护膜,当防水布遇到水的时候,保护膜会紧紧地将布包裹起来,所以水会滴下来。

  (三).装饰伞面

  1.欣赏二方连续图案,提出创作要求。

  教师:今天三只小猪用防水布做了好多的雨伞,但是他们觉得不够漂亮,请你们帮帮小猪,用二方连续图案来装饰雨伞。我们先来欣赏几幅二方连续图案,他们是怎么样的?它应该画在伞的什么地方?颜料能不能沾的太多水呢?为什么?

  幼儿:那些图案是有规律的

  幼儿:它们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都是一样的

  幼儿:应该画在伞的中间,颜料不能沾太多的水,否则那雨伞会漏雨的

  小结:二方连续图案就是以一个图形为内容的,有规律的、连续的、循环的图样。它可以画在伞边上,也可以画在伞面上,画画的时候颜料不能有太多的水,否则会掉下来的。

  2.幼儿创作

  分享与交流

  教师:小朋友把雨伞装饰的真美丽,三只小猪开心极了。我们把美丽的雨伞拿回去给其他小朋友欣赏欣赏。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喷画

  活动目标: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活动过程:

  a) 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b)学习喷画的方法。

  i.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ii.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c)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d)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大班美术教案:洞洞变变变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洞洞变变变

  作者:徐菲 烟台开发区海河幼儿园

  【活动目标】

  1、能使用正确的方法补洞洞。

  2、发挥想象,尝试根据洞洞的形状添画出各种形象。

  3、体验洞洞添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油画棒、胶棒、记号笔

  2、各种服装杂志、彩纸、彩色报纸等

  3、PPT:教师登山照片;各种形象(动物、车、水果、人物等)

  4、 音乐:《撕报纸》、《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前几天放假,你们出去玩了吗?(去公园了、没出去···)你们猜我去哪了?(打开登山照片)对我去爬山了!爬山很开心。哎!只有一件事让我特别的'郁闷,我把衣服弄破了好几个洞,你们瞧!(出示刮出洞的T恤)

  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呀?(缝一缝、补一补)

  师:你们真聪明!(出示各种纸)假如这是一块布,我把它补在洞洞的背面。看洞洞补好了。怎么让洞洞看起来更漂亮?(在里面填上图案,装饰上花纹···)

  二、游戏—撕洞洞。

  师:你们说的很好!今天我把你们请来,就是想让你们帮我把这些洞洞设计一下。

  1、提出设计要求:老师准备了各种T恤纸,但现在上面还没有洞,我们一起玩个游戏,把上面撕出各种形状的洞洞,然后再来设计。(记住:洞洞的形状越奇怪越好,洞洞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2、播放音乐《撕报纸》开始游戏。

  三、尝试想象创作。

  1、补洞洞。

  师:现在T恤上有许多洞洞,你们把洞洞周围涂满胶,选一张喜欢的纸把洞洞补好。

  2、添加想象。

  师:洞洞补好了,我们看看洞洞能变成什么?(请个别幼儿示范)播放PPT及《森林狂想曲》幼儿开始创作!

  四、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一、活动背景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对此更是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一样。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活动抓住大班幼儿喜欢画画的这一特点,逐步激发其探究兴趣,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条件,让幼儿自始自终感受探究的趣味。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

  2.感受作品的幽默,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框红色、绿色各6个;黄、红两种折好的长方形纸,每人1张,没有折过的绿色纸每人一张;记号笔每人一支;作品展板一块。

  2.经验准备:幼儿有照哈哈镜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

  1.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1)幼儿表述自己擅长画什么。

  师:你最擅长画什么?

  幼:小兔子(哦,你最擅长的是动物)、汽车(交通工具是你最拿手的)、大树(哦,你植物画得不错,是吧)、妈 妈(哦,你妈 妈听了肯定很开心)……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今天汪老师也想请大家来画一幅画,请大家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什么叫“顶天立地?”

  师小结:就是头顶天,脚踩地,所以要画得高,画得大,撑满整张纸

  课件:

  生动形象地展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3)幼儿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幼儿操作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教师巡回指导,提醒要“头顶天,脚踩地”。

  (评析:此环节虽然让幼儿绘画的是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强调画“顶天立地”的小人,是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

  2.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这张黄色的纸和刚才的那张有什么不一样?

  幼:被折过了。

  师:请小朋友在这张折过的,有折线的纸上同样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提醒:不受折线的影响画小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师:小人怎么啦?哪里断开了?

  幼1:手断开了。

  幼2:身体断开了。

  ……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师: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怎么连?

  幼儿上台尝试连线。

  师小结:在折痕断开的地方上下(左右)连起来,断开的地方都要连起来。

  (4)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师:你想让小人的哪里变形?

  幼:头变形、脚变形……

  师:想想应该怎么画呢?

  师小结:把要变形的部位画在折线上,把断开的地方用线连起来。

  师:画一张与众不同的。

  (评析:此环节幼儿尝试在折线上画“小人”、连线,通过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的原因,发现“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而这里的多媒体

  课件

  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幼儿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观察、讨论最有创意的作品

  师:你觉得哪张作品最有创意,变形以后像什么?

  (2)欣赏课件各种动植物、水果、交通工具的变形效果。

  (评析:此环节幼儿相互讨论有创意的作品将活动推向高潮。欣赏课件部分又一次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

  三、活动反思

  哈哈镜中人物的夸张形象常常让人嬉笑不已。

  孩子们对此更是喜爱有加。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由于画在了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非常类似于照哈哈镜的效果,充满童趣,

  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在折过的纸上表现人物造型的不同变化。

  2.感受作品的幽默,体验活动的乐趣。活动一开始,请孩子绘画观察到的“小人”形象,这一环节虽然是让孩子绘画简单的单线小人,但实际是在挑战大班孩子的观察习惯与能力,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孩子就能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所见,而不是自己的所想。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孩子不太了解,没有把这部分环节删除,如果班内幼儿有较好地探究、观察的习惯,讨论下来觉得这部分环节是可以删除的,删除以后孩子发现的内容可能会更加丰富一些。另外,在折过的纸上画“小人”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活动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们拿到纸后会有意识地避开折线来画,因此活动中还需要老师强调什么是“顶天立地”,撑满整张纸,这样孩子出错的几率就会变小。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表现抬轿人的身体动作。

  2.在创作中感受结婚时的喜悦气氛。

  3.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能大胆绘画抬花轿的情景。

  表现人物的身体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绘画用纸、作画工具、各种抬轿子的图片。

  经验准备:玩过抬花轿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播放结婚时迎新的音乐,激起兴趣

  1.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里面有什么,你在哪里听到过?

  2.对,在结婚时,会敲锣打鼓,去迎接新娘子。

  3.你看过结婚吗?他们是用什么迎接新娘子的?

  二、欣赏结婚时抬轿子的图片

  1.你知道古时候人们结婚用什么接新娘的吗?

  2.你见过的轿子是怎么样的?(重点说出抬轿子的不同人数)

  3.出示各种抬轿子的照片。(有的是蹲下的,有的是刚起轿的,有的是在行走的。)

  4.他们都是几个人抬得呢?(仔细观察抬轿人的不同排列方法及动态)

  5.总结轿子的各种抬法。

  三、我们也来画一画

  1.请小朋友们来摆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抬轿姿势

  2.幼儿创作。

  四、各种各样的抬轿人

  将幼儿作品进行展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在引导的时间放的有些长了,主要对于音乐中唢呐的声音,孩子并不熟悉,所以当问到里面有什么声音的时候,幼儿无法回答,在欣赏图片的环节中,我重点引导了孩子观察人物的动态及数量,我觉得课件可以制作的在简洁一些,可以从抬轿人的.数量上进行层层递进,由2人轿慢慢增加至8人轿,这样能更清晰一些。

  从孩子的作品中,我可以看出这堂课还是很成功的,孩子们不仅画出了抬轿人的不同动态,更有几个孩子有了创新的抬法,个别孩子还画出了结婚的氛围,看来这个题材还是吸引幼儿的,让幼儿对民间的婚嫁文化产生了兴趣。

  小百科:花轿,也叫喜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因此俗称大红花轿。

大班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变换图形位置的方法表现侧面人捡落叶的场景。

  2、感受秋天的美,体会和好朋友一起捡落叶的快乐。

  【活动重点】表现侧面人

  【活动难点】尝试表现不同动态。

  【活动准备】幼儿有捡落叶的经验、PPT、背景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说说秋天的美。

  师:秋天到,秋风吹,你们觉得秋天美吗?美在哪里?

  2、说说捡落叶。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关注人物“低头弯腰”

  ——师: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做什么?

  ——师:你们仔细看他们是怎么捡的?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进行对比判断

  ——师:他们俩谁在认真地捡落叶?为什么?

  ——师:头和身体有什么不一样?

  ——利用可移动的教具来演示。

  (左边小朋友的头是侧面的,身体是直直的;右边小朋友的头也是侧面的,但是眼睛看着地上,身体是弯着腰的……)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关注画面布局

  师:你在捡落叶时,其他小朋友在干嘛呢?

  (有的在草地上,有的在树林里,还有的在树背后。有的`在近处,有的在远处,有的挨得近,有的离得远。)

  二、联想创作。

  1、提出要求,引导幼儿注意构图。

  先画出捡落叶的自己,再画出自己的好朋友,接着让你和你的好朋友穿上好看的衣服,最后添画一些落叶。

  2、幼儿创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根据情况,教师进行过程性讲评。

  三、展现交流。

  1、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你和谁一起捡落叶?你们都捡到落叶了吗?”

  2、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作品。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01-01

大班美术教案11-17

大班的美术教案08-26

美术大班教案06-26

桥大班美术教案11-23

【精】大班美术教案12-29

大班美术夏夜教案01-16

《圆形》大班美术教案12-07

《狮子》大班美术教案04-06

太阳大班美术教案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