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美术教案

美术教案

时间:2023-04-17 17:44:40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美术教案范文锦集六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体验不同作画方式的乐趣和颜色变化的奇妙。

  活动准备:

  1、白色油画棒人手一支。

  2、大的水粉绘画纸每桌一张。

  3、干稀适中的彩色水粉颜料每组一种,小排刷。

  活动过程:

  一、用白色的油画棒在图画纸上画些图案,如小动物或小花,请宝宝观察。然后用红色的刷子在纸上刷一下,变出画面,激发宝宝的兴趣。

  1、师:看看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看不见吧?现在看老师把它变出来!

  2、鼓励宝宝自由猜想。

  3、引导宝宝注意观察老师操作的过程。

  二、分组请宝宝用白色的油画棒在绘画纸上自由创作。

  引导宝宝大胆地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

  三、引导宝宝用刷子在纸上刷出颜色,待颜色干后,欣赏自己的作品。

  1、师:宝宝画的都是什么呀?我怎么什么都看不见呀!请宝宝用刷子把神奇的画变出来吧!

  2、引导宝宝在空白的地方刷。

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种或多种颜色撕纸拓印的方法,表现周围环境中熟悉的小景。

  2、培养学生观察周围景物,概括地表现物象的能力。

  3、感受拓印画的美。

  教学重点:在于取舍。

  教学难点:画面布局和色彩拓印。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小景拓印画若干幅。

  铅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看,老师这里的这幅和我们以前画的画相同吗?(不相同)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学生回答)

  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不知道)

  二、新授

  1、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看看书中是怎样来画这一幅画的?

  看了书本,谁来说说。

  (学生回答)

  先撕出要表达的物体,贴到底版纸上,再在上面盖上一张纸,最后用油画棒进行拓印。

  2、说地真好,在做之前,我们想想准备画什么?可以在底版纸上用铅笔打稿,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近有远。

  3、在撕纸时要由近至远,由大到小,由外到里。撕纸时两手拇指与食指捏紧,细心地撕出图案。

  4、摆放时先放大的,在放小的。

  5、最后,盖上白纸,用左手按住,右手涂色拓印。涂色时用力要均匀,边缘处要涂出痕来,侧种颜色涂绘时要洽意颜色与颜色之<涞南嗷ソ唤印? font="">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展示及讲评

  《二方连续(剪纸)》

  教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教盛:(zhujianchun@163.net)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漳握二方连续纹样拣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

  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教学重点:

  折剪出二方连续纹样。

  教学难点:

  设计。

  教具准备:

  示范作品;幻灯片数张;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胶水。

  学具准备:

  长条形白纸每人三张;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胶水。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的情况。

  二、 欣赏,导入新课

  1. 出示灯片一(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

  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

  2. 出示灯片二(用灯片一的花纹剪出的二方连续纹样)

  原来老师把这些纹样变成了剪纸花边,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二方连续(剪纸)。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剪纸)

  3. 出示灯片三:说明二方连续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

  4.示范制作步骤。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二方连续,再剪出一条竖的二方连续)

  (1) 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 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对整齐;

  (3) 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

  (4) 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 2、提示: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纹样呢?我们可以把纹样设计成: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请学生打开课本欣赏学生作品)

  现在你们可以想象出比范图更美丽的纹样来吗?

  三、 学生作业,分大组竞赛

  每人剪出2-----3条不同的二方连续纹样,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裙子、衣服、花瓶模板上。

  (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四、 总结、评议

  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二方连续纹样,并把这几个模型装饰的非常美丽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

  二年级美术教案《刮出来的画》

  [ 作者:谢国华 转贴自:本人 点击数:290 更新时间:20xx-6-15 文章录入:chriyl ]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刮画的方法。

  2、通过刮画培养学生大胆而细心的素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刮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掌握运用不同的刮器,不同力度,产生不同效果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小钉子、废圆珠笔芯、小刀、刻刀。

  教师:范画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讨论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范画,请同学们进行比较,它与我们其他的画有什么不同?这种画是怎样画出来的?

  (刮出来的)

  2、那你们想不想学呀?(想)

  二、新授

  1、 教师示范“刮出来的画”的作画步骤:

  1)用油画棒在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可以涂一层也可以涂两层。

  (涂一层单色比较简单,涂得厚,用力就行;涂两层底色,先淡后深,一层盖一层。)

  2)用工具刮画。

  (刮画可轻可重,刮的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刮画是鼓励学生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熟悉的人、事、物。可以线条为主,适当刮出块面)

  在构图上,主体部分画得大些,运用遮挡关系,刮出轻重,线条的粗细等,画得多,画得满满的,使画面内容丰富。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欣赏及讲评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观察、体验美术作品中的节奏感。

  2、通过绘画或剪纸等方式表现美术的节奏感。

  教学重难点:

  1、对美术节奏的理解 。

  2、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图形,表现美术的节奏。

  教具学具:彩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感受节奏

  1、听——音乐

  2、看——两幅绘画作品

  (1)绘画作品中建筑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规律的排列、园林别墅中花草的间隔栽培。

  (2)二方连续纹样作品中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的重复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复调和。

  (二)新授:

  1、通过听和看同学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和相同的感受?

  (相同点:都能感受到节奏。不同点:听觉的节奏感较为强烈,绘画作品的节奏是一种形式感。)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2、生活中有发现的节奏吗?这些节奏美吗?为什么美?

  3、节奏的运用和表现

  (1)欣赏课本插图:《自然界中的节奏》、《美术作品中的节奏》

  小组讨论:图中分别给你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的表现形式,为什么?

  (2)师:生活中处处有节奏,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古今中外大师、画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达自已的情感,创作出了一幅幅优秀的带有节奏感的美术作品。

  (3)师生通过投影仪用彩纸、瓶盖等材进行摆设体验不同的节奏感。请同学形容一下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受。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课堂展评:

  五、小结:

  4.课题:变一变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风筝对称的艺术美,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2、运用对称装饰的方式大胆对风筝进行装饰。

  3、体验动手制作以及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剪刀、彩纸、彩色图形、吸管、塑料袋、糨糊、擦手毛巾、棉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以猜谜的方式引出风筝。

  2.播放课件,观察各种各样的风筝。

  二、感知风筝的对称美。

  1.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屈老师专注提供优秀幼儿园教案!

  2.引导幼儿感受风筝左、右边两边形状和图案的对称

  美。

  三、交代装饰要求。

  1.出示并介绍操作材料。

  2.感知中心线,进行对称装饰。重点强调位置对称的装饰。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跟音乐做动作。

  六、结束活动。(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屈老师专注提供优秀幼儿园教案!

  屈老师

美术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泥巴看似平凡,但恰恰是这最平凡的东西,孕育着生生不息的人类文明。用手塑造陶泥是最古老的一种制陶技法,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本课以生活中的器物为创作对象,通过富有情趣的欣赏、感受、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制作出形态各异、用途不容的器物来,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从小具有美化生活的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通过捏泥,体验陶艺得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3.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陶泥、课件

  【学具】

  课本、陶泥、简单工具、陶罐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老北京的很多有趣的玩意儿,仔细观察说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教师播放课件。

  3.引导学生谈体会。

  展示泥制陶罐,请学生上来摸一摸,并谈谈有什么感觉?

  引出课题。

  三、教授新知:

  1.教师播放课件,看看从古代到现代陶艺的发展历史。

  2.每小组准备不同样式的陶罐,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触摸,体会它的制作方法。

  (小组模仿制作一个。)

  小组讨论:这种方法好不好?还有什么方法?

  小组展示、交流。

  教师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作品评述并示范制作。

  示范捏泥的方法——揉、捏、搓,并将基本形组合成各种奇怪造型。

  (重点演示泥巴与泥巴之间的连接方法:泥和泥间先用竹签画上交叉的纹路,再涂上泥浆,将两部分粘贴好。)

  四、作品创作:

  1.各组抽签选择本组所要制作的内容及方法。

  2.小组讨论应用什么方法制作,集思广益找到好的办法。

  3.学生设计制作。

  4.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

  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

  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

  (鼓励学生为主。)

  六、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清洁课桌及卫生。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

  【作业设计】

  用陶泥设计制作一个生活器物。

美术教案 篇6

  活动名称:蟹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玩玩中,体验各种动态蟹情趣。

  2.感受国画的美,理解国画的表现手法,乐意表达表现。

  活动准备:蟹趣图、录像带、不同材料的纸、毛笔、颜料、瓷砖、蟹壳、吸管、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幼儿欣赏“蟹”的录像,回忆螃蟹的各种爬行动态。

  二、运用肢体语言表现幼儿自由的表现自己所看到蟹的不同动态,体会其中的情趣。

  三、欣赏画家们的“蟹趣图”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中的蟹,进一步理解作品的表现手法。

  思考:

  1.画中的'蟹没有画水,为什么能看出它们在游(爬行)?

  2.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3.他们是如何表现蟹的色彩的?

  四、表达表现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绘画(粘贴、瓷砖画、水墨画、蜡笔画)。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美术教案美术中班教案01-07

美术的教案06-20

经典美术教案03-05

美术教案01-26

《美术》教案02-17

经典美术教案02-23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关于美术教案09-30

美术的教案【推荐】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