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01 19:19:0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模板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模板八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多种方法将正方形、长方形进行等分。

  2、知道有些图形能被四等分,有些图形不能被四等分。

  3、愿意动手尝试,探索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活动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教学挂图32-4、蛋糕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菱形的图形纸片若干,剪刀、笔。

  学具:幼儿用书p8、9,图形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纸片若干,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义。

  1、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兴趣。

  2、小熊分饼干的故事。

  (1)教师:听过小熊分饼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呢?

  (2)鼓励个别幼儿介绍故事内容,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3、帮小熊分饼。

  (1)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教师:小熊兄弟俩又捡到一快饼,你能帮他们分成相等的两份吗?

  (2)鼓励个别幼儿示范分圆形。

  (3)教师:怎样知道这两半是一样大小呢?

  (4)引导幼儿将分成的两半对应比较大小。

  二、问题解决

  1、帮助麦思妈妈分蛋糕。

  (1)教师:今天麦思妈妈做了几块不同形状的蛋糕,有些什么形状呢?

  (2)出示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蛋糕图卡,鼓励幼儿说一说。

  (3)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引导幼儿了解同伴不同的分法。

  2、四等分蛋糕。

  (1)请幼儿取出图形卡中的蛋糕图卡,自主尝试分一分,剪一剪。

  (2)教师:你是怎么分圆形蛋糕的?分成的四块是一样大小的吗?

  (3)请幼儿展示并介绍分的结果,鼓励幼儿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分好的四块蛋糕是否一样大小。

  重点指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分法,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分法,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述出来。

  三、操作与拓展

  1、出示教学挂图,介绍操作内容。

  (1)分蛋糕:引导幼儿用画的方式将自己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圈出四等分:引导幼儿用目测或动手剪一剪的方法判断哪些是被四等分,将被四等分的图形圈出来。

  (3)四等分方法多:鼓励幼儿画出同种图形不同的四等分方法。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欣赏评价。

  出示图形纸片,请幼儿介绍那些图形能被四等分,并示范怎样四等分,师幼共同检查。

  四、经验小结:

  生活中我们为了公平,经常会用到等分,希望小朋友以后能够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等分的方法用到生活中,这样分起来又快、又公平,又可以避免发生不愉快的争吵。

  五、活动延伸:分食物

  教师:熊妈妈为了感谢小朋友帮助了它的'熊宝宝,要送给你们一些食物,请小朋友把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动脑筋分一分吧!并送给客人老师一起分享,不可以四等分的食物可以与同伴一起分享。

  课后反思:

  班级幼儿学习过二等分,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等分的活动很感兴趣,有继续学习的愿望,所以在幼儿学会了二等分的基础上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设计前我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即使是大班的幼儿,如何能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学习并学会图形四等分的方法?所以我选择了以故事情境贯穿的方式,运用课件、动画的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和兴趣。从整个活动现场来看,幼儿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认真参与、大胆探索。另外在学习四等分的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在探索中、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学会四等分的方法。从简单的圆形逐渐过渡到正方形再到长方形,层层递进,遵循了幼儿的学习发展规律。四等分方法分享的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化表达的习惯,促进幼儿语言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中教师也以帮助小熊想办法的情境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懂得分享,体验帮助别人后的快乐。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将学到的数学四等分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活动时间的把握上,环节应该再安排得紧凑一些、该简略的部分再压缩一下。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二等分、四等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合起来是整体。

  2、能运用等分知识,合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图片;手偶架、小熊手偶2个;2个苹果及盘子;长方形等分卡。

  2、幼儿操作材料: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花形、八角星形、梯形、三角形纸卡若干张;毛线每人一根;玩具若干。

  3、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帮小熊分苹果,学习二等分。

  1、帮两只小熊把1个苹果二等分。

  演示讲解:把一个苹果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叫二等分。其中的一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或一半。

  2、提问讲解:整体大于部分。

  3、用苹果演示,部分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整体。

  引导幼儿说出:1个苹果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份,两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1个。

  4、两个苹果平均分成1个1个,也叫二等分。

  二、操作练习:把圆形纸进行二等分。

  1、两名幼儿合作将一张圆形纸二等分,每人能得到其中的二分之一。

  2、提问:谁知道用什么方法证明二等分后的两部分一样大?二等分的一份是原来物体的多少?(二分之一或一半。)

  3、请幼儿数一数8个半圆合起来之后是几个圆形。

  三、在操作中探索:将长方形四等分的多种方法。

  1、请幼儿动脑筋,讲一讲什么是四等分。

  玩折纸游戏:请幼儿尝试用横折、竖折、斜折等多种方法将长方形四等分。比一比,看谁分得快,看谁的方法与别人的不一样。

  2、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四等分的方法,有没有什么小窍门。

  方法:先二等分,再四等分。

  3、观看、总结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找出错误的四等分。

  四、找一找、试一试还有哪些图形可以四等分,哪些不能四等分,并记录。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

  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

  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

  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活动延伸:

  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大班数学活动:运用货币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运用货币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认识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仿真人民币”;商店的布景(商品上都标有价格)。

  2、学具准备:“仿真人民币”。

  3、《操作册》第6册第61-62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朋友抱成团。幼儿扮演10元的人民币,在音乐声中走圆圈。音乐停止,幼儿看教师手中的人民币数目,自由结伴,凑成与教师手中人民币相同的数目,抱成一团。

  2、集体活动。

  ①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面值。

  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种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不见了。

  ②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

  提问:100元可以换成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请你用学具摆出来。

  教师小结:100元可以换成2个50元、5个20元或10个10元。

  3、游戏活动。

  游戏:开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少的一组扮演售货员,另一组当顾客。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

  4、分组操作活动

  第一、二、三组:操作“仿真人民币”,玩换钱游戏。幼儿2人一组,一人拿面值大的'“仿真人民币”(如50元),另一幼儿找出几个小面值的凑成50元。可以用5张10元的组合来交换;也可以用2张20元的和1张10元的组合来交换;还可以用1张20元的和3张10元的组合来交换。游戏中让幼儿感知多种组合。

  第四、五、六组:“开商店”游戏。每组的一名幼儿当售货员,另几名幼儿扮演顾客,玩“开商店”的游戏。

  第七、八、九组:做《操作册》第61-62页的活动。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幼儿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通过折、剪、拼的活动,让学生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在活动中以促进幼儿自我发展为主,创设幼儿主动学习、探索的习氛围,让幼儿初步形成自觉合作的意识,培养幼儿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给幼儿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折、剪、比、拼、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探索、观察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自我想像力的空间。

  活动中从幼儿的感知入手,设计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同时注重把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以操作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拼一拼、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探究拼角和数角的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 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智力。

  活动准备:

  教 具:三角板10对、三角形(任意)5个、长方形10个剪刀、直尺 学具:三角形、正方形、梯形、长方形每人一个、剪刀每人一把

  活动过程:

  一、 复习

  认识各种图形。

  下面各个都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

  二、 拼角

  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平图的游戏,把两个图拼在一起,看看会变成什么图形,有那些变化?从几个角变成几个角?下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请小朋友自己取图形,想一想,拼一拼。”幼儿操作。

  总结操作结果:教师:“刚才你们都用这些图形平成了那些图形?”幼儿回答:(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拼成长方形、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等)三、剪角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拼出了这么多的图形,真是聪明极了。

  三、 剪角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如果剪一刀,剪去一个,会是什么情况呢?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个故事:有一天,兔爸爸带他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了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动脑,如果剪一刀,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下,抢着说:“4-1=3,还有三个。”白兔姐姐拿起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说:“我觉得应该是5个。”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先折了折,说:“妈妈,我认为还是4个角。”(边讲故事边出示三张长方形和灰兔弟弟白兔姐姐 黑兔哥哥4-1=3个 5个 4个)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师:同学们,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它们的答案谁是正确的。幼儿先动手折、剪、讨论,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讨论,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剪纸法。看了同学们的结论,我想兔妈妈肯定会笑着对它的三个孩子说:“孩子们,你们不必争了,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但是你们以后考虑问题要全面。”教师:现在我们知道,长方形剪一刀剪去一个角,可能有3个、4个、5个,那三角形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也先请同学们先折一折,再剪一剪。师生讨论、贴图、板演。

  拓展活动:刚才长方形剪一刀,剪去一个角,有三种情况,那如果把长方形的角剪去两个,剩下的图形中还有几个角呢?由于时间关系,留给同学们课后去讨论。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的三个特征,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巩固对已学图形的认识,能按要求操作,保持记录整洁。

  3、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分类记录表

  2、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

  3、各类标记

  4、课前把已经分类好的小房子放在电视机下面,位子排成马蹄形,有空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拼成的小汽车,请幼儿认真观察。

  t:这辆小车子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哦!有圆形、三角形)那么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圆、三角形;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3、小结

  二、第一次操作

  1、教师出示几何图形

  t: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相同点,它们喜欢和相同的好朋友住在在一起,你来分分看!

  要求:轻声的讨论、操作;请当天的值日生操作,其他幼儿帮忙想办法。

  2、教师巡视指导,可重点指导1~2组。

  三、展示分类结果

  1、教师请个别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类结果。(老师把与幼儿一样的结果展示出来)

  2、t: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呀?

  t:你们看出来他是怎么分的吗?为什么这么分呀?

  3、引导幼儿大胆积极发言,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按大小、形状、颜色来分类,并为每种分法贴上标记宝宝。

  5、如果展示后,分类中少了一种,可补充:

  t:你们是这样分的,沈老师还有一个好方法来分……你们来看看老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6、小结:我们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分,我们小朋友真厉害!表扬一下自己!

  四、第二次操作

  1、教师每组分发标记宝宝。

  2、t:老师给每组小朋友都放了标记宝宝,现在请你们用跟刚才不一样的分法再为图形宝宝找家,并给它们的房子上贴上相应的标记宝宝。

  3、要求:轻声操作;当天值日生操作。

  4、教师巡视指导

  5、请个别幼儿展示

  6、小结

  五、游戏:找朋友

  1、教师请幼儿一人拿一个图形宝宝,举高(课前要把位子排好)

  2、t: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图形宝宝,然后找一个空的地方,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找朋友。

  3、要求:注意安全,不推不挤。

  附:找找找,找找找,找到我的好朋友,好朋友在哪里?颜色/形状/大小一样的好朋友在一起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大班数学教案:购物总动员

  活动目标:

  1、掌握20元的钱币兑换,进一步体验钱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商品并填写购物清单。

  3、能按规则进行游戏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

  活动准备:

  1、带面值1元、2元、5元、10元人民币的骰子6个。

  2、钻圈、滑板车、桌子各6个;小数棒每组20根,共120根。

  3、创设购物环境娃娃超市。

  4、抽奖单、购物单各6份。

  活动过程:

  1、复习比较人民币面值的多少。

  提问:小朋友你们玩过骰子吗?你见过的骰子是什么样的?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骰子看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面值的不同,边扔骰子边说出面值的多少。)

  2、通过游戏,感知20元的.多种兑换方式

  (1)教师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你们想成为幸运者参加购物总动员,购买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吗?.3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要求?”

  (2)出示骰子和活动场景图,向幼儿介绍游戏玩法

  玩法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6组(每组最好两个人),一名幼儿从起点出发,钻过圈,趴在滑板车上滑到终点,扔骰子,并取出一张骰出的人民币(人民币放在骰子面上用透明塑料固定,留出一边不封死,便可取出。同一面值需放若干。)同时取出与人民币面值数量相同的数棒,拿好两样物品跑回起点,另一幼儿接力。这时第一名幼儿放好数棒和钱,并做好记录。

  规则:骰子只能扔一次,累计数额超出20元时本次自动放弃,下一个幼儿继续游戏。(如:已经抽到17元钱,又抽到5元就要放弃这次抽奖,返回起点。)

  (3)幼儿游戏:“购物总动员”

  ① 教师出示记录表,交代记录方法,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本组面值的累加结果。(如:第一次抽到5元,第二次10元,这时引导幼儿累计一共抽到了多少钱,还差多少就到20元 )

  ② 游戏中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数物对应,(如:抽到5元钱就拿5根数棒,教师引导能力差的幼儿通过点数剩下的数棒来得知还差几元钱就满20元了)并正确记录。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记录表说一说哪些面值组成了20元。

  提问:你还有哪些组合方法?

  4、购物活动:幼儿拿20元钱到娃娃超市购物区自由购物,并根据物品价格填写购物单。

  请幼儿说出自己买了哪些东西?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购物单。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生成:时间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贯穿于孩子的一日活动,对于即将进小学的学龄前孩子来说有一个正确的时间观尤为重要。在晨间活动中,我们发现:部分孩子不能按时入园,有些孩子来园时,左手拿杯豆浆,右手拿着面包,匆忙赶到幼儿园。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收拾玩具和学习用具时常拖沓,磨蹭这都是由于孩子时间意识比较淡薄造成的;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孩子在家不能合理安排时间,起床、吃饭拖沓;贪玩、爱看动画片;不按时睡觉等等。针对这些现象,结合我园科研课题“优化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的策略研究”的探索,我们及时捕捉孩子在生活中的数学。在学习认识时间以后,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幼儿通过活动能感知自己起床、入园、晚上睡觉的最佳时间,能合理安排从放学到晚上睡觉这段时间,拥有良好的一日生活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能合理安排放学到晚上睡觉这段时间,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作息习惯。

  活动准备:

  时钟8:30、9:00、11:30、2:30 、4:30的ppt、孩子在家情况实录视频、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早上到幼儿园迟到了吗?谁来告诉陈老师平时你是几点起床的.,起床后为准备上幼儿园都做了哪些事情呢?(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幼儿姓名

  起床时间、示意图

  都做了些什么

  (师绘画记录)

  讨论适合自己起床的合理时间

  师引导幼儿通过比较、交流起床后朋友做了哪些事情,怎么做的,(磨磨蹭蹭的,还是很迅速的)讨论适合自己起床的合理时间(幼儿讲述,教师记录)

  师:你们的表现是不是像陈老师片子里的小朋友那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幼儿观看对比视频)看完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说感受)

  师小结:如果家离幼儿园近,收拾自己时动作迅速嗯,晚点起床可以;如果家离幼儿园比较远,收拾自己时动作像片子里的哥哥那样磨蹭的话我们就起早点吧,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总之得8:30以前,收拾好自己做足了上幼儿园的准备来带幼儿园就OK了。

  二、梳理一日在园生活,(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感知时间是流逝的,一去不复返。

  师:滴答滴答,时钟走到几点了?(出示ppt9:00)做早操了!(师幼一起做做早操)滴答滴答滴答,现在时钟走到几点啦?(幼儿读出时间)(出示ppt11:30)这个时候我们在幼儿园该干什么了呢?时间在悄悄地溜走,当时钟走到。。。(幼儿读出时间)(出示ppt4:30)哦,时钟走到了幼儿园放学的时间,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给对方说(再见)幼儿园快乐的一天就结束了,明天继续快乐学习!

  三、幼儿讲述回家的生活安排(边讲述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自己记录)

  1、师:放学回家吃晚饭前你都会做些什么呢?那晚饭后到你睡觉前这段时间你又做了什么呢?(孩子交流)你能像老师这样把你在晚饭前做了什么,晚饭后又做了什么,最后几点上床睡觉的,用自己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吗?完了以后,我们都来当评委看看谁的安排最合理!(幼儿记录)

  2、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在对比、交流、评价中感受合理安排时间

  (幼儿相互评价,谁做的好,谁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为什么?师引导怎样安排这段时间才是合理的,强调晚上睡觉时间应在9:00——9:30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因为专家说,孩子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的睡眠时间必须得保持10个小时哦!所以如果睡晚了,对身体不好哦!而且第二天上学也会无精打采的,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活动了!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6-27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01-02

【精】大班数学教案01-02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1-02

有关大班数学教案01-02

大班数学教案【精】01-04

大班数学教案【荐】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