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5-14 12:53:40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音乐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乐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音乐教案范文集合9篇

小班音乐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小红帽》是一个孩子们十分熟悉的童话故事,用孩子们喜欢熟悉的故事来改编成戏剧的剧本是我前阶段尝试的活动形式,依据前几次与孩子们一同创编剧本的经验,我一直在寻找契机来吸引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创编与表演。最近我们班正在开展有关秋天的主题――眼睛里的魔术“有趣的变化”,我与孩子们一同来到小区街心花园里的小树林,孩子们愉快地穿梭在树木之间,相互追逐着,跳跃着,寻找着,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中,这种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希望捕捉到,看到孩子们如此的兴奋,我预设一次新的活动,第二次我们再去小树林玩耍时我带了一个录音机,播放小红帽的主题曲,孩子们在树林中探索时渐渐地跟着音乐边走边唱,边玩边跳,与同伴一起做游戏,一起捡落叶……回教室后孩子们提出要演小红帽的故事,这样我们又开始了编剧的“工作”,就像以往一样,我们将故事中精华保留了,同时又创编一些与孩子们生活经验相吻合的情节,如小红帽愉快地在树林中游戏,在树林中遇见了不同的小动物,而小动物的提出引发了孩子探究动物世界,还引起孩子们模仿小动物动作表情的兴趣,我选择不同的音乐让孩子们欣赏,感受乐曲中变化,其实这种于音乐相结合的模式是戏剧表演中常见的表演方式,用动作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激发情感的宣泄,使孩子们在感受的同时获得艺术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这次我和孩子们将小树林搬进了教室,将剧情中的环境逼真地还原,孩子们在装扮教室环境的同时还积极地出主意,“树林中还有小房子”“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有大大的蘑菇”……,这次我预设音乐活动“小红帽――蛇朋友”是希望通过活动引导孩子们用肢体的动作、语言等表达方式模仿蛇的动作,引导孩子与同伴合作来演绎,这种形式我与孩子都是新的尝试,希望孩子们能喜欢。

  活动名称:

  舞动的`蛇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情境,运用形体、语言等方式做出创造性的动作、创编情节。

  2、增进模仿和合作能力,体验随音乐表演角色情景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已初步感受欣赏乐曲、vcd“动物世界”、创设树林的环境、剪接蛇的动作影片、剪接的音乐带、摄像机、照相机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小红帽

  2、模仿律动――动物世界

  师:小红帽来到了树林,遇到了好多动物朋友,你们将看到的小动物用动作演出来,让老师们来猜猜,你看到的是哪个小动物,记住要跟着音乐来编动作。

  3、创编动作――蛇朋友

  A.师:我们继续往外婆家走吧。(推出小蛇玩具,引起幼儿的兴趣)我们来变成蛇朋友吧。

  幼儿创编动作。

  B.示范个别幼儿的动作,请幼儿讲解动作的潜台词。

  C.观看vcd蛇的影片,感受蛇的动作变化。(盘坐、扭曲身体、滚动、昂头、冬眠、觅食)(看看、说说、做做)

  D.幼儿创编动作。难点:能依据乐曲的情境来创编动作情节。

  E.个别幼儿示范,教师提供音乐的剪接带,帮助幼儿讲解动作的潜台词。

  F.教师示范蛇的动作,加入潜台词。

  G.幼儿创编动作,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来编动作。教师寻找幼儿合作的动作加以记录、介绍。

  4、复习舞蹈――朋友跳跳跳

  鼓励幼儿愉快地跳舞,根据节奏变换动作。

小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音乐《玩具兵进行曲》ABA结构和B段乐句,体验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

  创编各种玩具形象表现A段音乐,并在B段音乐中能按乐句创编相互逗乐的滑稽动作。

  能在乐曲间奏部分较快地找到同伴,体验相互逗乐时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调皮的玩具兵们》,丰富幼儿头脑中各种玩具的.表象和用模仿动作表现玩具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入导入

  组织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了解乐曲ABA结构。

  二、分段欣赏

  1.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和创编各种玩具形象,再让幼儿扮演各种玩具(小狗、飞机、娃娃……),对着音乐进行。

  2.帮助幼儿学习在间奏1处较快地找朋友,对找不到朋友的幼儿,教师给予帮助。

  3.欣赏B段音乐,按乐句创编相互逗乐的滑稽动作,并选取其中的四个动作,让全体幼儿学习,最后配上B段音乐,(共四个乐句)按乐句练习这四个动作。(一句一个动作)

  4.帮助幼儿练习在间奏2处快速整队。(教师可以用语言提醒)

  5.引导幼儿再欣赏A段音乐,并扮演各种玩具,边听音乐边进行回“家”。

  三、教师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玩游戏

  1.教师随音乐讲述游戏情节,同时请幼儿坐在座位上,用动作边体验边表现,进一步感受乐曲ABA结构。

  2.组织幼儿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在每段音乐开始处,提醒幼儿相应的动作。教师表扬能与同伴愉快交流的幼儿,鼓励大家都向他们学习。

小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感受一起唱歌的快乐。

  2、萌发幼儿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重难点:

  模仿动物的叫声歌唱

  控制歌声的强弱

  活动准备:

  游戏场景、图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听听、唱唱小动物的'歌声

  1、幼儿入座,用歌曲最后三句的节奏拍手欢迎客人老师。

  2、用歌声请出4个动物

  (1)公鸡“喔——喔——”

  (2)小羊“咩——咩——”

  (3)小狗“汪——汪——”

  (4)小猫“喵——喵——”

  3、小动物再次躲猫猫,幼儿和着钢琴声请动物出场。

  二、唱唱小动物的歌

  1、教师完整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1)你喜欢哪个动物的歌声?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句练习。

  (2)练习:“大家一起唱歌”提示最后一句要转个弯。

  2、我们来学动物唱歌

  (1)和着琴声一起唱

  (2)区分不同的轻重演唱

  三、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

  1、介绍场景(4个不同动物的家)

  2、游戏规则:教师唱前句“公鸡公鸡”,幼儿接唱“喔—喔—”

  3、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

  4、更换角色再次游戏。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很适合小班幼儿年龄。

  2、本次活动的目标涉及的认知及能力方面完成的很好,课程环节上具有递进性。

  3、课程中教师的语言具有有效性,右耳朵常规非常的好。

  4、本次活动的亮点是:在游戏中让幼儿感知节奏。

  5、出现的问题是:最后环节幼儿选择乐器,教师的引导语还需完善。

小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并能随音乐表现小汽车的开始和停止。

  2、体验音乐游戏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开始和停止》,纸箱小汽车若干,软飞盘若干、PPT、红灯和绿灯指示牌。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 律动进场,师:“春游去喽!”幼儿自由地开小汽车,教师随机的出示红灯和绿灯。

  2、师:“休息站到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给汽车加点油吧!”

  二、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

  (1)询问游戏中看到红灯停下来的幼儿,师:“刚刚你为什么会停下来,看到了什么?”

  (2)师:“我为大家请了一位小导游,我们来看看是谁?和她找个招呼吧!”

  (3)小导游朵拉,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红绿灯就藏在这一段音乐中,我们一起听一听,找一找把!(完整欣赏,幼儿自由回答)

  2、分段欣赏音乐,感知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的停止

  (1)师:“哪里表示红灯,哪里表示绿灯?”

  (2)幼儿上前示范,其余幼儿跟着音乐变换动作。

  3、尝试用开汽车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

  师:“欢乐城堡可好玩了!咱们跟着朵拉一起出发吧!”

  三、游戏《开汽车》

  1、到达城堡,小导游朵拉:车太多了,开不进开了城堡,怎么办?(换成大巴车)

  2、大巴车来啦!幼儿有序上车,出发游览欢乐城。

  小百科:1680年,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设想了喷气式汽车的方案,利用喷管喷射蒸汽来推动汽车,但未能制成实物。

小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够随乐合拍的进行韵律活动。

  2、在捉迷藏游戏和语言的暗示下,熟悉并掌握韵律的基本动作。

  3、感受音乐快乐愉悦的情绪,愿意与同伴结伴跳舞。

  活动准备:*笑脸小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熟悉并练习韵律的基本动作。

  (1)和小手玩躲猫猫的.游戏,熟悉基本动作--小手伸出、收起、舞动。

  T:(教师示范)我的小手很调皮哦!他可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了,你们看!

  T:我的小手是什么时候出来的?什么时候藏起来的?

  (2)重点练习小手伸出、收起的动作。

  (3)听音乐合拍做动作。

  2、创编小手舞动的方位T:小手除了可以在身体前面跑来跑去,你们的小手还想去哪里跑来跑去呢?

  *幼儿倾听音乐自由表现*反馈幼儿的动作,并带领幼儿集体练习

  3、听音乐找空地方完整游戏

  4、两两结伴游戏T:你会找谁小手一起游戏呢?

  T:有小手找你的时候,你愿意和她一起游戏吗?

  5、邀请客人老师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加深对春天的认识,初步理解第一段歌词,学会跟唱。

  2、萌发对春天喜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小动物的头饰,事前幼儿对春天已有过认识和观察。

  【活动过程】

  一.韵律活动:《春天》

  1、带领幼儿在《春天》的乐曲声中幼儿扮演春天里的小动物入场。如:小蜜蜂,小蝴蝶,小青蛙等;

  2、幼儿坐到位后,请幼儿都互相观察一下教室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3、请幼儿说说听了这首歌曲之后感受怎么样?(幼儿自由回答)

  二、欣赏旋律,感受乐曲欢快情绪,知道歌曲的名字

  1、教师再次弹奏歌曲旋律,请幼儿说说自己听了这首歌曲觉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再次倾听歌曲旋律,并启发幼儿听音乐做出欢快动作,告诉幼儿这是一首春天的.歌,名字叫做《春天》

  三、新授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的第一段,请幼儿说说你听到些什么?

  2、教师范唱第二遍,可以边唱边画;

  3、教师边指图片边清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可以让幼儿轻轻跟唱;

  4、教师带领幼儿边根据歌词内容边有节奏的朗诵1—2遍;

  5、在《春天》的伴奏下,幼儿做欢快动作。

  【活动延伸】 建议带领孩子观察春天的动物,植物的变化,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模仿。活动开始天气真正好!我做兴奋状对孩子们说:“今天,太阳公公想看看小朋友是怎么上课的,可是太阳公公进不来啊(转为无奈状)?”孩子们大声呼吁:“那我们到外面去好了!”来到户外,和太阳公公问好后我就安排孩子在草坪阴凉的地方坐好。

小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合拍地随音乐边拍手唱歌边走步。

  2.用不同的动作方式与同伴相“碰”,学会按指令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

  3.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友好情感和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有用体态动作与同伴友好交往的经验。

  2.配套磁带。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合拍地走步或跑步,初步感受音乐的节拍。

  (1)幼儿坐在位子上边听音乐边拍手边轻轻踏步(一拍一下),并在音乐休止的'地方,停止踏步,心中默数1、2、3、4;尾奏时迅速与身边邻座的同伴拉起手来。

  (2)自由地在空间边拍手边走步(一拍一下),并在音乐休止的地方停止走步,心中想象自己点了4次头;尾奏时迅速找几个同伴拉起手来。

  2、学唱歌曲,并按歌词要求游戏,尝试与同伴合作、交流感情。

  (1)边拍手边学唱歌曲,尾奏时根据歌词提示,与邻座同伴鼻子相碰,两拍碰一次,共碰四次(提醒幼儿轻轻触碰对方鼻尖)。

  (2)自由地在空间边拍手边走步唱歌,学习在音乐休止的地方停止动作,听教师说碰什么地方;尾奏处与相邻的伙伴相碰。

  3、创编相“碰”动作进行游戏,体验合作、交往的乐趣。

  (1)我们的身体除了鼻子可以碰一碰,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碰一碰呢?(如小手碰小手、膝盖碰膝盖、屁股碰屁股等)

  (2)用幼儿创编的相碰动作进行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品尝薯片,体验薯片脆脆的感觉。

  2、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喀嚓”声,并跟随音乐有节奏的做动作。

  【活动准备】

  材料,薯片。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品尝薯片,体验薯片脆脆的感觉。

  1、做《猜猜看》的游戏: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教师吃一口薯片,有意发出脆脆的喀嚓声,让幼儿猜猜。

  师:“你们猜,这是什么声音啊?”

  2、幼儿品尝薯片,并说薯片吃到嘴里的感觉。

  师:“你们想吃吗?”“那请你们来吃吃看,吃好要告诉老师薯片吃进去是什么感觉好吗?”

  二、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薯片脆脆的感觉

  1、鼓励幼儿设计不同的动作,表现薯片脆脆的感觉。

  师:“谁来学学看呢?”“还有谁想来学学看?”“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好吗?”

  2、引导幼儿跟这个音乐,有节奏的表演。启发幼儿在“X X”和“XX XX”出变换不同的动作造型,表现薯片脆脆的趣味。

  师:“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吃薯片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啊?”“我们一起来学学看吧!”

  3、鼓励幼儿找同伴合作表演。

  三、歌表演薯片脆脆

  1、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歌曲《薯片脆脆》

  师:“听,薯片脆脆还会唱歌哦!”“好听吗?”“请你们跟它一起唱好吗?”

  2、一边演唱,一边用动作表现。特别在“喀嚓”处可运用已经创造的动作造型。

  师:“薯片脆脆说坐得太久了,想站起来跳舞,我们一起来跳舞好吗?”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形象的音乐活动。本次活动能抓住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在品尝了薯片之后,发现虽然每片薯片都是圆圆的,可它们都是一片片不一样的○,原来薯片还有那么多不同的口味,原来吃薯片的时候还会发出这么有趣的声音,更让他们惊奇和意外的是我们还可以将它编成一首这么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在学唱歌曲中,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为了增加本次活动的趣味性,我还在孩子们掌握了歌曲之后,让孩子们用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每一个孩子都变成各种形状的薯片,进行表演,让孩子在有趣的音乐游戏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小班音乐教案 篇9

  目标:1.学习游戏的玩法,记住自己扮演的水果角色.

  2.能遵守游戏的规则,积极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一、出示水果图片,认识各种水果

  二、扮演水果,学习游戏玩法

  1.佩戴水果头饰,知道自己扮演的是什么水果。

  2.学念儿歌玩游戏:苹果蹲,苹果蹲,苹果蹲完香蕉蹲。

  3.扮演的小朋友要边做蹲的动作边念儿歌。

  4.幼儿按念到的儿歌有顺序的按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三、水果宝宝累了,回家休息

  1.跟音乐放松运动,伸伸手臂,抖抖退,结束游戏

  角色游戏

  活动目标:

  1.尝试自愿选择角色,学习角色间的互动。

  2.坚持在自己选择的角色区游戏,不随意串区。

  3.游戏结束自觉整理玩具。

  活动准备:各活动区的操作材料。(此次重点放在娃娃家,各班根据自己班的角色区设立情况开展)

  活动过程:

  一、交代各活动区的要求。(5分钟)

  1.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2.不拿着自己区域的游戏材料随意走动。

  3.重点说明娃娃家的玩法。

  二、幼儿游戏。(20分钟)

  1.教师引导同一个区角的幼儿互相交流,各个角色区的角色之间可以互相走动(如去做客、去医院看病、去小餐厅吃饭、去小商店卖水果)。

  2.重点指导娃娃家:提醒娃娃家爸爸妈妈用制作水果拼盘招待客人。

  3.提醒幼儿不要随意串区。

  4.整理游戏材料。

  三、讲评。(5分钟)

  1.对娃娃家的幼儿重点讲评。

  2.对有初步合作意识的`幼儿表扬,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

  玩具分享:

  目标:能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并能跟同伴分享;培养分享意识。

  过程:1.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并介绍玩法。

  2.幼儿游戏,引导积极主动分享,并能保管好别人的玩具。

  音乐游戏:水果在哪里

  活动目标:能根据自己所拿水果卡片接唱歌曲。

  活动准备:准备常见水果的卡片,幼儿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大拇指,你在哪里》

  二、游戏:水果在哪里

  1.将水果名称替换《大拇指,你在哪里》歌词,集体演唱歌曲两边。

  2.教师唱歌曲的前四小节,拿着相应水果的幼儿边接唱后四小节,边高举卡片,师生共同检查所举卡片是否正确。

  3.幼儿互换水果卡片继续游戏。

【小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的教案02-28

小班音乐教案06-13

小班的音乐教案01-03

小班教案 | 小班音乐:青蛙音乐会08-25

小班蝴蝶音乐教案02-03

小班音乐汽车教案03-28

优秀小班音乐教案03-28

小班音乐夏教案03-28

小班音乐秋天教案03-28

小班音乐洗手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