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22 09:14:5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大班数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请第二排的小朋友?,请第三排的幼儿?,请第四排的小朋友?。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请所有3座的`小朋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根据电影票找座位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发电影票找座位。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 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生成背景:

  在种子分类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大的种子占的地面大,小的种子占的地面小,

  他们来告诉我:“老师,这么大的种子,都放不下了,小的倒是放得下的。”这里蕴涵着数

  量守恒的数学概念,于是我们一起探究了关于蚕豆种子的数量守恒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将种子进行分类,排队,并作记录。

  2、探索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队长短的关系。

  3、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爱探索、勤动脑及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红豆、黄豆各10颗)

  2、排队卡片人手一张。

  3、道具钢丝一条。

  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

  1、这里有什么?

  2、它们有什么不同?

  (四) 第一次探索: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样的种子,排队长短不一样。

  1、观察分析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2、幼儿操作记录:要求每颗种子要挨紧,小心洒落地面。

  3、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排列队伍不一样长。

  4、师生: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实录:在这个环节中,我选取了蚕豆、花生和黄豆这三种大小差异很大的种子,认为

  靠紧排列后蚕豆排列的队伍一定是最长,花生其次,黄豆最后,但是在幼儿操作过后,我

  发现情况并不是我预想的一样,有的幼儿把蚕豆竖着排队,把花生横着排队,结果发现花

  生排的队比蚕豆长。讲评的时候,我故意把这个现象拿出来,引发孩子讨论,发现原来排

  列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队伍的长短。因此,承认学习方式的多元性也是教学个性化的体现。

  (三)第二次探索:感知大小不同的种子,排列长度相同时,数量不同。

  1、观察分析记录表的记录方法。

  2、设疑:请幼儿猜测如果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用不同的`种子排队,他们用的数量会

  不会一样多?

  2、幼儿操作记录。

  3、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颗粒大的用的少,颗粒小的用得多?

  4、师生:队伍一样长时,颗粒大的用的少,颗粒小的用得多。

  (四)游戏:排队

  请部分幼儿上来排队,每排数量一样多,请幼儿思考为什么数量相同,排队长短

  也不一样。

  实录:由给种子排队到自己来排队,把教学拉回了生活,这里,没有用一点教具,

  就运用孩子的身体,就能发挥孩子多的优势,而不把它当作一种弊端来看。

  (五)电脑游戏:哪种种子多、少、一样多

  1、个别猜测。

  2、集体猜测。

  反思:把幼儿又拉回到抽象的虚拟世界中,故意了排队的干扰因素,如大小、间

  距、位置后,幼儿的数量守恒概念又要混淆了,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这与平时老师

  渗透得不多或者幼儿自己的经验有关,因此课后还要多引导和发现。

  活动延伸:

  1、利用更多的材料体验物体大小、排列疏密与队列长短的关系。

  2、到户外游戏:用脚步(脚尖顶着脚跟走)测量相同路段的线哪种路线最长。(有直线、斜线、曲线等),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种子排队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讲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多种读法让幼儿学习2想什么。

  3.掌握数字2的读法及写法。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大胆地说汉语,用汉语表达数字。记住数字的读法及写法。

  难点:用汉语表达关于数字的内容。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尺子,贴板

  活动过程

  首先复习学过的内容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个梨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这是几个梨子?”又出示小猫问:“这是什么动物?你们家有没有?喜欢猫吗?这是几只猫?这些都是两个两个的,谁知道我们用那个数字来表示?”。

  (二)基本环节

  教师在黑板上写标题

  教师:“2想什么? 像小鸭”出示数字卡片边读,边让学生跟着读好几遍。(2像小鸭水中游)

  在黑板上画方格,在上面边写数字2,边讲怎么写。然后让学生伸出小手在空中练写。

  让幼儿在练习本上边写边读。要求学生写,读的`标准。

  (三)结束环节

  让每位幼儿说说2,还有2像什么。

  (四)延伸环节

  为了提高课堂气氛写一个大大的数字2和一个小小的数字2.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学生对数字2还是有所了解。主要采取了做游戏,鼓励,引导比赛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小朋友都懂得了2的读法及写法,又会说2像什么。他们都积极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这个数字的兴趣很高。老师不但问积极举手的小朋友,还问那些不举手,表达能力有点困难的小朋友,多多鼓励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会回答出来的。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类推的方法解答一些简单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2.能较清楚地讲述自己的猜测,进一步理解“还剩”的意义。

  3.通过猜测,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答问题。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场景:幼儿自选一种商品,将所有商品贴上1~4元的价格标签,并在“超市”的货架上摆放整齐。

  2.1~4价格标签,幼儿人手一个购物篮,1张5元人民币,1元、2元人民币若干(可用数卡代替)。

  3.纸、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幼儿观察超市场景。

  2.游戏“猜猜买了啥”,在猜测中复习5的减法。

  (1)教师出示1张5元和1张1元的人民币,向幼儿介绍活动的要求。

  教师:用5元钱去“超市”里买一样商品,交完后还剩下1元钱,你们猜猜老师买了啥?

  (2)请两名幼儿在集体中讲述自己的猜测。

  (3)请幼儿用算式记录同伴猜测教师购物的过程:用5元钱买了4元钱的'饼干,还剩下1元钱。

  (4)引导幼儿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要求幼儿一边用手指着数字和符号,一边讲述:老师用5元钱去“超市”买了4元钱的饼干,还剩下1元钱……

  (5)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的猜测,进一步理解“还剩”的意义。

  (6)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所列的算式表示的意义。

  3.集体去“超市”购物,在实践中学习5的减法。

  教师提出购物要求。

  教师:每个小朋友每次用5元钱买一样东西,买好后自己算一算还剩下多少钱,请在旁边的篓子里拿出所找的零钱,买好后说说你的5元钱是怎么用的,并在购物单上用算式记录自己的购物情况。

  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边购物边讲述。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商品猜测活动,学习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1)教师出示一个幼儿的购物清单,引发幼儿猜测。如:他用5元钱,买了一样商品,还剩下3元钱,猜猜他买的是什么。

  (2)师幼讨论:对不对,为什么?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03-24

大班数学教案:青蛙03-23

大班生活中的数学教案03-25

大班《8的组成》数学教案03-29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11-06

文具大班数学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