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22 18:07:41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数学教案范文锦集7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3以内的数量,引导幼儿探索3以内的数与量的匹配。

  2、愿意参加操作活动,尝试边操作边讲述。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图片、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森林里的小动物要搬家了,它们请我们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2、引导幼儿探索数与量的匹配。

  出示动物图片1~2

  都有哪些动物要搬家呢?

  有几只小狗?

  一只小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根据动物的数量用数字来表示

  咦,这是数字几?

  数字3的'朋友会是谁呢?

  我们一起喊它出来好不好?

  喵喵喵,是小猫,有几只小猫,我们一起数数。

  原来是它们要搬家,我们做客时,带什么去好呢?

  看,这有几只小猫?我们用数字3来表示,那我们送几条鱼给它?

  3、幼儿操作。

  (1)幼儿根据数字来匹配实物

  (2)师个别辅导

  4、送礼物给小动物。

  (1)幼儿根据要求送礼物给小动物

  (2)检查送的礼物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不断地关注孩子的行为,在孩子的兴趣点上去寻找数学活动适宜的教材内容,让孩子在生活中、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探究数学、用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我们一定可以做到!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准备

  1、 正方形图标,记录用的大张白纸、彩色笔。

  2、 大方巾、大小不同的彩色计划和图形片

  主要过程

  一、认识正方形:

  1、 出示正方形图标,引导幼儿正确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2、 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教师将幼儿的答案记录在白纸上。

  二、游戏:给大方巾找朋友

  教师将大方巾放在桌上,向幼儿展示各种色彩、大小的几何图形片,请幼儿把各种正方形都放在大方巾上面,鼓励幼儿边做边说:“大方巾我给你找到了正方形的'朋友。”

  三、找班上的正方形:

  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四、激发幼儿回家找正方形的兴趣:

  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记一记,家里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

  目标

  1、 能感知正方形。

  2、 感知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能根据要求分辩颜色和形状。

  2、感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纸片

  2、各种小动物形状的纸盒。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饼干,认识颜色和形状

  小朋友,你们吃过饼干吗?;。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你吃过的饼干是什么样的

  瞧,老师这儿有各种各样的饼干,看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2、游戏,看谁找得快

  根据老师的口令,快速找到相应的纸片。(红色的.饼干、三角形饼干等)

  3、出示小动物纸盒,示范如何喂饼干

  看小兔子的嘴是什么形状呀,它要吃什么样的饼干呢?请幼儿示范。

  幼儿操作,请幼儿相互检查。

  活动反思:

  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对于图形基本都能认识,但对于操作计数的能力还是很薄弱,因此,我决定把这个分类计数作为活动的难点去突破,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加重了这部分的比率。在我组织完活动后,我总体的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因为对一些问题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些图形,并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让幼儿运用视觉、运动觉等来感知它们的特点,使幼儿对这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入,并得以巩固。

  活动目标

  使幼儿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说出图形

  教学难点:说出图形特点

  活动准备

  1、 在周围环境中布置色彩鲜艳的几何图形。

  2、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大的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可容纳全班幼儿)。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手指操稳定幼儿情绪

  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在室内找。如正方形的`玻璃窗、圆形的钟面、三角形的搁架等。

  2、启发幼儿在自己身上找。如圆圆的扣子,衣服上的几何形图案,放在口袋里的正方形的小手绢等。

  3、启发幼儿动脑想一想,说一说在日常生活总还有那些物品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

  4、鼓励幼儿在活动区找一找。

  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

  方法

  幼儿在场地上自由地边拍手跳边念《找朋友》的儿歌:“找找找,找朋友,我要找个好朋友。找到谁,谁就是我的好朋友。”念完后,老师接着说:“找图形,圆形是你的好朋友。”然后小朋友就赶快跳到圆形里面。游戏反复进行。老师可以分别说找正方形或三角形,幼儿跳到相应的图形里。

  活动延伸:请幼儿用火柴棒、细电线拼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几何图形”》摘要:。为此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让幼儿运用视觉、运动觉等来感知它们的特点,使幼儿对这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较为深入,并得以巩固。 活动目标 使幼儿初步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培养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巩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初步感知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大胆尝试,感受色彩的奇妙变化,体验玩色的快乐。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一、巩固三种颜色

  1、教师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引导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幼儿准确地说出三种颜色的名称。)

  (2)我已经准备好了三种颜色宝宝,现在来变魔术。

  二、用两种颜色进行操作,并进行相关的记录

  1、王老师有教师两个不同颜色的杯子,如果把将一个杯子中的颜色倒入另外的一个杯子里,可能会发生什么呢?发生变化后记录下来。

  2、交流

  (1)小朋友,你们在玩颜色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2)颜色是怎么变的呢?并记录。

  3、师小结: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倒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三、鼓励幼儿继续游戏,变出不同的颜色

  1、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们没有玩过的组玩,看看和小朋友的发现是不是一样,也动动小脑筋,想想你能不能变出新的颜色。

  2、幼儿进行第二次的实验操作。

  原来,相同的两种颜料用的量不同,变出来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

  四、活动延伸师:我想变出五颜六色,那我把所以的颜色倒在一起试一试。

  咦,怎么变成什么颜色啦?

  我们回教室一起去试一试,好吗?看看是不是和王老师变得一样。

  教学反思:

  活动通过幼儿自己亲自操作、游戏等的一系列串联的活动,让幼儿掌握了如何按颜色分类,几个活动的目的虽都是让幼儿按颜色分类,但幼儿并不感到枯燥,而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将本来单一的活动变得丰富起来,目标完成的很好。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粗心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是二年级上册第三板块第二篇课文,学生对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粗心的小画家》这节课只有3个生字,我想这对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不会有障碍。针对这一特点,我采取了随文识字的方法。

  (1) 换词识字。

  在让学生分行读时,我让学生在换词、组词的过程中认识生字,理解字义。例如:当学生读到:“他对别人把口夸,什么东西都会画。”时,我让学生把“把口夸”换一个词,学生有了前一课《一对蝈蝈吹牛皮》打基础,很快就找到了适合的词语:说大话、吹牛皮。这时我把“夸”字很自然地揭示出来,让大家认读并组词、造句。学生组起词来、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表现出很兴奋的样子,识字效果良好。

  (2)生活中识字。

  在教学“哈”时,我说:“在生活中你见过这个字吗?”我的话音刚落,学生的眼睛就盯在了这个字上,真可谓是“目不转睛”,很快学生就举出了生活中的实例:“娃哈哈矿泉水”、《夜幕下的哈尔滨》(电视剧名)……听到同学的回答其他学生都不住的点头,表示赞同,对“哈”有了更多地了解。

  (3)比较识字。

  学习“匹”时与“四”进行比较,让学生用火眼金睛分辨异同,学生一听孙悟空就已迫不及待了。

  看到学生在识字中表现出来的兴趣,以及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我对多种方法识字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识字分两步完成,一是集中识字,在学习课文前对生字的字形、字音有一个初步认识。二是在学习课文时针对难记难理解的字进行巩固识字,这样既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又有益于理解、记忆生字。

  2、读中感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指导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例如: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提要求后自由读,在指名读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朗读,采取模仿读、师生合作读、拍手读等形式,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在指导朗读时我问:“你和同学吹过牛吗?”学生一听到这样的问题都觉得不好意思,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设计这个问题时我只想到了学生会把吹牛时的情景表达出来,以此来进行朗读指导。此时看到同学们的表现我一下子明白了,学生认为吹牛是件丢脸的事,不愿意说。我灵机一动,你不说我说,我就把课间看到两个同学吹牛的'情景描述了一下,问:谁看到了?说说他们当时的语气和表情。这时,学生便打开了话匣子。然后我再进行指导朗读,学生读起来绘声绘色,冷清的课堂又重新活跃起来。

  课后我想:这不就是素质教育提倡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吗?这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性。课堂上缺少教师的主导和正确引领,学生就会迷失学习的方向;就会在课堂上放任自流、肆无忌惮;学生的朗读分析能力就会难以提高。所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感受在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球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三、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请“小羊”(幼儿)帮助“村长”(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1)师提要求:请“小羊”给鞋子找朋友。

  (2)“小羊”分散找朋友,“村长”也可参与活动,以游戏的身份指导。

  2.讨论

  (1)你是给鞋子找到朋友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2)梳理小结:两只鞋子的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3.游戏:对对乐

  (1)“小羊”自己随意拿一只鞋在手中,然后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手中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

  (2)与其他“小羊”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4.依据配对的方法,“小羊”再次收拾鞋子,并放入鞋柜

  (1)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可分组进行)。

  (2)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5.“村长”带“小羊”出去玩一玩。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12-30

小班幼儿数学教案03-26

小班下数学教案06-23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长短08-24

小班的数学教案(精选22篇)05-25

关于小班数学教案01-01

小班蒙氏数学教案01-06

小班数学教案图形04-18

小班《鞋子配对》数学教案01-28

小班数学教案《春游》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