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6-24 14:23:3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6篇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字母表示一个数,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实质。

  2、理解式子中各部分的含义,能正确求出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内容的丰富、数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理解式子中各部分的含义,能正确求出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信息窗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情景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列式时,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知道T年造地面积可以表示为25T,那么继续来看情景图,你能根据图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求出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吗?

  二、新授。

  生:T年后的面积就是现在的面积加上新造地的面积可以用5450+25T这个式子表示

  师:谁能说说5450是什么意思?25T是什么意思?

  生:现在面积是5450平方千米,新造地面积是25T平方千米

  T年后的面积是:5450+25T

  师:谁能说说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怎样列式?

  生:5450+25T=5450+25×8=5650

  师:你能说说T是什么意思吗?

  生:T表示多少年

  师:T=8呢?

  生:T=8表示8年

  师:同学们要注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时,计算的结果一般不写单位名称。

  三、自主练习

  5、6、7、8.练习时让学生说明图意,再解答。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五、作业

  自主练习6、8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以师生拍手对口令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数,形式活泼。]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数。

  板书:我会说

  我会说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

  (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内、校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直观演示,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请学生把教科书翻到第46页生活中的数。

  师:看看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

  [尊重教材,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师: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第三位小男孩正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又说了什么呀?(生:我在一年级四班。)

  最后一位小女孩放学回家,她对我们说:我家住302。

  问:小朋友,你知道302指的是什么吗?(生:门牌号码)

  师:这四位小朋友说的每句话中都有数,你能像这四位小朋友一样,说出一句带数的话吗?(多请几位学生说)

  我会摆

  1.师:小朋友们,你们会打电话吗?(请一名学生说如何打电话)问:拨的数字就是什么?(生:电话号码)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贴近生活。]

  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吗?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数字,摆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教师巡视)摆好后,学生汇报。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师:数一数,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有几个数组成?(生:7个。)

  师:我们芜湖市的家庭电话号码都是7个数字,所以,你们打电话的时候,这7个数字一个也不能遗漏。你们想知道别的小朋友家里的电话号码吗?(想)

  好,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你们可以自由下位去记你们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记住带上纸和笔。开始吧!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

  [师生之间创设了一种亲密的伙伴关系,课堂气氛欢快、民主、和谐。]

  2.师:同学们刚才记得都很认真,你们想知道老师家的`电话号码吗?(教师写出电话号码,让学生快速记下)

  师: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就打电话给老师。

  课间休息,说数字儿歌。

  我会猜

  (播放多媒体课件)

  1.师:小朋友们请看,小动物们去旅游了,每个小动物坐在不同的车厢里。小白兔第一个上火车,所以它坐在第一节车厢里,小鹿在第三节车厢里,其余的小动物在哪节车厢,你能猜出来吗?比一比,看谁猜得又对又准。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板书:我会猜

  小组内的小朋友先在一起讨论,再进行汇报。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2.课件演示生活场景:三个小朋友放学回家了,以三个学生的交谈来猜猜小红和小刚分别住在哪一层?

  3.师:平时你们看不看天气预报,根据你的经验,你能猜猜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吗?(分组猜,最后教师出示温度计,指导看温度,猜得最接近的组给予表扬)

  4.同桌同学互相玩一玩猜学具的游戏。

  我会算

  1.师生共同完成:老师出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相应的口算卡片,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分组做游戏,组长举答案,其余同学找算式。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2.师:同学们口算得又快又好,小明的妈妈想请你们帮她算一算:

  [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

  a.妈妈上午买了4只鸡蛋,下午买了3只鸡蛋,一共买了几只?

  b.妈妈买了6个苹果,小明吃了2个,还剩几个?

  [使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师:我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学好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就能成为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更加认识了生活中的数。这些数不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还能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展示用数字拼成的图案。

  问:这些分别是什么图案?你能看出是由哪些数字拼成的吗?

  回去你也动手拼一拼,看能摆出什么图案?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四个特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定位都有新的突破

  本节课将生活中的数专门作为一节实践活动课来进行教学,是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重组。而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较以往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做了一次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2.紧紧围绕数与生活设计教学环节

  本节课教师通过录像演示,创设生活情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素材,成功地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他们熟悉的生活空间。然后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猜一猜、算一算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思考等多种实践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可以说,教师在围绕数与生活这一中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构建生活数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尝试。

  3.教师将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落到了实处

  例如:教师请学生用学具盒里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家里的电话号码,学生活动时,因为学具盒里的数字只有1~9,所以如果出现重复数字就不够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在不知不觉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再让学生自由下位去找好朋友家的电话号码时,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下位交流。还有小组同学猜学具个数等活动,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充分,促使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本节课中以对口令、儿歌等形式调节、控制课堂气氛和节奏。教师设计的配套课件,使用恰到好处。课件中没有从头到尾将教学环节罗列起来,而是有选择地配上合适的音、像、动画等,使数学活动显得生动有趣。其中,录像出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数,更是画龙点睛,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出教室,接触社会,增大了信息量。学生看到、体会到不仅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这样,不仅有利于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意义所在。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求新知,热爱数学的积极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乘数是整百数的乘法,提高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各题.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1004 20xx 3006 320 640 940

  二、新授

  1、1004表示什么?用图可以怎样表示?

  每行有100个方格,需要多少行?

  观察这副方格图,你还可以怎样列式?(4100)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100个4是多少?)

  2、比较1004与4100这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两个算式中的数都是一样的,只是数的位置不同;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它们都可以表示同一副图;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归纳:1004与4100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3、独立试算: 10012= 19100=

  12100= 10019=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发现?

  (100乘几,就可以算成几乘100,他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试算:720= 7200= 7300= 7400=

  说出你的想法.(7和2个十相乘,得14个十,是140)

  根据上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12300= 8500= 24600= 21500=

  5.讨论交流: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1)一个因数与整百数相乘,可以用这个因数与乘数百位上的数相乘,然后在积的后面添上2个0.(2)用这个因数与几个百相乘,得多少个百.

  6.同桌之间能互相出几道这样的题目,练一练吗?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006 4002 30012 8700 15400

  6100 2400 12300 20600 33700

  2.列式计算:

  (1)30个15是多少?

  (2)25的200倍是多少?

  (3)6乘400是多少?

  (4)

  3.四年级3班有学生50人,开学初每人交书本费及各种杂费共200元,四年级3班的老师共收多少钱?

  4.一袋洗衣粉500克,一箱洗衣粉20袋,有多少千克?

  四、质疑小结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口算一个因数与整百数相乘?如果是一个因数与整千、整万的数相乘又该怎样计算呢(补充板书)?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五、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10017 20xx 60011 12400

  17100 8200 11600 14200

  2.口算下面各题.

  6100 5060 13300

  4220 12200 20400

  6300 13100 34200

  3.(1)20个17是多少?

  (2)25的100倍是多少?

  (3)40乘300得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设计说明

  吨这个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节课,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组织算一算、估一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质量单位吨。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很少,接触这些质量单位的机会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光靠教师的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主动接受信息,丰富学生对吨的感性认识。

  2.结合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

  在学生认识了吨,掌握了吨与千克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例8,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各种推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一猜同学或老师的体重。

  2.讲故事。

  张伯伯的农场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收获了好多的大米,张伯伯要把这些大米装在袋子里,准备运到城里出售,他会选择什么样的车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游戏和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师生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吨。

  (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张伯伯要运送大米,选择集装箱和火车运送,你知道它们分别能装多少吨货物吗?(学生看车厢上的数,说出它们的载质量)

  (2)1吨到底有多重呢?还是让这些大米告诉我们答案吧!

  课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课题:这10袋大米的质量就是1吨,吨是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板书:1吨=1000千克)

  2.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1)在班级里找到一名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问:1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呢?(指出:40名这样体重的同学大约共重1吨。然后让班级的40名同学到前面站成密集队形,体会1吨的视觉效果)

  (2)让学生完成课堂活动卡,丰富对吨的感性认识。

  (3)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质量是1吨的物体。

  (4)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计量鲸、大象的体重,计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质量等)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

  6+5=13-7=6+6=9+6=

  7+6= 8+6=17-8=14-8=

  6+8=6+9=6+7=15-9=

  2.准备题。

  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出的数。

  6+( )=126+( )=146+( )=13

  6+( )=11 6+( )=156+( )=1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

  (1)做第1题。

  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

  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

  3.做练习四的第2题。

  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

  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的第5题。

  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9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1-0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热】12-30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12-30

【荐】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