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6 08:57:50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8篇【优】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8篇【优】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2、3节中的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1个部首“冖”。

  ★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文字的优美,感受小主人公对疾病的乐观态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理解“被子的大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识字、认词

  2、读文,“我”这个神奇的小精灵成了被子大地的`主人,那我在这片土地上都玩了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第2、3节

  二、读文、识字、写字教学

  1、学习第二节,生自由读,勾画生字

  ①读懂了什么?理解“足足一个钟头”体会喜爱之情,兴趣十足地朗读这一节。

  ②识字学习铅

  学习兵丁、穿、军。

  ③指导读、赛读

  2、学习第三节,生自由读勾画生字

  ①“我”在玩什么游戏?

  ②识字(注意座——坐的区别)

  学习队。理解自已,指导书写。学习洋,进行扩词训练。

  ③朗读

  3、有感情第朗读全文

  4、写字(指导写“军、穿)

  三、巩固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

  2、识字、写字训练

  3、朗读全文

  四、总结、作业

  1、以苦为乐的品质

  2、如果生病的是你,你会怎么做?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师的话和达·芬奇学画态度转变之间的联系,明白刻苦练功的道理。

  教学思路:

  教学中,可取消独立识字的环节,把阅读作为识字的重要途径,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识字效率,提早发展语言。可分三步:第一步,初读课文,识记字音。第二步,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刻苦练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生字生词的意思。第三步,突出重点,综合训练,识记字形。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字音。

  1、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课文讲了谁学画鸡蛋?为什么要画鸡蛋?结果怎样?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题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1)自由练读。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并记住字音。

  (2)检查朗读和字音掌握情况。

  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在朗读中进一步识记字音,然后让学生离开课文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3、朗读全文。思考:《画鸡蛋》讲的是谁学画鸡蛋的事?他是个什么人?

  读后回答:《画鸡蛋》讲的是达·芬奇学画鸡蛋的事。他是著名的画家。

  教师简介达·芬奇:他是意大利人。是400年前非常出名的画家。他一生都研究绘画,他的画有的已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他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和他刻苦练习绘画分不开的。有许多苦练绘画的故事是很感人的。画鸡蛋就是其中的一个。

  二、学习第1自然段。

  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读第1自然段。

  理解“著名”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著名”要读重音,以突出达·芬奇是个什么样的画家。

  三、默读2、3自然段。思考:达·芬奇开始学画蛋时态度怎样?听了老师的话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他的态度变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1自然段。

  达·芬奇是什么时候的人?哪个国家的人?是干什么的?

  二、讲读2—4自然段。了解达·芬奇学画鸡蛋的表现和结果,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导言:达·芬奇成为著名的画家,是他刻苦练习绘画的结果。我们继续学课文,从他学画鸡蛋的故事中了解他是怎样按照老师的要求苦练绘画本领的。

  1、读第2段,思考:达·芬奇开始学画时,态度怎样?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

  读后讨论回答:

  (1)老师是怎样让他画鸡蛋的?(画了一个又让画一个)

  (2)达·芬奇的态度怎样?(不耐烦)

  (3)他为什么不耐烦呢?

  先引导学生联系老师让他画一个又让画一个回答。了解因为画得多了他不耐烦了。

  再引导学生联系达·芬奇的话想。“天天”是说达·芬奇认为画鸡蛋时间长了。“太简单”是说达·芬奇认为画鸡蛋容易,用不着这么练。所以就不耐烦了。

  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读时强调“画一个又让画一个”、“天天”、“太简单”等词语,读出不耐烦的语气。

  (4)达·芬奇的态度对吗?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看图上老师的表情,体会老师说话时严肃的语气,用严肃的语气读老师的话,再理解老师说的4句话。

  第1句话告诉了达·芬奇什么?(达·芬奇以为画鸡蛋容易,是错的.。“容易”在这里是说画鸡蛋简单,很好画的意思)

  第2、3句话,老师告诉达·芬奇画鸡蛋很不容易。为什么说不容易呢?(“在一千个鸡蛋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是第1个原因。意思是说鸡蛋的形状看起来差不多,但“仔细”看,一千个鸡蛋中每个跟每个都有差别。“每个鸡蛋从不同角度看,形状也不一样,”是第2个原因。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鸡蛋,自己去发现不同,从而理解“不同角度”的意思)

  第4句话,老师让达·芬奇反复画鸡蛋的目的是什么?(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训练眼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观察事物准确,画得像。“眼力”指观察能力。“观察准确”是说看的一点不差)训练绘画技巧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画得熟练。这样就会画得快)

  再读老师说的4句话。体会老师是怎样严肃地给达·芬奇讲道理的。

  2、读第3段,思考: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懂得了画鸡蛋的重要性,画鸡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1)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是怎样画鸡蛋的?画出一个词语。(用心画)

  (2)从哪儿看出他是用心画鸡蛋的?从“画了一张又一张,每一张都画了许多形状不同的鸡蛋。”可以看出达·芬奇耐心反复练习画鸡蛋,非常用心。

  (3)指导朗读,带点的词语要重读,突出达·芬奇是怎样画鸡蛋的。

  3、读第4段,思考:达·芬奇用心画鸡蛋结果怎样?

  (1)“无论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是什么意思?(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没有画得不快不像的)读一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2)达·芬奇为什么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呢?他反复练习画鸡蛋,掌握了绘画技巧,画得熟练了,所以就快;通过训练眼力,他看得准确了,所以画得就像)

  4、达·芬奇画什么都画得又快又像,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你向达·芬奇学习什么?要想画出好画,写出好字,学会唱歌,写好作文,应该怎么办?(学习达·芬奇苦练绘画技巧的精神。要想掌握上述本领就要从小刻苦练习)

  三、综合练习,识记字形。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应该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练习说一说。

  2、教师指导分析字形。

  (1)哪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样记?

  始:把“抬”字的“扌”换成“女”。

  练:左边是“纟”,注意右边的第3笔不要写成“东”。

  技:与“枝”形近,左边的部首不同。

  准:和“谁”形近,右边的部首不同。

  确:左边是“石”,右边是新学的“角”字。

  (2)上下结构的字有哪几个?怎样记?

  角:上边是?,下边是“用”。

  易:上边是“日”不是“目”,下边是“勿”。

  (3)半包围结构的字有“度”,怎样记住它呢?

  度:外面是“广”,里面的上半部分是一艹廿,下边是“又”。

  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头。

  4、完成课后第2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

  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

  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初步学会赏析和有表情地朗读民间故事,注意描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

  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2、难点:

  把握渔夫和魔鬼的矛盾发展转化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式、电教辅助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民间故事的特征

  二、检查课后练习四、进行正音

  渔 yu 锡 xi 撬 qiao 魔 mo 耸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书课题,解题并介绍《天方夜谭》

  四、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结构

  1、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他觉得非常奇怪”)描写渔夫捕鱼捞到一个黄铜瓶。

  2、第二部分(从“隔了一会儿”至“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具体写渔夫同魔鬼的斗争过程。

  3、第三部分(最后一节)交代斗争的结果。

  六、组织学生讨论故事的细节描写

  1、渔夫第四次撒网的动作描写:

  撒──捞──拉拢来──拉不动──跳下水──拖上岸──打开网──发现瓶

  2、魔鬼的心理活动描写:

  第一个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三个世纪──整整四百年……

  3、渔夫的心理活动描写:

  捞起黄铜瓶时的想法:魔鬼告诉渔夫“非死不可时”渔夫的心理活动。

  4、魔鬼的外貌描写:

  结合练习三,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学生朗读有关细节描写的语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归纳本文的寓意

  2、分析渔夫同魔鬼的对话描写

  3、准备“正义战胜邪恶”的有关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b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认读6个字,认识1个多音字。

  2.能够给指定的句子填空。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学难点:

  写字,在朗读时边读边想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

  2.培养朗读、写字的正确姿势。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课后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难写字的关键笔画。

  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

  朗诵《秋叶飘飘》,感受落叶的美。你还想更多的感受落叶吗?那就打开书,读一读14课吧。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按照正确的读音把课文读准确)

  2.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本节课的生字朋友,并画下来)

  3.检查生字读音: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自愿读,领读。

  4. 扩词练习。

  5.这回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快试一试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6.体会着读一读,小组一起学习喜欢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学习汇报,抢答。(自愿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8.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大家把这些生字朋友都记住了,那么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工整的写下来呢?试一试。

  2.先观察,说说写这些字时注意什么。师个别指导。

  3.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四、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想象力。

  2.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学难点:

  在朗读时能够边读边想象。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是怎么写秋天的呢?自己读书。指名读。

  2.树叶是怎么一片一片地落下来,谁来读读?

  二、发挥想象读课文。

  思考:树叶都落在了哪里,又有哪些小动物把树叶当作了什么?

  1.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做屋子。

  小虫怎么躲的呀?谁愿意做个动作?

  落叶就像小虫子的家。

  你就是小虫子,你来读一读。

  2.蚂蚁把落叶当做船。你要是小蚂蚁,坐在树叶船里,你怎样想?

  3.小鱼游过来藏在落叶下面把落叶当做伞。

  小鱼怎么藏呀?

  你能做个动作吗?

  4.燕子把落叶当做信,你猜他会说些什么?

  你们都是小燕子,小燕子们说一说。

  这只小燕子说说,小燕子们一起说说。

  为什么说催我到南方去呢?一个“崔”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读?

  三、总结课文:

  通过读书,我们把书都读懂了吗? 真有意思,你们喜欢吗?那就大声读读吧!

  四、发散思维:

  1.讨论:树叶还会落在哪,还有那些小动物把落叶当做什么

  2.三道题,任选一个,也可以三个都做:

  落叶落在( ),( )把它当作( )。

  如果我是一片落叶,( )。

  3.请你写一句和落叶有关的句子。

  教学反思:

  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2、联系单元“学习提示”学习读懂消息的一般方法,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及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读一读单元“学习提示”,提示中介绍了读懂消息的`方法。

  2、根据学生的汇报择要板书。

  3、揭示本课课题。

  审题:课文是一篇新闻报道,根据课题,说说报道什么消息。

  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多角度质疑。

  整理问题,指导解决方案,板书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几个问题摘要。

  二、初步感知全文。

  1、带着黑板上列出的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读通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划出回答问题的有关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重点

  认字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四、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自己去吧》。

  2、抽查生字。

  3、学写生字“自”。

  二、创设情境,引导拓展

  1、小河边的早晨美丽而又宁静。河水醒来了,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唱起了歌;岸边的小草醒来了,伸伸懒腰,对着河水照镜子;鸭妈妈和小鸭也醒来了,一起来到小河边的草地上做早操。小鸭看见了清清的河水,喜欢极了,真想下去痛痛快快地游玩,可是它还不会游泳,该怎么办呢?小鸭会怎样对妈妈说?妈妈会帮助它吗?

  2、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评议讨论。

  “你”的下面加上“心字底”就成了“您”,小鸭对妈妈是多么尊重,多么有礼貌呀!可是鸭妈妈却让它自己去游,是不是鸭妈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呀?

  4、分角色朗读,指导读出小鸭商量的语气和鸭妈妈鼓励的语气,熟练对话。

  三、启发想像,尝试拓展

  1、“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说明小鸭没有马上学会游泳。第一次去游泳,小鸭会遇到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如果小鸭怕困难了,鸭妈妈又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鸭学会了游泳,鸭妈妈看见了高兴吗?它又会对小鸭说些什么?小鸭会怎么说?

  四、举一反三,自主拓展

  1、出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学生自读。

  2、指名读小鹰和妈妈的对话。要求读得通顺。流利,读出恰当的语气。

  3、进一步启发想像,鼓励创造。小鹰和妈妈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这些话的?小鹰又会遇到什么困难?小鹰会怎样克服困难、最终学会飞翔?

  五、学科整合,拓展认识

  1、你也会自己去学本领吗?

  2、用“学会”进行说话练习,说说自己最近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

  板书设计:

  14自己去吧

  小鸭、游泳

  小鹰、飞翔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布衣元帅

  教材说明

  〔解题〕

  《布衣元帅》是写徐向前元帅生前事迹的记叙文。文章通过3个小故事赞扬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廉洁自律、朴实无华的革命者本色。

  徐向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党、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我国著名的“十大元帅”之一。1901年11月8日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他处处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党、国家和人民无私地奉献毕生的精力。1990年9月24日病逝。

  本文用一个偏正词组作标题,中心词是“元帅”。“布衣”,指用布做的衣服,在古代,平民穿布衣,所以,又用布衣代指平民,即普通百姓。“布衣元帅”,像普通百姓一样的元帅。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内容,赞扬了主人公的美德。

  〔结构分析〕

  本文结构比较特殊。先用一个自然段作导语,由3个故事构成了文章的主体,每个故事各立标题。从大的结构看,应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徐向前元帅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这是本文的“导语”。

  第二部分(3个小故事),写徐向前元帅保持朴实无华的3个小故事。这是本文的“主体”。

  第一个故事,“一块地毯”。写徐向前让秘书把自己家里配发的地毯送到三座门招待所,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讲求待遇,处处想着国家利益的克己奉公的优秀品质。

  第二个故事,“看门老人”。写一个干部带妻子来访,把徐向前元帅误作看门老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平易近人、朴实无华的优秀作风。

  第三个故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写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不要依靠父母,要自立做人,表现徐向前元帅不搞特殊化、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语意理解〕

  “徐向前元帅革命一生,功高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办公室墙上,他亲笔书写的‘人民的公仆’5个大字的横幅,就是他一生品质的写照。”

  这两句新闻导语性质开篇的话,概括了徐向前元帅一生的业绩与优秀的`品质。第1句是一个转折复句,先概述“功高盖世”,再一转笔锋,赞扬他“朴实无华”的本色。“功高盖世”,盛赞功劳居世人之上。“居功自傲”,认为某件事情的成功是由于自己的力量,产生骄傲自大情绪。“朴实无华”,朴素踏实而无华丽的炫耀。“本色”,物体原来的颜色,本文指原本的品质。第2句是个单句,指出徐向前以“人民的公仆”为座右铭,并身体力行,最终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公仆”。“公仆”,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横幅”,横的字画、标语。徐向前自书横幅“人民的公仆”,表明他用“人民的公仆”来提醒自己保持革命者本色,坚持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公仆”是徐向前“一生品质的写照”,是说“人民的公仆”正描绘出徐向前的言行与品质,也就是徐向前做到了人民公仆的要求。

  “买块新地毯要花好多钱呢。”“现在国家还很穷,每元钱都应该用到建设上!”

  这是徐向前教育、动员秘书把地毯交给三座门招待所的两句话,是徐向前见到家中铺上地毯后“不高兴”的原因。第1句说明买地毯很贵,买地毯要花许多钱,因而不该买地毯铺。第2句进一步指出国家穷,要节约开支,把有限的钱用在国家建设上。这是讲要处理好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把国家建设放在第一位。这是《一块地毯》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不追求物质享受,时刻关心国家利益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一方面。

  “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这是新娘子自言自语的话,也是她内心活动的揭示。前文提到新娘子心目中元帅的形象:很威风,车马盈门,卫兵不少。这是她按过去元帅的形象猜想出来的。一是盛气凌人(很威风),二是宾客及办事人员繁多(车马盈门),三是戒备森严(卫兵不少)。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两次错误判断,误以为徐向前是“看门老人”。当她确认这个布衣老人正是元帅后,才会惊诧不已。“比普通人还普通”是不正常的,这种感慨是对徐向前的颂扬,这句话是“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元帅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的品质。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二方面。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徐帅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靠爸妈去‘铺路’。”

  这两句话是讲徐向前元帅教育子女如何做人。这是一个科学的教育方法。徐帅反对为子女“铺路”的做法,他主张“路是自己走出来”,即靠自己的才智和辛勤努力,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两句是并列关系,先肯定,再否定,否定是为强化肯定。这两句话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个故事的关键句,表现徐向前严格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不仅自身“朴实无华”,也要求子女不搞特殊化,,让“朴实无华”的好品质代代相传。这是徐向前元帅“朴实无华”本色的第三方面。

  〔写作特点〕

  文风朴实无华。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