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27 09:59:4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大班数学教案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合集]大班数学教案9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以及从不同的方向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中物体所处的位置。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火车车厢,引导幼儿观察:

  (1)火车有几节车厢,邀请小动物坐上火车。

  (2)从前后不同的方位说一说:小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按教师指令的要求,邀请小动物坐火车郊游。

  3、游戏:开火车:听指令,请乘客下车。

  4、幼儿跑组活动:

  (1)小树排队:提供5棵高矮不一的小树排队,并用数字卡片标上序号。

  (2)串珠子:提供5粒不同颜色的珠子,幼儿串好珠子后记录珠子的序号。

  (3)送小动物住新房:根据卡片的要求,把动物送回家。

  活动过程:

  1、出示“动物旅馆”的挂图,提问:

  (1)动物旅馆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

  (2)小兔、小猫、小狗分别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从不同的方向判断动物所在的位置)

  2、游戏:猜一猜,它住哪里?

  规则:按教师的'指令把动物准确送回家。

  3、幼儿跑组活动:

  (1)找座位:幼儿两两玩找座位游戏,甲幼儿拿电影票,由乙幼儿随意抽出一张,并把电影票插入座位中。再由甲幼儿检查是否正确,游戏交换进行。

  (2)跳格子:5个幼儿共同玩,比一比谁跳得最远,并说一说“我跳的是第几行的第几格?”

  (1)练一练:提供10以内粗细、宽窄不同的物体,幼儿按顺序排列并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4)看谁飞得远:提供纸飞机,幼儿站在同一起点线上飞,飞机落地后,说“我的飞机落在第几行的第几格?”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一步感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基本特征,发现几种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感受图形变化的多样和有趣,产生观察、探究图形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或长方形纸人手一张,剪刀、小盘子人手各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说说正方形和长方形

  1.说说正(长)方形的特征

  师:看一看你的这张纸,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长方形呢?(有四条边,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2.操作验证

  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这张纸是正方形(长方形)的呢?

  引导幼儿用对折、比较的方法验证纸的形状。

  (二)图形变一变

  1.变一变正方形(长方形)

  (1)用折一折的方法,尝试将正方形变成长方形,长方形变成正方形。

  (2)交流“变”的方法。

  (3)将折去部分的纸剪下,放到盘子里。

  (4)再次变一变,将正方形(长方形)变回原来的形状。(直接折和剪)

  2.变一变其它图形

  (1)说一说用折的方法,正方形(长方形)还可以变成什么图形。

  (2)引导幼儿先折后剪,将正方形(长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两个梯形。

  (3)交流“变”的方法,重点认识梯形的主要特征,辨识梯形。

  3.幼儿说说自己还想变的新图形,根据情况简单认识菱形等图形,激发幼儿变图形的兴趣。

  (三)图形拼一拼

  1.数一数:一共变出了多少图形?每种图形有几个。

  2.尝试用变出来的图形拼一样东西或一幅图,并交流。

  3.将变出来的图形拼合成一开始的正方形(长方形)。

  (四)小结

  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一张看起来没有用的废纸 ,可以让我们玩图形拼一拼、变一变的游戏。以后当你无聊的时候,你可以找一张纸来玩一玩,像今天这样剪图形、拼图形,也可以……

  几何图形的学习,从小班到大班,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有相关的内容。不同之处在于,认识的深度,对幼儿的思维要求有所不同。同样,小、中、大班幼儿认识图形也有一个过程:

  ●小班: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所以幼儿会把圆形说成太阳,正方形说成是手帕。

  ●中班:能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且能逐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逐步做到图形守恒,不受图形的大小、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地辨认图形;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加以比较,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对平面图形的组合拼搭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以及一定的创造性。

  ●大班:能够理解一种图形的典型特征,并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图形的“标准样式”,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能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较复杂的组合关系,如:长方形与三角形、梯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一、对活动价值的思考

  设计这一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幼儿亲历探索图形特征的过程,在看看、折折、剪剪中进一步丰富有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基本特征的直观经验。因为有了小、中班的'图形学习经验的积累,到了大班阶段,已不仅仅局限于辨认图形。一方面,我关注了引导幼儿运用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如观察、比较等探索图形特征,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所以这也是一个帮助幼儿梳理思维的过程。这对幼儿以后进入小学学习几何图形是很有价值的。

  二、对活动设计的说明

  1.力求“简单、真实、自然、有效”。“简单、真实、自然、有效”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追求 ,本次活动我也尽量做到这一点。活动中提供给幼儿的就是一张纸(而且是废纸),一把剪刀,幼儿在玩“图形变变变”的游戏中获得了新的经验。我推崇自然、融洽的教学氛围,以整合理念为指导,自然渗透多种对幼儿长远发展有价值的东西。如:倾听的习惯、按要求操作的习惯、有序的操作习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环保的理念等,让幼儿在丰富数学经验的过程中,能力得到发展,习惯得到培养。

  2.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本活动一共有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考虑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学习特点。第一层次是辨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一是运用已有经验回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二是用对折、比较的方法验证。我采用先说正方形再说长方形的方法,主要是考虑到幼儿的认识特点,正方形的特征比长方形的特征容易描述,在描述完正方形特征后再说说长方形的特征并比较两者的异同也比较自然。而验证图形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在分享同伴学习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幼儿学习正确的验证方法,从而知道了“很多东西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动手比一比、试一试。”

  第二层次是正方形变长方形,长方形变正方形,然后再反过来变回原来的形状。这样设计一方面让幼儿感受了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另一方面给了每个幼儿都有尝试两种变法的经历。很明显正方形变长方形对幼儿来说很容易,而长方形变正方形就有点难度,这里还是用了同伴资源,让幼儿相互学习变的方法,在“变”中进一步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次是“变一变其它图形”,主要是变三角形和梯形。这一步相对前面几步有所放开,只要求幼儿用“先折后剪”的方法,变出除正方形、长方形以外的图形。其实这次“变”并不是很难,而难就难在操作的要求上 ,有一些孩子习惯拿剪刀随意剪,而今天恰恰要求他们先折后剪,让图形更加标准,这对他们也是一个挑战。在这个环节,采用“变式”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梯形的特点是一重点,将一个梯形变为两个梯形就是对其特征的巩固。

  第四层次是汇总数数图形的种类和数量,尝试用变出的图形纸拼图,在拼图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组合与变化。而拼出完整的一张纸,一方面给幼儿一种成功和有趣感,另一方面也让幼儿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活动结束前,引导幼儿发现一张废纸的用途,渗透环保理念。

  3.关注幼儿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的培养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按要求规范操作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也比较强调这一点:“我们今天玩的这个游戏每一步都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听清楚的话你可能会玩不下去,所以一定要认真听清要求哦。”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常见的数数方法对4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并确定总数。

  2、学习在圆形物体上,借助辅助物以任意图案做起点标记,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数数。

  3、观察同伴计数的方法,判断总数的正误。

  活动准备:

  1、设置“盘子展览会”场景:幼儿自制盘子若干(层次一、层次二)、黑板、挂饰。

  2、教具:大盘子一个,数字标记21—27、28—33、34—40。

  3、辅助物:夹子、回形针、便利贴,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学习借助辅助物以任意图案做起点标记,顺着一个方向数数。

  1、以任意图案为起点做起点标记。

  2、从起点开始数,数到起点的前一个图案结束。

  3、顺着一个方向数数。

  二、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对4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

  1、幼儿巩固练习数盘子的方法,并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是否能顺着一个方向从起点数到终点。

  (2)幼儿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3)找出错误数量的盘子,并与幼儿讨论原因。

  2、幼儿学习多种方法计数并确定总数。

  (1)学习以10个图案为一组做标记,然后数。

  (2)尝试运用一个接着一个数、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等常见的.数数方法计数。

  3、幼儿再次练习数盘子的方法,并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1)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是否正确。

  (2)幼儿与同伴相互检验总数的正误。

  三、引导幼儿看标记,将盘子上的图案按照数量多少分类摆放。

  1、介绍展区,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数字标记。

  2、尝试看数字标记,将盘子放入不同展区。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展区内盘子摆放是否正确,并调整。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我班本月的主题是“我要上小学了”,在数学活动中,小朋友们对钱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买卖物品非常感兴趣,在科学活动中,对小学学习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小学的生活十分向往,于是我两个内容整合起来设计了这节活动。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玩具小超市》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进行统计列出算式。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文具小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15元、16元、17元不等)

  3、每人一个框、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邓老师就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小朋友填写文具购物统计表(姓名和日期),每人拿一个框,数数你一共有多少钱?然后用框里的钱去买文具。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目的钱购买文具,并进行记录,用算式列出所购买文具的情况。

  4、请个别幼儿说说算式的意思。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朋友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培养幼儿收藏玩具或物品的良好习惯。

  2、活动结束: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让我们到教室外面找找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对大班幼儿的小朋友来说,1到10的数字都是认识的,但是对1到10的相邻书来说不是很了解,为了学习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以此来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为:1、学习10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小1的关系。2、愿意参与活动,大胆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思考和操作过程。3、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分四个环节进行:

  一、情景创设,了解相邻数;

  二、按序画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三、填写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四、快乐出行,巩固相邻数之间的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幼儿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整个活动过程富有趣味性,幼儿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在活动中,有些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特的见解,就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在本节课的.有的环节中,我可能强调的少了点,幼儿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进行找相邻数了,因此有的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所以也会导致个别幼儿没有答对的可能。

  所以,在今后的数学教育中,应多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2、3、4的分解组成。

  2、通过观察,寻找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3、继续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南瓜图片若干,蓝绿色的篮子图片各一张,4以内数字卡片若干,分合符号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和要求--集体,小组,个人练习

  二、学习4的分解组成

  1、认识南瓜出示南瓜图片--这是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分南瓜出示蓝绿色的篮子图片--请把南瓜分给蓝绿色的篮子,可以怎么分?(个别幼儿操作)--谁还有不一样的分法?

  3、记一记--谁有好办法把分南瓜的事记录下来?

  --请幼儿用数字和分合符号记录在黑板上

  4、念一念--幼儿认读分合式,先说分后说合

  三、出示操作纸,师幼共同了解操作要求--给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遗漏,不重复

  四、根据幼儿完成情况讲评。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各地的特产,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进一步积累5以内的算式与图片的匹配,学习有计划的`花费和购物。

  【活动准备】

  1、ppt;

  2、幼儿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引发情感

  过渡语:国庆节假期结束了,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旅游,也带回来了很多地方的特产,我们一起来开一间特产商店吧。

  关键提问:土特产商店里有些什么物品?

  关键提问:这些物品你知道是什么地方的特产吗?你见过吗?吃过吗?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吗?

  小结: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物品,所以我们去旅游的时候可以带一些特产送给朋友。

  二、观察特产商店的价目表

  过渡语:特产商店今天要开张了,我们一起看看里面的物品贵不贵。

  关键提问:你想买几样东西?这样东西多少钱?

  关键提问:如果你有5元钱,可以买两样东西,你打算买什么?

  关键提问:如果你有5元钱,买哪些东西,可以买的种类或者数量多。

  小结:我们每次买东西都要有计划,可以是5元钱,也可以是6元钱或者更多。

  三、幼儿尝试图片和算式匹配

  过渡语:现在我们要去特产店选东西了。

  关键提问:什么样的算式可以和相应的图片的匹配?为什么?

  小结:只要把5元钱花完,可以买两样东西,可以买三样东西,或者更多,也可以同样的东西买多份。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角色游戏时尝试购物,感受合理分配自己的钱。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根据绘本故事情节大胆进行推理、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在情境游戏中,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在观察、比较记录表的基础上,大胆推理与预测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概率。

  2、难点:初步建立统计的概念

  【活动准备】

  自制ppt,人手一张猜测表和统计表,记号笔、黑板一块、“进货部”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探索发现

  1.出示图片,探索讨论

  师:今天,一位糖果店的阿姨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这里有四张图片,一组一张请你们看一看,讨论一下,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秘密?(出示ppt)

  师小结:在图片上你们发现了不同的秘密。

  2.猜测推理,选出糖果

  师:现在,阿姨请你们帮忙猜一猜图片上的四位小客人喜欢吃哪种糖?今天会来买什么糖?请你选出来贴在图片上。

  3.师:接下来一起到店里去看一看,听一听我带来的故事就知道他们今天会买什么糖了。

  二、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

  (出示ppt)师:故事的名字叫。。。。(幼儿来说)故事开始了。

  (一)咪咪买糖

  1.这一位是糖果店的阿姨,第一位客人她名字叫咪咪,咪咪经常来买糖,所以,阿姨一眼就认出了她,一边说一边拿出了她的买糖记录:“咪咪,快进来,我猜你今天肯定买棒棒糖。”

  2.你们和阿姨都猜她今天买棒棒糖,为什么?

  3.真是是这样吗?一起来看看到底咪咪买了什么糖?果然跟你们猜的一样,看来她真的很喜欢棒棒糖。

  (二)冬冬买糖

  1.又来了一位客人叫冬冬,阿姨一看是东东,就拿出了他的买糖记录说:“东东呀,我猜你今天会买巧克力吧!”(出示ppt)。

  2.诶?阿姨又跟你们猜的一样。(如果不一样:你们觉得巧克力和棒棒糖他喜欢吃什么?)为什么?!(买巧克力的次数多,说明他喜欢吃。)

  3.今天东东会买巧克力吗?(出示ppt)恭喜你们又猜中了,。

  (三)洋洋买糖

  1.这次进来了一个穿红衣服男孩,叫洋洋。从洋洋的买糖记录上你们猜他会买......

  2.从记录表上看,他买过很多糖,谁能告诉我这里有几种糖?他更喜欢什么糖?根据次数来,他是喜欢吃跳跳糖的。

  3.看,他买的是跳跳糖吗?(出示ppt)又猜对了,真厉害!(如果错了:诶?跟你们猜得不一样,请一位小朋友来改正一下吧!)现在对了,真不错!

  教师小结:原来根据客人的买糖记录,算一算,统计一下,次数多的,就说明他喜欢吃这种糖,这是统计的一种方法。

  (四)菲菲买糖

  这一回呀,来了一个叫菲菲的小姑娘。从记录表上看,你们觉得她今天会买什么糖呢?为什么?(次数多)

  1.其实,她的记录表上藏了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原来她两种糖果都喜欢吃,所以有规律地买着吃)

  2.一起去看看吧,她会买果冻吗?(出示ppt)果真一样,你们真聪明。

  教师小结:所以啊,按照次数来统计也不是唯一的方法,因为同时喜欢两样东西时,有可能会有规律的买,这是统计的第二种方法。

  三、最受欢迎的糖果

  1.阿姨店里生意可好了,卖出了好多糖果,看这是阿姨店里一周的糖果销售记录和销售统计,什么糖果是最受欢迎的呢?

  2.一起来帮忙统计一下吧!先来看看跳跳糖卖出了几份呢?接下来请你们把这些糖果卖出的数量统计一下,在最受欢迎的糖果后面画“√”。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我来看看,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仔细哦!)

  4.师幼共同验证。

  师:一起来看看,你们和阿姨统计的一样吗?(一一验证)现在我们知道,阿姨店里最受欢迎的糖果是棒棒糖和巧克力,共卖掉了几份?现在阿姨要去进货咯!

  四、一起去进货

  师:这位阿姨可能干了,她还开了四家连锁店店,也需要帮忙,你们愿意吗?

  1.阿姨请我们帮忙统计一下分店里最受欢迎的糖果,然后帮她去进货。

  2.交代任务:

  师:请你们听清楚要做哪几件事哦,第一:四人一组一起统计每种糖果卖出的数量,第二:请一个代表负责把数字记录在统计表上,第三:统计出你们店里最受欢迎的糖果,拿好阿姨给大家准备的钱币到“进货部”去进货。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客人老师来验货

  师:货进好的一组拿着自己的统计表和进来的糖果请后面的客人老师帮你们验货,看看你们的货进对了吗?

  3.送货上门

  师:好了,现在我们去给阿姨的连锁店送货去咯!(活动自然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看实物图,根据图意编10的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注意幼儿书写时握笔的正确姿势。

  活动准备:

  不完整分合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复习10的`组成。(碰球)

  1、教师:“我们来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9”。

  2、运用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看分合式列算式,学习10的加法。

  1、出示缺少总数的分合式一。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怎么读?1和9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10,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2、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1+9=10,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9+1=10).

  教师小结: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可以互相交换位置,所得结果不变。

  3、依次出示其他三组分合式,让幼儿编出算式,然后集中讨论,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说说这道分合式又该怎么读?2和。8合起来是几?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分合式?(引导幼儿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

  教师: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哪一个数?分合式中少了哪个数?(教师将分合式填写完整。)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10,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4、教师:我们看看这道算式2+8=10,它还可以变出另外一种算式。(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中两加数的交换规律,即8+2=10)

  教师小结:这道算式的得数正好是分合式中的10,分合式中少了总数。

  5、集体朗读10的9道加法算式。

  三、编应用题。

  教师: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其它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说说。请幼儿依次根据算式尝试口编加法应用题,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四、幼儿作业。

  1、教师讲述书写要求。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数学本和铅笔,要请小朋友看分合式变算式来书写10的加法算式,在黑板上老师也画好了一张作业纸,仔细看看要怎样书写。

  教师边讲述边示范,要求幼儿先把书写本对折,在折线的左边书写加法算式

  2、看分合式变算式。

  3、幼儿进行书写,教师观察并指导。

  4、评价幼儿作业情况。提醒幼儿注意书写格式。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正确握笔,端正坐姿,书写规范、整洁,不乱涂乱画。

  四、结束活动。

  教师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生活中的数学教案03-25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