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04 09:49: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学语文教案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两千年前,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了解都比较少,加上学生平时所看的课外书,很多都是趣味性比较大的书。对于这样的文章学生的兴趣不太浓,加上文章的含义比较深刻,要体现西门豹做法的妙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

  设计理念: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实践中感受,积累语言;在实践体验、丰富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

  设计特色:

  从语言入手,体验情感,又熏导语言艺术;超越文本,提升语言,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读准确1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部分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明白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读好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找出邺这个地方贫穷的原因,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到你们班来上课,听说同学们平时上课都非常爱动脑筋的。希望这节课老师能认识到爱动脑筋的你。那上课前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好吗?师:自我介绍:我姓times;名叫times;times;。你们也能用老师刚才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吗?指几名学生自我介绍。很高兴认识大家,原来我们的.姓名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姓都是一个字。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古代的人。简介“西门豹”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西门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一件事对百姓有何好处?

  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

  3、学习生字

  1)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理解部分词语

  1)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2)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

  3)汇报

  三、理解课文

  讲读课文第一段: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划出相关的重点词语。

  2、指名回答:板书: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3、理解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4、西门豹为了解原因,摸清底细,找来了当地的一位老大爷来问话,下面就请座位两个同学合作读一读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了解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吧?(边学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1)座位合作学习

  2)指名回答板书:巫婆、官绅给河伯取媳妇

  年年闹旱灾

  3)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些原因是什么?

  指名说:天灾、人祸

  4)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

  四、拓展说话练习

  师: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吗?造成邺田地荒芜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指名发表意见)

  五、总结:

  而西门豹他有没有立刻把巫婆、官绅抓起来处死或者跟他们同流合污呢?他会怎么做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妙在哪里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西门豹

  巫婆、官绅(人祸)

  田地荒芜给河伯娶媳妇

  人烟稀少,年年闹旱灾(天灾)

  第二课时

  一、课件出示(西门豹的做法妙在哪里?)

  1、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又该怎么研究?

  指名回答:板书:说、做

  2)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3)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2、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1)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指名说)

  2)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学生练读)

  3)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指名读——评价——再指导读)从读中体会西门豹的语气。

  (其他的句子也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读,教师灵活处理,灵活指导,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

  4)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指名说)

  5)师小结: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段。

  3、继续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指名质疑)

  4、作业:完成小练笔。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

  猜谜语、谈话、图片、音乐、提问

  (简单明了,1分钟以内)

  二、初读

  3、4年级还可以分小组读、分角色读

  任务:带问题、课文内容、围绕讲几件事(结合课后练习1)此处停顿1、2秒

  师:谁来交流这个问题,重复提问,抽生回答

  三、细读感悟,品读感悟:找重点段、抓重点句子、抠字眼方式交流汇报:点拨、板书

  四、拓展延伸:抓住课后练习题、某人物评价、感悟、小练笔(还有什么句子也让人印象深刻)

  五、总结:根据课文内容、情感价值的总结(有没有同学补充,不同想法、见解)

  六、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词。

  教学重点:教学目的1、3

  教学难点:教学目的1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法:诵读、点播、赏析。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请大家试着背一背关于梅花的诗或词。(如《梅花》、《墨梅》、《早梅》、《红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毛泽东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

  2.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两首词吗?谁能背给大家听?

  3.(学生背诵《渔歌子》、《忆江南》这两首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比较长,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阙,后一部分叫下阙。

  二、反复吟诵,理解词意

  1.自由读毛泽东写的这首词《卜算子·咏梅》,

  (1)自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2)谁愿意读一读这首词?

  2.再来读这首词,边读边把词中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试着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讨论。

  (1)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2)我们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可以交流词语的意思,如:咏梅、犹有、俏、烂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与同桌相互交流。

  3 。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一一梅的特点及梅的品格;教师相机点拨,生对毛泽东词中所写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风雨送春归,风雪迎春到。”

  “归”是返回的意思。这句诗是说风雨把春天送回来了,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绽放于寒冷时节的荒郊野外。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群花凋谢,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之时,梅花却不畏严寒、一枝独放的动人画面。这句诗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盛开的品格。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坚韧不拔的品格令人赞颂。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边听边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欣赏画面:

  通过大家的描述,在老师的脑海中仿佛真的浮现出一幅寒梅傲雪图。不少画家也为这首词配了画,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①“不争春”,不和谁争呢?

  ②梅花是那样美丽,但却不和春天盛开的百花争艳,不炫耀自己的美丽。这是一种什么品质呀?

  (可让学生补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也写出了梅花这种乐观谦虚、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③体会梅花的品格,练习朗读。

  要读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却无意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乐观谦逊的作风。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到百花盛开之时候,梅花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花的坦荡与无私与众不同。)

  小结: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独放,在寒冷的季节里向人们通报着春的信息;当春天到来,百花盛开,梅花已经凋谢,却默默地在百花丛中微笑。让我们带着赞美之情,再来读读这两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的赞颂,老师也忍不住要赞颂梅花。(范读)

  (2)让我们都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课件中所呈现的音乐旋律与画面风雪交加、春回大地等变化,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花的风姿,梅花的品质。注意读出词的节奏与韵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风风雨雨刚把春天送回来,漫天风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却娇艳地盛开着。虽然美丽却不同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间预报。等鲜花盛开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1.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背下来?大家先试着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边的同学互相检查背诵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2.背诵并抄写这首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四季的悄然变化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

  3、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赞美四季,激发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一年四季的悄然变换及每个季节的迷人风景

  教学预案:

  课前欣赏四季图片

  一、导入

  1、师:看了刚才的景色,能告诉大家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学生回答(轻松、愉快、高兴……)

  师:就让我们带这这样的感受开始上课,好吗?

  2、师:(点击出示“四季树”图片)从画面上你感觉到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3、师:是啊,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是多么地奇妙啊,瞧!四季姑娘正迈着脚步向我们走来。(出示课题“四季的脚步”)

  师:你觉得四季的脚步该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聆听吧!

  (教师课件配乐朗诵)

  4、师:同学们,四季姑娘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走来,快去找找吧,她们都留下了什么样的礼物给我们?(翻到166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你们自由、放声地读读这首小诗,遇到难读的地方把它多读几次,直到正确、流利了为止,开始吧!

  学生一次自由读课文

  2、师:谁愿意来念念第一自然段?第二、第三、第四呢?

  指名四个学生朗读全文

  3、师:同学们自学的水平还真不错,那全班一起合作是不是也那么棒呢?

  全班齐读

  4、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老师还想请大家再读读这首小诗,一边读一边仔细观察这四个小节,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二次自由读课文

  5、师: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交流反馈

  6、师:你们的观察能力也特别棒,谁愿意来邀请春姑娘出场?(课件出示第一小节的第一、二行字)春天的脚步……

  指名一、两名学生朗读

  7、师:老师也感到了春天无声无息、不知不觉地到来,现在老师想让夏天、秋天、冬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课件出示“夏天的脚步……秋天的脚步……冬天的脚步……”)(教师板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分四个小组朗读,邀请四季姑娘出场。

  8、师:四季姑娘还给咱们班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呢!快把它拿出来吧,知道是谁送给你的吗?把它放在四季姑娘的身边。

  学生取出词语卡片,上台贴在相应季节处

  9、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四季姑娘的礼物都有些什么呀?(学生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板块学习

  1、师:四季姑娘就像四个美丽的天使,给我们捎来了这么多礼物,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季节姑娘,用你的朗读来向她表示感谢,好吗?

  学生自由选择相应段落联系朗读

  春天段:①师:请该生读读第一小节;(让大家感觉到你对春天的喜欢)(指导“歌儿”的儿化)

  ②师:老师也很喜欢春天,让老师也来读读这一小节,好吗?(故意漏掉“赶”)

  ③师:是啊,同学们看,在春姑娘的召唤下,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迎春花竞相开放,小草弟弟也拼命地钻出了地面,给大地母亲披上了一件绿衣裳,它们谁也不肯落后,都急着赶来向春天报到呢。这景色多美啊!

  ④师:有位小朋友也写了首诗想送给春姑娘,他想请我们二(4)班的同学把它念给春姑娘听,愿意吗?(出示“春天是这样来的”)先自己准备一下/一起把小诗送上。

  ⑤师:念得多好啊!春姑娘穿着五颜六色的彩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来念念这一小节。

  夏天段:①师:为什么喜欢夏天啊?

  ②师:还有谁也喜欢夏天?说说你的理由。

  ③师:原来夏天是如此的快乐,那就让我们快快乐乐地把这一小节送给夏姑娘,感谢她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欢乐。

  秋天段:①师:如果老师请你用一个词语赞美秋姑娘,你会怎么说?(出示句式“秋天是一个()的季节!)

  ②师:是啊,金秋时节,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有许多古人也写下了很多诗句来赞美秋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番吧!(出示两首古诗)

  ③师:请所有喜欢秋天的孩子们起立,让我们把最甜美的声音献给秋姑娘。

  冬天段:①师:冬姑娘裹着厚厚的棉袄向我们走来,听着“呼呼”的北风声,你感觉到了什么?

  ②师:是啊,北风爷爷出来了,谁来读读?(出示“呼呼”)恩,感觉到冷飕飕的`/还能更冷一些吗?/听出来了,北风真呼啸着走来,我感到了冬天的寒冷。

  ③师:北风虽然冷,但它的歌声能让小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这样的景色多美啊!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小节。

  2、师:四季姑娘多神奇啊!她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丽。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表达我们对四季的喜爱和赞美,还是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追寻她们的足迹吧!同学们,让我们把这首美丽的小诗当作一种最美的祝福献给所有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好吗?下面请欣赏城北小学二(4)班学生表演的诗朗诵《四季的脚步》。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点击出示作业题)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自己喜爱的季节。

  1、(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背小诗;(选一小节或全文)

  2、(画一画)你喜欢的季节;

  3、(写一写)仿写一首小诗,送给你喜欢的季节。(可选择黑板上的词语)

  ()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唱起了歌儿

  ——(),(),

  ()。

  附件资料:

  春天是这样来的

  丁冬,丁冬,

  小溪试了试清脆的嗓子,

  啊,春天是唱着歌来的!

  呼啦,呼啦,

  柳树弯弯柔软的腰,

  啊,春天是跳着舞来的!

  哔剥(bbō),哔剥,

  春笋在泥地里快活地拔节,

  啊,春天是放着鞭炮(biānpo)来的!

  秋月山行

  宋:程颢唐:杜牧

  清溪流过碧山头,远上寒山石径斜,

  空水澄鲜一色秋。白云深处有人家。

  隔断红尘三十里,停车坐爱枫林晚,

  白云红叶雨悠悠。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7个认读字。

  2、会读指定的词语,了解生字或词语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思。

  能力:

  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看拼音读儿歌,做到停顿适当,大体了解的意思;能照田格里的范字写字。

  2、能用喜欢的词语说句子,能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情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和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指导写 “海”“洋”两个字

  教学难点:结合儿歌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结合生活实际感悟“三点水”的意思。

  查阅资料:搜集带有“氵”的汉字。

  教、学具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离孩子的生活环境较远,为了让孩子们对江、河、海、池塘等有比较深刻的感观认识,感悟这些事物都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搜集了大量资料,如图片、录像,精心制作了课件,并配有音乐等让学生欣赏感悟,加深对字的理解。

  1、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时能抓住学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这一特点,通过江、河、湖、海、池塘、波浪等形象的图片、录像,让孩子们感悟这些事物都与水有关系,激发识字兴趣。

  2、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生物的图片,感悟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到的用“有……有……还有……”的句式说完整。“海底世界真奇妙!有……有……还有……。”

  3、以文本为支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如由学生在看图片和录像中引出。“认识长江、黄河在我国地图上的位置”、以及长江是我国的最大河流,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第二大河。认识家乡的潮白河和密云水库(人工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再如“课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一些带有三点水旁的字,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扩展知识面,增加识字量。

  4、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写字习惯。

  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学生来谈谈如何识记字。如何写好字。例如:“池”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三点水,右边一个也,合起来就念池。池塘的池;水池的池。在写字教学上,我详细指导了“海”,在课件中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让学生观察,先从整体上感观“海”结构,后观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笔顺是怎样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当小老师来完成以上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情趣,又让学生集中了精神。在教师范写后,学生自己练习在田字格中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儿歌,请你自己读读儿歌的题目,观察题目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三点水)

  2、师:你们真会观察,江河湖海波浪这几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三点水 (出示红色的偏旁)

  3、三点水是偏旁,它的本领可大了,它可以和许多字放在一起组成新字,他们就藏在这首儿歌中,请你借助拼音读课文。

  二、初读

  1、自己读课文,注意看着拼音度准确。

  2、指名读

  3、再读文,边读边圈出带有三点水的字。

  4、看着投影看看你圈对了没有。

  3、三点水和大家做了朋友,它可高兴了,想带大家到它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想去吗?我们快坐好和它一起出发吧!

  二、新授:看图感悟

  (一)认识“江”“河”

  1、(出示课件)认识江、河两个字

  你们看,这是一条大江,江水多么清澈啊,这个字就念“江”,记字形。

  这是一条宽阔的大河,河水弯弯曲曲的流向远方,这个字就是“河”,记字形。

  师:谁知道在古代“江河”分别指哪条江,哪条河?

  生:长江 黄河

  2、介绍长江、黄河

  在古代“江”“河”分别指是长江、黄河。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国的象征。让我们看一看长江和黄河在我国地图上的位置吧,这条弯弯弯曲曲的就是长江、上面这条像个“几”字的就是黄河。(出示课件)

  师:谁还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哪条江,哪条河吗?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潮河白河流经我们密云县。

  师:这些江河各有特点,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资料交流。

  3、三点水还要请大家欣赏一下祖国美丽的江河(观看录像)。

  4、师:你能从“江”、“河”两个字中任选一字来组词吗?

  出示:长江、江河、江面、小河、河水、河边、河面……

  你能用组的词说一句话吗?(小河)弯弯曲曲的小河从门前流过。

  5、指导写字

  观察江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重点笔画

  学生自己描写,教师巡视。

  (二)海

  1、导:你们知道江河最终将流入哪里吗?(指名读词:海洋 记字形)你们想看看大海吗?(课件)快看看海里有什么呀?(读词:鲸鱼) 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的家在哪儿,赶快读读这句话吧!

  鲸鱼最爱大海洋。(出示课件)

  2、师:看,这一层层雪白的是——波浪(指名读词:波浪 记字形)你们看,浪花唱这歌跑来了。浪花跑去有跑来,像一群群淘气的娃娃。

  3、海面看过了,三点水想带我们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

  (1)你都看到了什么?(海星,乌贼、海藻、海马、章鱼 )

  (2)师:海底世界真奇妙!那你能把刚才看到的、说到的这些,用有…有…还有…这个句式说一说可以吗?同桌互说(出示课件)海里有…有…还有…。

  4、组词,出示:海洋、大海、海面、海浪、波浪、浪花

  5、指导写字

  看田字格观察海洋的特点

  师:老师觉得“海”这个字最难写,你们能帮帮老师,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漂亮吗?(好)观察“海”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海”是左右结构的字。(笔画落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左窄右宽,左边的三点水不在一条直线上,成一条弧线,撇从竖中线起笔,横稍短,竖折从竖中线起笔,中间的横压在横中线上)

  师: 那我们就来写一写吧!

  生:自己先描红。

  师:范写。学生独立写一个“海”字。(展示)

  (三)湖

  海面时常波涛翻滚,湖面跟它比起来可就平静的多了!(出示图片)师:你觉得湖面平静得像什么?(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密云水库,是北京最大的人工湖。

  (四)池塘

  1、比起湖来,池塘可就小得多了,(拼读:池塘)你们看谁生活在池塘里呀?(读词:蝌蚪)池塘里有( )。

  2、是怎样记“池”这个字的呢?

  3、读词语:池塘、小池、水池

  (五)读儿歌,记字形

  1、小结:刚才我们跟三点水一起游览了它的家乡,我们看到了三点水的家乡在江河、在海洋、在湖泊、在池塘,哪一处都是那么美!下面我们在来读读这首小儿歌!

  2、巩固字音、记字形

  江 河 洋 海 波 浪 池

  三、课上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挂图、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2、初步了解并会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联系实际,引入课文

  (1)教师随手抓起一张废纸(准备),揉成一团随便扔在地上,接着问:小朋友们,老师刚刚做了什么?老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但是老师刚刚看到有些小朋友就是这样做的,同学们相信吗?不信的话,我们一起来看第18课。请小朋友们把课本翻到第48页。同时在黑板上揭题,齐读课题。学习“纸”字(请看幻灯片),带读,注意翘舌音,右边比较难写,老师板演,学生书空,并数笔画.应注意的难点是:强调"纸"字下面没有点,可以用"地下没有木屑"来帮助记忆;末笔是一个斜钩。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桌下的纸团是从哪里来的?请小朋友们合上书本,先听录音。在听的时侯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小朋友的'故事呢?

  (2)放录音,结束后,指名回答以上的问题,得到答案后,出示课文挂图。

  (3)那么丁丁、小刚和冬冬各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先朗读课文,想一想这个问题.在读的时候要按照拼音读准字音,把生字圈起来,自己想办法记生字。

  3、结合理解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

  (1)丁丁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第1节,指名读第1节。

  ①要求回答提出的问题.

  ②学习生字(请看幻灯片)

  a、“完”:带读,跟读,指名读(板书:田字格中教师书写),说说间架结构.

  问:做完作业的"完"是什么意思?

  b、“作业”:(步骤同上).“作”字还要注意平舌音;“业”注意笔顺(学生看田字格下“业”的笔顺),带领学生书空.

  c、“成”:(步骤同上).难点是读音(翘舌)和笔顺,末笔是点.

  ③齐读这一小节.

  (2)我们来看小刚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指名读第2节.

  ①要求回答上一个问题。

  ②学习带读字“踢”(请看幻灯片)分析间架结构。

  ③齐读这一小节。

  (3)那么冬冬又是怎样对待这个纸团的呢?指名读第二节。

  ①回答。②学习生字“脸”(请看幻灯片),分析间架结构。③齐读第3小节。

  4.巩固生字和新词

  (1)出示生字和新词卡片,抽读(纠正),带读。

  ? ? ??(2)书写指导,重点是“纸,业,成”。

  5.作业:朗读并抄写课后的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汉字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