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6 09:26:0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集合10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几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感受想象的神奇,激发科幻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激发想象力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10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到太空已不是梦想,太空到底是怎样的?和地球是否一样?太空上有医院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件发生在太空医院里的离奇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度课文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学生在书上勾划生字、新词,同位相互检查自学情况

  3、检查生字重点指导:诧纽书写知道:舔

  4、学生轮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5、石说大意

  三、:讲述了“我”到太空医院治疗烧伤的神奇的故事。想知道太空医院到底如何神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书读课文

  3、上查找有关太空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

  2、体会“我”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心情和感受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重点品析

  师:由于烧伤“我”住进了太空亿元,在太空医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的神奇让“我”新奇不已,难以置信,默读3-20节,思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有哪些神奇的地方?给作者带来哪些感受?学生默读课文勾划句子并批注

  二、与文本对话,引发共鸣

  1、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神奇一:“可是干裂的嘴唇发出了火灼般的疼痛……朝我嘴里伸来。”a.学生感受读悟b.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感受如何??学生移情体验,读句子

  神奇二:“真奇怪……我很容易地转过去。”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此时“我”的心情又如何?从哪里看出?

  c.分角色读10-14节,感受心情由迷惑到诧异的变化

  神奇三:“突然,一个奇怪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悬挂在空中。”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神奇四:“我调过头一看……在给我打针呢。”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如果此时是你在治疗,你心情如何?

  c.带着感受读句子

  神奇五:“你现在可以把身上的……敞开着。”

  a.学生谈感受,提出质疑估计质疑:为什么要在身上涂上一层乳白色的保护膜?

  b.学生自己展开猜想

  c.在书上寻找谜底,谈谈此时自己有何感受

  d.此时的”我”还有什么疑问?学习22节

  e.当”我”的疑惑解答出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三、合理补白,全文

  1、当“我”健康出院,准备返回地球时,“我”会对白衣大夫说些什么?

  2、你觉得作者关于太空医院的'想法,将来有可能实现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前许多人们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顺风耳”现在人们发明了电话,有了因特,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千里眼”,现在有了电视,可视电话。科学技术的神奇让人们有了呼风唤雨的巨大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医院能变成现实,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揣一颗梦想之心,并又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决心。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画一幅科幻或编一个科幻故事

  板书:21.太空医院

  翻身——怀疑——神奇——迷惑——打针——诧异——涂保护膜

  尼龙丝病床梦想成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3、使学生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教育学生珍惜春光。

  4、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课文。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抓住突出春天特点的词,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春天的特征。

  2、说话训练。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件一)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猜谜语:有三个人去看太阳。(打一字谜)(展示课件)

  2、引入:你知道春天有什么特点吗?你还想知道春天其他特点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春天带来什么变化?

  2、指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展示课件)

  指导学生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看图上画的都是什么,怎么样。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诗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在谈的过程中,老师重点点拨。

  (1)你在这一段中,从哪些方面知道春天已经来了?

  (2)培养学生抓重点词理解诗文内容,抓重点词了解春天的特征的能力。

  理解绿,红的意思。

  绿说明柳树发芽了,红说明桃树开花了。

  (3)让学生知道这句话是从植物方面介绍春天牲的。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春天来了,还有哪些植物有什么特征性变化? (展示课件)

  (4)指导学生朗读。

  绿,红,柳,桃要重读。

  (5)让学生抓住来,醒两个词理解。

  来是因为燕子是候鸟,冬天到南方过冬,春天暖了,燕子才南方飞回来。醒是因为青蛙是冬眠动物,就是冬天,青蛙藏在田间的地洞里,不吃不喝地睡觉,春天暖了,青蛙从冬眠醒来,从地洞里钻出来,捉害虫。

  (6)指导学生再看图,说话训练。(展示课件)

  a、找到柳树,桃花,燕子,青蛙。(展示课件)

  b、填空:春天来了,柳树( )。桃树( )。燕子( )。青蛙( )。

  (7)指导学生读第一节:注意读出语气,读出春天的美和春天的特征。

  同学们,春天来了,春风吹拂着大地,柳树绿了,桃花红了,再加上飞来的燕子和醒来的青蛙,这是多么美的一幅图画呀,请你读出这种春天的美和春天的特征。

  学生试读,适当范读,指名读。

  (8)指导学生背诵这节。

  第二课时(课件二)

  一、复习巩固。

  学了第一段,你知道也春天有哪些特点?(展示课件)

  二、学习新知:学习第二节。(小组学习)(展示课件)

  1、学生自学,引导边学边看图,边思考:这一段写了春天的什么特征?

  2、小组讨论。

  3、学生代表汇报:

  4、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到:

  (1)知道春天的风是怎样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轻轻地吹,细细地下是指春天风一般是微风,雨下得不是那么急而大,没有夏天的那种疾风暴雨。

  (2)抓重点词快来种反复理解。

  a、从种字知道了春天是播种、种植的季节,只有春天的播种,才有秋天的收获。

  联系生活实际:有很多花草,是春天种植,夏天开花。一些农作物,比如:玉米,豆类,蔬菜,棉花,都是春天播种,秋天心眼儿。

  b、快来种中快来的意思是,要人们珍惜这春天的大好时光,赶快种植,只有辛勤地种植,才有秋天丰硕地心收获,使学生的朗读。

  (3)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诵

  三、整理全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

  2、有谁会看着课文插图说一段话。(展示课件)

  春天来了,风儿( ),小雨( )。柳树( )。桃树( )。燕子( )。青蛙( )。小朋友们( )。

  3、这些句子写得多好啊!它使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春风唤醒了柳树、桃花、燕子、青蛙和春雨,如果你就是他们,会怎么感谢春风呢?

  四、拓展练习。

  1、春天多美啊!你知道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吗? (展示课件)

  2、从古到今,大家用各种方式赞美春天有的用画画,有的用唱歌,有的用古诗,有的用写文章,还有的用优美的舞蹈。你认为春天美丽吗?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3、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赞美春天。 (展示课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4、了解五首诗的创作背景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饮酒》和《己亥杂诗》

  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炼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着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起,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二、学习《饮酒》其五

  三、1、请学生回忆陶渊明的有关情况

  2、介绍写作背景:《饮酒》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弃官归隐的第20年(417年)写成的一组五言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二十首,以这一首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饮酒》录音,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指导朗读。(3)理解大意

  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就好像心静自热凉一样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4)课文研讨。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5)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二、学习《己亥杂诗》

  1、简介作者:龚自珍(1792—1841),清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九年(1829)进士。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日《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2、朗读全诗

  3理解大意: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行路难》

  1、回忆李白的有关情况。2、简介写作背景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二年,未能受到重用,“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悲愤而写了这组诗。共三首。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4、探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深层含义。(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第三课时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理解大意 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5、思想内容: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6、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t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白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7、艺术特色。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

  8、归纳总结: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第四课时

  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解题。

  2、研习课文。

  (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

  (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

  (3)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

  (4)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

  (5)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认读词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训练;

  巩固音节的拼读,,强化学生运用拼音来读准字音的习惯;

  动手拼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词语的归类;

  拼读音节;

  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词语的归类:

  音节的拼读,尤其是轻声.

  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 三个圈圈,三根小棒 拼好的小鸭和小兔

  学具: 三个圈圈 三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要举办一次舞会(课件),邀请了很多朋友参加.可是这些朋友很久没有跟他见过面了,圣诞老人都快认不出来了,他非常着急.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帮他啊?

  二、 认字归类.

  1. (出示课件)小朋友看,这些就是圣诞老人要请的朋友,现在就要请你们来认一认了.

  2. 同桌之间交流读词语,提醒注意轻声.教师下位指导巡视.

  3. 指名读.

  生评生读,师评生读.

  4. 齐读.

  5. 圣诞老人非常感谢小朋友们替他找到了他的朋友们.可是,他又遇上了件麻烦事.原来圣诞老人的.房子很小,只能够摆下三张桌子,圣诞老人一共请了多少位朋友啊?(学生数数)现在就要请聪明的小朋友来替他想想办法了.怎么排座位才能让每一桌的客人都满意呢?小朋友们排好了之后还得告诉老师,为什么这么排,为什么把这些词语放在一起.

  6.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下位巡视.

  7. 指名回答,课件演示.

  8. 圣诞老人真的非常感谢小朋友们能够这么热情的帮助他解决难题,表扬自己!看,圣诞老人的朋友们都坐好了!(提示学生坐好)

  9. 圣诞老人这次只请了12位朋友,他觉得不够热闹,要是有更多懂得朋友来参加这个舞会该有多好啊!小朋友们想一想,每一组词语里还能排上哪些不同的但是相类似的词语呢?我们一起来给圣诞老人找朋友,好吗?

  10. 学生自由讨论,小组交流.

  11. 老师提示: 属于动物的词语你还找到了哪些?

  属于人物的词语你还能找到哪些?

  属于动作的词语呢?

  课间休息: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圣诞老人看到小朋友们帮他找到了这么多的新朋友,可高兴了!看,舞会开始了!(课件)

  圣诞老人也热情的邀请小朋友们来参加他的舞会呢!(生跟着音乐唱游)

  三、拼拼读读。

  1. 过渡(音乐戛然而止,出示课件)

  小朋友看,从森林里走来了一只大怪兽,他说:“哼,想要继续舞会,还得过我这一关

  !(出示课件:拼拼读读)

  2.(出示三个圈圈)老师左手拿的是什么?(“三个圈圈”)

  (出示三根小棒)老师右手拿的是什么?(“三条直线”)

  (出示小鸭形状)拼出了什么?(“拼出小鸭”)怎么知道是小鸭?(“嘴巴扁扁”)

  (出示小兔形状)还拼出了什么?(“拼出小兔”)你怎么知道的?(“尾巴短短”)

  (课件)“还能拼什么?你来试试看!”

  哦,原来这就是大怪兽给我们出的难题!小朋友们想不想舞会继续?(想)那我们一起来解决大怪兽给我们出的这道难题,好不好?

  3.打开书33面,大声的读儿歌,注意轻省,不会人的字请拼音来“帮忙”,比一比,看谁会拼的音节最多!(自由读)

  4.指名拼读。生评生读,纠正字音。

  小组读,全班读。

  5.读了儿歌,谁能说说你从儿歌中都知道了什么?

  指名答

  6.想一想,你用三个圈圈,三根小棍还能拼什么?

  学生动手拼一拼,师下位巡视。

  7.学生上台演示。

  四、小结。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看了小朋友们的表现,怪兽说:“恩,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欢迎参加圣诞老人的舞会!”(生跟着音乐动起来)

  五、 下课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牢”“印”“此”四个生字以及多音字“当”。

  2.掌握“既..又..”的句式,并能口头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4.懂得生活中要善于分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识字,读准多音字“当”。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明白不是谁的意见都得听,别人的意见要通过思考才接受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大家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鸡妈妈的图片:这是谁呀?大家跟鸡妈妈打招呼。

  2.师:鸡妈妈有许多孩子,为了不让孩子风餐露宿,它建造了一所新房子。我们来参观一下吧!(出示图片)

  师:瞧,这就是鸡妈妈的新房子,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新房子里。(板书课题)谁能来读课题,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谁的新房子。(指名读课题)谁再来读课题,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是鸡妈妈的什么。(指名读)看来同一个课题,不同的读法,要表达的意思侧重点也不同了,这就是读书的魅力所在。

  3.《鸡妈妈的新房子》是怎样一个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73页,仔细地读读这个故事,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评价。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1段

  1.读得真好,鸡妈妈也来欢迎我们啦!我们再观察一下鸡妈妈的新房子,你感觉怎么样,请你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2.课文中有一句话也描写了鸡妈妈的新房子。课件出示:鸡妈妈的新房子造好了,既漂亮又牢固。

  师:新房子很漂亮,我们刚才用眼睛看到了。那你知道牢固是什么意思吗?

  师:是啊,鸡妈妈的新房子很坚固,很结实,不会受到刮大风下大雨的影响,鸡宝宝们呆在里面安全极了。

  师:谁能用朗读夸夸鸡妈妈的新房子。指名朗读:你读出了新房子的漂亮和牢固,看来你很喜欢鸡妈妈的.新房子。

  师:这里用上“既?又?”把新房子的两个不同的特点连起来,你也能用这样“既?又?”来说一句话吗?

  (二)学习2-3段

  1.住在这么漂亮坚固的新房子里,鸡妈妈一家一定幸福极了。可是有小动物却来给鸡妈妈提意见了!谁来提意见了?他们提了什么意见呢?自己读2-6自然段,找一找,用直线把他们的意见划下来。交流反馈:板书鹅大哥狐狸

  2.两个人都建议鸡妈妈开窗,那到底谁的意见该听呢?我们先来看看鹅大哥的意见。指名先读,你们觉得鹅大哥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有礼貌、热情、好心、诚心诚意)你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

  3.听了鹅大哥提的意见,鸡妈妈的态度怎么样?出示:鸡妈妈听了,很不高兴。你们猜她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呀?

  4.那鹅大哥的意见到底好不好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说)

  师:你什么时候也有这样又闷又热的感觉呢?(挤的公交车,夏天下雷雨之前,夏天我们坐在教室里,使用多媒体,把窗帘拉上了,又关门、关窗时)

  师:是呀,整天生活在这样又闷又热的环境里,没有新鲜的空气,怪不得鸡娃娃都生病了。还好,鸡妈妈听了鹅大哥的建议,她赶紧在墙上开了个窗。这样——清新的空气进来了。

  师:小朋友,你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哪里的空气比较清新呢?创设情景:让我们一起来想像一下,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一位老奶奶来到公园里散步,微风吹拂,路边的花儿发出阵阵清香,小鸟在耳边欢唱,我们闻一闻周围的空气,感觉神清气爽,这就是清新。

  5.师:小朋友,学到这里,我们知道鹅大哥让鸡妈妈开窗,是为了让房子空气流通,让清新的空气进来,才使鸡娃娃的病好了。看来,鹅大哥是关心鸡妈妈一家的,是真心为鸡妈妈好的,他的意见是----善意的板书:善意

  6.鸡妈妈听了鹅大哥善意的意见,开了窗,鸡娃娃的病都好了,这个时候你猜猜鸡妈妈会怎么想呢?(要是早一点听鹅大哥的话,我的娃娃就不会生病了,以后一定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嗯,课文里也是这么写的。——出示:以后一定要多听别人的意见。

  (三)学习4-6段

  1.我们再来看看狐狸的建议。指名读。

  2.听了狐狸的建议,鸡妈妈是怎么做的?指名说,出示:鸡妈妈听了狐狸的话,就把窗子开得大大的。指导朗读。

  3.通过上次的事情,鸡妈妈明白了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可是这次,它听从狐狸的意见,结果怎么样?(少了一只鸡娃娃)鸡娃娃哪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指名读,出示:忽然,她在窗台上发现了狐狸的脚印。鸡妈妈明白了,自己上了狐狸的当。认识多音字“当”。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狐狸干坏事的证据。原来狐狸让鸡妈妈把窗开得大大的,为的是??(偷鸡)多狡猾的狐狸呀!指导读狐狸的建议,教师点评(别有用心、不怀好意、诡计多端)

  4.是啊,狐狸给鸡妈妈提建议是为了方便自己偷鸡娃娃,对鸡妈妈来说,这种建议是不怀好意的,是恶意的。板书:恶意。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师:故事学到这里,你一定有很多感受,你想对鸡妈妈说些什么呢?

  2.师:鸡妈妈明白了这个道理了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从此”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引导学生理解从此。

  3.课文学完了,我相信学生们的收获一定很大,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个道理,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辨别善意的和恶意的意见。对于善意的意见,我们要多听,对恶意的意见,我们要多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板书设计:

  鹅大哥狐狸善意恶意

  要多听别人的意见

  不是谁的意见都得听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听范读

  ⑷个人自由朗读。

  ⑸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参加。

  ⑻耕织:耕田织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回、片、皮” 3 个生字。认识“横钩”1 个笔画。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白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放映课件《秋天的菜园》,配乐曲《小燕子》。

  2、看了这丰收的菜园,你想说什么?

  3、一个有趣的故事发生了,故事的.名字叫《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音,用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

  2、再读课文,要把词句读得正确、流利,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用各种好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并给生字组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次、再、仔”是平舌音,“什”是翘舌音、前鼻音,“样、兴”是后鼻音,“么、得”读轻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有效的方法识记生字,认识“王字旁”。(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回答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A、这句话是谁说的? B、为什么说“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三、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用横线画出小燕子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燕子妈妈说的话。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燕子妈妈的话要亲切,读出对小燕子的鼓励,小燕子说的话语速要较快,读出它的高兴。)

  四、指导写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回”“片”“皮”,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书空。认识新笔画“横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卡片。

  二、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练习,并仿照例子练说。

  课件出示:看看 看一看 说说 说一说

  比比_________ 读读___________

  听听_________ 数数___________

  你还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出示问题。

  (1)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每次都看到了什么?

  (2)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3)小燕子去菜园看了几次?(用序号标出来。)

  (4)每次看到了什么?用横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5)教师出示冬瓜与茄子实物,指导学生观察。

  (6)燕子妈妈为什么会夸小燕子?用符号圈出燕子妈妈每一次夸小燕子的话,读一读,注意读出夸奖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评议。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

语文教案 篇8

  一、教学构想: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可以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接受了一次洗礼。

  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喜欢饭后出去散散步吗?和谁一起散过步?如果你和你的父母爷爷奶奶出去散步,你要走小路,因为小路风景优美。而父亲选择走大路照顾体弱的奶奶。此时你会怎么办。”

  ……

  我接着介绍说:“《散步》中的情况跟刚才设想的类似,只不过主角换成了长大后的你们。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看看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2、放声朗读课文,(4分钟)借助工具书 ,掌握如下的生字词,利用投影学习一下

  熬 过( áo ) 嫩 芽(nèn ) 分 歧( qí ) 波光粼粼(lín lín)

  词语的解释: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多音字:

  累 lèi 劳累 铺 pū 铺盖 散 sàn 散步

  lěi 积累 pù 商铺 sǎn 散文

  léi 累赘

  3、交流我们的初读收获:

  2分钟思考: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提示: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①明确: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的事情。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书上的语句)

  4、初读感悟:

  师:祖孙三代有说有笑,在这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着步,多惬意啊。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岔路”。面对“岔路”,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你知道他们选择了什么?

  5、交流你的收获:

  母亲:走大路 平顺 风烛残年 (她老了,身体不好)

  儿子:走小路 有意思 好奇心强 (美的风的'风景)

  我: 走大路又生变故:母亲变主意了,走小路。附带着条件 “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你能读懂他们的“选择”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别忘了在你有感觉的地方写一写,画一画。

  说说你对每个人选择的理解,你看出了什么,请大家说一说。我看出了家庭的和谐,家人之间的互相体谅与爱护 。

  我看出了“我”的孝道

  我看出了妻子的贤惠

  我看出了儿子的聪明

  我看出了母亲的慈爱

  我看出了浓浓的亲情

  我看出了我们应该尊老爱幼。

  引导认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老爱幼。尊老是第一位的。

  师小结:其实,对一个人来说,父母和子女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是他的全部,也是他的唯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尊老 )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

  6、品读重点段落

  师:在这条充满着阳光、充满着温馨的乡间小路上,家庭的小矛盾解决了,但爱的故事却在继续延续……“这样,我们在阳光下,……我蹲下来,……”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你懂得这段话的含义吗?再读一遍,写下你的感悟。

  感悟角度:

  我和妻子、背着的一老一小,就是我们的世界。

  每一个家,都是有老、中、青三代人组成。

  我们要老吾老,幼吾幼。

  家是组成社会的单元,是民族的希望。

  我,妻子——中年人,作为一个成熟的生命,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重任。生命不息,爱与责任就这样一代代的传递下去。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在这里,我深深感受到了成熟的生命对幼小生命的呵护,对衰老生命的敬重。

  7、结合板书,提升自己的认识。

  让我们静心沉思自己的经历,说说生活中,你是如何看待“亲情”与“生命”的。(考虑2分钟)抽学生谈一下吧。(在班得瑞的《春野》中交流我们的感悟)

  三、课堂小结:(家庭的重任,是我们甘愿承受的。香港作家张晓风就说过“家庭,是一种甜蜜的负荷”,为了这个甜蜜的负荷,我们含辛茹苦,努力付出,我想在我们同学十几年的生命旅程中,肯定有这种让你感动,让你回味的幸福。

  所以今天晚上回家,让我们用行动表达爱: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个简单的按摩或者为父母洗洗脚……真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板书:

  | 幼小的生命 | | 衰老的生命 |

  | 呵护 关爱 尊重 善待 |

  责|任

  使 | 命

  成熟的生命

  五、作业设计

  真情行动: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捶捶背,揉揉肩,做个简单的按摩或为父母洗洗脚等,感受一下自己的背和父母的背有什么不同。真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了l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三)品读体验

  1、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2、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品读体验

  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提升感悟,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祖国文化古迹的思想感情。

  4、齐读课文(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二、巩固延伸

  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写一篇赞美长城的短文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课外知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语文的教学重课堂——学知识、提能力,而课外积累则是——懂运用。赞长城,要先了解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这就需要有课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与长城有关的课文,再介绍对联的相关常识,有了这些铺垫,再来学课文,已由难变易了。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和积累词语。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探究科学奥秘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1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个词语。

  教学难点:对恐龙灭绝原因的想象,并产生探究愿望。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了解和研究恐龙的兴趣。

  2、同学们想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吗?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出示课题,恐龙的灭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3、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认读。

  4、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大家共同解决。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告诉了我们几种说法?

  2、你赞同哪种说法呢?

  3、认识省略号“……”

  4、理解难懂的词语。如:“躲避”、“耐不住”、“枯萎”等。

  5、课后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四、小结

  恐龙的灭绝至今还是个谜,希望同学们长大后能把它解开。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读一读。

  二、识字写字

  1、出示认读字卡片。

  (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怎样识记这几个字。

  2、出示本课要求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1)用字组词,护词,理解字义。

  (2)重点指导较难或易写错的字。

  “染”字上半部右边的“九”字,不要多加一点。“谜”字先写“讠”,再写“米”,最后写走之儿。注意“寒”字的书写。

  三、积累词语

  1、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

  2、积累:宏大、躲避、尘埃、枯萎、书籍、遮住、耐不住

  3、试着用上面的词语练习说话。

  4、学会积累,更要学会运用。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诗经教案10-22

语文翠鸟教案09-03

《语文园地》教案10-05

语文《检阅》教案11-07

语文优秀教案01-25

语文《识字》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