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10:26:35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精品(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二、 活动重点: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三、活动准备:

  小丑头、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回形针若干。

  四、活动过程:

  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丑,现在请小丑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

  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 学小丑变魔术吗?

  (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

  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饼干并教师示范圆形的二等分,请个别幼儿示范四等分。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

  5、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6、教师小结。

  五、活动延伸

  游戏:《卖饼干》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2、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设计】

  大班的孩子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对图形的分割组合比较感兴趣。为了加深幼儿对图形分割组合关系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思维灵活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割、组合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将一种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

  3、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难点:图形的组合创新。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正方形的卡纸、相机。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的卡纸、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图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在哪见过?那这个机器人跟你们以前见过的有什么不同?这个是由什么组成的?找一找机器人身体各个部位是什么图形?看看机器人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折一折。

  (1)咱们变个魔术吧?(分给幼儿每人一张纸)这是什么图形?老师告诉你,它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会变成两个其它形状的图形。咱们都来折一折,看看它会变成两个什么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师观察、指导。

  (3)幼儿演示变化的结果,一个正方形变出两个图形。

  (4)试着折折你刚才没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师观察指导。

  (3)说说你的一个正方形变化出了两个什么图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儿作品。

  3、比一比。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谁的两个图形一样大?(正方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

  4、拼一拼。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图形,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剪开后的两个图形还能合成原来的图形。)

  三、图形宝宝大变身。

  1、现在把剪开的图形宝宝再继续变化,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真厉害!一个正方形能变化出这么多图形。

  2、图形拼贴。

  用你手中的图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组合成一个图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画,咱们看看谁的作品跟别人不一样,谁的更有创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把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

  【活动反思】

  第一次看到这个活动是在今年的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中市直三幼的一位老师讲的,当时眼前一亮,我的感受就是:噢,数学课原来可以这样上!这节活动打动我的地方有三点:第一是用一样材料(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玩转课堂;第二是老师精炼的语言;第三是神秘的电子白板的使用。因此联系自己的教学,我非常想尝试。正好园里组织优质课比赛,我主动报名参加了。

  接下来就是准备的过程。我首先努力回忆人家上课的场景,可是还是有些地方怎么也想不起来,又对着自己的听课笔记一遍遍的追忆,可是还是不如人意。于是上网搜,还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查到了一些关于这节课的一些文字材料(主要是针对目标定位的)以及这节课最原始的上课者(上海的陈青老师),我也在网上淘到了这节课的视频,仔细研究起来,结合自己的目标,我自己来了个批判接受的过程,内心在一遍遍的肯定又在一遍遍的否定,毕竟是自己要上,要有自己的思想,带着这样的精神,我准备好了教具,第一次在级部开始了试讲,试讲可以说是非常不成功的,老师们反映课没有亮点,时间太长,就像平时的'一节普通课,与优质课的标准还有距离,于是我又开始反思,把试讲的每一个环节回忆,自己再修改,重新制作了课件,经历了多个夜晚的疏理,一遍遍的试讲,不断的提高,才有了那天上课的效果。

  总结自己上的这节课,有三个地方可以肯定。第一,精炼的语言。其实这也是牛老师与级部老师为我磨课的结晶吧,可以说课上使用的都是有效的语言。语言的有效性节约了上课的时间,让幼儿听起来目标更明确。第二,过程的完整。当然这其中参考了市直三幼和上海陈青老师设计的方案,有些我也稍有变化,毕竟面对的孩子不同、地域不同。第三,关注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在游戏“碰碰乐”中每次试讲情况都不尽相同,拼出来的图形也不一样,因此在心里我做了预设与生成,我就想如果孩子们这样做了我要怎样引导,那样做了要怎样引导,有一套方案在脑子里,因此才不致于着急,真正关注到了孩子。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两个骰面上的点数写出相应的合成式.

  2,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大头子两个;小骰子,笔,记录纸,五角星若干.

  教学过程:

  一看骰子---小朋友看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小骰子)在哪里看到过?

  ---我们一起来看看骰子由几个面组成?每个面上的圆点都一样吗?(每人一个)

  二玩骰子---老师拿出一个大骰子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几点?是怎么看的?(看骰子应该看最上面)---老师把两个大骰子一起轻轻的掷在地上请小朋友看看是多少点?(是把两个骰面上的圆点合在一起数出来)---老师示范写出合成式.并告诉幼儿几和几合在一起是多少.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象刚才老师一样掷骰子并写出合成式.

  ---老师交代操作要求后幼儿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操作要求:两个人一组,其中一个小朋友把两个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后轻轻的掷在桌子上,请另一个小朋友写出合成式.掷骰子的小朋友检查他写得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奖一颗五角星.然后换一个人掷骰子,继续操作.)---请小朋友把他们的记录纸拿上来,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看看谁奖到的'五角星最多.

  叁游戏:掷骰抱团---老师掷大骰子,小朋友根据骰面上的点数几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这个环节需要小朋友自己来观察形状和颜色,所以较上个环节来说难度又增强了,目的让幼儿探索、比较翻出相对应的图形。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接触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学习5的分解,发现5的分解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5颗糖果、3 个动物头饰。每个幼儿一张记录纸,铅笔。

  活动过程:

  1、 每个幼儿有5颗糖果,两个动物头饰,一张记录纸和笔。教师利用布偶向幼儿提问:5 颗糖果要分给两位好朋友吃,请小朋友分分看,共有多少种分法,并请小朋友将分类的方法记在记录纸上。

  2、 请幼儿介绍糖果的分法。

  3、 老师在白板上把分糖果的情形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回答:

  (1)5颗糖有多少种分法?(4 种)

  (2)5的分解怎样排列才更有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排列顺序——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大,另一边的数字越来越小)

  请小朋友按照这个顺序自己将记录纸上 5 的分解重新排列。

  4、 与幼儿重温 3、4、5 的分解方法。

  5、 请幼儿观察分解的现象,说出其中的规律。( 3 有 2 种分法,4 有 3种分法,5 有 4 种分法。)

  活动评价:

  1、能找出 5 的分解方法。

  2、能说出分解的规律。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