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26 09:59:5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8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有趣的数字组合》就是根据这一理念,做到“数学活动生活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不少幼儿的家长都拥有私家车,孩子对车也越来越熟悉,在平时,孩子间对车也讨论的比较多。倾听他们的谈话,他们讨论的大多是车的颜色,种类,但关注车牌号码的幼儿并不多。其实在车牌号码中,蕴涵着很多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排列与组合是车牌中最大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几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活动重点:

  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活动难点:

  运用规律,尝试进行又快又全的排列组合。

  活动准备:

  教具:车的PPT、自制车牌号码。

  学具:两人一套数卡(3 4 7)、每人一套数卡(1 3 4 7)、笔和白纸。

  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一、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车,引出课题

  1、车上有什么?汽车由几部分组成?

  (车轮、车灯、车门、方向盘、座位……)

  小结:汽车由车头、车身、车尾三部分组成。

  2、我这里还有很多汽车的图片,请你们来看看图片上的车有什么特别?你喜欢它什么?

  3、你在马路上还看见有哪些车?

  4、怎样在马路上很快找到自己的车呢?

  小结:每一辆汽车都有不同的车牌号码。

  二、第一次操作,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播放PPT“陆老师的新车”

  (1)、这是老师的新车,是一辆银灰色的马自达。

  (2)、老师的车牌上有3 4 7三个数字,你们猜猜我的车牌号码会是什么?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3)、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3 4 7三张数卡进行排列组合,一人排另一人记录。(一组车牌一张纸)

  2、展示车牌

  (1)、每对孩子上交一张车牌,教师把上交的车牌展示在黑板上。

  (2)、看看车牌号有重复吗?假如大街上车牌一样,警察会怎样?

  (3)、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测,拿掉重复的车牌。

  (4)、谁手中还有与黑板上不一样的车牌。

  (5)、有什么办法又快又好地检查出来?

  小结规律:

  3 4 7 3 7 4 4 3 7 4 7 3

  7 3 4 7 4 3

  (按照次序,以每一个数字为排头,把剩下的数字交换位置)

  三、运用规律,尝试4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在3、4、7中再加一个数字1,我们试试用1、3、4、7这四个数字可以排出几组不同的车牌。

  2、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全排出来?

  3、幼儿四人合作,按照规律,每一个人负责一个数字记录不同的排列组合,最后把四个人记录合在一起。

  4、张贴幼儿记下的车牌,师生共同检验。

  四、比较辨别车牌上的颜色、汉字和英文字母,了解车牌的不同

  出示两张为4347的车牌(不同颜色)

  1、老师的车牌是4347,可是陆老师还看见一个车牌也是4347,为什么会这样?(颜色不同)

  小结:蓝色车牌是私家车,黄色车牌是教练车,黑色车牌是大使馆的车。

  出示两张车牌浙FQ4347 和沪DA4347。

  2、我还看见颜色、数字都一样的车牌,为什么会这样?

  (车牌上的汉字、英文字母不一样)

  3、小结:车牌上因为汉字、英文字母、数字排列组合不一样,才有了千千万万的车牌号。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积极表达对时间先后的想法。

  2、体会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

  3、增强时间意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情景。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看。他们是谁?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回答相应关于时间顺序的'问题。

  (1)请幼儿按照画面说一说兔宝宝是怎么画画的。

  教师:宝宝兔在做什么事情?小朋友在画画时要做哪些事情?宝宝兔应该怎样画火车?

  (2)请幼儿观察右边的图画,并说一说嘟嘟牛在做什么。

  教师:嘟嘟牛仔干什么?请你看看这是几点?钟的指针现在指向了哪些数字?大;考吧.你能为嘟嘟牛的生活排列出正确的顺序吗?(引导幼儿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方式进行简单陈述)

  3、分发幼儿用书,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1)分发幼儿用书教师:请小朋友轻轻的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坐到桌子旁边来。

  (2)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4页上半部分的图画,请幼儿逐一观察和回答每一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是怎么生长的?请你按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3)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4也下半部分的图画,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教师:请你观察画上面有什么,同样请你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4、检阅操作手册完成情况,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此活动虽然是个旧题目,但设计者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理解,最后得出结论。比如掌握难点“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都是主要让幼儿自己动手拨针,亲自尝试,验证得出结论。结尾部分也比较新颖,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一步掌握了学习内容。延伸活动中制作小钟表也是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8、9、10并了解其意义。

  2、认识数字8、9、10,能够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体匹配。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数字卡片1-10(2套)

  2.果树3棵

  3.苹果8个 4、梨9个 5、桃子10个

  活动过程:

  1、“拍手应数字”复习数字1-7 2、参观果园导入活动,认识数字8、9、10

  (1)认识数字8、9、10,,初步感知数量8、9、10。

  (2)请幼儿说说水果可以用几表示?例:出示数字8,说出8可以表示什么?

  3、幼儿操作练习

  (1)请幼儿给相应的水果送上数字。

  (2)请幼儿听声音匹配相应数字。

  4、游戏:“1234567”

  (1)介绍游戏规则:“我们围成圆圈边走边唱歌曲《1234567》,当老师说3个小朋友是一家时,大家就要找三个小朋友,抱在一起组成一个家。”

  (2)幼儿游戏3-4遍,教师引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找朋友。

  5、游戏:“数字蹲蹲”

  介绍游戏玩法:老师选4个小朋友分别拿上7-10的数字卡,教师手拿数字卡7,为游戏开头,如“数字7蹲,数字7蹲,数字7蹲完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数字9蹲完数字8蹲”以此类推,直至4位小朋友全蹲完。

  6、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虽说每堂课都会有瑕疵,但只要善于反思修正就是在进步,所以在后面的复习中,我会尽量填补一下之前课堂中有些没讲到的内容和单独指导学习进度稍慢的幼儿。增强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事,教师的持之以恒才能让幼儿的知识开出花,结上丰硕的果实。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自然物接续摆放的方法,测量物品的长短高矮。

  2、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3、乐意进行物品的无间隙接续摆放。

  活动准备

  1、教师操作图片卡;

  2、教学挂图;

  3、插塑积木,古式积木和纸条。

  活动过程

  一、故事欣赏。

  二、问题解决。

  1、围绕故事情节进行提问,激发幼儿进行测量的兴趣。

  (1)羽儿用什么为周夫人测量?周夫人的身高有几根筷子长?

  (2)到了布料店,羽儿买了多长的布?他买对了吗?为什么?

  (3)5根筷子和5根簪子测量出来的数字都是5,可是买来的布却短了,为什么?

  2、操作图卡,引导幼儿了解相同数量的不同测量物的长短比较。

  量一量筷子和簪子的.长度。

  3、引导幼儿操作古氏积木和插塑积木,尝试进行测量比较,理解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

  引导幼儿操作古氏积木和插塑积木,进行测量纸条长度。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拓展。

  1、请幼儿操作作业单。

  2、集体检查操作结果。

  3、: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不同种工具进行测量,还知道了测量的结果和量具的大小、长短有关。除了今天用的量具外,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来测量呢?小朋友回去后找一找、试一试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掌握20元的钱币兑换,进一步体验钱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商品,制定购物计划,并愿意把自己的购物计划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超市里带价格的商品图片,复印的钱币若干(包括1元、2元、5元、10元、20元)

  2、记录表格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小储蓄员”,复习10元以内钱币的兑换。

  导语:“你们都是最棒的储蓄员,怎么能把我的钱换成比它小的呢?”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钱币,引导幼儿用自己操作盘中的钱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干个1元、2元、5元的钱币)进行正确兑换。

  提问:

  ①“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2元的,请问怎么换?”

  ②“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5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③“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10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2、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探究20元钱币的兑换方法。

  (1)倾听故事:《没零钱的聪聪牛超市》

  (2)讨论:“怎样帮助聪聪牛把20元钱换成零钱?”并引导幼儿想出20元钱可以换成2个10元钱。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请两个小朋友一组用操作盒里的零钱随意搭配组成20元钱,组成以后,再数数你用了几个1元?2元?5元?10元钱?把个数填在记录表里。”

  (4)探究20元钱的多种兑换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并想出多种20元钱的兑换方法。(如:20元钱可换成10元和5元和2元和2元和1元;还可以换成4个5元的…… )

  3、制定并分享购物计划

  (1)提问:

  ①这是聪聪牛超市里的.商品图片,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商品?

  ②每种商品多少钱?你想买什么?

  (2)出示购物计划记录表,示范讲解记录方法

  引导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要买的东西,并把你想买的东西画在记录表上,记下它的价格。(教师指导幼儿用图画或剪贴的方式把选择的商品记下来;选商品时选一样,记一样。)

  (3)请小朋友互相讲解购物计划,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根据幼儿购物计划记录表与幼儿一同计算所需的钱数。并根据计划的可行性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活动区活动:

  (1)超市:请幼儿用20元钱进入超市购物。

  (2)数学区:请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20元以内钱币兑换。 附表1:20 元组合记 表姓名:

   钱币面值 ( )个 一元 二元 五元 十元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

  3、积极参加数学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操作探索图形组合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地砖、地板、黑板若干块

  2、学具:人手8张操作板、记录纸、铅笔

  3、经验准备:有分工与记录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观察“地砖”的外形特征。以故事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小白兔开了一家装修公司,需要招聘铺地砖的工作人员呢!他说只有最会动脑筋的孩子才能成功,你们要不要试一试?

  出示图1——8张地砖,引导幼儿认识、观察、比较它们的外形特征。

  师:这些就是用来铺地的地砖,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地砖形状、颜色、数量、方向等特征。)

  小结:他们的颜色、形状、方向、图形数量都不同,并且有的图形相同,但是方向是不同的!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进行图形的匹配与转换

  1、出示地板小猫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地板上的阴影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砖进行匹配.

  师:这是小猫家需要我们铺地砖的地板,黑色的部分表示可以铺地砖的空位,仔细观察地板上空位的形状,找找看第几号地砖铺进去后,不多不少刚刚填满。(请个别幼儿操作)谁愿意来试试!

  2、验证操作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地板铺好了吗?是不是不多不少刚刚填满呢?

  小结:要观察地板空位与地砖的形状、方向是否匹配,这样我们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将地板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三、感知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或大图形分割成其它的小图形)

  1、出示小狗家的地板,引导幼儿观察。

  师:看看小狗家的地板的空位有什么不一样?需要放入哪些地砖,能让这些空位不多不少刚好铺满。

  2、幼儿操作、分享、验证。

  操作要点:用两块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多种组合,填满地板上的空位。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A组的方法是2、4和5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1、没有将地板空位铺满;2、出现地砖重叠的现象;)

  小结:这一次是用不同形状的地砖进行组合铺满了地板上的空位,所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还可以完成更复杂的铺地砖任务。

  四、通过探索了解图形组合的多样性

  氛围的营造:你们不仅要把地砖不多不少刚刚铺满地板的空位,而且还要想出多种组合的方式,比比看最会动脑筋。

  1、出示小猪家的地板

  师:“小猪说这就是我家的地板,你们要把想到的不同组合的方式记录下来哦!看看你们在三分钟内有多少图形组合的方式”。

  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操作

  指导重点:图形的多种组合方式

  五、分享验证

  1、教师将幼儿最后一次操作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几号和几号组合起来的,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方法呢?(依次看第二种、第三种方法)

  2、小结

  师:每一组地板上的空位都是一样的,我们能通过操作发现这么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将地板铺满,也许不止这几种组合方式,小朋友们下来还可以继续和好朋友一起寻找。

  3、结束部分

  师:今天你们的表现真的很棒,小兔经理决定将你们都录取了,恭喜你们!

  活动总结

  通过这个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利用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进行感知几何图形之间分解与组合的关系,探索图形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个别幼儿在操作后不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探索的结果,记录不够详细,教师需多指导幼儿的记录方式。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练习视觉辨认的能力。

  2、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帽子图片,衣服图片,小熊,小猪形象卡片,投影仪,《我的数学》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出示小猪、小熊图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两位动物朋友,你看是谁啊?

  二、创设第一个情景:四件衣服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四件衣服中的两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小猪和小熊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它们喜欢一模一样的东西。有一天,他们来到商店,看到很多漂亮的衣服,但是他们只想买一件一模一样的衣服。

  师:谁愿意帮助它们?哪两件衣服是一模一样的呢?

  2、一一验证:其他衣服哪里不同

  、创设第二个情景:五顶帽子

  1、引导幼儿找出图片中五顶帽子中的'两顶一模一样的帽子

  师:小猪和小熊有一顶一模一样的帽子,他们很喜欢,可是不小心给混在一起了。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这两顶帽子?

  2、一一验证:其他帽子哪里不同

  、创设第三个情景:五辆车子

  1、引导幼儿观察书中的五辆车子

  师:小猪和小熊还有一辆漂亮的车子呢,可是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到底哪两辆车子会是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一一验证:其他车子哪里不同

  五、幼儿操作

  幼儿将一模一样的车子圈出来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排序的规律,有序地操作,并大胆记录。

  2、体验和同伴合作完成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海底总动员》,轻音乐,动物图片,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这里是美丽的海底世界,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去海底世界游一游、玩一玩吧!(听音乐学小鱼游)

  二、感知abbabb的规律,动手操作。

  1、小丑鱼和蓝藻鱼有几条?它们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呢?

  2、小丑鱼第一个来排队,蓝藻鱼排在小丑鱼的后面,又有一条小丑鱼游来了,后面还跟着一条蓝藻鱼呢!猜猜蓝藻鱼后面会跟着谁呢?为什么?

  总结:它们是按照:一条小丑鱼,一条蓝藻鱼,一条蓝藻鱼,一条小丑鱼,一条蓝藻鱼,一条蓝藻鱼……这样的规律来排队的.。

  3、集体讨论:出示小丑鱼、蓝藻鱼的标记,幼儿操作,按规律排队。

  4、提升经验,总结方法。

  三、感知abcabc的规律,幼儿合作完成操作。

  1、出示范例,幼儿讨论。

  小丑鱼、蓝藻鱼、海星开始玩排队游戏啦!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2、接下来是谁呢?你为什么这样排呢?

  总结:原来可以有很多种规律来排队,每次排队的方法都可以不一样。

  四、实践操作,提升经验。

  1、讲解操作要求--请你们两两合作动脑筋找出操作板上小动物排队的规律,接着排下去。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先完成的孩子讲述规律。

  3、展示操作板,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0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1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