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01 08:38:0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认识万以内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明白各数位表示的意义。

  教学构想: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并认识万以内的数;再利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知道了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今天,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一下上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练习

  学生自己看题4:这道题应该怎么做?

  试着连一连

  指生答

  游戏:同位合作,你说我写。

  三百零二、五千八百七十三、六百三十四、七百二十

  板书设计:二、手拉手

  万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作业设置:自主练习4、6

  课后: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课题数的运算(二)第 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 经历概括、计算、比较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

  通过复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为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巩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认真学习的态度。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 -( - )]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①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③(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课 后

  小 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内容: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其应用),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方程。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学情: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更习惯运用算术方法解题,这是因为他们之前长期用算术的思路思考问题,再学列方程时,往往会受到干扰。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过渡和对比,克服干扰,多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而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我想着重突出这么几点。

  1、通过创设有效的情境串,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借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抛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 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设计意图】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图写方程

  师:说的真好,那么请同学观察这幅图(P57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

  师: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方程吗?

  生:100+X=250.(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结合直观图例,应用方程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

  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

  生1: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设计意图】这样的提问,有多种回答,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验证方程中的未知数,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对不对呢?

  生:对,因为X=150时方程左边和右边相等。

  师:这时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刚才我们求X的过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解方程)请同学在书中找到这两个概念(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并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齐读的时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书在黑板上,并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师:你们能说出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么?讨论一下,然后汇报。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师:(出示例1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吗?

  生:x+3=9(板书:x+3=9)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方程。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电脑显示)

  师:我们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样使天平一边只剩x呢?

  生:天平两边同时减去3个球。(电脑显示)

  师:天平两边还平衡吗?怎样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师:为什么同时减3而不是其它数呢?

  生:方程两边同时减3就可以使方程一边只剩x。

  (2)检验方程的解。

  师: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为X=6使方程左边是6+3=9,右边是9,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我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强调解方程的格式步骤

  解方程要注意:(1)先写“解”,等号要对齐。

  (2)做完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再一次强调,可以让学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步骤,再今后的解题中不会出现格式错误的问题。

  3、巩固练习

  师:你会学老师这样解方程吗?

  请同学们解方程x+3.2=4.6, x+19=30。

  先独立完成,再招学生板书练习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题,巩固对同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认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4、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

  师:刚才的题同学们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题你们会解么?(出示题目:x-2=15,x-1.8=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方程x-2=15,x-1.8=4并说出你这样做的根据。

  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出上面两道方程,并板书、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

  师: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们计算的过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出不同类型方程的解法,让学生享受到自学的乐趣,明白解这类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或者减去一个相同的数,让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与此同时再复习巩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实践应用。

  1、填空

  (1)含有( )的( )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 )叫方程的解。

  (3)求( )叫做解方程。

  (4)x-15=20 这个方程的解是( )

  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 x-1.5=4

  x-6=7.6 x+5=32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3、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列方程解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解方程和知识帮我们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练习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分层次的练习,理解并会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在本节课中,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体会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有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而且具备合作意识和能力,为本节练习课奠定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直观感知仍占很大部分。许多同学能说出商不变性质的内容,但实际应用却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预设:

  1)能够理解商不变的性质。

  2)能灵活应用商不变的性质,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预设1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老师请你们看两张动物的图片,请看这是什么?这是猎豹。这个是谁?这是羚羊。我这有一个数学问题,听一听好吗?凶猛的猎豹2小时奔跑160千米,美丽的羚羊4小时奔跑320千米,谁的速度快?

  说说你的列式:

  生:160÷2=80千米/小时

  320÷4=80千米/小时

  8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它们的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算式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规律?

  生:(商一样,被除数和除数不一样,蕴含着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规律)

  师:说一说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再请其他人来说一说。

  2、说明这节课的'目标:板书课题:练习(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师:要想准确快速的做题,首先你必须理解商不变的性

  质,对吗?那么你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性质呢,来做几道题检查一下,好吗?

  1、慧眼识真假:先判断对错,再说说为什么?

  ①100÷20=(100÷10)÷(20×10)

  ②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任意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③150÷50=(150+3)÷(50+3)

  师插问:那这要是减号呢?

  ④480÷20=(480×0)÷(20×0)

  ⑤60×50=(60÷3) × (50÷3)

  ⑥两个数的商是15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4,商仍是150.

  师:通过这几道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商不变性质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谁来说说?

  (强调: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生:我来补充,还应该强调是在除法中,乘法就不行了。

  2、快乐选择ABC

  ①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8,那么商是( )

  A、 160 B 、 20 C、16 D、200

  ② 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仍是80,除数应是( )

  A、 缩小5倍 B 、乘5 C、增加5 D、减少5

  ③ a÷c=( )

  A、 ( a÷b ) ÷(c÷d)

  B 、( a×b ) ÷(c÷b)

  C、 ( a×b ) ÷(c×b)(b≠0)

  ④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9余数是10,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5,商是几,余数是几? ( )

  A、 45,50 B 、9,10 C、45,10 D、9,50

  ⑤ 18÷3=6,如果被除数乘2,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⑥ 18÷3=6 ,如果除数乘2,被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师:哪组愿意跟大家说说选哪几题,你们选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选?

  3、商不变性质的应用

  1) 师:这几道题做完以后,我发现你们已经真正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很好,那理解是理解了,我们学的这个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啊?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做什么呢?(口算、竖式、简算)

  2)师: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口算的?

  举例:如320÷40,320和40同时除以10,划去320和40末尾各一个0,变成32÷4,等于8

  6600÷600,6600和600同时除以100,划去6600和600末尾各两个0,变成66÷6等于11

  师:10÷3=3……1

  100÷30

  1000÷300

  你能根据第一个算式来说一说后面两题的答案呢?

  (强调商不变,但余数中的0不能去掉。)

  3)课本P95页第6题。说一说这两题各出错在什么地方?

  师: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各有两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有一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没有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三、综合练习:

  1、趣味比赛

  师:我们学知识应该活学活用,对吗?那么下面啊,老师这有个趣味比赛,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比一比,看谁写的连等式多?老师给了一个例子,谁能解释一下我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的?我写这个是不是连等式?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写的?你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写的?

  (2400÷300=240÷30=24÷3=8÷1=4800÷600=9600÷1200=960÷120=96÷12=……

  师: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我们可以写出无数个连等式,商不变的性质是多么神奇啊!

  2、能力拓展

  1)甲乙两数相除,商是42,如果把甲、乙两数都扩大2倍,商是( )

  2)甲乙两数相除,商是30,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是( )

  3)甲乙两数相除,商是87,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4倍,商是( )。

  4)一个数除以5,如果除数变成1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0,如果这两个数都除以4,商是( )。

  6)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6,如果补除数乘以2,除数不变,商是( );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 ),商就变成了18。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四、学习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更加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知道了商不变的性质能应用在口算中,竖式计算中。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商不变的性质,还能够学以致用,其实我们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应用。

  五、课后延伸: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制成数学小报。(小组评比)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2、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难点:

  较快地进行试商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展标

  二、组织练习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840÷70 27×4 960÷4 36×5

  24×3 720÷60 18×5 320÷20

  650÷50 46×2 42÷3 25×7

  2、( )里最大能填几?

  46× ( )<378 74× ( ) <310

  27 × ( )<132 69× ( ) <512

  83 × ( )<442 35× ( ) <284

  (1)你是怎样想的?

  (二)强化练习

  1、计算

  992÷16 8457÷51 6216÷28

  315÷45 1472÷32 2298÷39

  (1)学生独立计算

  (2)指名板演

  (3)集体评议,校正。

  2、分组练习

  133 1846

  171 ÷19 2132

  684 3528 ÷26

  228 8086

  提问:若两位数除三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若三位数除四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

  (三)综合练习

  1、判断

  9 46 212

  42)431 28)1288 34)8208

  378 112 68

  53 168 40

  168 34

  0 68

  68

  2、想一想;

  ( )÷34= 48……26

  ( )÷29= 51……14

  三、全课

  1、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知识?

  2、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

  6+5=13-7=6+6=9+6=

  7+6= 8+6=17-8=14-8=

  6+8=6+9=6+7=15-9=

  2.准备题。

  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出的数。

  6+( )=126+( )=146+( )=13

  6+( )=11 6+( )=156+( )=1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教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

  2.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

  (1)做第1题。

  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

  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

  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

  3.做练习四的第2题。

  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

  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

  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的第5题。

  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翻书到86页,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

  2.好,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

  3.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二、民主导学

  (一)、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3.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7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课本7677页内容。两步运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彩色纸条。

  学具准备:

  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让学生说一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同桌之间,找一找,说一说。

  说说一共指的是谁和谁一共。

  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2.解决问题

  可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

  学生列式。

  四、巩固练习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学生独立找解题所需要信息,并试着解答。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1-0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5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7-2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6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