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14 10:09:43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烤、嫩、评、剖、笨、键、赞、聚、辩”,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引号的正确用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

  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观看课件

  1.故事引入,让生思考:“争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大屏幕出示文字配音的《争论的故事》)

  2.让学生质疑: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样?(师总结:这就是记叙一件事情的完整经过)

  二、学习生字,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大意

  1.(大屏幕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烤鸭、剖开、充饥、浪费、满意、时机、关键、评理、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1)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学习生字,在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字形你觉得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3)理解一些简单词语的意思:充饥、时机、关键、争论不休

  2.问: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分别在文章的哪几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提示:第2—5段都是老师讲的故事,所以2—4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段末尾加下引号。

  3.思考:其他段落又写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2-5段,学生评议朗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语气,并分角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老师总结: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本故事重点是语言描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注意写作时也要用上这些方法。

  四、布置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争论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温习课文,复述故事

  1.听写本课词语:充饥、可惜、评理、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2.问:还记得文中盛老师讲的故事吗?请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把它们串起来,讲讲这个故事。注意: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自由练说,指名说。

  二、小组合作,情境表演

  1.指名上台表演故事内容、学生评议。

  2.思考:在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蕴涵的道理

  1.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

  2.自由读文中同学们说的话,学生谈体会。

  3.老师提问,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儿?

  (2)为什么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3)书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

  4.换角色练说: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劝告他俩?

  5.再读同学们的话,思考: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领会盛老师“赞许”的目光中赞许些什么呢?

  四、总结收获,布置课后小练笔

  1.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以仿写片段来练习:如《课堂上一次争论》、《校园里的对话》等内容来练习。

  3.情景模拟表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人与你争论吗?讲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懂用并列段式写的第3、4两段,知道各段并列地写了哪些内容,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第4段中的两个内容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指导有感情朗读练习,加深理解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语感。

  3、进一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3

  一、复习导入

  1、练习:西沙群岛是。

  2、课文哪句话概括了它的特点?齐读总起句。

  二、学习课文3、4两段

  (一)整体感知

  1、看录像。

  2、看后问: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先来美美地读第3自然段。

  2、这一段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说后上来板书

  3、理解内容

  (1)珊瑚

  珊瑚哪些地方吸引你?(美丽、可爱、形状多、颜色多)

  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珊瑚的美丽与你的喜欢。

  (2)海参

  海参什么地方吸引你?

  “蠕动”什么意思?哪些动物是蠕动的?(蚯蚓、小虫等)

  海参怎样地蠕动?

  “懒洋洋”什么意思?(没有力气、没有精神、无精打采)

  我们什么时候懒洋洋的?

  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海参的怎么样?哪里看出多?(到处都是)

  指导有感情朗读。

  (3)大龙虾

  大龙虾为什么吸引你?

  你见过哪些“威武”的动物或人?(将军、老虎、狮子、螃蟹等)

  大龙虾怎么威武?找出有关词语。

  指导有感情朗读。

  (4)鱼

  说说鱼哪些地方吸引你?

  哪些地方说明鱼的美丽与可爱?读有关句子。

  哪些句子说明鱼的多?朗读有关句子。

  齐读写鱼的几个句子,说说这是按什么方法写的。(总分总)

  4、有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哪些地方吸引你。

  2、学生回答并板书(贝壳、海龟)

  3、学习写贝壳的内容

  (1)读写贝壳的'句子,想想句子后藏着什么字?(多、美)

  (2)哪些方面多与美?(大小、颜色、形状)

  (3)哪一个词最能写出贝壳的多?(无所不有)

  你能用另一个词来换吗?

  (4)有感情朗读写贝壳的句子。

  4、学习写海龟的内容

  (1)读第2-4句

  (2)写海龟写了一个什么词?(有趣)

  你觉得文哪里最能说明海龟的有趣?

  理解“四脚朝天”,想象海龟的滑稽样子。

  理解“寸步难移”,一寸有多少?(就是一点也不能动。)

  (3)课文还写了海龟的什么?(多、成群)

  (4)有感情朗读写海龟的句子。

  5、理解与巩固并列段落的写法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有什么方法写的。

  (2)回忆并列段落的学习方法

  (3)练习:

  课文第4段先写海滩上的,再写海滩上的,

  中间用把这两个内容连起来。

  6、拓展练习

  (1)课文第3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2)练习:

  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颜色的珊瑚,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廘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着。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三)齐读第3、4两段,看板书小结

  三、课堂作业(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认识“玫”等8个生字,会写“第”等12个字。

  ②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课前准备

  ①课件。

  ②小鹿、黄莺、微风的面具。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①出示课件,老师旁白

  一只小鹿在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到了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没有看见自己栽种的玫瑰花。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

  ②请打开课文《小鹿的玫瑰花》,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③喜欢这个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

  自学生字,熟读巧记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勾出本课的生字。(再订正一下是否都勾对了)

  ②出示课件(小鹿拿着字卡提问,谁来读),同学举手读。

  ③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④请跟同桌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生字,是怎么认识的?

  ⑤老师在检查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容易读错的字。如:

  “瑰”是一声。

  “终”是翘舌音。

  “莺”是后鼻韵。

  “骨”读gū,不读gǔ。

  趣味练习

  ①下边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叫插玫瑰花,请同学们开火车读玫瑰花上的生字,读对了就插在花瓶上,看哪一组火车插的花最多。

  ②学生在演习中识记生字。

  ③出示课件:(小鹿说:小朋友,你们真能干)

  书写练习

  指导书写课后“我会写”的字。

  提示:

  ①注意观察每个字的结构的特点,偏旁,部件的占格位置,看清楚了再写。

  ②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③特别注意:

  “骨”的第三笔是“横折”,不要写成“横竖”两笔。

  “浇”的右上角没有一点。

  “渐”字中间“车”的横变成了“提”。

  “微”字中间的.一短横别忘了写。

  ④由学生自主挑选六个练习书写。

  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①边读边想,画出不懂的词句。

  ②同桌交流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

  出示课件:小鹿把生字卡挂在脖子上,蹦跳出来,让同学们逐个读生字。

  然后小鹿说:“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再见。”小鹿消失。

  理解课文内容

  ①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假设一:

  师:你喜欢哪一段?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我们来评一评。

  师生评议。

  师:你也能有感情地读给我们听吗?

  生:(读)

  师:读得不错,全班齐读。

  ②读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假设二;

  生:小鹿喜欢玫瑰,在花坛里种了玫瑰,玫瑰长得很好。

  生:小鹿爱劳动,经常给花浇水、松土。

  生:后来因为小鹿的脚跌伤了,躺了很久,它没有看见自己栽的玫瑰花。

  生:……

  ③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假设三:

  生:小鹿由于生病,没有看到自己栽的玫瑰花。

  师:课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表达小鹿的这种感情。

  生:“惋惜”最能表达。

  师:谁能把课文第4段读一读,要表达出惋惜的感情。

  生:(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一读。你还明白了什么?

  生: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

  师:小鹿的弟弟不是惋惜地说,这玫瑰花不是白栽了吗?我为什么认为没有白栽?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因为他的劳动成果虽然自己没享受到,但别人享受了就不叫白栽。

  生:我认为,能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幸福的。

  生:……

  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②分小组合作表演。

  ③全班分角色表演。

  完成课后“我会读”

  ①读好三个句子。

  ②试着用“渐渐地”“静静地”“惋惜地”各说一句话。

  书写生字

  ①完成上节课没写的六个字。

  ②评价书写的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

  3、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爱查字典,主动、经常翻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教师说出谜面:“小教师真伟大,肚子里面学问大。不说话本领大,大家都求教它。”这是什么?(字典)

  对呀,字典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对我们的帮助可真不少!你能夸夸它吗?好,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字典的小诗 ?字典大楼?。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学习生字,小组长检查。

  3、教师检查字词。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师生。)

  三、深读感悟。

  1、课文中的几小节你喜欢哪节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如

  (一)第一节

  1、指名读这一节,并谈一下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

  (二)第二、三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二、三小节,同桌交流一下读懂的内容,然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查字典解决。

  如果学生提出“钠、砝码”等,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查字典。

  2、集体交流

  (1)请喜欢这两小节的同学读,并谈谈你为什么喜欢。

  (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些字的?

  3、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们用部首查字法查到了不认识的字、不会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字典的用处多大呀!让我们都来夸夸它吧!齐读二、三小节。

  (三)学习第四、五小节。

  1、在小组内读读这两小节,互相交流一下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在组内共同解决。

  2、全班交流,学生。

  3、指导朗读。

  4、教师:字典是许多人花了很长时间不断修改完善才编写成的,它是人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它的内容是非常宝贵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字典呢?学生发言,齐读课文。

  5、配乐全体同学齐读课文,读出夸赞的语气。

  四、拓展练习。

  1、小组合作,查字典了解小组内同学名字的意思。

  2、自读《林卡上学》,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宋庆龄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习,为学习课文做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习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习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习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习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 《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这则故事,了解文中蚂蚁逃生的方法,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中蚂蚁逃生的方法,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词卡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第17课——生命的壮歌,请大家齐读课题……想一想,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应该与什么有关?由“壮”字可看出,所描写的场面一定非常的——(浩大)……

  课文赞美的是谁呢?普普通通的蚂蚁,身体只有米粒般大小,给你的印象怎么样?可是,自从听了这个故事之后,蚂蚁在作者的心目中变得高大起来,你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读:……

  2.检查词句:

  火舌 火海 火神

  舐动 肆虐

  焚烧 烧焦 灼焦 焦臭

  ①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火势越烧越大)

  ②读第二行,你又发现什么?(舐动形容火苗乱窜;肆虐指大火疯狂、任意逞凶)

  ③第三行,你发现了什么?(与火有关……)

  ④这三组词语,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⑤同学们看到的画面,其实就是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3.尝试归纳:

  这几幅图画,你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把它们排好吗?出示幻灯图画

  指名学生上台排列:草丛起火——蚂蚁被困——蚁团突围—成功脱险点拨:故事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来写的。请根

  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⑴同桌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蚁国英雄”》写一群蚂蚁被火 ,蚂蚁们 ,最后同心协力,成功 。

  ②去掉提示,你还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三)再读课文,重点品悟:

  好文章是需要好好品的,请大家默读课文,再一次用心地去品一品,想一想,为什么称蚂蚁为“蚁国英雄”?

  1、生:默读课文……

  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灵活地顺学而导

  第一层:草丛起火(灾难悄然降临)

  品句: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对比句子: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跑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理解:围,即包围,有圆形之意,意味着蚂蚁无逃生之路,形势危急,才有了后面“突围”的壮举。

  生齐读此句:……

  第二层:蚂蚁被困(生命危在旦夕)

  品句:“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从“可怜”与“惋惜”可看出,作者对小生灵的同情与叹息;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也一起写了进去,这也是写作的一种好方法啊!

  品句: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此时,用一个词来形容蚂蚁们遇到的危险情形,你会想到什么词?

  第三层:蚁团突围(至死也不放弃)

  面对灾难,是束手待毙?还是设法逃生?它们能躲得过这一劫吗?

  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为什么称外层蚂蚁为“蚁国英雄”?是让你震憾的是什么?

  ②同桌交流:……

  ③全班汇报:……

  品句: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从蚂蚁身上看到了什么?

  作者最初的态度与这一次有什么不一样?

  品句: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你仿佛又听到什么?闻到了什么?

  品读:个人读;集体读……

  品句: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 你从哪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② 外层蚂蚁是怎么想的?

  ③ 你从外层蚂蚁身上学到了什么?

  ④ 品读:个人读,集体读……

  ⑤ 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像外层蚂蚁一样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全集

  体或个人的英雄人物吗?

  第四层:突围成功(团结就是力量)

  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奇迹出现了,蚂蚁们突围成功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

  (四)激情小结,品读下课:

  神奇的大自然给万物赐予了生命的力量,弱小的蚂蚁用生命写下了美丽的华章!它们感人的故事,就是一首悲壮激昂的——生命的壮歌!

  (五)板书设计:

  17 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草丛起火——蚂蚁被困——蚁团突围——成功脱险

  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别于其他传统课文,它由小学生张国强和大作家柯岩的信构成,形式新颖活泼,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因此本人在设计和对学生实施指导时,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且自读和指导的重点放在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中。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同时,引导、提示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4、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包括多媒体的图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

  (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3、简介柯岩:

  (如果是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教师应进行播放)。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拿出来看看(学生出示资料)。

  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

  (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说得更丰富一些。)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书信导入,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既是对辛勤劳动了的同学的一个肯定和对大多数学生的激发,又帮助学生认识了柯岩,为深入自学作了一些铺垫。)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⑴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⑵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⑶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⑷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设计意图:这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读懂信的内容。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问题的引导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师与同学一道设计了一些引导题,而且有些引导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问题⑷),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的学生。)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

  ⑴格式:

  ①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②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③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④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⑵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交流讨论”的内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点是交流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与收获。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书信的格式。)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⑴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⑵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疑惑在不同的学生中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质疑不仅能帮助“疑”者,而且还能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启迪。给柯岩老师再写封回信,既能促使学生再深入地读原文,又有益于学生实践书信的格式。)

  【板书设计】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

  从自身找原因

  回复: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书信格式:1、称呼

  2、正文

  3、结尾

  4、署名和日期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同时,通过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观及其书写规律。)

  【特别建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其训练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已经形成或者本单元获得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课内检验或者巩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重要凭借。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敢于放手。针对这篇自读课文,在实施上设计者特别建议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明确本单元或者近几个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什么,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阅读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训练。二是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去读去思考。当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指导是不可少的。学生课内读书提倡有目标的自主性,反对无目标的自由化,无目标的“自主”不仅不能达到训练目标,还容易使学生养成漂浮的读书习惯。教师在阅读中的科学、合理的提示是阅读的方向而不是阅读的圈子。三是要进行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要做到四个适度:交流的内容适度,教师的指导适度,学习小组的形成适度,不同的学生目标的达成要适度。四是要注意拓展。在这个设计中,安排了读《再寄小读者》(或《寄小读者》)和《给颜黎民的信》以及帮张国强写封回信。这样安排,意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不要作过多、过高的要求。最后一点建议是:因为书信中张国强遇到的事情在学生生活中较为普遍,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以趋起到一定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