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30 09:31:08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一点要求,上课要认真听讲,大胆发言,能不能做到?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首先来复习以前学过的字母:z、c、s、h、i、a、e、u、o

  师:声母要读得轻短些,韵母要读得重些。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一起来认识4位新朋友。

  二、新授:

  (一)学习四个声母

  1、学习声母zh

  出示图1

  师:图上画的是谁?正在干什么?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生:妈妈正在织毛衣。

  师:妈妈为我们织毛衣辛不辛苦?那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生1:我帮妈妈洗碗。

  生2:我帮妈妈捶背。

  师: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把“织毛衣”的“织”读得轻些、短些就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位新朋友zh。那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样子的?

  生1:zh比z多了个h

  生2:zh的z像小马扎,h像妈妈的椅子。

  师:你能为zh编一首儿歌吗?

  生:zhzhzh小马扎,小椅子。

  2、学习声母ch

  师:看,星期天小明和小刺猬正在家里干什么?

  生:他们在家里吃苹果。

  师:你们爱吃苹果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苹果的样子、颜色、味道?

  师:把“吃苹果”的“吃”读得轻些、短些就是第二个声母ch,那你是怎样记住它的?你能为他编一首儿歌吗?

  生:chchch,小刺猬,小椅子。

  3、学习声母sh

  师:谁坐在椅子上看书?把“老师”的“师”读得轻些、短些就是第三位新朋友sh 。那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样子的?你能为它编一首儿歌吗?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生:shshsh小狮子,小椅子。

  4、学习声母r

  师:你能向同学提问题吗?

  生:太阳底下是什么?

  师:就让日头和禾苗来帮助我们学习声母r

  师:把“日头”的“日”读得轻些、短些就是r,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样子的?你能编一首儿歌吗?

  生:rrr像禾苗

  小结: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老师随便指哪一个,如果你会读就站起来大声读。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师:认识了新朋友可别忘了老朋友。出示“i”,问:它是谁?“i”想和“zh、ch、sh、r”交朋友,当“zh、ch、sh、r”碰到“i”的时候就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注意读整体认读音节的时候不要去拼读,要整体去读,并且要读得比声母长些、响些。当“ch”和“i”相遇的时候也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谁到黑板上来写这个整体认读音节?你能领读吗?“sh、r”和“i”相遇时也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谁来写一写,我们来个男生和女生比赛,看谁写得好,读得标准。

  (三)学习拼读

  “e”也想和“zh、ch、sh、r”交朋友,会拼的同桌两人拼试试,加上声调会读吗?会用带声调的音节组词吗?我们来个开火车组词比赛好吗?组的时候不重复,每人说一个词,看哪一行的火车开的长?选一个词说一句话。“a、u”也想和四位小伙伴交朋友,可以小组内拼,也可以下去找你的好朋友拼。“u-o”看到这些单韵母都去和四位小伙伴交朋友,他们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组成了三拼音节,同桌两人互相试着拼读。

  三、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拿声母卡片的同学赶紧去找你的韵母朋友,两人成为朋友后赶紧拼一拼,其他同学是他们的啦啦队员,为他们呐喊助威。

  四、学写声母

  由于zh、ch、sh、r里的字母单独成为声母时,我们已经会写了,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写,其余同学是评论员,看他写得好不好。“r”由老师来写,两笔写成的,一笔竖,二笔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当我们学会了拼音,拼音就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出示带音节的句子:我爱学拼音,我爱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曹、秤、砍、官、柱、杆、宰、舷”8个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积累“官员、柱子、秤杆、下沉、船舷、重量”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学习曹冲遇事开动脑筋。

  3.通过学习,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平时多观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10个。

  2、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思考问题要善于动脑筋,敢于突破常规,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能叫出它的名字吗?

  (出示:一杆秤)

  读一读(齐读)

  师:杆是量词,请小朋友开火车拼读一下。

  (生开火车)

  它还有个读音“ɡān”,栏杆的杆。

  2、(指着图片中的秤)这就是秤。你能用秤来做什么?——称东西。

  (媒体出示“称”)

  这两个字请你从字形上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部首相同,都是禾木旁)

  秤:称东西要达到两边平衡,所以右边是平。

  称:称的右边是尔,尔在古代就是你的意思。称东西要人来称,所以它是这样写的。

  3、我们用秤称蔬菜,称水果,今天老师还要带上一杆秤去称大象。(生笑了)

  你为什么笑呢?——小小的秤怎么能称大象呢?

  是啊!那就让我们一同去课文里看看他们是怎么称象的。

  4、(出示课题——35、称象)

  请2个小朋友读,然后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谁想把心中的小问号提出来?

  交流后出示学生的质疑: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怎样称的?结果称出来了吗?

  5、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故事主要写的是谁称象?——曹冲

  他是曹操的——儿子,而曹操是古时候三国的大官

  二、整体感知

  1、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去了解称象的故事。

  请你们打开书本,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的?结果如何?

  2、反馈:谁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呢?

  (曹操要称象,因为别人送了他一头象,他想知道大象的份量。)

  3、这是一头怎样的象呢?引得曹操那么迫切地想要知道它的重量?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象的句子。

  请一个学生读他找到的句子(媒体出示)。

  听了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象很大。

  那你也来读一读。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打断一下,播放象身体部位和墙、柱子的对比)

  谁还能读出象的大?(指明读)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大家都想知道答案。于是,官员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他们想到了什么方法?请你自由朗读第三小节。

  (1)学生反馈找到的句子(两个方法:造秤、宰象)。(媒体出示)

  (2)学习生字:

  砍:请一个小朋友来教大家,并请他做一个砍的动作。

  宰:这个字在读音上要注意什么?请你领读。

  宰就是杀了的意思。(师)

  (3)你觉得这些方法好吗?

  学生可能回答:生:不好,因为大象就死了。

  师:是啊,大象被砍成一块一块后,还会流很多血,分量就——不准了。

  生直接引用课文中的句子(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4)小朋友们都说这两个方法不行,曹操听了也——直摇头,表示——不同意。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小节。我请一个小朋友当曹操,请第一大组读第一个官员话,第二大组读第二个官员的话,第三大组自然就是最后一句了,老师来给你们当解说。(师生合作朗读第三小节)

  三、研读课文

  1、就在这个时候,小曹冲站了出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就是我们在课文开始时的第三个问题:曹冲是怎么称象的。现在请你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出示:学习单

  (1)读一读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说一说用“先…然后…再…最后…”等词说说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

  (3)想一想和官员们的办法比,谁的办法更好?为什么?

  2、请一个学生读读句子(媒体出示)

  学习生字:舷: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与琴弦的弦比较。

  用纸制船学生理解什么是船舷:就是船的两侧。

  再请一个学生也来读一读句子。

  3、小朋友们可能还弄不清曹冲到底是怎样称象的,你们想不想看看他称象的过程呢?

  (师朗读,媒体自动演示)

  4、看了这些画面,你知道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吗?自己再读读第三小节,想一想。

  (1)师直接说出第一步:我们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

  (2)第二步是怎么做的呢?

  (3)第三步呢?

  (4)最后呢?

  你们瞧,这一步步非常清晰。

  他先——然后——再——最后——(师引读)

  (5)请你们用自己的.话也来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吧!

  学生发言,边说边出示答案。

  谁还愿意说一说?(再请一个小朋友说)

  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5、瞧,曹冲用这种方法终于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了,我们只要把运到岸上的石头称一称,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曹冲的方

  法和官员们的方法比好在哪里?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思考一下。

  6、曹冲的方法大家都说好,好在哪里?和官员们的方法比一比。

  学生自由讨论,师适当引导。

  (1)因为很难造大秤,所以曹冲以船代秤。

  (2)石头是一块块分开来的,可以以石代象。

  (3)没有谁能提得起这么一杆秤,所以就用水的浮力代替人的力气。

  7、曹冲的办法妙不妙?难怪曹操也赞赏他呢!

  师生配合朗读第五小节。

  果然是什么意思?和谁说的是一样的呢?——曹冲。

  8、你觉得曹冲怎么样?如果他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9、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曹冲才7岁,我们都8岁9岁了。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有什么好方法呢?我们可是生活在现代的小朋友啊!

  学生自由交流。

  四、回顾和:

  1、抢读词语。

  2、小火车开起来。(读形近字组成的词语)

  3、课文学完了,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它。

  板书设计

  35、称象

  直摇头点头微笑

  教学反思

  进入课文教学时,我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首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然后通过“要称出这头大象有多重,文中写了哪几种办法?你认可哪一个,为什么”,直奔课文重点段落,根据班级实际,通过老师的演示,通过讨论突破难点,感受曹冲的聪明机智。最后再回到整体,联系生活,通过说还有什么好办法,让学生明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我们还可以有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来称象,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活,真正营造大语文的学习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复习(说句练习)

  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交流刚才的问题:

  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白堤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

  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学生自由朗读。

  五、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题的含义,知道课文讲的是我和儿子比赛剥豆这件事,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进行写话。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母爱应该更加理智。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进行写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母亲的成长和儿子的成长是共同进行的,知道是儿子的表现让母亲明白了让孩子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母爱应该更加理智。

  教学过程:

  一、课前

  1、欣赏一组照片,是贾老师的儿子学校生活,以及贾老师与儿子的合照。

  2、从这些照片中,你看出了我对儿子的什么情感?(关爱、关注、爱)

  二、揭题

  1、课件出示一组诗意的语言:爱是父子之间的约定和坚守

  爱是母亲揉皱的毛票

  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断言

  ……

  2、爱还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剥豆,今天我们将在这篇课文中体会出另一

  种母爱。

  3、读题。读准、理解“剥”字。

  把桔子的皮剥掉叫——剥豆;把香蕉的'皮剥掉叫——剥香蕉;把糖果纸剥掉

  叫——剥糖果。

  那么这个词你会读吗?出示“剥削”。

  4、在课题的前面有一个“△”,这是什么意思呢?对,这是一篇选学课文。

  三、初读

  1、提出默读要求:全文一共599个字,课标对高段学生的默读速度是每分

  钟300个字,老师给你2分钟时间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概括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母亲(赢) 儿子(输)

  儿子真的输了吗?在“输”字上加“?”。

  四、读悟母亲

  (一)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比赛

  1、这场比赛与平常的比赛有什么不同?

  2、文中的母亲想让儿子赢,而平常的比赛,双方都想自己赢的。

  (二)母亲在比赛中的表现:瞻前顾后

  1、在这场比赛中,母亲和别人不一样,请你找出母亲与众不同的表现,划出来。

  2、学生找到8、9、10、11段,最能体现母亲与众不同表现。课件出示四个段落。

  A、师生合作读,在读中感受母亲的心理矛盾。

  B、用一个“词”来形容母亲的这种表现。(犹豫不决、左右为难、举棋不定……)文中也有一个词,是什么?(瞻前顾后)再次朗读,读出母亲这种瞻前顾后的心理。

  C、快速浏览这几个段落,圈出母亲动作的词。(慢、快、缓、紧)

  D、把“缓、紧”换成“慢、快”你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丰富性。

  E、把双引号去掉,读一读,有什么不同?那么,为什么心理活动的描写也要用上双引号呢?(生答:可见母亲内心有两个人在激烈地斗争,对话。)

  是呀,母亲心里仿佛有两个人,一个是毕淑敏甲,一个是毕淑敏乙。

  毕淑敏甲说:(生补充:……)

  毕淑敏乙说:(生补充……)

  毕淑敏甲说:(生补充:……)

  毕淑敏乙说:(生补充……)

  F、这就是一个瞻前顾后的母亲,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随机出示课文最后一段,理解朗读。

  五、读悟儿子

  (一)儿子在比赛中的表现

  1、浏览课文,这是一个( )的儿子。

  2、生将词写到黑板上:执著、永不气馁、轻松、输得起、输了不沮丧、大气。

  3、师根据板书小结:这是一个在比赛前大气、自信的儿子,这是一个在比赛中执著、轻松的儿子,这是一个在比赛后输得起,输了也不沮丧,永不气馁的儿子。

  (二)母亲终于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你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再读最后一段。

  六、联系生活

  设置情境:假如我是你们的母亲,你就是我的儿子或女儿,当你摔了一跤,我将你扶起来,你会对我怎么说?

  七、拓展延伸

  1、与课首的诗呼应,出示:我们在爱中成长,

  爱是……

  ……

  2、补充毕淑敏介绍及她的作品,书的照片。

  板书:

  母亲 瞻前顾后 大可不必

  儿子 自信 大气 认真 执著 坦然 轻松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转”“背”,积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月食发生、结束时景象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并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口头介绍月食现象。

  4、能了解产生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月食发生时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三球仪。

  2、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2)形近字比较。

  钩( ) 镰( ) 蓝( )

  钓( ) 廉( ) 篮( )

  (3)课后练习1,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4)课后练习2。

  (5)自由查找一些关于月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师:有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慢慢地复原,这种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看月食》这课。(板书:看月食)

  l 检查预习效果。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眨”、“转”字是翘舌音,读准多音字“没”“转”“背”。

  2 关于月食现象有两种不同解释,奶奶说月食是什么?爸爸说月食是什么?用“——”圈划出来。

  3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4 分角色朗读奶奶和爸爸的话。

  5 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板书: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最后一句和最后一节。

  7 奶奶和爸爸,谁说得对呢?我们来研究一种科学的说法。

  说明:“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通过师生谈话,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本课多音字较多,因而在检查预习时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整体感知全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文中的两种观点,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以感情朗读的形式来理解“半信半疑”,在此基础上再找它的反义词,这一设计既避免了机械地理解词语,又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做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1 指名读第2 小节,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一”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2 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在看之前,提三个要求,指名读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3 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媒体)

  4 找到课文描写月食过程中月亮变化的语句,边读边思,完成课后练习

  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着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 ,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______。

  5 交流中注意:正音:没

  找出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镰、钩、锣

  重点指导“镰”,指导右半部笔顺

  6 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媒体)边看边师生引读。

  说明:月食之前月亮的样子很美,这也是学生积累语言极好的例子,此处应引导学生学习比喻句的写法并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课文中有关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时,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思考、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将课文的文字在头脑中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依托语言唤醒获的形象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三年级仍不能忘记字词教学,在交流时相机指导“没”的字音和“镰”的字形。

  7 再齐读第3 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始的情景。

  8 读第5 节,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过程完全相反)

  9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月亮的还原过程说说。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______挂在天空中。

  10 放月食全过程的媒体,生看板书并用最简洁的语言为媒体配上解说。

  说明: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写月亮形状变化的不同,教师反复操作并引导进行观察,让学生配上解说,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无痕的整合。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指名读爸爸说的话。

  2 师演示三球仪,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生讨论。师补充相关资料。

  3 请学生边小组演示边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发生的原因。你觉得爸爸说的话正确吗?从哪儿知道的?(读第5 自然段)

  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

  4 指导读第3 、4 、5 节。要读好爸爸、表弟的话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5 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课设计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师适当拓展相关的科学常识,让学生边演示边交流,并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为学生搭建了可供展示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

  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总结拓展

  1 有人说:吃鱼子脑子会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意味着祸事到……对这些说法你有什么看法?选一个话题,和小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你的看法。(小组讨论交流)

  2 师小结:对,面对一些迷信说法,我们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3 说话训练

  表弟回家后,她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她是怎样打通奶奶思想的?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做表弟,教师做奶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又根据课文内容再提出若干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说明: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创设情境说话,既训练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想像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民间传说,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缘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的热情,学习从小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

  看月食

  奶奶 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 (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

  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书声朗朗

  语文课堂里的书声朗朗是语文课的一个特质。读书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新课程标准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本堂课中对文中学生能读懂的部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如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两种观点的梳理,还有第四节爸爸的话,可以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感情读、试读、对比读、评读等,来反复品味,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体验。好文章不厌百回读,每读一遍让学生所说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把课文内容和词句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二、触摸语言,感受母语

  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语言。

  对词句的理解、记忆应该伴随着形象。在教“半信半疑”一词时,我先问学生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然后结合最后一节板书“半信半疑”和“深信不疑”,再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词。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

  我们教学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和领悟词句的内涵,培养语感。如“果然”和“仍旧”两个词的`理解,分别与第三节和第二节的描写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而然悟到他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三、动手操作,深刻体验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头上”。儿童看别人操作和自己动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感受,有体验,进而深入理解。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在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操作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进行实践活动。如如何让学生了解月食产生的原因?教师自己在前面用实物演示学生观看,或花费人力、物力设计三维动画制作成多媒体,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效果有明显的区别。笔者在教学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提供一只三球仪。让学生自己一边动手演示,一边练习说话:“月食开始了,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一会儿只留下个红彤彤的圆影子。为什么会出现月食呢?原来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就产生了月食。”课文中抽象的天象成因,不用教师的讲解,在学生自己的操作演示中全明白了,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语言实践,提升能力

  关于月食成因这一科学知识,有些学生一时搞不明白,教师不必在这上作太多的纠缠,学生对此只要有所了解,知道月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不是传说中的“天狗吃月亮”即可。因为,对这一科学常识的掌握不是语文学科本身的任务,我们应把引导学生把这一原因说清楚,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通过创设语言活动的氛围,让学生扮演角色文中的父亲,把自己读懂的关于月食的成因告诉大家,在这样的活动中,记住月食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的生命历程。

  上好课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纷纷告诉我课文里讲的是日全食,我还知道有日环食,月全食……看到学生这么兴趣足,感觉课成功了一半,但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当学到月亮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这样亲身体验才能记得牢,而不应该老师全权代劳。此外,在把握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理解科学道理这两者间的关系上,还不是最佳状态。

  将二期课改的精神落实到平时的每一堂课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想,只要方向对了,路再远,也总会有抵达的一天。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激趣导入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释题,简介背景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诗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这一课的设计注重目中有同学,关注同学的学,目中有学情,根据同学的学情进行设计,以学定教。切合同学实际,尊重同学个性,倡议在自身的阅读中去体会,让同学自学、自读、自悟、自得;平等对话交流,鼓励发表个人见解,维护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同学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发明性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方法习惯之中,体现文道关系。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养同学阅读儿歌的兴趣,让同学有主动读儿歌的愿望。体会到种树的快乐,种树的种种好处。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联系实际边读边想边问。

  教学准备

  教师: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教学挂图(简单课件)。

  2?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同学认识音符和歌谱;与美术老师联系,画一画树。

  同学:观察树木,了解种树带来的种种好处。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读题激趣,感知儿歌大意

  1?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同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看看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自主识字,交流评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儿歌,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练读几遍。

  (2)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试着记住字形。

  (3)勾画生字词,把儿歌中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做上问号。

  2?交流自主识字情况。

  (1)同学相互提醒音难读、形难记的字。

  (2)用生字扩词语,选自身喜欢的词语造句。

  同学个别质疑问难,提出自身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入下一环节解决。例如:“绿色音符”、“绿色歌谱”、“种下歌声”、“种下幸福”等等。

  三、自读自悟,边读边悟,自主解疑

  1?让同学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提示:要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边读边想。

  音乐经常与快乐相伴,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快乐的因素,它将构成快乐的歌谱。儿歌中的这两个比喻可谓意味深长,笔者认为可从这一角度去理解,为理解后文“种下歌声”、“种下幸福”奠定基础。

  “音符”是什么?(乐谱中表示音长或音高的符号,这里用来比喻一棵小树。)

  “歌谱”是用来干什么的? (歌曲的乐谱、谱子,人们唱歌时用的。这里用来比喻一行小树。)

  2?树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环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乐,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读读自身喜欢的诗句。

  四、进一步诵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或背诵,积累语言,进一步体会种树的'快乐,感受树木的作用。

  五、语言积累活动

  结合课后第二题,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

  六、书写练习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同学提出难写的字、笔画笔顺不清楚的字,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兴”字集体书空笔顺;“唱”、“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指导书写。

  2?交流展示、展评,激发写好字,主动练字的积极性。

  3?写写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句子。

  七、拓展

  1?说说你准备为小树做点什么。

  2?根据你对儿歌的理解给儿歌配画。

  3?试着仿照儿歌的样子当小诗人说一说。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

  哪些小朋友知道有关风是诗句?指名说

  2、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指名说

  3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画风的?)

  三识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没?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住这生字的?

  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其他字怎么记?

  4、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

  5、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四学习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3、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画风)刚才××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老解决这个问题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指名说,顺序可乱

  4、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指名读

  (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

  (3)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5、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

  五拓展

  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现在就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风的?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

  深圳后海小学赵志祥

  教具准备

  1、powerpoint:田字格出现要写的12个字(丹乌艺

  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其中,“乌”字的第二笔──竖折折钩“艺”字最后一笔──横折弯钩“陈”字左边的“小耳朵”──横撇弯钩“转”字右边的“专”的第三笔──竖折撇都要呈红色

  2、生字卡片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教师

  学生

  谈话引入布置自学

  1、谜语:摸不着,看不到,花儿见他点头,小树见他弯腰

  2、谁会画风?想不想展示你的画风的本领?

  3、(课件:展示台)今天,我们就来展示画风的本领展示分两步,第一步,先替课文中的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第二步,展示自己是怎么画风的现在,各小组自学课文,准备替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展示注意,可要进行比赛的

  4、谁说说该怎样自学?

  5、好的!小朋友们一起自学课文,准备展示吧

  (1)先读课文,请拼音帮忙识字

  (2)再读懂课文,理解意思

  (3)最后要把课文读好,读出感情

  5、分组自学

  展示自学成果

  1、(出示图标:展示台)可以展示了吗?

  2第一项:现在展示大家自学生字的本领请看老师手中的卡片(抽读)

  3、“涛显”二字组词

  4、“陈”字“左耳旁”几笔写成?“艺”字下边的横折弯钩也就是“乙”字是几笔写成?

  5、小朋友们,可要记住哦,不要把“横撇弯钩”写成了两笔

  6、第二项展示:读懂课文读懂了吗?

  7、谁能说说课文里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8、嗬,真不简单都读懂了

  9、小朋友们,该展示你们的朗读本领了两个小组敢不敢比赛?

  10、每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三个小伙伴,另一个小组的三个同学帮助读叙述的部分各小组再练练注意读准多音字“杆”

  11、开始比赛你们先开始

  12、现在该你们组了

  13、小朋友们,你们比完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吧

  1、可以了

  2、认读卡片上的生字

  3、浪涛波涛波涛汹涌显示明显显眼显示器

  6、读懂了

  7赵小艺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陈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赵小艺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9、敢!

  10、各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分角色朗读

  拓展练习

  1、刚才大家替宋涛陈丹赵小艺展示了画风的本领,展示得很好现在,该展示你们自己画风的本领了

  2、不过,这次展示的方式有点特别:我想请大家把自己画风的方法写下来,然后再读读和大家交流可以吗?

  3、(出示图标:展示台)下面,展示开始!谁先来?

  2、可以

  写有关画风的句子

  3、分别朗读自己写的画风方法(3~4人即可)

  指导书写

  1、请同学们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我想问大家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哪些字有一个笔画是一笔写成的,可猛一看像是几笔写成的

  2、(在指导喧声述说的同时板书重点笔画)请大家写写这几种笔画

  3、小朋友,请你先把“乌艺陈转眨”这几个字写两遍吧

  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有几个字写的时候都不能加点,你能说说是哪几个吗?

  4、再看看其他的字,书写时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5、你们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希望老师写给你们看吗?

  “艺”的最后一笔:横折弯钩,“丹”的第二笔:横折钩“乌”字的第三笔“ㄣ”:竖折折钩,转字右边第三笔:竖折撇

  2、练习写笔画

  3、书写“乌艺陈转”

  丝乌丹

  4、各自发表意见:“斜”字的第二笔

  5、眨陈涛(提示横的长短,竖撇的起笔处)

  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教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直机关第三小学孔祥玲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绘画设境,谈话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小画家,老师想请小画家到前面画一幅画,需要画房子太阳和大树,谁愿意来画?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1)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2)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3)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4)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4.听一听风声(课件放一段风的声音),指导朗读几种画风的方法,请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也可以给教师一个机会读你从这句话中哪个词读出有风?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最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四拓展课文,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

  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说的方法又多又好可见,生活中看似很难办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么,风这种自然现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小信息员一定会在课下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①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③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③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交流展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

  24“东方之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应有尽有一应惧全举世闻名光彩夺目

  璀璨无比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