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0 10:22:0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培养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与习惯。

  2.感受文章中的社会情趣,学会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3.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生活中发现美,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正音正字】

  绺liǔ 黏nián 盎àng 腻nì

  【词语积累】

  披头散发 遍体鳞伤 纷纷扬扬 大惊小怪 绿草如茵 焕然一新 绿意盎然 骤然而来 一劳永逸

  【课堂训练】

  全文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在一场风雨中,新屋的东墙与西墙遍体鳞伤,全家人担心受怕。 第二部分(第2-3段),主要写东墙得以保护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4-8段),描写保护西墙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9-10 段),整个村庄经历了历史风雨,但西墙依旧,西墙是“我”情感的体验与生命的记忆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说明性散文,说明新屋西墙受风雨侵凌,“我”的父母撒下草籽、种上爬山虎,使西墙得救。通过展现西墙的生命过程,表现了在贫苦生活条件下,人的顽强、善感。这是一段珍贵的记忆,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一部分,主要写新屋落成后西墙的命运,这是全文的起笔,也可以说是西墙故事的开端,为下文西墙的“命运”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心。第4 段,西墙岌岌可危,令人不知所措。风雨的肆虐使西墙不堪忍受,受墙荫庇的一家人恐惧不安。粉刷墙壁只能使石灰一块块大面积地剥离,使西墙变丑、变老;用草帘遮住,也一样不能免受欺凌。怎么办?文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第5、6 两段,西墙迎来了美丽的春天。曾经支撑不住的西墙,竟然“绿草如茵,焕然一新”,竟然“出落得像个美少女”,“雨滴打过来就被弹射出去”。 爱心 用心 专心 - 2 - 第7 段,秋天的西墙带给我们的竟是让“我”种上了诗心,让“妹妹”有了许多逃避贫穷的幻想!此时西墙带给我们的,除了惊奇与欣喜外,还会平添几分赞赏的.情怀。

  【思维训练】

  1.父亲为什么要帮二狗家砌新屋? 二狗家的新屋砌好后,可以保护“我”家的东墙 〈东墙不被雨淋坏〉。

  2.为了保护“我”家的西墙,父亲曾想过哪三个办法? ⑴给西墙刷石灰; ⑵给西墙挂草帘; ⑶在西墙上种草。

  3.“湿润的西墙上居然也生了几根小草。”“居然”的含义是什么? 出乎意料之外,突出“我们”一家人的惊喜。

  4.爬山虎为什么能保护西墙? ⑴无数草叶就像无数只伸出的手,雨滴打过来就被弹射回去。 ⑵草根牢牢地抱紧土墙,再不让泥土流失。 ⑶一劳永逸〈生命力强〉。

  5.“有一墙的耳朵守着我们睡觉,从此梦也香多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有了爬山虎的保护,西墙不会受到损伤,家也就安全了,睡觉也就安稳了。

  6.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怀念家乡,感激爬山虎。

  7.文中哪些句子含义深刻?它们有什么作用? “村庄里的时间就这么在西墙边凝固了”、“生命也掂不出个轻重”等句子,含义深刻。 它们升华了主题,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层次思考。

  8.本文的语言朴素而又形象。朴素,是指本文说明过程和描写情状没有过分的藻饰,感情朴实。形象,是指文章中新奇的比喻和出人意料的拟人、拟物。文中哪些句子具有这种特点?它们有什么作用? “风夹着雨像个披头散发的泼妇,一头一头往东墙上撞”; “西墙突然像个一个披着蓑衣的老农的背影,一下子老了许多”; “草籽发芽了,西墙上顿时绿草如茵,焕然一新。过完春天,西墙就出落得像个美少女”。 这些把西墙不同时间的面貌比作人的不同时间的不同状态,生动形象,联想丰富。它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元素,让人感觉,风雨的侵袭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和人恶作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使文章充满温情。

  9.《西墙》有什么象征意义? 爱心 用心 专心 - 3 - 为了说明西墙前后所经历的一切,作者匠心独运,使西墙已经在某种意义上摆脱了“墙壁”的特征,而具备了人的性格特征,把它作为思考的结晶,呈现出某种象征的意义。而且不止于此,西墙的生存还负载着关于人生,关于理想,甚至是关系到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的思考,这就使得西墙成了一种象征。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年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额、教学过程:

  1、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①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想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吗?

  ②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 ③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同桌互读,纠正错误。

  ③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b.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c.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④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细读感悟,经历探究

  ①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可板书“试验”两字) ②学习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1)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2)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4、课堂练习

  ①学习生字。

  a.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b.书写后,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学生写的字。

  ②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

  ①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3、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4、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5、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6、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本课极其生动逼真地记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表现了他纯熟的技巧和出神入化的手技。文章以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从“我”(一个孩子)的眼中看快手刘变戏法,充满了童真与童趣,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文的特点是作者把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写得十分生动逼真,语言准确,动态感强烈,首尾呼应;同时又写出了孩子天真的心理,读来饶有趣味。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快手刘纯熟的技艺和出神入化的手技。

  媒体设计:

  投影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板书设计:

  神出鬼没

  13、快手刘(变戏法)

  神奇无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提问:什么叫快手?“刘”是指什么?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会提哪些问题呢?

  (二)交流预习收获

  1、交流朗读,正音、纠错。

  2、交流字词识记、含义。

  3、互相质疑。

  (三)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正音。

  卖糖简单绢子玻璃眨眼发烫

  棒糖撂地摆摊白瓷臊

  (2)释词。

  撂地戏法神出鬼没

  2、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3)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的?

  (4)课文可以分几段?

  (5)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

  第一段:介绍快手刘是一位变戏法的老人。

  第二段:写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

  第三段:写我对快手刘的赞叹。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四)作业布置

  1、习字册有关练习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表现童心和童趣,理解一般叙述与典型介绍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练习选用指定的词语写一篇短文,介绍魔术表演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题眼是什么?(快手)

  2、为什么称他为“快手刘”,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师读第一小节自然导入第二小节。

  2、学习第二小节

  (1)自读: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2)交流:

  (快手刘是谁、戏法工具、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

  ▲简要说说“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

  ▲理解“神出鬼没”,课文中是怎样写快手刘变戏法神出鬼没的,找出关键词句同桌交流?

  ▲交流相机板书:

  明明居然难道东指西吹好像

  ▲学生各自轻读课文,同座间练习运用上述词语描述“快手刘”变戏法的情况,可适当加以动作。

  ▲学生讲述表演。

  3、读第3——6自然段,说说“我”及快手刘当时的话语,神态和动作。

  (1)圈圈画画。

  (2)交流并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表演

  4、讨论:“我”为什么那么自信?

  5、结果怎样呢?指名读第7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再用波浪线画出写“快手刘”的话语和动作的语句,看看这两部分的介绍告诉了我们什么?)

  6、想一想:文章为什么要写“我”的心理活动和话语?

  7、齐读最后一段,指导读两个“真是”,体会赞扬的语气。

  (三)朗读全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课文,重理脉络,指导复述

  一.指导复述

  1.重点指导复述第二段,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1)提问:第二段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复述第一部分。

  仔细阅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记住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

  “快手刘变戏法的工具。

  变得神出鬼没。

  变戏法的情景。

  分别记住内容,同座互相练习复述,提出补充意见,再练习。

  指名当众复述并进行评议。

  (3)以表演助记忆,复述第二部分。

  同座位分角色轮读第二部分,记住描写各自的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合上课本,共同复述第二部分内容。

  仿此,交换角色练习复述。

  指名当众复述。

  2.练习复述全文。评议。

  二.指导写魔术表演。

  1.读课后习题4。想一想:这道题总的要求是什么?有哪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有两点:一是这次魔术表演是要让自己“惊奇”的,二是提供了9个词语供选用,可以自由选择,但大部分都要用上。

  2.默读《快手刘》,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快手刘变戏法的哪些方面?(语言、动作和表情)还写了“我”的什么?(心理活动以及动作、语言)

  3.回忆已经看过的魔术,仔细想想当时的情景,练习写作。

  三.作业:

  1、写魔术表演片断

  教后小记:

  教学时应着重抓两点:一是抓住第二自然段中快手刘变戏法的时的饿动作,指导学生进行复述,从中体会快手刘变戏法的出神入化。二是由于采用侧面描写是本文的结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协助学生找出文中侧面描写的地方,并体会这样的好处。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华侨老人,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了这位老人对祖国的无尽思念。现状正值中秋前后,还有一种花也装点起我们的生活,它就是——桂花

  2.提起“桂花”你会想到些什么?(链接生活与积累的古诗词)

  3.生活在江浙的琦君每见桂花飘香,就会想起那一场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

  二、品析开头结尾

  1.接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美好的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哪句话点了题。

  2.交流:(1)文中描写桂花落的语句。 课件

  (2)结尾的句子。课件 师点拨: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要学会运用。

  (3)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一二节呢?

  A.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对桂花的喜爱。旧知牵引——《桂林山水》课件

  B.读了这段语句,你能用合适的AA式叠词补充这段文字吗?课件词语手册P36

  点拨:叠词往往能更生动地表情达意,富有童趣,习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3.那么,文中是什么使我“又”想起了故乡同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课件出示母亲的`话

  三、品悟重点句,辐射全文

  1.“这里”指哪里?课文哪些句子在描写杭州的桂花香?哪些句子在描写家乡的桂花香?

  2.读这两段语言,你觉得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

  3.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哪些方面比不上)

  (1)第三节:关注桂花、馈赠桂花的快乐。(类比我们自己育出来的豆苗和买来的没什么两样,但感情不同)

  (2)第四节:桂花给邻居带来的香甜。

  (3)第五节:收获桂花的快乐——板书:摇花乐 桂花雨 指导感情朗读。

  (4)第六节:吃着这些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香甜四季,香甜了人们的生活。桂花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融进了母亲的情感,仅仅是母亲的吗?

  4.再读课件“于是,我又想起……”你还读懂了什么?(又一次)

  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花乐、桂花雨?板书:思乡情。

  四、阅读延伸,品读同题材文章。

  同步中的《故乡路》

  板书: 桂花雨

  摇花乐——桂花雨

  思乡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九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知道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4、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培养学生用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探索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感悟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2、在情感的世界里让孩子深深感到: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编写诗句。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如果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呢?(学生发言)

  2、师: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可以给我们指明方向。

  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问题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轻声练读全文。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反复练读几遍。

  2、圈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

  如:迷路、天然、向导、沟渠、指点、指南针、指路灯等。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2、学生轻声自读。

  3、同桌互读。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评议,把句子读通顺。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对比识字法:积和和,闯和闪,忠和思。

  2、熟字部件合并法:禾+周=稠,门+马=闯。

  3、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意思并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

  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弱势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

  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自读情况,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更多的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倾听。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阅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默读。

  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野外,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家,千万别害怕别着慌,大自然的天然指南针会帮我们找到回家的方向。)

  理解“天然”,就是指自然存在的,不是人工制造的自然现象。

  2、小组讨论。

  3、背诵。

  (1)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3)齐背。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中体会文中的情感。

  快速背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野外 指南针 告诉 准确 忠实 诚实 慌乱 积雪 确实 积极 诉说 忠诚

  2、背诵第一自然段。

  (1)自己出声背。(2)指名背。(3)齐背。

  3、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

  (二)导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天然的指南针怎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2、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

  相机分析:

  (1)太阳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思考: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出示图片,看“中午阳光树影图”。(中午,树影正指着北方。)指导朗读。

  小结:晴天的中午,可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2)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

  思考: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北极星为什么能准确地指示方向?人们把北极星比作什么?你能用什么办法找到北极星?怎样利用它辨别方向?

  指导看“星象图”。指导朗读。

  小结:在黑夜里可以利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3)利用大树辨别方向。

  思考: 大树怎样给我们指示方向?它为什么能给我们指示方向?

  相机理解“稠”、“稀”两个词。指导朗读。

  小结:阴雨天,大树枝叶的稠密可以指示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4)积雪指示方向。

  ①这里说的天然指南针是什么?

  ②积雪怎么会为我们指示方向?为什么?

  (因为沟渠的积雪朝南的阳光足,而且日照时间长,雪化得快;相反,北边化得慢。)

  结合看图理解。

  小结:大雪天积雪融化的快与慢能指示方向。

  朗读训练:

  ①教师范读②学生轻声自读③指名朗读。

  3、总结2-5小节内容: 以上四小节具体介绍了在野外迷失方向时如何辨认方向的几种方法。虽然没有指南针,我们也能分清东南西北,所以称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为天然的指南针。

  4、比较:

  读读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看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思考:寻找天然的指南针靠什么?(学生发言)

  小结:大自然有很多指南针,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

  加强学生熟记生字。

  通过背诵,了解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

  提出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达到背诵的目的`。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来感悟课文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对文章语言的体验、感悟,达到背诵的目的。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发现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三)课堂练习

  1、说说课文里讲了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你还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天然的指南针吗?

  (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中讲的四种方法,可让学生复述)

  2、抄写第六自然段。

  3、背诵第六自然段。

  (四)总结

  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然的指南针,人们是怎样发现的呢?是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只要我们对周围的事物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规律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

  培养学生平时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丰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复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将平时所学的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加以,出体会文章感情的系统化知识。从中培养学生自我知识的能力以及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表述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将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经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系统化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并获得健康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

  将平时所学的体会文章感情的方法加以,出体会文章感情的.系统化知识。

  复习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感情,并能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进行个性化的表述。

  复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供学生阅读的材料。

  复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每次借班上课我都会特别高兴,因为我又有机会认识更多的朋友。所以,我想先送一份见面礼。课件出示:学习秘诀“学习秘诀”能在学习上助你们一臂之力。课件创设情境一~~“学习秘诀”被卷走。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就来闯一闯“阅读迷宫”吧。

  看来要想找回“学习秘诀”,咱们还得闯一闯“阅读迷宫”。大家有信心吗?

  二、揭示复习目的

  1、课件创设情境二~~宫门紧闭,迷宫导游提示进宫办法:嗨!朋友们,我是迷宫导游奇奇,欢迎你们来到阅读迷宫。要想走进阅读迷宫,就得回答我这样一个问题。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们学过一内容丰富、文字优美的文章。我特别想知道哪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如果你愿意说出理由就更好。

  学生回忆、交流。

  课件演示:宫门打开

  2、课件创设情境三~~迷宫导游:祝贺你们顺利进宫!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是读懂文章的基本要求。请大家迅速浏览上学期我们学过的《读写例话》,找出体会文章感情的两种主要方法。

  学生浏览、交流。

  3、课件出示: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感情的主要方法;而有感情地朗读则是体会文章感情的又一种重要方法。

  学生齐读。

  4、课件创设情境四~~迷宫导游提示闯宫办法及路线:恭喜你们很快找到体会文章感情的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在阅读实践中怎样才能做到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呢?我现在就带着你们闯闯阅读迷宫,寻找其中的答案,获得“学习秘诀”。

  作为朋友,我特别想和你们一起去闯阅读迷宫,行吗?

  三、旧知

  1、请你先从课前发的阅读材料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片段,然后联系课文内容用心地读一读,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再想想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

  学生自读、思考。

  2、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体会、感受。

  3、集体交流。

  学生交流哪段阅读材料,就相机出示该片段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

  4、: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懂得在阅读中可以采用课件出示:紧扣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读文章想画面、联系生活实际、分析标点符号等方法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能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感情

  我们马上就能拿到“学习秘诀”了。

  5、课件创设情境五~~“学习秘诀”前出现障碍物,话外音:要想得到“学习秘诀”可没那么容易。

  看来,只有越过这道障碍,咱们才能拿到“学习秘诀”。

  四、运用学法

  1、课件出示: 请拿出课前发的阅读材料,自己读一读《一个孩子的呼声》这文章,在读懂的基础上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体会文章的感情。学生自读,体会。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估计学生能从以下几方面谈体会:

  (1)从“沉浸”“巨大”等词语中体会到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

  (2)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等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4)通过抓住重点句体会其中含义和分析标点符号等体会作者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5)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文章感情的体会。

  4、课件创设情境六~~迷宫导游:祝贺同学们获得“学习秘诀”。“学习秘诀”上出现“知识,不断运用”八个字。

  五、谈话

  这节课我们勇创阅读迷宫,复习出体会文章感情的一些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文章。我们已经成功地获得“学习秘诀”,只要我们努力掌握“学习秘诀”,就一定会受益无穷。

  板书设计:

  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感情

  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紧扣关键词语

  抓住重点句

  读文章想画面

  联系生活实际

  分析标点符号

  ……

  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绘画用品。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时内容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能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

  2、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谈一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出示课件,认读生字,检查认读情况,并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师生正音。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假如有一支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引导学生用“我用马良的神笔为——画。”说话,师随机板书、板画)

  三、细读课文,感悟语言、感情朗读。

  1、小组自学。

  (1) 课文用三个小节写了小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他的哪一个愿望,把它读给组内的同学听,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

  2、指名汇报小组自学结果,师加以适当的`引导。

  (1)你最喜欢哪一小节,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一小节中哪些词、哪些句子用的最好?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比较感悟句子。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长。

  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同上。)

  2、总体朗读指导。

  (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四次,朗读时怎样处理?

  (2)“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这三处感情有什么不同?假如你是小树,小鸟、西西,你怎么读这三个句子?(指导学生分别读出“兴奋——喜悦——沉重”的语气。)

  (3)比赛读,师生评价,让学生在边听边评中提高朗读水平。

  (4)创设情境诵读课文。(闭眼想象与课文有关的画面,或者用笔画出这些画面。)

  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选你最喜欢的一节背诵下来。

  找自己的好朋友,竞赛背。

  五、扩展活动

  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些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笔画一画吧。我们来为课文再写一小节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

  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猜谜语。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说说他是什么样的?(板书:松鼠)你们对小松鼠有哪些了解?(板书:松果)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对话平台

  自学(尊重学生个性需要,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名读文,重点评价字音;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词:说说你在哪见过他们?你是怎样记住的?

  结合文中句子认读词语,教师相机引导。

  (1)聪、活泼:读文中的句子。我们同学中谁是这样的孩子?

  (2)如果、总:读文中的句子。你还能用如果说句话吗?

  朗读

  1.重点指导2――4自然段:从哪里看出小松鼠聪明活泼?学生思考读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练习读文。教师范读,师生、生生分读陈述句和小松鼠心里想的话。

  3.采取多种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松鼠松果和松林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字

  1.认读“以、后、更”三个字。

  2.征求学生意见找出最难写的字,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写。

  评价

  1.评教师。老师范写的字请同学评价。

  2.生互评。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述

  1.反复读文,练习说说课文的内容。

  2.指名复述:引导学生按照“吃松果――想松树-――种松果――长松树”的顺序进行复述。

  1.想象思考: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呢?小组讨论互相议一议,说一说。

  2.以“画未来”为题,学生自由的画一画,可以画想象中未来的松林,也可以画想象中自己居住地方的未来。

  实践

  1.有条件的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种一棵小树。

  2.除了松鼠外,你还了解哪些小动物?请上网或到课外书中查一查。

  写字

  1.观察。学生自己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重点指导“心”的写法,学生练写。

  3.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的字。

  评价

  1.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

  2.互评。要提出中肯的希望。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一、活动激趣,导入新课

  1、价值大拍卖活动

  课前进行简短的价值大拍卖活动,拍卖品为:真挚的友情、好的学习方法、健康的身体、成为首富、F4演唱会门票等,《比金钱更重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然后请拍卖真挚的友情、健康的身体的同学谈谈想法。

  2、引言:从刚才的拍卖会来看,许多同学追求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那些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课文

  二、通读全文,连词明意

  1、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用“——?”划出难理解的词句和问题,联系上下文进行初步理解。

  2、出示词语,检查字词掌握情况:驾驶、故障、超出、环顾、联系、陌生、道歉、诚实、信任

  (1)读准这些词语。(个别字词强调音、意)

  (2)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感受一位司机身上的比金钱还重要的品质。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比金钱更重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三、细读全文,初步挖掘内涵。

  过渡:让我们把时光倒推到那天深夜,然后去看看那天深夜所发生的事情,感受感受文中的“我”身上的诚实和信任的'品德。

  1、听课文1—3自然段,思考那天深夜发生了什么事,并用“——”划出发生这件事的原因。

  (1)边听录音边完成老师的要求。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成立交警小分队,讨论事故原因,并请队长作总结性发言。

  (3)交流讨论。

  天气环境的原因——天黑、有雾、能见度差

  小汽车车主原因——车头超出停出线二三十厘米

  “我”的原因——归心似箭

  2、在没有交警的情况下,文中的我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请找出相关语句,用波浪线划出。

  (1)关于想法

  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②讨论:方车的车头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为什么我会认为事故的责任在我呢?(体会“毕竟”、“应该”)

  (2)关于做法

  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②讨论:从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我”的什么品德?(重点体会“空无一人”及电话内容)

  (3)用“尽管……还是……”赞赞作者的所作所为

  3、如果你遇到了这类事件你会怎么做呢?与文中的“我”比较一下,并对他的行为作出评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通过修筑京张铁路当时的历史情况,和修路施工中的典型事件,表现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全文分四段,重点是二、三两段。

  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开篇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点明了主题,提挈全文,引起读者思考:詹天佑是怎样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二段是二、三自然段。先写京张铁路地理位置,“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这里讲了修筑京张铁路的重要,也为一些帝国主义者为了达到他们“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对我国进行掠夺,“你争我夺”地争夺修路权作了伏笔。接着写帝国主义者们的“要挟”:如果用本国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妄想以此迫使清政府向他们“求助”。他们哪里知道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当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全国人民轰动”了,都要为国争气,显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不怕外来压力,有志气有能耐把京张铁路修好。当帝国主义者看到他们的“阻挠”、“要挟”成了泡影,又利用他们的报纸宣传什么“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又以自然条件的恶劣做借口,认为“这样艰苦的工程连外国工程师都不能轻易尝试”,来藐视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任务。这是进一步揭露帝国主义者的企图,为下文詹天佑的设计施工,提前完成任务作了铺垫。

  第三段写詹天佑精心设计施工,战胜恶劣环境,出奇地完成修路任务。先写詹天佑不怕困难和嘲笑,毅然接受任务。接着写他细心勘测,精心设计施工,表现他的智慧才能。一是勘测线路,通过詹天佑的所做、所说和所想,表现他克服困难,工作认真、细致、严密,具体为:

  1、所做: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铲平陡坡,哪里要改小弯度”,都经过勘测,周密计算。

  ──“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

  ──白天“攀山越岭,勘测路线”;晚上“在煤油灯下绘图,计算。”

  ──“为寻找一条合适的路线,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2、所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3、所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讥笑我们,而且也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二是开凿隧道,居庸关山高岩厚,两端开凿;八达岭隧道长,中间凿井,四个工作面。三是青龙桥附近坡度大,设计“人”字路,上下坡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使火车平稳上、下坡。

  第四段概括地写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帝国主义者以有力回击,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才能,显示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总结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要紧扣开篇的第一句话,围绕“杰出”、“爱国”,抓住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自然条件,揭示文章的中心。把教学重点放在阅读理解上。

  一、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通过查工具书,初步理解“阻挠”:

  “要挟”、“藐视”、“勘测”、“主持”、“经纬仪”、“竣工”等生词的涵义。

  2、按照课后习题1中的:

  ⑴“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⑵“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自学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划出文章的段落,为精读课文作铺垫。习题1中的.⑶题,可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深化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再作思考解答。

  二、精读课文,突出“杰出”、“爱国”(重点讲读二、三两段)

  1、通过京张铁路简图(或地图册),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认识修筑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

  2、扼要介绍修筑京张铁路当时的历史背景: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帝国主义者掠夺、控制中国的野心。再让学生根据下面的四个问题,读课文的第二段,分步思考解答:

  ⑴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一些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出来阻挠?

  ⑵一些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清政府的?他们的企图何在?为什么说“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

  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为什么全国轰动起来?外国报纸是怎样宣传的?

  ⑷“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围绕四个问题,让学生读、思、议、说,理解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领导修筑京张铁路的。

  3、讲读第三段时,让学生思考:

  ⑴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这表明什么?

  ⑵他面对高山深涧,悬崖峭壁是怎样精心设计施工的?这里要抓詹天佑的所做、所说、所想,来理解他工作认真、严密;要用图示法让学生理解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是怎样开凿的;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骑车(或拉车)上下坡的情景,来体会、理解“人”字路线,用两个火车头,使火车平稳上下坡的道理,以突出詹天佑智慧和才能。

  4、读讲第四段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课后习题1第⑶题:为什么说这条铁路修筑成功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要让学生领悟树铜像的历史意义,领会今天的外国朋友看到这伟大工程“赞叹不已”的深刻涵义。

  5、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三、指导背诵,反顾全文

  理解当时情况于文章主题的关系,落实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

  1、指导背诵第三段,可用连线法帮助学生记忆:

  接受任务──勘测线路(所做──所说──所想)──开凿隧道──设计“人”字线路。

  2、回顾全文,思考问题:

  这篇文章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来表现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却用了很大篇幅写了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自然条件的恶劣,这与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通过设问,让学生反顾全文,思考和理解写人写事的文章与历史背景和当时情况的密切联系。这篇文章写的人和事距今已85年,写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更能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显示中国人民高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能把我国的事情办好。同时,使学生读了这篇文章,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深信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能够把我国建设得繁荣昌盛!再让学生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想法,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国献身的精神。

  3、这种写历史环境表现文章主题的写法,要求学生变文法为学法,在学习本组后面两篇课时加以运用。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