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5 11:38:1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词。

  2.金钥匙:培养学生在阅读好文章时,品味好词好句的能力。

  3.语文故事: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对“一字师”的理解,了解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

  4.古诗诵读:使学生在读背中感悟古诗的意境,领略西湖之美,达到积累的目的。

  5.语文生活:通过说毕业感言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6.习作:写在小学六年中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写出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一些纸条,纸条上分别写上“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等。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会认词、会写词。

  2.多种方式认读第一组词语。指名读,检查掌握情况。

  3.认读、练习第二组词语。可以听写检查,也可以做选词写话练习。

  二、金钥匙

  1.导言:《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这篇课文对母亲描写非常细致,词句也非常讲究。今天我们再一次品读品读这些好句子。

  2.自主朗读,抓住带点的地方细细品读,想想这些地方写出了母亲的什么内心活动?

  3.指名读,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阅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培养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习惯,这样既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从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5.拓展:用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方法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好句品味品味。

  三、语文故事

  1.导语激趣。

  “一字师”讲的是什么样的老师?“一字师”讲述的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2.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短文。

  (2)边读边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启发。

  四、古诗诵读

  1.导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两首诗你们会背吗?(指名背或齐背),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风光,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再一次领略西湖的'美。

  2.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熟,质疑。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在难读处指导,解疑。

  (2)通过引读,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师:乌云汹涌像把墨汁泼翻,但不能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好似蹦跳的珍珠,打入游船。

  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4.品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练习背诵。

  (1)同桌合作背诵或自己背诵。

  (2)齐背。

  第二课时 (语文生活)

  一、谈话导入主题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六年来多少事令我们回忆: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有趣的活动……即将要分别了,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要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说!

  今天,就请同学们到讲台前,作一个简短的发言,说一说你们想说的话。

  二、出示发言的要求

  1.抽签确定发言内容,内容有: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抽签后,准备几分钟。

  2.要抓住主要内容说,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抽到的说话对象使用称谓语。

  3.上台后不要慌张,态度自然,发言口齿要清楚,声音响亮,语速不要太快。

  4.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听完后要掌声鼓励。

  5.发言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发言的内容是否符合确定的内容,语言是否流畅,是否做到了表情自然、不怯场。

  三、组内发言,相互评价

  1.四人为一小组,组内抽签,确定内容。

  2.各自准备几分钟。

  3.组内发言,同学评价。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或小组内推荐发言人)。

  2.全班同学评价。

  五、教师总结

  这一次说毕业感言的活动,就是为了锻炼同学们即席演讲的能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思考,还要求我们有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落落大方的讲话姿态。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找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与人交流,就会提高自己的讲能力。

  第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拓宽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六年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难以忘怀:第一次背着书包步入校园;因为做了错事挨了老师的批评;考试得了高分赢得同学羡慕的目光……想把你最难忘的一件事告诉大家,与同学们分享吗?

  2.说一说你最难忘的那件事。(同学自由说,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学生表述不清的语句)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教师要及时适当归纳。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三、自主习作

  1.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朗读习作,进行自改

  二、指名朗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请3—4名学生读习作,一个一个评,相机指导,肯定优点,引导补充修改。通过典型习作的评议,使学生明白评改作文的要求和方法。

  三、小组互读互评,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四、进一步修改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要求】

  1.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抓住重点,把活动过程说写清楚。

  【步骤】

  1.审清题意

  这是一次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训练。写作的范围是“一次”,写作的内容是“活动”。但文题对进行什么活动、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哪些人等都没做任何限制,因此,写作时还要具体拟个题目。例如:“记一次有趣的猜谜比赛。”

  2。确定写作重点

  写清楚活动过程的各个发展变化的环节,尤其是有趣的环节要具体、细致地写,同时还要把参予活动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写清楚,但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反映写。

  3。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通过记叙一次有趣的活动,是为了突出活动给人的启迪和教育。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跳绳比赛、猜谜、集邮知识竞赛、春游等;电视里我们也常常观看到各种精彩的体育比赛、智力游戏等。这篇习作的选材极广泛(学校、家庭、社会),但不能把我们所参加或耳闻目睹的活动全写进文章,应对文章的材料加以提炼、筛选、加工,把你最感兴趣、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怎样选择素材呢?

  (1)初选写作对象。把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充分摆出来,通过比较、分析,挑选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为写作对象,同时拟出文章的标题。

  (2)再选写作要点、事例。选好了,就要仔细回忆这次活动的具体过程,用笔一一列出来,根据中心决定取舍,把与中心有关的内容作为写作要点。

  (3)精选写作重点。写作要点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将其中最能表达中心的精彩情节作为重点材料来详写,同时安排详写的层次。

  4。指导说话、写作

  (1)口述指导。想一想,回答:

  ①你亲自参加过和观看过的活动中,比如,体育活动、联欢会、参观游览、智力游戏、电视大奖赛等等,对哪些最感兴趣?这些活动中哪次给你的印象最深?(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表述,初步确定写作的对象。)

  ②这次活动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情节非常有趣,使你当时特别兴奋,过后难以忘怀?(教师可适当提示,力求让学生将有趣的情节说得清楚、明白、完整,指导学生确定写作重点。)

  ③这次活动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组织,哪些人参加,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怎样,活动的结果如何等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仔细回忆,先把过程讲清楚,然后引导学生确定写作要点。)

  ④这次活动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要结合实际谈,不可过于牵强。帮助学生确定中心思想。)

  (2)指导写作。

  ①按事情的发展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注意记叙的顺序。

  ②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抓住重点写具体。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是写好活动的一个主要方法。所谓“面”是指一定场合下的特定情景,包括人物、事件及人物的感受、周围的环境。所谓“点”指的是重点,是具有典型性的人、事及景物。点面结合,就是在写作时,能围绕中心,将活动的个体和群体,事物的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做到详略得当。作为一次“有趣的”活动,其全过程当中总有精彩的部分,因此,写好精彩部分,写好精彩部分中参予者和观众中的主要人物,则是写好本篇习作的关键。应该说,写活动,没有写好其重点部分就算不上一篇好的习作。

  ③写出活动参加者或观看者的心情,以增强习作的感染力,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上述三个问题,可指导阅读下列例文:

  “黑衣服”智胜“黄衣服”

  周末的晚上最令人惬意了,因为每个周末可以看电视,可以看我最喜欢的《综艺大观》。瞧,《综艺大观》开始了。

  屏幕上出现了七个被蒙住眼睛的参赛者,他们背系小鼓,手拿鼓棒,站成一排,听主持人倪萍的“训示”:“现在讲游戏规则,互相用鼓棒敲打对方背上的鼓,被敲中者罚下场,最后一名获胜。”天哪!谁都蒙住眼睛,万一击住脑袋可怎么办?我替他们担心,手里竟捏出一把汗。

  “嘘——”哨音刚响,七个参赛者霎时活跃起来,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忽听“咚”一声,一个参赛者被罚下场,“咚”又一声,又一个参赛者被罚下场。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若大的赛场上只剩下两个分别穿着黑衣服和黄衣服的参赛者了。

  谁赢呢?我想肯定是那位穿黄衣服的叔叔,下去的`五个参赛者中就有四个是被他击中的。他身材像只猎犬,跳起来像只飞燕。而穿黑衣服的叔叔个子低,手臂短。相比之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条件差远了。

  “黑衣服”也许知道“黄衣服”的厉害吧,慢慢退却到离“黄衣服”很远的地方,然后绕圈向前缓缓移动。而这时的“黄衣服”却大步流星地向“黑衣服”前进:5米、3米、1米……啊,到了!突然,“黑衣服”向左一拐,一个箭步朝“黄衣服”的背后扑去,“咚”的一声,鼓棒不偏不倚地落到“黄衣服”背后的鼓上。“哗——哗”,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怪!“黑衣服”怎么赢了?哦,原来“黄衣服”走起来呼呼生风,“黑衣服”是靠声音来判断“黄衣服”的位置的。

  “现在发奖,奖给‘黑衣服’同志一本《智慧学》!”倪萍响亮的声音响彻整个赛场。我想,如果下次“黑衣服”叔叔还参加这种游戏,他准还是优胜者,因为他善于以智慧取胜,况且又得到了一本《智慧学》。

  这篇文章记叙的是观看电视节目中蒙眼击鼓的游戏活动时的情景,它给我们以下几点示范:

  ①写作顺序十分清楚,层次分明地写出了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②做到点面结合。既对“黄”、“黑”二人的智勇比赛进行具体描写,又概括介绍了所有参赛者的活动情况;既重点写出了“我”观看比赛时的心理活动,又概括写出了主持人倪萍的语言情态。

  ③抓住活动的特点,通过“我”的观感,具体描写了“黄”、“黑”二人比赛的情形,突出了“智胜”的中心。

  (3)指导学生列出写作提纲。

  (4)根据提纲成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8.斧头,9.手锯,10.玩意,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6.随便,17.仍然,18.敌人,19.台阶,20.所以,21.懂得”等词语。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5.指6.名7.读生字词。

  8.正音

  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4):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的样子,照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的木科利亚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8个,练习正确书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积累好词好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4.初步体会西方经典童话的魅力,并且能够根据阅读所得加上自己的想像,创作一段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2.创编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斯威夫特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1.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斯威夫特的资料。

  教师补充:斯威夫特是18世纪前期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父母都是英国人。父亲在他出生以前就去世了,由伯父抚养成人,他喜欢历史和诗歌,早年创作的《书的战争》和《桶的故事》,初步显示了讽刺的才能。其中《桶的故事》是英国的启蒙主义者讽刺教会的作品之一,也是斯威夫特第一部重要作品。在他晚期作品中,他积极号召爱尔兰人民为独立自由而斗争,在作品中痛斥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政治。就在这个时期,斯威夫特完成了他不朽的讽刺杰作《格列佛游记》。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格列佛是伦敦的一个著名医生,喜欢航海旅行的他无意中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岛上,岛上生活着一群身高不满五寸的`小人儿。格列佛在小人儿国里有一段奇特的遭遇,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家乡。)

  三、再读课文,讲述故事。

  1.再读课文,想想,格列佛在小人儿国有哪些奇特的遭遇?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3.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1)小组内说一说。

  (2)指名学生上台讲述。

  四、学习生字。

  1.在读课文时,你认识了哪些生字?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并说说哪些字是读音要注意的。“箭”“吊”“筐”是三拼音节,有介母“i”或“u”。“遮”是翘舌音,“艘”是平舌音。

  2.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按结构,本课的生字可以分成几类?

  左右结构:航、刮、绑、涂、钩

  上下结构:箭、暴、吊

  “绑”字笔画较多,绞丝旁注意避让右边。

  3.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8个生字?

  五、作业。

  1.自主积累文中的好词语。

  2.向你的父母或朋友,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航海捆绑射箭暴风

  刮风钩子吊起来涂抹

  2.讲述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默读,一边做出批注。批注的内容可以是自己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或读后的体会。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汇报,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学生讲到哪儿,就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哪一段,并且相机指导朗读)

  (1)学习格列佛在初到小人儿国被攻击时,让孩子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境,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格列佛当时会想些什么?

  (2)当格列佛受到小人儿国的礼遇时,他又会想些什么?他是怎样和小人儿国的人建立起友谊的?

  (3)学习格列佛帮助小人儿国击退敌人的段落时,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当时的场景和语言。

  三、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

  (1)小组内表演。

  (2)指名学生表演,评议。

  四、拓展延伸,创编故事。

  插上想象的翅膀继续飞翔,结合自己的阅读说一说:如果格列佛重回小人儿国,又会有怎样的奇遇?请你也来创作一段格列佛在小人儿国的经历吧。

  1.小组内创编。

  2.小组汇报。

  五、作业。

  1.想象作文:《重回小人国》。

  2.阅读斯威夫特的作品《格列佛游记》等。

  板书设计

  30 小人国

  受到攻击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p、m、f和单韵母a、o、i、u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声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爸、妈、我”三个生字,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

  二、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做一次比赛,叫做看图来说话,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讲得最多。我们先来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们来说话。

  生:一个小姑娘在听广播。(注意听“播”的发音)

  师:那么这幅图的旁边的这个字母念什么,你知道吗?

  生:“播”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念,“播”念的.时候要轻一些短一些。跟着老师念。

  生:……

  师:我们用“播”这个音来说词语好不好?

  生:好!

  师:很好,我们会念了之后呢,还要记住它是怎么写的。它的样子像什么呢?

  生:一个广播

  师:是的,我们来看,这是一根天线,然后还有一个圆肚子。小朋友能不能自己编一首儿歌来记呢?

  生:……

  师:小朋友们好厉害呀!我们再把它写到四线格里,看看应该怎么写?(写在上格和中格,先写它的天线,再写独自,天线呢要留一个出气孔,不能封闭)小朋友们也来写一写。

  师:小朋友们快来看一看这个小哥哥拿着一面小红旗干什么呀?

  生:哥哥在爬上坡/哥哥在跑步/哥哥在爬山

  师:咦?小哥哥手上的小红旗怎么和旁边的这个字母那么像啊,小朋友们知道这个字母念什么吗?

  生:……

  师:它呀就念p,我们一起来念,注意要轻要快p、p、p。我们还有一个检验有没有读准确的方法,请小朋友们拿出一张薄薄的纸,我们在念p的时候注意观察。

  生:……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纸会动

  师:对了,发的时候纸会明显的动,我们可以试一试念其它字母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

  生:……

  师:看来小朋友们又已经会念了,跟着老师再一起念一念。

  生:……

  师:会念了,你们会写吗?自己觉得会写的小朋友请上来写。

  生:……

  师:注意写得时候下面也要留一点出气孔。小朋友们还记得b念什么吗?

  生:记得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和提示语等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途,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5、初步了解本文通过人物对话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6、让学生学习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划分大段的依据,初步渗透段落的划分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脚掌、驼峰、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体会小骆驼心情变化的原因过程,从而感悟小骆驼的自豪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本,懂得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它的用途。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树立自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老师了解到我们班孩子有三大优点①最会读书②最善于思考③发言最积极。所以今天能来珠海路小学给优秀的你们上课,我感到很自豪。你们有没有信心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已经预习了,看!这些词语有信心读准它们吗?

  出示生词:

  肉疙瘩 镜子 委屈

  走一趟 多亏 陷进

  铺天盖地 足够 闭上

  贮存养料 疼爱 松散

  (1)先自己练习一下,不认识的可以请教同位或看看书。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2、引导辨别多音字。看蓝色字“松散”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过程:大多数学生会反应出这是一个多音字。】

  它另外一个读音你知道吗?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初读情况,一是了解学情,二是集体巩固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把重点字音读准确,扫清阅读障碍。】

  3、观察红色生字,你最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的写法?

  【预设过程:学生有说“镜”的,肯定学生提出的注意点后,老师指导记字方法照镜子一定不要忘记,镜子里留下自己的影子,写时右边中间口里边的横不能丢。学生提出其它字用同样方法解决】

  “陷”老师也想提醒大家,右下部分的笔顺容易写错,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特别提醒右下部分里面的两条短横不要连在一起。

  “趟”你是老师的知音,跟老师想的一样。趟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走”字旁,注意第七笔捺要写得足够长,托起里边的“尚”。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

  4、下面请同学,摆好写字姿势,用钢笔认真描红这两个字。

  5、描红完的同学看屏幕,这儿还有一个长句子,谁会读?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看屏幕,指名读)课件出示:

  谁能把他的意思读出来?再指名读句子。

  6、课文已经预习了,回顾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过程:学生可能复述故事内容,语言不够简练,因此要引导学生利用故事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写事的文章一般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小红马嘲笑小骆驼,小骆驼感到委屈是故事的——(起因)。骆驼妈妈带小骆驼到沙漠走了一趟是故事的——(经过)。小骆驼为自己的特殊用途感到自豪是故事的——(结果)

  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巧妙的串联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7、分段指导。

  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起因?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经过?剩下的段落就是故事的结果。

  (师小结:像这样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放在一起就可归为一个大段,本篇课文共分为三个大段。)

  过渡:现在,让我们走进这篇童话故事的起因。

  三、精读课文, 语言感悟

  1、略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委屈。

  (1)小红马对小骆驼说了什么?指生回答

  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睫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

  出示句子:

  谁来读小红马的话?指名读

  (2)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出什么?从哪个词看出小红马在嘲笑小骆驼?

  (在课件上点红:难看)

  加上提示语,再读,还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小红马嘲笑小骆驼?

  (在课件上点红:喷着响鼻)

  (3)你能当当小红马来说说这句话吗?(指导读出嘲笑语气)

  (师小结:看!抓住关键词和提示语就可以感受人物内心活动,我们在平时习作中也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提示语来描述人物内心活动。)

  (4)假如你是小骆驼听了小红马的话,心情会怎么样?【板书:委屈】

  (5)那么,骆驼妈妈是怎么安慰孩子的呢?指生回答

  孩子明天你跟我到沙漠里走一趟吧。

  出示句子: 指名读。

  你读懂了什么?加上提示语,再读还能感受到骆驼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之情(齐读)

  2、略读第五自然段,领悟自豪。

  过渡:为了不让小骆驼觉得委屈,骆驼妈妈决定带它到沙漠走一趟。孩子们,经过这次沙漠旅行,小骆驼的想法改变了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5自然段后再回答。指名答

  (2)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此时小骆驼的心里觉得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指名答(点红最后一句齐读)

  【板书:自豪】

  (3)质疑:小骆驼刚开始觉得那么委屈,现在又感到这么自豪?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重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抓住小骆驼的一个心理变化,从委屈变成了自豪,从而产生疑问。】

  (4)指名回答(点红第二句)

  3、紧扣词句,感受沙漠

  过渡:那么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的作用到底有多大?让我们赶紧跟随课文去沙漠看一看吧!

  (1)同学们,你们了解沙漠吗?谁来说说?

  (2)文中又是怎样描写沙漠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沙漠的词句,看谁找的又准又快。

  (3)找出的同学读一读,同位交流补充。

  (4)指名汇报。

  【预设过程:如果一人汇报不全,再找学生补充。】

  看!老师也找到了这些词组,谁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松散的沙子

  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出示词组:

  (5)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画面,走进这茫茫的大沙漠(播放沙漠录像)

  (师解说:“茫茫的大沙漠,沙丘一座连着一座,放眼望去寸草不生。这里常常是风声肆虐,黄沙漫天飞舞。转瞬间,沙丘被移走了一片又一片。”)

  (6)想着刚才的画面,把这些词组的意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集体交流后,圈出描写沙漠特点的词语,利用多媒体,不仅加深学生对沙漠的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词语积累的方法。教学中抓住了关键词,让同学感受沙漠的特点,如茫茫的、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等,通过朗读来体现这沙漠的大,沙漠环境的恶劣。】

  4、精读 三、 四自然段,了解各部分作用

  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沙漠环境怎样?到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旅行,骆驼母子会遇到什么困难?它们用什么法宝克服困难呢?

  (1)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3、4自然段,边默读课文边用“﹋﹋﹋﹋﹋”标出体现脚掌、驼峰、睫毛作用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自读自悟,培养边读书边批注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找出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前后4人1小组)

  交流方法是:先读找到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的作用。

  (3)按顺序集体交流。

  ①指生读句子、说作用 。 【相机板书:脚掌 陷不进】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a. 看妈妈说的话中有个“?”,谁能用上“。”说这句话。指名说

  b.看!用上句号说意思没变,但用问号说更能肯定骆驼脚掌是陷不进。所以

  骆驼妈妈在说这句话时,她内心会觉得怎样?(自豪)谁能用自豪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c. 从哪个词也可以看出妈妈说这话时很自豪。(多亏)

  谁能抓住多亏读出妈妈自豪的语气?指名读

  e.教师小结:看!抓住关键词,也能体会出(自豪的语气)人物的心理活动。

  ②咱们继续往下交流。

  指生读句子、说作用 。 【相机板书:驼峰 存养料】

  出示句子:

  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 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a.

  我们背上的这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

  的了。

  a.你有什么发现?“够”和“足够”这两个词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吗?

  指名回答

  【预设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够”说明刚满足。“足够”说明很充足还有剩余。】

  b.小结:一字之差可以告诉我们这么多,在平时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恰当运用词语。

  c.说这话时妈妈用什么语气?(自豪)指名读 你也自豪地说说这句话。

  e.抓住“足够”齐读句子,体会骆驼妈妈内心的自豪。

  (师小结:看通过小骆驼与骆驼妈妈的对话,我们了解了骆驼身上各部分的作用,这种表达方式叫语言描写。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学会使用呀!)

  ③过渡:沙漠里的天说变就变,就在小骆驼与妈妈说话间,风沙又来了。(放风沙声音)小骆驼该怎么办呢?指名回答。

  出示句子:

  说话间,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a.加上自己的想象来读这句话。指名读。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相机板书:睫毛 挡风沙】

  b.“没进一点儿沙子”难怪小骆驼沙漠旅行结束后会默默地想;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c.抓住“!”再读最后一句话,读出小骆驼的兴奋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在自读中了解内容,在合作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朗读中提升对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六、补充资料,点拨感悟。

  1、其实,值得骆驼自豪的不光这些本领,它还有一个美称——“沙漠之舟”。

  结合文中插图,看老师补充的资料——《沙漠之舟》出示资料:

  骆驼耐饥耐渴、性情温顺。骆驼不畏风沙、善走沙漠,被世界公认为“沙漠之舟”。骆驼的寿命可达35—40岁。野生的骆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骆驼有惊人的耐力,在气温50℃、失水达体重的30%时,还能20天不饮水;它还能负重200公斤以每天75公里的速度连行4天。骆驼的嗅觉特别灵敏,能在3里内辨察和感觉到远处的水源。初生的小骆驼很快就能站起行走,随其父母漫步沙漠。

  (1)边读边给每句话标上小序号,看看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话都介绍了什么?指名回答。

  你知道为什么把这七句话放在一起吗?

  【预设过程:学生基本能说出这几句都是介绍骆驼特点的。】

  师小结:是呀,短文中每一句话都告诉了我们骆驼的一个特点,这样表达意思相同的几个句子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自然段。你从这个自然段中了解到了骆驼的哪些知识?

  (2)训练说话:请你 用上“我感到自豪的是 。”这一句式,替着小骆驼说一说,让它感到自豪的还有什么。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补充资料让学生知道骆驼感到自豪的其他方面,理解每句话都写了骆驼的一个特点。从而引出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构成自然段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并借鉴老师出示的句式来训练说话。这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做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2、骆驼有它值得自豪的地方,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让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请你说一说最让你感到自豪的是什么?

  出示句式:我感到自豪的是 。

  【设计意图:紧抓课题,让学生以“我感到自豪的是 。 ”来发展思维,训练语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一个从课内到课外,从书本到生活的过程。】

  七.再扣课题,领悟道理,积累学法。

  1. 课文学完了,请你用上“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或是“我学会了”什么?来说说你的收获吗?

  【预设过程:学生能看板书把骆驼主要特点说出来,就鼓励收获大。如果能说出道理,及时表扬你不仅学到知识,还明白了深刻道理。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手法——语言描写。】

  小结:其实课文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骆驼身体各部位的作用,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事物美不美不在于(外表),而在于有没有(用处)

  2.看板书小结:

  (1)同学们虽然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但是在沙漠中行走陷不进沙子里,所以小骆驼说,指课题齐读。

  (2)虽然骆驼背上的两个肉疙瘩很难看,但是它能贮存足够养料,所以小骆驼说, 指课题齐读。

  (3)虽然骆驼的两层睫毛不好看,但是能挡风沙,所以小骆驼说,指课题齐读。

  3.教师总结升华:现在知道小骆驼为什么自豪了吧?(擦去问号)是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所以我们要正确判断事物的美与丑。

  八、布置作业:续编故事

  现在的小骆驼真想把自己的收获和小红马说说。有一天,它们又见面了,你能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续写这篇童话吗?

  【设计意图:语文言意理论认为:文本作为言语作品,它是“言”和“意”的统一体。母语教学的本体价值就是促使学生言与意的积极感悟、内化、转换,并进而运用个性的言语表达读者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此项作业与上文衔接紧密,由易到难,从点到面,自然水到渠成。】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驼峰——存养料

  脚掌——陷不进

  睫毛——挡风沙

  (委屈) (自豪)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陪阿姨能够自读能力,并是学生感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习时间:

  1~2课时

  学习准备:

  1、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利用的方法学习词语,并提出疑问;

  2、教师准备站;

  学习过程:

  一、引导认识略读课文,略知学习方法;

  1、从“*”认识略读课文

  2、略知学习方法:通过朗读、质疑、思考、讨论,读懂课文。

  二、引导自己读懂课文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了解重点词语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从课文哪些描写重体会到的?

  (3)自己还有什么不动的地方?记下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三、利用网站,交流反馈:

  1、打开网站:

  (1)积累词语;

  (2)在网站提示下理解:满载而归、耷拉

  (3)利用网站学习解疑,然后组内交流;

  2、反馈学习情况:

  从课文词句体会课文内容:槐乡孩子的可爱体现在:勤劳懂事、吃苦耐劳、以苦为乐;

  3、读出劳动的欢快、轻松、活泼。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网上练习:交流学习体会。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3、说说自己课余所从事过的劳动内容;

  课后记: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