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8 11:13:39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情景说明:

  《菜园里》是人教版语文第一册看图归类识字教学,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是:学会本课生字“卜、又、心、风”和新笔画“卧钩”,认识本课所学蔬菜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特点。本课案例一开始教师就出示课件把学生带进美丽的菜园里,然后师生互换角色以“实物蔬菜”和“蔬菜卡片名”玩游戏最后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把生活和课堂相结合,让学生乐学、爱学,符合低年级语文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参观,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去哪儿呢?快看!(播放课件,展现一片菜园,各种各样的蔬菜。)大家说说,老师带你们去什么地方呢?

  生:菜园里。(师板书课题3、菜园里)

  师:谁来大声读一读课题。

  生:大声读课题。

  师:你读得真好,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遍吧!

  生:领读课题,全班齐读。

  师:大家看,菜园里的菜可真多啦!今天菜园里的蔬菜瓜果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想和我们交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

  生:想。

  师:大家数一数共有几种蔬菜呢?

  生:(数一数齐回答)有九种。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们下位去和它们交朋友,和它们握握手,摸摸它们。看看它们的名字叫什么,认识了卡片上的名字,会读了,就可以取走放在蔬菜旁的一张词语卡片。等到把九种蔬菜的卡片拿齐了就回到座位上坐好!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观察得认真,认字最快,我就给哪一组插上一面小红旗,快行动吧!(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蔬菜,读认卡片,拿卡片)

  师:××组最先拿齐卡片,坐好了,我奖励这一组一面小红旗。请大家坐好,把卡片摆放在桌上,老师想看看你们是不是和蔬菜瓜果交上朋友?

  二、汇报交流,巩固认字。

  师:我想知道大家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字。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表示它的名称的小卡片举起来。比一比,谁找得最快,我就请他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两遍。

  师:(出示实物蔬菜“辣椒”)大家找一找它的卡片。

  (一名学生举起“辣椒”词语卡片)

  师:你真了不起,这么快就找到了,你来领大家读一读。

  生:(大声领读)“辣椒”!

  师:呀,“辣”字边音你读得真准!(生再读一遍,全班齐读)

  师:(又出示实物蔬菜“茄子”)请另一位学生领读。

  生:茄子!

  师:你注意到了“茄”字的韵母,再带大家读两遍好吗?

  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茄子”的“子”你们发现了它有声调吗?

  生:没有。

  师:像这样的音节应该怎样读?你还能读得更准些吗?

  生:应该读轻声,“茄子”(生领读,全班齐读)

  (认读“南瓜”“黄瓜”“白菜”三个词语的方法与认读“辣椒”一词的方法相同)

  师:现在咱们来换一换,我出示词语卡片,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找蔬菜,然后带领大家读一读。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出示卡片。谁愿意上讲台找蔬菜?(指名学生上台找蔬菜)

  教师出示“豆角”的卡片,让学生找出豆角的实物。

  师:他找对了吗?

  生:找对了!

  师:多聪明的孩子呀!带领大家读一遍吧!

  生领读“豆角”一词。

  (认读“卷心菜、西红柿、萝卜”三个词语的方法同认读“豆角”一词的方法相同)

  师相机指导“卷心菜”中“心”字前鼻音的读法,“萝卜”的“卜”字轻声读法。

  师:咱们的游戏就先玩到这,我知道有的小朋友还想玩。这样吧!今天放学回家和爸爸妈妈或是你们的小伙伴玩这个游戏好吗?

  三、了解特点,巩固认识

  师述:小朋友今天个个都挺棒,认识了这么多的蔬菜,都和蔬菜交上了朋友。现在老师要看看谁的眼睛亮晶晶,观察得最认真!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你愿意说哪种蔬菜就说哪种。(小组里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汇报交流。

  生:我看到了茄子是紫色的,弯弯的像只小船。

  生:我觉得卷心菜和白菜的颜色差不多。

  生:萝卜有白色的,还有红色的。

  师: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生:白色的叫白萝卜,红色的叫胡萝卜。

  师:你知道的可真多。

  生:我还看到南瓜是黄色的,形状弯弯的。

  师:(拿起另一个圆形的南瓜)那这个南瓜呢?

  生:我知道了,南瓜有的是弯弯的,还有的是圆圆的。

  师:你真聪明,还会用“有的还有的”说话呢!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你们喜欢吃蔬菜吗?我们平时吃的蔬菜可不止这些,还有更多呢!你喜欢吃那种蔬菜?为什么?

  生:我喜欢吃西红柿,因为西红柿红红的,又酸又甜,很好吃。

  生:我喜欢吃花菜,花菜像一朵花一样,很漂亮!

  生:我喜欢吃土豆饼。

  师:蔬菜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特别丰富,经常吃新鲜蔬菜,我们的身体会更健康!

  四.自主参与,学习生字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么多蔬菜的名字,咱们要学的生字就藏在这些生字里面,我们赶快把它们找出来吧!请大家在课本中找出生字,作上你熟悉的记号,再读一读,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生:同桌、小组或自己找生字,读生字。

  师:我们一起把生字读两遍。

  生:齐读带音节的生字。

  师:要是去掉拼音,你们还认识吗?(师擦掉音节)

  生:教师随意点学生读生字。

  师:小朋友们,那些字不用老师教,你们就会认了,你是怎么记住的?来教教大家吧!

  生:“豆”字中间有个“口”字。

  生:“角”字下面是“用”字。

  生:我在“5角钱”上面见过“角”字,这样我就把它记住了。

  生:《中国心》这首歌上面有个心“字”,我就认识了这个“心”字。

  师:你真是个有“心”的孩子。

  生:“豆角”、“萝卜”我都认识。我不喜欢吃这两种蔬菜,妈妈就教我认会了它们俩的名称。现在我就会认了。

  师:那你现在喜欢吃蔬菜吗?

  生:有一点点喜欢了,以后妈妈做这两种菜时,我会去尝尝。

  师:真乖,希望你多吃蔬菜,身体越来越健康!

  师:我们来给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谁来给它组个词!

  教师指名组词。

  师: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来势就要考考你们了。咱们在去菜园里逛逛,看看你们认识了哪些蔬菜的名字?(出示课件:点击蔬菜词语,学生读对了,词语就会变成相应的蔬菜。)

  生:抢认蔬菜名称“豆角、萝卜、卷心菜、白菜”

  师:老师觉得你们今天真了不起!咱们一起为自己鼓鼓掌吧!(生高兴地为自己鼓掌)

  五、注重体验,写字练习

  师:小朋友很努力,这么快就把生字记住了,有两个字咱们今天不光要会认,还要会写,快看是哪两个字?(出示小黑板,田字格中写有“卜”和“心”及其笔画顺序)

  生:齐读生字,书写“卜”和“心”的笔画顺序。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笔画。(师写“卧钩”)谁来说说“卧钩”像什么?

  生:像个弯弯的钓鱼钩。

  生:还像一个鸟窝。

  师:谁能看着黑板,说说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

  生:书写“卜”和“心”的笔画顺序。

  师:我们一起跟着它写写吧!(全班一起书练习)

  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写,仔细看,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更漂亮呢?(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卜”、“心”字)

  生:“卜”字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生:“心”字的三点位置都不同。

  师: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字写得漂漂亮亮的,请大家在书上描红。

  (学生写字练习,师巡视指导,注意写字姿势的训练及时发现鼓励学生)

  师:我喜欢他,写字的样子不错,瞧他坐得多端正。

  师:他写的好认真,“卜”字的竖写得真直。

  师:慢慢写,别着急,一笔一画才能把字写好。

  六、小结课文,课外拓展。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记住了一些蔬菜的名称,认识了4个生字,还把其中的两个字写得漂漂亮亮的,小朋友真棒!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只有在民主、平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

  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

  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

  再让学生读课文

  学生

  (2)读书时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才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请你们谈谈自学时,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说,引导就弄懂这段话的中心句,总分构段方式。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具体的语境,确切地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巧妙地点拨学法。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让学生说一说

  4、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

  5、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生说

  6、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说

  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

  学生自己说,指名说

  7、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

  生齐读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

  生齐读瞬息万变

  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9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齐说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五、,升华

  教学后记

  本是一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有独到之处,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这课文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下面谈谈教后的几点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言文字重在感悟,让学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内化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以读为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词语。

  二、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并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画一画庐山的云雾,与美术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 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学会交流,培养表达、应对能力。

  3、 培养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4、 培养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

  教学设计: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1、 播放两个小朋友打电话互相问候的动画片。

  2、 学生观看动画片。

  二、进入情境,双向互动。

  1、 告诉学生打电话可以说的内容。学生认真听,明确打电话的要求。

  2、 提出要求:语言规范,态度大方、有礼貌。

  3、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开始玩打电话的游戏,并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大组内展示。

  4、 学生进入游戏状态,并在组内进行评价。

  三、展示个性,提倡创新。

  1、 每组选派两名代表在班内表演“打电话” 的游戏,其他同学观看表演,进行评议。

  2、 评出最佳3组给予奖励。

  3、 启发学生说出更新颖的话题,把语言说得更规范。

  4、 再次评比,老师对有创意的'学生发创新奖。

  四、拓展延伸,引向生活。

  鼓励学生在家里给亲人或朋友打电话。

  从学生观看动画片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产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最佳的交际状态。

  给学生玩的时间,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促进双向互动的活动氛围。

  给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锻炼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性意识。

  把学生学到的知识引入生活之中,使口语交际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本课插图)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生:图上的花美。远处的山美。山上的小亭子很美。山下的很多小房子很漂亮。……)

  2、大家说的真好!在宋朝的时候,有个名叫邵雍的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山村”。(板书课题:山村)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老师范读一遍这首诗。

  2、通过你的听,你认识了哪几个字,到投影前指着字带大家读。

  3、谁觉得自己读的好,想读给大家听?(指名2—3人读)

  4、谁会背这首古诗?(自己背,同桌互相背。请一个同学背。)

  5、在大家背诗的.时候,淘气的生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出示生字卡)山村台九枝四五六七十(学生抢着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写字。

  1、(出示生字表:四五六七十)这五个字是我们应该会写的,要想写好这几个字,先要学习两个笔画:“─、│”。谁知道这两个笔画怎样写?(生:“─”从左边向右边写。“│”从上往下写。)(学生练习写)

  2、出示:“七”。同桌互相说说“五”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写第一个横要倾斜,再写第二笔竖弯钩。

  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评议。

  3、出示:“十”。同桌互相说说“十”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先横后竖)观察横、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己练习写,反馈,评议。

  四、小结,学生谈感受。

  教学后记: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主要目的就是在文中识字。根据我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我设计了以上环节,在学生读文的环节,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朗读都很到位,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教师要加强对生字的书写的指导。在下节课的时候要做到啊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五、四、六、七、十”。

  2.指名朗读儿歌。

  二、学习书写“五、四、六、七、十”

  1.回忆第一课书写的方法:

  (1)观察位置(2)观察写法(3)亲自实践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个字笔画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自己试着在书中写一个。

  3.请学生提出书写有困难的生字:“六、五、四”

  (1)书写“四”字,

  ①看板书“四”,请学生们再一次观察每笔的占格位置,观察后请学生说一说。

  ②教师范写,学生观察老师的写法。

  ③学生修改书中自己写的“四”字后再写一个“四”字。

  (2)书写“五”字

  (3)书写“六”字

  ①看板书观察占格位置,请学生说一说。

  ②观察教师范写,教师提示: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边一点。第三笔“撇”、第四笔“点”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起笔、收笔大致要对齐。最后一笔“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第一笔“点”有所不同。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议。

  三、巩固复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登山》记叙的是列宁在一次登山看日出时,来回两次走过悬崖上靠近深渊的小路的故事,表现出革命导师勇于战胜困难,自觉锻炼意志的可贵精神。文末一段列宁说的三句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教学时,可紧抓这一中心段进行序教学,以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自学入手,直奔中心

  ⒈出示自学提要,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空本文写列宁在的时候,和巴果茨基次走过的小路。第一次走是因为,第二次走是为了。

  (2)按照“隐居走险路再走险路”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找出课文的中心段,画一画,读一读。

  ⒉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学生的填空内容,全班评价、矫正;

  (2)指名回答如何分段,说出段意;(3)读出课文的中心段。

  二:紧扣中心,辐射全文

  1.出示第一句话,学习有关段落,感受走险路的惊险和艰难。

  (1)投影:“就是因为我害怕它。”

  (2)思考:句中的.“它”指什么?“它”是怎样的?列宁怎样害怕它?以此阅读课文,引出两个语段:

  语段1:“巴果茨基背贴着峭壁,扭转了头,不去看深渊,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走过了最险的地方,巴果茨基轻轻地舒了口气

  教学步骤如下:

  ①画。要求学生自由读,边读边画出描写巴果茨基历险情形的字词:背贴、扭转、不看、碎小、慢慢、移动、舒。

  ②品。引导推敲品评所画字词的内涵:“背贴”说明小路狭窄。“扭头不看”可见山渊之深。“碎小”、“移动”着力表现行走的艰难。“舒”反衬出原先内心的恐惧,从侧面表现小路的险峻,行走的危险,为下文理解列宁的坚强意志作铺垫。

  ③读。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对走险路的惊险、艰难和恐惧有更深的情感体验。

  语段2:“列宁跟在他后边,就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他知道列宁头昏目眩了。”

  设问: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联系上文,感受到列宁所处的危险境地和内心的极度恐惧。

  (3)讨论,从“就是因为我害怕它”这句话可以看出什么?(一方面说明小路的确很危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列宁正视现实、承认困难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2.出示二、三两句话。联系相关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1)投影:“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后半部分,看列宁对”害伯”抱有怎样的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每时每刻、随时随地”是什么意思?具体表现在哪里?

  ①找语句。读中找出能回答以上问题的语句,再读一渎。

  ②作比较。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2、 学习默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为了救自己的妈妈,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现在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请出救母心切的沉香,好吗?(贴“沉香”图片),那么沉香究竟怎样去救母亲,又是否救出了母亲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沉香救母》这个故事(板书:救母)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看看沉香是怎样解救母亲的?(指生答)

  板书默读,教给方法:默读是一种很常见的读书方法默读时嘴不出声,用眼睛看,用脑子想。

  2、交流:你觉得默读有哪些优点?

  3、 师:沉香告诉我,要读书首先要解决生字,现在自由轻声读课文,并把预习时标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4、 同座互读课后生字,不会读的请教同座(互相帮一帮教一教)

  5、 师:都会读了吗?现在沉香可要来检查了,你们有信心读给他听吗?出示字、词认读(带音节的词指生当小老师领读)(出示字卡开火车读抢读)

  6、 师:把字、词放在课文中再读相信你们会把课文读得更流利更通顺,并且标然段序号

  7、 分段指名读(指名你认为自己哪段最有把握读好就读哪段)

  师:课文读得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同沉香去救母好吗?

  (三)、精读课文:

  (一) 1-2自然段

  1、 自读,划出表现沉香有孝心的词和句子找出后读一读,再小组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体会。

  2、 交流汇报。(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相机指导:

  (1)“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A、“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着急的心情

  B、把“拜别”换成“告别”行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

  把沉香着急的心情读出来

  (2)看图,比较句子:

  a、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

  b、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几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几道深涧

  师: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相机指导朗读

  (3)比较句子

  a、脚下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他一点也不在乎

  b、脚下磨出了一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血痕,他一点也不在乎

  他一点也不在乎什么?为什么不在乎?指导朗读

  想象说话:

  (3)沉香一路上还会碰到哪些困难?

  拓展思维:

  师:是啊|,为了救妈妈,沉香吃再多的苦也不在乎,你现在最想对沉香说什么?

  3、指导朗读:这样有孝心的沉香实在让人感动,你佩服他吗?能读好这一段吗?(自读、指读、齐读、比赛读)

  :沉香的孝心不但感动了我们,连仙人也被他深深感动了,仙人送他一把神斧,他终于打败了凶恶的二郎神,他即将跟他的妈妈见面了,那将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二) 3-4段

  1、自读3、4段体会沉香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高兴、幸福)。

  2、大声、自由读这一段,体验沉香的这种心情。

  3、选择你喜欢读的句子读听,说说你读这句话时的心情怎么样?

  4、看图想象:沉香终于要和妈妈团聚了,他和妈妈分别会说什么?

  (1)、同桌互相表演

  (2)、指名汇报表演

  (3)、师生合作表演

  5、指导朗读:我们都为这对母子的团聚感到高兴,带着这种心情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三) 全文、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讲故事,可分段讲,也可以分角色演,下节课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四、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交、己”等7个字,认识“亠、亻、巾”3个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道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或成功。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爱因斯坦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的相关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看图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又将和你们一道结识另一位世界名人,他的名字叫“爱因斯坦”。(板书)出示人物画像。你们想了解他吗?

  2.请几个同学展示资料,教师相机作补充。

  3.师:爱因斯坦在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请翻开书第27面,看插图,你从画面上看到什么?能说给大家听听吗?(鼓励学生的合理想像)

  相机板书课题。

  4.请同学把课题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示字卡认读:只(多音字)、板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在一次劳技课上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学了这课后,你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集体读(无注音),读认识的字,还不会认的暂时放一放。

  3.小组合作读课文,读中巩固生字,边读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4.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根据课堂情况作小结。

  第二课时

  一、讨论学习,朗读课文,感悟交流

  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重点体会“……都……只有……”,“……直到……才……”等词语)

  过渡:老师看了爱因斯坦交来的小板凳,满意吗?爱因斯坦听了老师的.话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试着读给同桌听一听。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他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

  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

  3.用------和~~~~分别标出老师的话和爱因斯坦说的话,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想读谁的话就读谁的话。

  4.分组讨论:爱因斯坦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5.交流:可联系自己的经历谈想法或感受。

  6.分角色读一读、合作演一演:师(生)可扮演文中老师,请一生扮演爱因斯坦(鼓励学生当好导演,要把人物的神态和几个动作表演出来),男生(女生)读旁白。评选合作奖。

  二、指导书写生字

  1.游戏:摘果子(复习已学过的字词)。

  2.认识新部首:

  亠:点横部

  亻:单立人

  巾:巾字部

  3.讨论:哪个字你记住了,就把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4.交流识字:你记住了哪些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5.师重点指导、范写:作

  6.生书空,描、临写生字,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写字姿势。

  二、质疑、总结交流

  1.你想对爱因斯坦说什么?

  2.学完课文,你认为课题应该怎样读更好?( 强调“三只” )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6 三只小板凳作业设计

  1、 组词。

  交( ) 布( ) 左( ) 两( )

  文( ) 有( ) 右( ) 雨( )

  ※2、选择一样意思的句子打“√”。

  (1)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丑的板凳了。( )

  (2)这是世界上最丑的板凳。 ( )

  (3)世界上最丑的板凳就是这只了。 ( )

  3、填空。

  爱因斯坦想把板凳做得(让人满意),所以做了(三只板凳),他还会做(更多更多的)板凳。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材说明】

  《找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带领学生找春天,感受到了春天风光的无限美好,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感受自然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本课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设计思路】

  课前,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在儿童眼前展现了一个富有美感的`春天,由此产生渴望找春天 的急切心情。

  课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起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课堂上让学生放手自主读书,品味词句,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教具准备:春游录像;生字词课件;课文插图动画;春天景物道具;画布。

  3.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放录像,带领学生春游时的活动场面)

  1.小朋友,通过刚才播放的春游活动场面,你能说说在活动时你发现了什么吗?

  2.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的收获。

  3.过渡:春天来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小伙伴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同座合作,互相检查,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

  3.过渡:刚才小朋友自学得很认真,在自学时,你们发现哪些字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大家读一读。

  4.出示生字(屏幕打出)

  (1)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交流识字情况。(说说哪几个字已经认识,不用教了。)

  (3)演示识字方法。

  师:拿一朵花躲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躲)用躲字组词。

  (4)汇报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画图认字(嫩)

  5.出示词语。(屏幕打出)

  开火车认读。

  6. 默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不出声,读正确、通顺。

  三、细读课文,指导写字

  1.指名读自然段。一边读一边评。

  2.带着感情朗读。

  3.指导写字。要让学生先观察范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脱、冻、溪、掩、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同学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俺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 、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发明奇迹 天堂

  2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发明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时,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发明: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俺的眼前。

  俺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局部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局部,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局部结构完全同于第一局部,同学们自身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局部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无妨自身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局部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局部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局部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诗教案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