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2 09:49:26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随机表扬:(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2.师:如果你看见你的同桌作业字写的不工整,但是他已经慢慢有了进步,一天比一天好了,你会怎么评价他呢?(生交流)

  3.师:想不想小动物们遇到这种情况是怎么评价同伴的吗?(想)那就请同学们看动画片吧!请同学们认真看,看完后告诉老师片里的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反馈(小动物们是互相称赞的)

  师:同学们想给这个动画片取个名字吗?

  生反馈,师随机板书:称赞

  你们知道称赞还可以说是什么吗?(表扬、赞扬)对,称赞也是发自于内心的对别人的一种赞扬、表扬,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个词;

  指名读、齐读“称赞”。

  师:同学们才把动画片看了一遍可能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别着急,接下来我们就要来学习这篇童话故事,那么在学习之前能说说你想通过学习知道些什么吗?(生质疑)老师相信待会儿同学们学完课文后一定会了解更多,小动物也一定会给你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学习课文

  (一)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读好每一句话。

  2.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或一段在小组里朗读,其他组员觉得他读得好的,就给他一句称赞的话或一个称赞的手势。

  3.请一小组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他们有没有读准字音,边思考:文中讲了谁称赞谁?

  评议朗读:你可以称赞一下你认为读的好的同学,也可以给他们指出缺点。

  4.听了他们的读,你们明白是谁称赞谁了吗?(生答)板书

  (二)1、师:这篇课文老师自己也很喜欢,我在这读一读,请小朋友仔细听,边听边划出小刺猬称赞小獾的句子和小獾称赞小刺猬的句子。

  2、指名读称赞的句子,师出示句子:

  (1)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

  (2)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师:通常称赞别人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高兴,赞扬)那就带着这样的语气自己来练读是试试吧!注意要让别人听了你的称赞能感觉到快乐。

  指名读(老师注意到了,他把“真、一个比一个、香极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些地方读好了,一下子就读出了称赞别人的语气,真好!谁愿意再来试试,也许你有不同的读法呢)

  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句话。(师生配合读)

  两大组分角色读句子,加上动作。

  (三)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作用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7—9自然段,找找相关的语句。同位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书上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师课件出示句子:(1)我已经会做小椅子了!(自豪,高兴)

  (2)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高兴,快乐)

  师:谁来说说小獾和小刺猬在得到称赞前后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呢?(小獾在得到称赞前连小板凳都做不好,得到称赞后会做小椅子了;小刺猬摘了一天的苹果已经很累了,但是在得到称赞后他不但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快乐。)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四)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小獾的话:在我有点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

  自由读这句话再指名读

  师:这句话你能读懂吗?先同位交流,再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质疑,(泄气,自信)

  指导学生看书上第一幅图上小獾做的凳子,做的怎么样?(粗糙,先让学生直观理解粗糙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排列一下,哪个是他做的第一个板凳,哪个是第二、第三个,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师:对,当小獾怎么也做不好时,他灰心了不想做了,这就是泄气了,懂了吗?

  师:是啊!小獾虽然做得并不怎样,但当时的他却更需要别人的称赞啊!

  (出示称赞的话)引读:这时小刺猬说——

  (五)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想想再说(生交流)

  师:试想一下,如果开始小刺猬看到粗糙的凳子是嘲笑他,那小獾会怎样呢?(学生交流)

  师:是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决不能吝啬对别人的称赞,别人做得好我们需要称赞,当别人做得并不理想,有困难时,我们就更应该看到他的'优点称赞他、鼓励他,因为称赞就像神奇的魔棒,(出示课件句子)它能——带给我们自信,带给我们成功,带给我们快乐。(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你体会过称赞带给你们的快乐了吗?我知道你们都非常的聪明、能干,平时得到的称赞一定少不了,谁来说说你平时得到过哪些称赞?

  师:(你表现得那么好,的确该得到称赞;发现了别人的优点,是该好好称赞一番啊!)真为你们高兴,得到了那么多的称赞!但是在我们得到别人称赞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你们能做到吗?谁能现在就试试?

  学生说话训练、交流

  四、配乐朗读

  你们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对,这两个小动物之间那种互相鼓

  励、互相关心的温暖深深感染了我们,想不想象老师那样配乐再读一读?边读边体会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让你感动的。

  组织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讨论

  五、角色表演

  六、板书设计

  称赞

  小刺猬——小獾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 学目 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 时 第3教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上 午

  课前准备 执笔人 林中坤

  教学过程:

  继续精读第三段

  ②读夕阳“在还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 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

  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 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5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

  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孔子教案——小学语文。

  2、 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 学会写摘录笔记。

  二、发展性目标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 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 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习,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9、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1、“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答:……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5、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答:……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五、作业

  1、 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 背过“三人行……”

  3、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六、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

  4、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重难点:

  感受鲁智深机智勇敢,富有智慧的侠士形象。学习作者简练传神的人物语言描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歌曲导入,引出人物。

  2、齐读课题,抓住题眼,理解“侠”的涵义。

  3、针对课题质疑。

  4、介绍鲁智深出身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思考: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么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

  2、检查生字词。

  3、说说鲁智深为什么行侠?怎样行侠?行侠的结果如何?相机渗透“长文读短” 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自主学习。

  先默读课文3——7自然段,想一想,从鲁智深的哪些语言能感受到他的“侠义”形象?接着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写下批注后与小组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

  2、反馈交流

  (1)细品三“问”

  抓住“故意说”,他心理本来想说…… 他却故意说……

  抓住“打搅”,刘太公会认为是打搅吗?为什么还要这样说?

  分角色朗读。

  (2)细品“想一想”

  他在想什么?创设情境,品味语言中刻画的人物个性。多种形式朗读,再现人物形象。

  3、对比语言

  (1)他对善良的.刘太公一问再问,而对打家劫舍的山大王却只说了一句话。浏览课文8——11自然段,找出鲁智深的语言描写。

  (2)品味“大喝一声”中人物的个性。

  (3)在对比读中深刻感受人物形象。

  (4)补充拓展鲁智深语言描写。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简介《水浒传》,激发阅读兴趣。

  2、升华感情。

  板书设计:

  鲁智深行侠桃花庄

  粗中有细

  听 语言 智勇双全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2 积累有关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

  3 阅读短文,激发爱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能讲述自己幸福的往事。

  5 能写一段完整、通顺的话,写清楚自己名字的来历。

  教学重点

  积累成语、丰富词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我的好妈妈》歌带,伴有婴儿啼哭、孩子欢笑、妈妈轻轻哼歌的声音的歌带。

  学生:收集同家人快乐相处的照片;向家人了解自己名字的来历。

  课时安排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今天,首先走进我们“积累与运用”大家庭的是几位老朋友。(出示三组近义词:开心——高兴、难过——难受、美丽——漂亮)还认识它们吗?请几位小朋友认读。

  2 聪明的小朋友,你发现这几对朋友的特点了吗?

  读一读这三个句子(出示书上的三个句子),看看你能发现点儿什么?

  3 总结方法:理解词语除了查工具书的以外,还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4 巩固练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下列带点的字、词。

  ①雨是最寻常的。()

  ②老人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③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二、语海拾贝

  1 读一读,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

  2 你还知道哪些形容事物“多”的词语?

  3 巩固练习,选择书上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爷爷过生日那天,家里(),许多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2)《千手观音》这个节目备受人们欢迎,每一场演出都()。

  (3)我的爸爸是个外交官,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阅历丰富。

  三、开心一刻

  1 老师讲笑话《图省事》,想想为什么会闹笑话?

  2 你想对小明说点什么?

  3 老师小结:说话要注意把话说清楚,还要注意语气的停顿。写作文也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标点错了,意思表达就会完全不一样。

  四、口语交际:感受亲人的爱

  (一)听录音说感想

  教师放伴有婴儿啼哭、孩子欢笑、妈妈轻轻哼歌等声音的音乐。问:听了刚才的音乐,你想起了什么?

  (二)谈幸福

  1 老师:是呀,从呱呱落地到现在,我们的每一次跌摔,每一次啼哭,每一次成长都得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许多亲人的爱。你脑中那些幸福的故事、感人的.情景一定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都数不过来了吧?快给你的小伙伴讲讲。

  (1)先给同桌讲自己的幸福故事。

  (2)小组交流,在别人讲完后可把自己想到的场面或问题再说一说。

  (3)全班交流,共同分享,老师相机引导点拨。

  2 在分享了幸福的故事后,让我们用一首歌曲来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吧!(歌曲《我的好妈妈》,全班跟唱)

  3 付出关爱。

  你打算怎样向亲人表示你的关爱呢?

  4 作业巩固。

  (1)写一段感谢亲人的话。

  (2)用实际行动向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的关心。

  五、习作百花园

  1 谈话引入:你们都知道老师的名字,想不想知道老师这个名字的来历呢?(老师介绍自己的名字来历)

  2 提示方法:老师在介绍时先说了什么,再说了什么?还可以怎样说?

  3 把你的名字的来历,按一定顺序向小组同学说一说。

  4 把你说的话写下来,注意写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用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六、自主阅读园地

  1 抽学生朗读课文。从同学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学生自读,说感受。

  3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笔者就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说说个人想法。

  一、习惯的界定和形成

  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

  哲学家认为: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实践活动,二是内隐的认知活动,这二者辩证统一。因此,习惯应包括可闻、可见的外在行为,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的相对不变的内在的思维模式。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要调用自己的已有的与问题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和经验(即相似块),然后再通过具体有序的操作来解决。所以,好的习惯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经过反复历练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操作技能的自动再现。这其中,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内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从这两个方面的建构入手。

  先说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问题。列宁说过: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如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呢?张光鉴先生认为:思维规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在社会中获得的直接实践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建构、储存起来的相似块,去对所要认识的事物或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问题求解的。人总是先从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后才去认识事物运动的相似、结构的相似、联系的相似,才能认识到事物千变万化中那些相对不变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相似论》曾明确指出:一般说来,应从事物的两个主要关系去认识和掌握它的本质:一个是从静态到动态相似过程去认识它;一个是从宏观相似现象与微观结构相似关系来认识它。(以上请参阅张光鉴等著《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页和第21页)总之,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要从研究存在与思维之间的相似性入手,要符合自然之道。

  接下来说说操作技能的建构问题。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一个人有意识的行为通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和神经冲动引发的,是一种通过大脑的高级神经控制和运动神经支配若干肌群协调收缩而进行的有目的、合乎内外要求、有正常次序的运动,是一种思维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应。张光鉴先生在提交给思维科学第111次北京香山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人对不熟悉和没有养成习惯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反应时间约为2~3秒,最快也不少于1秒,但只要经过几天的连续强化训练,养成了初步的习惯,反应的时间就能缩短到1000微秒左右,就能使反应速度提高100倍以上。由此可见,人们对事物愈是熟悉、习惯的程度越高,反应速度或解决问题就越快,动作就越准确。这也就是钢琴家、舞蹈家、运动员为什么要对弹奏的乐曲、舞蹈动作、运动项目中的各种动作要进行日复一日的相似练习,以求获得快速反应的能力的重要原因。关于此,科学家、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也不会例外,他们都需要从小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阅读、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没有熟怎能生巧呢?没有长期艰苦的锻炼,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非凡的直觉顿悟能力,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因此我们认为,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是一个由外显转化为内隐的过程。在外显认知阶段,人们为了认识和解决新的问题,必然要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创造。在最初阶段,由于需要调用的信息量比较大,处理的时间长,必然会导致反应的速度相对较慢。但经过了无数次的相似重复,大脑就会产生易化和募集效应,就会使外显认知操作转化为内隐认知,形成快速反应通道,使反应的过程定型化、自动化、快捷化。章太炎先生说:学患其不习,既习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精。偶有所得不可以为智,犹要自视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学始有成。章太炎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习和愚三次,智三次都是在强调习惯养成的过程,而学始有成则是说习惯养成后的结果。可以设想:当诸多好的快速反应通道集于一身的时候,此人也就学始有成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了。

  二、习惯的特性和养成

  明白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原理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了。现代教育理论和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习惯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持之以恒。

  笔者一直认为: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许多人之所以能够在说话时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是他们认真、仔细地考虑了如何组织主、谓、宾语的结果;演奏家之所以能够用乐器奏出优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样运用指法的;驾驶员在处理道理上的偶发事件时,头脑里不一定想到了该怎样刹车他们所依靠的都是快速反应的直觉。这种高度自动化的习惯反应是长期实践、多次相似重复运动的必然。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许多语文学习的操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养成习惯却绝非易事。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甚至是半途而废。

  第二,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习惯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也有遗误终身的坏习惯。因此,我们要在积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随时注意抵制不良习惯的滋生。好习惯如不能长期坚持,势必会由坏的习惯来取代。勤勉的习惯不能养成,必然归于懒散;工细的习惯不能形成,必将变得粗疏。其实,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欲和惰性,而许多有害身心、遗患无穷的事恰恰能够满足人一时的嗜欲,迎合人的惰性。所以人们常会明知不对和无益,却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做,久而久之,不良习惯就自然形成了。相反,许多可以受用终身,影响人的前途和命运的良好习惯,既不能满足人的一时嗜欲,更不能迎合人的惰性,不可能自然形成,往往需要下决心禁绝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欲,克服、战胜天生的惰性,自觉接受一定规矩的约束,愉快地投入某些带有强制性的训练,甚至要长期坚持与自己过不去。我们说,人既有个体的本性(个性),又有类的本性(社会性)。一般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倾向。一种习惯如果已成为众多人的群体意识,那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习俗。家有家风,族有族风,班有班风,校有校风,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影响个人的成长。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不能总是消极地去逃避不良环境,而应当一起努力,从我做起,扫歪风,树正气,营造一个有助于养成好习惯的外部环境。

  第三,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固本培元。

  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我们所说的从大处着眼,就是要从习惯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王尔德指出: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所谓从小处着手,就是从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见大。对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发表了很好的见解。他说:

  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我看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要使过去被视为软的东西真正地硬起来。

  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殊不知宏观目标恰是通过这些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来实现的,不去抓这些小事,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请参见张庆著《我的小学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103页)

  三、教学建议

  最后,我们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具体说说如何操作的问题。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

  比如勤一项,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明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你看,不论是什么样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检字法,它首先是将数以万计的字(现象)按照一定的规格(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笔画数量、或按照字形特征)进行分类;其次是从微观结构上对每一个字进行单元或层次(比如字形、注音、释义等)的分析;最后是以举例的方式,在分类分析之后,将其进行综合优化,以便于使用者迁移运用,解决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字典的过程是一个领悟编写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过程。教学的第二步是要解决怎样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问题。关于这一步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一个与实际的阅读高度相似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字典这位不开口老师的功能和魅力,让学生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要学会的道理。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正如陆放翁所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许多方法是在实践中掌握的,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坚持这样做,久而久之,勤的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至于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同而小异,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体特点。

  2、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能正确翻译全文并背诵。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词句,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初识陋室。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居室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2、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代诗人。与柳宗元齐名,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王安石称他“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诗豪”,著有《刘梦得文集》。

  诗人21岁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他热心支持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本文就是作者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所作。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

  4、这是一篇铭文,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韵母:ing

  5、译一译:

  (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①陋:狭小,不华美

  ②名:作动词用,出名,有名

  ③灵:灵异,神奇。这里作动词用

  ④惟:只

  ⑤馨:能散布到远处的芳香,多用来形容德行的美好

  ⑥鸿儒:大儒。这里指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⑦白丁:白衣,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教养的人

  ⑧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⑩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意。有什么简陋呢。

  (2)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文大意

  山不在于高,有神仙居住就会有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显灵异了。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是美好的,(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的痕迹漫上台阶,青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门帘,郁郁青青。(在这里)谈笑风生的是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人,来来往往没有缺乏文化教养的人。可以弹奏朴素无华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达官贵人家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文书使身体劳累。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简陋的居室,但只要君子居住在这里)这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二、理清思路,感受陋室

  本文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

  开篇以“(),()。(),()。”起兴,引出陋室。并用“(),()”一句统领全篇。

  然后用“(),()”写室外环境之清幽;用“(),()”

  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用“(),()”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

  结尾用“(),()”作类比,并引用孔子的话“():()?”予以强调,表现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思考感悟,走进陋室

  1、陋室,陋室,陋在何处?(看课文: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咬文嚼字)

  (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

  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

  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吗?(思维角度:主人、环境、交往、生活)

  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

  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上、入”采用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人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人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衬托,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这两句是写室中之事,表现了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人的情趣),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旨?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

  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陋室;

  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彩。

  小结: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是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故而陋室不陋。

  4、主题思想:本文采用()的写法,通过(陋室环境),(室中之人),(室中之事)的描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物志

  陋室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

  莲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操

  四、合作探究,品读陋室

  1、课文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一方面引出短文主旨,另一方面表明陋室不陋。

  (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颖,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历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3、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讨论明确: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不但说

  明了“陋室”不“陋”,而且化用典故,以古代名贤自喻,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五、仿写阅读,探究陋室

  1、纵观全文,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注意:用现代人的眼光辩证的看待刘禹锡)

  称颂的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人品高尚,情趣高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批评的是:消极避世,脱离劳动人民,多了书生气质,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例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境界。

  2、阅读材料《教室铭》,思考问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陋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来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呢?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