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5 10:21: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优秀(5篇)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指导思想

  文言文教学最难的地方在于对“言”和“文”的处理。无疑,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言”,但在如何重视“言”上,各人的理解很不一样。很多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上,以为这样才是重视“言”。自然,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需要我们把它们明确地“分离”出来,但除了这种“分离”,我们能否搞一点整体性的把握,搞一点信息筛选?事实上,信息筛选、整体把握,是驾着飞机在文本上作低空盘旋,是对“言”的充分尊重和照顾。本着这一思想,我在梳理本文(苏教版选修课本《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第四课)字词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跟文本对话,通过推理与想象,了解张良成功原因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而比较不同的文本,让“言”反复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视野。有了这种对“言”的充分重视,现代文教学的一些方法自然就能合理地使用起来,就能做到“言”、“文”结合。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立意的创造性和新颖性,学习苏轼的治学精神。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主次分明的写作特色。

  3、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学习本文立意新颖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2、难点:比较不同的文本、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过提问,解决文中字词

  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提问、共同解决字词问题,同时教者也可以在自由提问的基础上,适当加以补充。提问与补充,估计更多地要涉及以下一些内容,教者最好能心中有数。

  1、实词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见:通“现”,表现,显露)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受摧折,使动用法)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接)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居于……之下,谦逊地对待,名词活用为动词)

  臣妾于吴者(臣妾: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

  忍小忿而就大谋(就:成就,完成)

  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惊:使……受惊。怒:使……发怒。都是使动用法)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王:立王,称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全:成全)

  2、虚词

  匹夫见辱(见:被)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卒:通“猝”,突然)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么)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

  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只)

  句践之困于会稽(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乃:竟)

  3、一词多义)

  过: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错)

  怪:其事甚怪(奇怪)/油然而不怪者(以为……怪异,意动用法)

  其:非子房其谁全之?(语气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语气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大概”)

  所以:所以微见其意者(用以……的方式)/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的原因)

  二、熟悉文本,感知不同观点

  《留侯论》是一篇史论,属于议论文。本文集中论述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能忍”,“忍”字贯穿全篇。但作者的立论,是建立在驳论的前提和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对于张良成功的原因,在作者之前已经有流行的看法——得益于圯上老人所授的奇书《太公兵法》。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在文本之中存在着一场围绕张良成功原因的对话——苏轼与前人的对话。在补充《留侯世家》的记载之前,应该让学生首先接触文本,跟文本对话,通过推理与想象,了解张良成功原因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讨论:本文蕴含着关于张良成功原因的不同观点,你能根据文中有关语句来谈谈吗?

  明确:作者认为张良成功在于他能“忍”,而前人认为张良成功在于他读得到了一本神奇的书。

  ,三、比较阅读,了解治学精神

  在前面比较不同观点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了解苏轼文章立意的新颖性,可以通过投影,把《留侯世家》里的相关文字提供给学生。引用如下: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曰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

  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谷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讨论:《留侯世家》和《留侯论》二文,除了对于张良成功原因的说法不同之外,还有哪些不同点?

  明确:圯上老人为谁?前者认为是鬼物,是谷城山下的黄石,他能预见到张良“后十年兴”;而后者认为是秦之世出而试之的隐君子。老人来到圯上的用意是什么?前者认为是为了授书,这样张良“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来“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而后者认为是为了“深折”少年张良,教他“能忍”。

  归纳:刚才讨论出来的两个不同点,加上前面观点的不同点,这三个不同点在苏轼的文章里都有体现。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本文是一篇史论,实际上也是一篇读书笔记。作者认真读书,却并不迷信前人的看法,他善于思考,敢于怀疑,一翻旧案,自抒新见,这样治学精神和思维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四、梳理材料,归纳对比特点

  提问:刚才发生在张良身上的这件事,根据课本第2段开头的一句话,我们可以用最简洁的字眼来概括它,这就是“受”,即受兵书。那么,除此之外,本文还写了张良的几件事?你能用文中现成的词语加以概括吗?

  明确:一件事是“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这“一击”用课本的注释来说,就是指“张良曾与力士用铁锤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遂”一事,这样可用“击秦帝”三字来概括。还有一件事是“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时“子房教之”,这可用“教高祖”三字来概括。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本文共写了有关张良的这样三件事:击秦帝、受兵书、教高祖。

  提问:这三件事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明确:都围绕“忍”字,分别是不忍、能忍、用忍。它们分别是从反面、正面、正面来论证“忍”的,通过正反对比,观点显得鲜明、有说服力。

  提问:本文还提到了哪些人物?

  明确:还提到伊尹、太公,荆轲、聂政,郑伯、勾践,项羽、刘邦。

  提问:他们又是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明确:伊尹、太公是从正面,荆轲、聂政是从反面,郑伯、勾践是从正面,项羽是从反面,刘邦既是从正面又是从反面(因为刘邦有能“忍”之时,也有不能“忍”之时,而需张良教之)。由此可知,本文在论证上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正反对比。

  五、解读题目,学习史论写法

  提问:本文题目是否可以换成“忍论”或“论忍”?

  明确:不能,因为本文属于史论,是由史书上有关张良的荒谬说法引发思考的,而作者所引用的主要也是张良的事例。“留侯论”这一题目表明了本文论述的主要对象。这说明,史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写作时应该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提问:如果以“忍论”或“论忍”为题,最好怎么处理张良的事例?

  明确:对张良的理性分析少一点,对前人关于张良奇遇的荒谬说法不提或尽量少提,对张良的三件事进行集中论述。

  六、适当迁移,进行思维训练三槐居语文论坛!

  1、苏轼的观点,是针对前人对张良成功的荒谬说法而树立的,自有其合理之处,可是一旦离开了这种针对性,去泛泛而谈“忍小忿而就大谋”,无疑在事理上是有漏洞的,因为当忍则忍,不当忍则不能忍。

  讨论:是不是一切情况下都要“忍”?

  明确:假如是敌我之间,假如是邪恶与正义之间的交战,假如问题已涉及到人格、国格、民族尊严,假如一位国家一级飞行员已然倒在歹徒的刀下,假如一位同胞姐妹正在光天化日之下遭禽兽蹂躏,假如某位恶霸已然仗势凌法、为霸一方,假如敌寇的铁蹄已然踏上母亲的国土……假如这个时候,你还是一味地隐忍,一味地退让,那可就无异于犯罪了。真若如此,天理何在?正义何在?因此,当忍之时自当谦忍退让;不当忍时,自当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这就是“忍”之辩证法。

  2、《留侯论》为苏轼著名的翻案文章,内容创新是其特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有一些“想当然”的共识,但我们不见得同意的事情?比如植物会“向光”生长,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植物“怕光”,故两边生长速率不一,造成植物有不同的生长情况。又如“沉默是金”、“谦受益、满招损”是否为必然的结论?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 “三点水、提手旁、火字旁”。

  2、正确识记生字。

  3、引导按顺序看图,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

  难点:引导学生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平时在家里都干些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平时,我在家里帮妈妈扫地……)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朋友。(课件出示自我介绍的小女孩)她叫小红,她邀请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她家做客。你们愿意去吗?(愿意)

  2、出示课本插图,小红在哪呢?(在家里)板书:在家里。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生动活泼的人物介绍,以做客的方式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图说话,学词识字

  1、小红家里的东西可多啦,请同学们按顺序找一找,小红家里都摆放着哪些物品?(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按顺序出示带有音节的词语认读。

  沙发 茶几 报纸 书架 台灯 挂钟 电视 电话

  强调:灯,钟是后鼻音。 电是前鼻音。

  2、图上有哪些人物呢?他们在干什么?(通过说爸爸在看报纸出示“报纸”读。)

  总结:对,晚上,小红一家人都在家里,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小红给他们送去水果。爸爸妈妈高兴地笑了,小红也笑了。

  3、出示课件:我会读

  沙发 电视 台灯 报纸

  A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 出示生字条,圈画生字。

  沙 发 报 纸 台 灯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请大家打开语文书49页,借助生字条,把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找出来圈住,一边圈一边读,圈完以后再读一读。

  4、出示带音节的词语

  沙发 报纸 台灯 电视

  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齐读

  5、去掉音节读词语

  自由试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

   初入学的孩子好动,坚持不了一节课,课中休息一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和刚上课一样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思考谁是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课时安排:45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词语盘点:

  这个单元我们又掌握了许多新的词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还有哪些句子中间也带有这样的引号?这些引号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5、总结归纳引号的几种作用: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这些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觉得这些成语在意义上又什么特点?

  (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己选泽一个成语,说说意思,并尝试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四、阅读

  1、自由郎读,通过,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要有远大的目标)

  4、当堂完成语文作业本上有关鹏程万里的阅读理解题。

语文教案 篇4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读?

  生1:老师,我喜欢读的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子。

  生1:因为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这个妈字应该读长一些。学生试读。

  师:谁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觉得这个妈应该读得短、快一些。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读得短、快一些才能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学生试读。

  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觉得这个妈可以读得长一些,不仅可以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作者的撒娇。学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全体学生试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

语文教案 篇5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你知道居里夫人吗?她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然而,也许你并不相信,她却买不起一克镭!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1.课文讲了居里夫人的哪些事情?

  2.你遇到了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小组学习

  1.居里夫人拥有的三克镭是怎样来的'、它体现了居里夫人怎样的伟大人格?

  2.你怎么理解“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这句话?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哪些人或事?

  四、交流学习成果

  1.老师点拨

  (1)勇于实践的人指什么人?举个例子(教师介绍居里夫人)

  (2)“梦想者”指什么样的人?

  (3)“醉心事业的大公无私”指什么,联系课文内容或周围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2.简单交流,重点讨论第三题。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师小结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归纳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注意及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了解居里夫人一生所拥有的三克镭的来历,理解她在对待“镭”的问题上的执着态度,体会她的伟大人格。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园地》教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