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1-06 09:05:0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通用)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介绍作者,出示课题)

  1、作者介绍:冼星海(1905年——1945年)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 西崽 琐屑

  迷惘 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 ( ) 走头无路 ( )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

  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交流总结:

  (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

  (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三、研读,讨论:

  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交流总结:

  四、体验与反思: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

  名言:

  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六、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生字10个,正确书写并记忆5个生字“帆、跌、涕、叩、砰”。积累9个词语,理解“地覆天翻、叩门”。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

  3.了解诗歌中的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表现不一样,懂得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理解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课文录音、课文插图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伙伴,他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让我们一起去他的学校和他的家里看看。

  2.出示两组图片(实物投影),一组是学校中的表现,一组是家里的表现。

  3.这个新伙伴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在家里也该是个好孩子》。(板书)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在学校里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在家里又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

  过渡:这个小朋友在家在学校的表现完全不同,课文又是怎样具体写的呢?

  2.分节朗读课文(接龙读),把句子读通顺,教师随即正音。

  3.随机学习生字:

  醋:平舌音

  置:翘舌音,上面中间是两竖。

  砰:是后鼻音

  臭:翘舌音,编字谜,反义词是“香”。

  三、再读课文理解词句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几小节是写在学校里面的表现,请在小节前画上☆,哪几小节是写在家里面的表现,请在小节前画上△。

  (1、3、5、7、9写在学校里的表现,2、4、6、8、10写在家里的表现)

  2.男、女生对读第一、二节,想想,你喜欢他在哪里的表现?不喜欢他在哪里的`表现?

  并完成填空:

  在学校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在家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学生交流

  师:引读,在学校里他是个多么乖巧的好学生,他粉刷了,他把玻璃,他填平了。可在家里他却是多么淘气,哎,你瞧瞧,在大门上,在桌子上,在地上。

  3.小组合作学习3-10小节

  要求

  ①自由轻声地读一读,圈出3-10小节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它。

  ②选择最喜欢的两小节学习并完成填空:

  在学校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在家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③分角色,读一读

  学生分组交流

  随机学习生字

  帆:找朋友,帆船、一帆风顺

  跌倒:近义词:摔倒

  涕:编字谜

  叩门:近义词:敲门,做动作演示

  理解词语“地覆天翻”(本来形容变化极大,或者闹得很凶)

  课文中是指什么?(指导学生看卧室图),说说

  你看到了什么?(卧室被翻得很乱)还有哪些地方或场面也可以用“地覆天翻”来形容?

  4.男女生对比读1-10节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①师引读:在诗里的两个孩子,其实只是一个人,在学校里是个,在家里,妈妈叹气说:。

  ②你想对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板书:在学校里和在家里表现要一样。

  ③指导朗读

  四、展开想象,编诗歌

  1.听了小朋友的话,我们的新伙伴很难为情,他也决定做一个在学校里和在家里表现一样的小朋友。

  2.出示两组图片,一组学校里,一组家里

  我们来做个小诗人

  仿照课文第5、6节,读编诗歌,同桌合作

  水龙头是谁关的?桌子是谁擦的?

  老师,妈妈,

  垃圾厨房里的灯

  3.评选最棒小诗人。

  五、课文,加深认知

  1.复习生字,做抢气球的游戏

  2.认读词语

  3.学了课文,你准备在家里和学校如何表现呢?

  板书:无论在哪里都表现好,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效果反馈

  这是一诗歌类的文章,读来朗朗上口,意思也浅显易懂。因此我在教学时安排了两次不同要求的语言训练,在句式,读通第一、二小节的前提下,出示了第一次语言训练——

  在学校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在家里,他是个的孩子,因为。

  第一个学生发言是:在学校里,他是个好孩子,因为他粉刷了涂脏的墙壁。

  顺着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后几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在学校里,他是个地道的好学生,因为他把玻璃擦得亮堂堂。在学校里,他是个不怕脏的学生,因为他填平了这臭水沟。因为老师的鼓励,学生在原先同学回答的基础上,不断根据,变换着形容词。这样的语言训练难度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此我顺势要求学生,能不能把三个同学的回答合成一个内容,完整地来回答这道填空题。大概是由于先前的铺垫,学生的发言很踊跃。

  之后,我便利用这两句句式,让学生自学课文,在反馈时,口语表达一般的学生会使用文中的语言进行回答,较好的同学以文章中的语言为蓝本,表达出来的是重新组织过的语言。

  这节课,我使用语言训练为上课的主线,在阅读中积累、运用、提高。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1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2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

  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会读会写5个生字,认读6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或CAI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激发兴趣

  (打开挂图)春天到了,田野里到处都有野草。春天、夏天,它长得多么茂盛!秋天,它就枯萎了。年年如此,生生不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草》,就写了草的这种现象。

  这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数数有几行几句(四行两句),找出生字,看拼音,认生字,同桌互查。

  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并组词。说说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原:yuán,半包围结构,“厂”字里面是“白”、“小”上下构成。岁:suì,上下结构,由“山”、“夕”上下构成。读平舌音。火:huǒ,独体结构。注意写好笔顺。吹:chuī,读翘舌音,左右结构。又:yu,独体结构,两笔写成。笔顺: 又

  四、熟读课文

  巩固生字读音,熟读课文。先齐读一二遍;再指名读;最后自由读两遍。

  五、课堂练习

  1.练写生字三遍,注意笔顺间架,写正确、写工整。

  2.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释义组词。

  2.试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

  二、导读全诗,逐行理解

  第一行:教师讲解“离离”、“原”的意思。指名读,说说这行诗讲什么。还可以怎么讲?(茂盛的野草长满了整个原野。或:多茂盛啊!原野上的野草!或: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多么茂盛啊!)学生练说。

  第二行:“岁”是什么意思?“一岁”呢?(一年)“一枯荣”的意思:一次枯萎,一次茂盛。谁能把这行诗的意思讲出来?讨论,叙述:野草每年的.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一次茂盛地生长起来。

  同桌互讲第一句的诗意,再齐读两遍。

  第三行:“尽”是完的意思。野火指荒山野地燃烧的火。“烧不尽”呢?(烧不完)讨论后叙述: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

  第四行: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呢?(春风吹又生)第四行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春风一吹,野草又会生长起来。)

  同桌把第二句串起来说一说,再读两遍。

  三、齐读全诗,整体理解

  齐读,指名把全诗的意思串说一遍。

  这首诗第一句讲野草的什么?(讲野草生长的特点——一年生的植物,春夏生长茂盛,秋冬枯萎。)

  诗的第二句赞扬野草的什么?(赞扬野草的生命力很强——野火烧不尽。)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离离 / 原上 / 草,一岁 / 一 / 枯荣。

  野火 / 烧 / 不尽,春风 / 吹 / 又生。

  (“一岁一枯荣”中的两个“一”,读时声调不同,前面的读第二声,后面的读第四声。)

  自由轻声读三遍。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填空:

  离离( ),( )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

  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1.课后收集有关白居易的材料。

  2.开展一个古诗背诵比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3、能掌握写人物和写一次比赛方法,能做到重点突出,描写细致,注意生动。

  4、掌握加标点知识,能熟练地运用书名号,冒号及引号。

  5、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掌握基本的技能。

  教学课时:总计四教时

  第1-2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一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字词,并背诵要求背的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3、能掌握写人物和写一次比赛方法,能做到重点突出,描写细致,注意生动。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①大自然中有哪些景物呢?边读边想,用书上的语言回答老师。

  ②男女对着背,背出情感来。

  ③边背边想文字是怎样写的。

  2、《师恩难忘》

  ①品读重点部分读出感情。

  ②掌握课文中的成语,并能理解用其造句。

  ③感知这课的写作方法和描写老师的词语。

  3、《古诗两首》

  ①知识作者与朝代。

  ②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诗。

  ③能感知诗的主题思想。

  ④理解“若等闲”、“满乾坤”。

  ⑤边背边想着字的写法。

  4、《我也是普通一兵》

  ①自由读课文感知:你感觉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②读好描写情况危急的语句。

  ③复述文章重点的内容,感知人物的精神。

  5、《嫦娥奔月》

  ①读课文分别说说文中的人物各有什么性格。

  ②能复述奔月的部分。

  6、《成语故事三则》

  ①说说这三个成语各是什么意思。(大致感受即可)

  ②能用这三个成语进行造句。

  7、《天鹅的故事》

  ①复述天鹅破冰的三小节。

  ②感知课文第四题。

  ③说说天鹅的精神。

  二、标点知识

  1、明确不同符号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书名号,学生往往分不清哪些名称。

  2、典型分析: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分析:在读了后面防止学生加上逗号。

  我很喜欢读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诗。

  ●分析:中间是没有停顿的。

  3、练习加深感知

  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注意引号的使用方法。

  ②小明上课要专心千万不能开小差爸爸再三叮嘱

  ●这与常规的说话是不一样的,最后不能加冒号。

  三、关联词语

  1、例题分析:森林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大多数学生能知道用“不但......而且......”进行联接,但往往找不准位置。

  2、学习方法。做完之后要多读,多感知体会,再试一试其它的关联词是否合适,位置是否能换一换。

  四、作文提示

  1、要以真实的事为前提,把主要的内容细致写好。

  2、要生动具体些,写老师帮助自己的一件事,是怎样帮助的部分要注意多写些,多加点情感在里面,如“老师的教诲之恩如春雨点点......”之类。要写比赛,要写出比赛的激烈场面,突出其中的曲折性,同时还要注意其他人物的反映,这样才能有趣而生动。

  五、默写生字词(略)

  第3-4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习题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教学重点:教给学生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词语部分

  1、填写成语

  ()()无私()()在前()()充数()()口呆

  波()浪()斩钉()()()()动听身()其()

  翻箱()()()不()待()()贪婪

  ●要联系成语的.意思去解释,如“波峰浪谷”中的“峰”学生易写成“风”,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

  2、写出几个反映寓言故事的成语

  ●要注意所写的成语是讲一个小故事,并且是告诫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用关联词语填空

  1、在演出时,小玲()唱歌()跳舞。

  2、小刚和小学军是好朋友,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3、一个人()骄傲自满了,()会落后。

  4、()现在我们生活富裕了,()还要注意节约。

  5、这支笔()我的,()刘江的。

  6、()天下雨,()运动会不开了。

  ●让学生先做,然后再读检查,确认无误时老师再加以讲解,培养学生养成注意检查的好习惯。

  三、找出用错的字,并加以修改。

  1、开学头一天,我们排对近入教室。()

  2、田老师先把诗念一篇,又联起来讲一篇。()

  3、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幸勤的圆丁。()

  4、小丽每天放学回家后,终是先作完功课,然后在玩。()

  ●同时引导注意检查自己的题目,注意找全错别字,正确地修改错别字。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学习了课文后,我知道了嫦娥是(),而后羿则是()。

  2、田老师的教学特点是

  3、嫦娥是怎样与逢蒙斗争的。

  4、只所以说老天鹅是破冰勇士是因为它

  ●注意字不要写错了。

  五、默写部分

  1、自选一首诗默写,并写出作者。

  2、让明亮的眼睛用绚丽的色彩

  青山说:绿水说:

  ●字的书写与标点的用法,注意准确性。

  六、作文练习

  1、题目:写一个寓言成语小故事。

  2、要求:要讲清楚,并把道理说好。

  3、视学生的作文加以指导。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上海的建设新貌及上海的建设已开始迈向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坚信的改革开放政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灿烂的明天而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的感情。

  2、熟悉作者在参观上海新客站时的所见所闻,简要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是按参观顺序介绍的,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庄重典雅、蔚为壮观、恢宏”等词语,会用“宽敞”、“格外”、“应有尽有”造句。

  5、积累词语,摘录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借助填表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介绍上海新客站。(板书:上海新客站)

  上海新客站在八十年代是建筑史上最辉煌、最灿烂的创举。它采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整个车站显得气势恢宏,造型别致,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它为南来北往的旅客了极大的方便和舒适,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揭示课题。(补充完整课题,带着愉快心情读题。)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一起到上海新客站参观、访问,看看他介绍新客站哪些地点?

  二、范读课文

  思考:上海新客站的特点是什么?用“——”划出有关词语。

  (板书:雄伟的现代化建筑群)

  三、自学课文

  1.自学字词。

  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有重点地查阅字典。

  2.读通课文,完成练习。

  课文按(参观先后)顺序叙述,其中第2节到第5节具体介绍了南广场、南大厅、上层候车廊道、(人行)地道和北广场。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领读生字,注意前后鼻音。

  注意字形:敞、镶

  2.开火车分节读课文。

  3.指名完成填空,齐读。

  4.给课文分段。(按参观前。参观时,参观后分为三段。)

  五、学习第一、第三段

  1.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三段,想想:人们为什么把新客站称为上海“陆上新大门”?

  2.师:这就是上海新客站的重要地位。课文第一、第三段概括写了新客站的特点和地位,在结构上起了前呼后应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第三段。

  师述:作者在这五个地点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呢?他又是怎样巧妙地连接这五个地点呢?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第二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海新客站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介绍了哪些地点呢?

  3.课文中有五句过渡句,分别将这五个地点巧妙地连接在一起,使全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齐读五句话。

  过渡:当我们来到车站南广场时,拾头看到什么?

  板书:看到的

  二、学习课文第2节

  1.默读第2节,用“··”点出小作者在南广场

  看到哪些建筑物?用“。。”圈出有关能反映这些景物具有雄伟的,现代化特点的词语。

  2.出示课后习题l的表格,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地点看到的

  南广场主站屋、大钟、喷水池

  3.重点理解“庄重典雅、造型别致,蔚为壮观”

  4.师引读:当我们来到车站南广场时,抬头看到了庄重典型的——(主站屋),古堡式的——(大钟),造型别致的——(喷水池),合为一体,蔚为壮观。

  5.简要复述这小节内容。

  过渡:南广场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雄伟的,现代化的。之后,我又跟随妈妈步入南大厅。

  三、学习课文第3节

  1.指名读过渡句2。

  (1)理解“气势恢宏”的意思。

  (2)这句话在这一节中起什么作用?

  2.围绕“气势恢宏”,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默读第3节,用“··”点出作者看到的景物,用“~~”划出“我”听到的语句。

  板书:听到的

  (1)完成表格中第二行内容。

  (2)结合交流板书。

  地点看到的

  南大厅吸顶灯、候车室、自动扶梯普通候车室母子候车室

  3.师引读板书。

  我跟随妈妈步入南大厅,大厅气势恢宏。我不仅看到——(吸顶灯、候车室和自动扶梯),而且听到妈妈对(——候车室)的介绍。

  4.简要复述这一节内容。

  过渡:游览完毕南大厅,“我”又来到上层候车廊道里,妈妈一面带我参观,一面告诉我什么呢?

  四、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第4节,思考,这一节主要介绍什么?

  (理解“应有尽有”)

  2.用“——”划出上层候车廊道里应有尽有的设备,并说明了它们的作用。

  3.指名读句。(理解“首屈一指,媲美”的意思。)

  4.独立完成表格中第三行内容。

  5.师引读。

  在上层的候车廊道里,妈妈一面带我参观,一面告诉我——(这里的设备应用尽有),我看到(自动显示翻牌,电视问讯台等)。这样的规模设备——(国内首屈一指,国外为数不多)。

  6.简要复述第4节内容。

  过渡,穿过廊道,我和妈妈顺着铺有粉红色地砖的3号站台走去。在人行地道,我又耳闻目睹到什么呢?

  五、学习第5小节

  1.默读,独立完成表格,同桌简要复述这一节。

  2.联系上下文理解“钻”、“昌”。(前呼后应,点出新客站“现代化”。)

  3.齐读第5节。

  六、全文

  上海新客站在八十年代堪称全国一流。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今天,当你再次步入新客站时又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和焕然一新的感觉。

  你们不妨再到那儿去走一走,看一看,拿起手中的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出一今日上海新客站。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天地》教案08-08

语文《观潮》教案07-22

语文荷花教案09-02

语文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