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时间:2023-02-24 19:32:04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为了适应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终身教育观念,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培养"四有"公民奠定基础。基于此目的,我们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素质上。
一、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学法即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法,要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古人强调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时,就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比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国外有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关键。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如何预习,如何观察,如何有效地思考等。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课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注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又要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尝试了"四化"学习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1、教学过程"主动化"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参与。因此, 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做好以下三点工作:第一,求知准备,重点帮助学生明确求知的目标、要求和方法,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必要铺垫;第二,进行探索,重点是启发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探索;第三,引出结论,重点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归纳总结,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从而达到主动求知的要求。
如教"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安排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复习铺垫,二步计算的应用题;第二,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侧重题目数量关系的分析指导,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讨论归纳出"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中间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索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2、解题方法"程序化"
解题方法"程序化"就是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一种基本技能。解题时明确考虑哪些方面,确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严密性,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因此,在教学时,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说说分析、操作思路,逐步让学生形成"程序"。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们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的特点;再想一想,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如不能简算,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算并验算。如此长期坚持,学生逐步对四则混合计算形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知识要点"网络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把新学的内容及时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使原有知识结构得到补充、改造和完善,使知识要点"网络化"。所以教学时我总是让学生找出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新学的知识与相关的知识结构相互结合,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如在学习圆、圆柱、圆锥等有关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结构,这样学生掌握的就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计算公式,而是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
4、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和途径。我们主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往往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多种方法配合运用,整体优化,发挥最佳功效。
如对于概念、法则及规律性内容的教学,可采用讲解、讨论并辅之练习法;对应用题的教学,可采用谈话、演示或尝试练习等方法;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可采用直观演示或实验操作法,让学生在数数、量量、摆摆、画画、拼拼、剪剪中积累表象,逐步理解几何图形特征,应用计算公式。?教学中必须长期坚持并有机地把各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应用,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
三、养成良好的习惯 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为了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某一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注意通过操作、理解、表达有机结合的说理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通过速算、巧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通过对应用题的思路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让学生遇事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勤学好问的习惯;通过学生自觉、独立完成作业及自我检查作业,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习惯,从而逐步形成自觉、自愿、主动探索未知的良好习惯。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整体的数学教育观,树立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从整体着眼,既重视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又注重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使养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有意识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相关文章: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08-17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08-17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08-1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08-07

略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之我见08-17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论文08-08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08-07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08-07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