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观念转变之我见

语文教学观念转变之我见

时间:2022-08-17 16:44:3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观念转变之我见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深入发展,涉及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里只谈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就是教学观念的 更新。为什么不提人们常说的“更新”,而提“转变”?那是因为“更新”可能引起误解,认为只能以“新” 观念去代替“旧”观念。这种理解的“代替”是有片面性的。转变观念则不仅要接纳新的、合理的观念,而且 也包括呼唤那些被人们冷漠了的、而仍有其存在价值的传统观念的回归。
    中学语文教学观念包含着某些理论性问题的探讨,也包含着某些支配着教学实践的认识。特别是后者,往 往直接驾驶着教学改革的动向。
    下面谈三个方面的观念转变的问题。
    一、要转变“唯本”的观念 “本”指课本,即教材,教科书。课本对教学来说显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 课本,课大概就没法上了,学生也失去了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依据。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曾把课本视 为法律,不按课本进行教学是违法的行为。新时期以来教科书有了变化,人们有了新的认识。教材在教学改革 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都希望教材编得更好一些,更有利于教学一些。现在已经有几套不同的教材可供选用 ,教师教学更方便了些。但不管怎样,不重视教材,把课本视为可有可无的观点是不对的。
    有过一个提法: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纲”指教学大纲,“本”指课本。为了规范语文教学和 语文测试,使之能沿着规定的路发展起来,用意是良好的,只是执行起来问题并不少。
    从另一方面来看,把“本”提到如此重要的程度,也显然有负面作用。无论什么事,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课本在教学中能起到多大作用,也应作具体的分析。
    应该看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只靠课本是很难完成应完成的任务的。叶圣陶先生有一段名言,大家都 很熟悉:“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这可以说 是叶先生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的一项总结。这段话给教材在教学中的位置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 。从中可以理解:要仅仅靠课本是不容易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目的的,因为它毕竟不过是个“例子”。就如 同数学课一样,学生只学作例题还不够,他们需要以此类推,去演算大量的习题,才能真正掌握起运算的技能 。语文也应如此。现在的教材编写得还是较好的,选文大都是有定评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多数教师教学也很 认真,努力吃透教材,并且在课时安排、教法选择、布置练习等各个环节上都下了功夫;但为什么语文课的质 量就是提不高呢?其实,关键就在于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大多只有“一”,没有“三”;这样如何“举”, 又“反”什么?
    学习语文要多读书,古今许多学人均有这方面的论述,大家耳熟能详。吕叔湘先生就强调过学语文“要大 量阅读”、“一学期读它80到100万字不为多(这里边当然包括语文课本)”。这是因为“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 法,只有通过多次会面才学得真切,记得牢靠;才不会翻来复去老使唤那几百个词语”,“种种章句结构,种 种内容安排,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见多识广”;而且“大量阅读必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了解的事 物,需要查词典和其他工具书、参考书”,这样就学会了使用工具书的本领(摘自《语文教学要变被动为主动 》)。书读得多了,“学以为耕,文以为获”(韩愈),表达能力也会提高。所以语文教师就不仅仅要把课本 教好,让学生学好,而且必须要辅导学生多读课外书,不仅要读文学作品,还应读其他各种读物。语文教师要 向学生介绍读物,指导学生怎样去读。教师向学生推荐的书,自己先要读,把自己读的心得介绍给学生,学生 会有很深的印象,过了多少年后,还能记起老师介绍给他读过的书。这样的教师才是一个完成了自己全部任务 的语文教师。
    现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外读书不是多了,而是太少相当多的学生几乎根本不读课外书。更为使人忧虑的是, 从学生家庭到学校,以及社会舆论,往往把课本以外的书都视之为“闲书”,禁止学生去读。同时,由于众所 周知的原因,许多学生被课程压得抬不起头来,各科作业挤占了学生的全部课外时间,想读书也不可能了,在 这样内挤外压的情况下,学生也就仅仅限于学习课本,不能越雷池一步。
    提倡学生多读些书会不会在现在已经很重的情况下再增加学生的负担呢?这要考虑怎样理解这个“负担” 。学生的书包过重,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要分辨一下里面究竟是些什么东西。一些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 生文化素养作用不大的、甚至根本无关的东西,当然可以把它们请出去;而有益的、必要的读物,就不能笼统 说成是“负担”,不适当地加以“减轻”。譬如,一本供中学生“阅读”的32开本期刊,有60多页,定价不到 一元钱,只相当于一只雪糕的价钱,应该不会给多数学生造成经济负担,但学生要认真读一读,就会有所收获 ,其提供给学生的营养,恐怕不是一只雪糕能同日而语的。学生从大量阅读中会产生兴趣,形成习惯,就会自 己找时间读更多的书,他的知识和能力的丰富与提高,将随之而日新月异,“艺不压身”,绝不会成为负担的 ,而只能终身受用无穷。
    不能仅仅靠课本去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开扩眼界,去拥抱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
    二、要转变“唯考”的观念 现在的语文教育,严格说,是一种“应试”教育。从进了中学的门,学生就 挣扎于考试的泥淖中。高中的学生盯住了高考,初中的学生盯住了中考,就连小学生也笼罩在考试的阴影下, 曾见过一些县、区里统一给小学生出的达标试题,也是具体而微的高考模式。平时语文教学中讲练关系也受着 考试序列的制约,数不尽的各式各样的测试占据着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把测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这就使中学语文教学陷入无法自拔的怪圈。
    考试并不是不应该的。必要的考试可以使教师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衡量学生学习的成绩和不足, 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教育不能没有考试。高考、中考也是必要的,特别是高考,尽管 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现阶段还很难设计出一种新的高校入学制度来代替它。高考的缺点是它的命题模 式常常和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水平背离,出现了高分低能。近几年高考命题似乎也注意了这种情况,力求更实 际一些,但还未根本扭转这种现象。命题时基本上不再从课本上出题,重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虽然有些教 师对此颇有微词,但不能否认这是个进步。特别是通过高考进行筛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在当前社会风气还 不完全令人满意的情况下,这未尝不是上策。
    现在的问题是把考试绝对化了,考试压倒一切,它对教学的指挥作用不可低估。不仅教学围着考试转,教 育行政部门衡量学校工作,社会舆论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无一不是看其升学考试的及格率、优秀率以及录取 比例。尽管三令五申不能以升学率来考核教师的工作成绩,但至今仍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学校教育就是应试教育,读书就是为了考中,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这实际上是科举制度在今天新 形势下的继续。作为一种有害的传统观念,是到了加以清算的时候了。刘国正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大声疾呼: “跳出应试怪圈”,他希望语文教师“不围着考试指挥棒转,按语文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基础扎实,就可以 应万变”。他还呼吁“报刊应大讲应试教学之害”,“大力宣传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教学取得好成绩的先进经 验”;建议“命题时,不仅考虑有利于筛选,而且要考虑有利于教师按语文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他还希望 “教学指导部门,要先有明确的认识,并且要做学校领导的思想工作。”这是一位老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真知灼 见,切中时弊,不可等闲视之。
    语文教师应转变“唯考”的观念,努力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把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提高他们的素质, 作为一项严肃的课题,形成共识,努力去做,使语文教学的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三、要转变“唯法”的观念 这里说的“法”,是指方法,语文教学的方法。教学法是很重要的,确定了 教学目标,就要靠选用恰当的、从实际出发的教学方法去实现;好的教学方法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选用 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实现教学意图也会成为一句空话。这些都是不应有什么怀疑的。
    这些年来,语文教师很注意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有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被广泛传播,起到了很好的 影响。但是,有一种倾向,就是把教学方法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教学方法的 改进。于是各种各样教学方法一时间泛滥成灾,课堂上,你是“三步法”,我是“五步法”,你是“诵读法” ,我是“点拨法”,你是“谈话法”,我是“讨论法”,等等,不一而足。对这些方法本身,未可厚非,因为 它们各有其所长,大都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经验。但不能把它们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几年前 曾流行过一阵几课型单元教学法,被称之为语文教学的最佳方案,有的地区教学行政部门曾明令限期推广。但 结果呢?一旦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它的寿命也就差不多了。
    寄希望于教学方法上的突破、创新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恐怕是一件一厢情愿的事 情。
    要认识到教师本身的素质提高,比教学方法的改进更为重要。高水平的教师,什么教学方法他用来都能得 心应手,甚至还可以创造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教学语言苍白,教学内容单薄 ,学生对学习就会产生厌倦,不管选用什么方法,也很难把课上好。教师的素质还包括责任心和师德等方面的 问题,这就更不是仅靠改进教学方法所能解决的了。
    学生方面也有许多重要的问题要解决。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认识到具备实际运用语言技能的 重要性,这才有了提高其学习效率的可能;如果他根本认识不到这一点,厌学,废学,课堂上不管采用什么方 法恐怕也很难解决他的问题。要关注一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 就会愿意读书,就会产生一种执著的追求;更要注意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树立掌握语文这一工 具的责任感,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使命感,就自然地主动地学好语文,就会出现好成绩。这也不是单纯的课 堂教学方法所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那种仅仅想靠改进教学方法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观念,是需要改一 改的。
    对语文教学来说,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是新的教学观念,都有许多合理部分可供吸收和借鉴的。提出 要转变观念这个问题,目的是希望能引起同行们的注意,对此进行再认识,或保留,或扬弃,障碍着语文教学 提高效率的观念就变一变,努力探索按语文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的新途径。

语文教学观念转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