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小学社会]小学社会课教学必须立足“社会”这个基点

[小学社会]小学社会课教学必须立足“社会”这个基点

时间:2022-08-17 20:09:02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社会]小学社会课教学必须立足“社会”这个基点


小学《社会》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开设的有关社会常识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它汇集了有关认识社会的 方方面面的常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为儿童个体社会化奠定 了基础。通过社会课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并实现学生整个身心的社会化,也促进了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 品德等方面的社会化。
实现儿童个体社会化是小学《社会》课的课程宗旨,社会课的教学必须始终立足于社会这个基点。从这个 基点出发把握教材、组织教学、指导活动,立足这个基点,才能保证《社会》课的教学效果,实现《社会》课 的课程宗旨。在二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贯彻落实这个基点的。第一,输入社会信息, 丰富教学内容。第二,面向社会,依靠社会,加强社会实践。第三,充分发挥《社会》课的德育功能,寓品德 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
一、输入社会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社会》教材根据个体社会化的需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构成人类社会的诸多基本要素和各种社会 关系,具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模型。这是对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的启蒙知识,对于他们 今后的生活、学习、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是他们实现个体社会化的不可缺少的认识基础。因此,充分运用 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
由于教材编写受一定条件的限制,因此,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教学中在充分运用教材的同时,还应 输入有关的社会信息来丰富教学内容。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认真钻研教材,收集新鲜信息
小学《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取材于社会生活,但是这些内容都是相对稳定了的社会知识,与生动活跃的 现实社会总会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就应该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新鲜资料, 给学生提供富有亲切感的感知材料,让学生透过社会信息之窗,看到生机勃勃的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例如,在教《城市公共交通》这一课时,教师就事先准备了上海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延 安东路隧道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情况。在教《供水》这课时,准备了发动机冷却、空调器冷却都需要用水的材料 。由于有了丰富的材料准备,课堂教学就变得充实、活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二)组织信息交流,加深教材理解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学生每天生活在社会中,他们可以接触到很多新闻信息,有的甚 至比教师知道得还多。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他们进行交流,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还能加深他们 的感受。
我们在自己备课的同时,还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文字报道和资料、图片等。例如,在上《供水 》这课时,教师提供了课前准备的材料,接着启发学生交流,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其 他用水等等有关信息,课堂气氛十分热烈。通过交流,学生深刻理解了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对水是人 们生活的命脉有了深切的感受。不仅实现了这一课的认识目标,也为这一课的情感目标、行为目标起了铺垫作 用,学生们从中知道应该珍惜用水、节约用水。
另外,我们在实践中坚持利用每周二中午十分钟的时间,请学生交流一周内的社会新闻,引导他们观察社 会生活,感受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三)借助电教手段,扩展知识视野
小学《社会》课教材具有广泛的时空特点,很多内容都不是学生的感观所能直接达到的,这就为我们教学 带来一定的困难。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传递教学信息,不仅可以克服教学的困难,而且可以扩展学生 的知识视野,大大推进他们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例如,《供水》这课有一张自来水生产流程图的投影片。上课 时,老师让学生结合参观的情形,边看投影片边听工人叔叔介绍自来水的生产输送过程的录音。这样的处理, 学生就能很快地消化领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他们从中懂得了从建立取水口,把消毒过的清澈的自来水加压 ,然后输送到每家每户是非常不容易的。又如,在《我们的邻国》一课教学中,教师放了两次录像,第一次是 让学生跟着录像去浏览朝鲜的首都平壤的优美风光;第二次是让学生欣赏日本的国花——樱花的娇美姿态。这 样教学,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开阔了学生眼界,激起了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归结以上三条做法,我们深深体会到小学《社会》课的教学既要基于课本,又要超越课本,即超越到社会 生活中去,超越到儿童生活中去。用丰富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儿童生活中的生动材料,帮助实现《社会》课的 课程宗旨。
二、面向社会,依靠社会,加强社会实践
人的许多态度和行为,不是通过其行为的直接后果即直接经验获得的,而是通过看、听,也就是通过间接 经验获得的。人们称这种学习为社会学习。社会学习,就是要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为教学服务。小学《社会》 的教学必须面向社会,依靠社会,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才能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社会,在与社会的交往 过程中逐步实现他们身心的社会化。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认识社会,才能增强教学的可信度,提高教学的 实效性。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结合社会课程的具体内容,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参观,去调查,去实践,为他们提供广泛接触社 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例如,在《家人的工作》一课教学前,我们让学生向自己的父母、亲友作调查,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上 课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社会上的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他(她)们都是在为 社会作贡献;使学生初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
又如《供水》这课教学前,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听取工人叔叔的介绍。在实地考察中,当学生看 到设置在黄浦江中的取水管、经过处理的清澈的自来水、用来加压的大水泵时,不时发出“啧”“啧”的惊叹 声、“噢”“噢”的欢呼声。通过参观,学生对自来水的生产与输送过程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教学难点不 攻自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我们还利用课外、校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例如,为幼儿园小朋友服务,去商 场当临时营业员,开展售货活动等。
第二,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师有目的地走访学生家长,建立与家长的经常联系,依靠家长的协作与支 持。
例如,在上《食物和健康》一课前,我们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饮食习惯,知道了一些学生在平日生活中 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在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获得各种营养成分以利健康成长? 从而得出“不偏食、不挑食”的结论,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课后,又有目的地走访家长,要求家长 配合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过了一段时间,又去家访,家长们都说孩子已逐步养成了不偏食、不挑食 的良好饮食习惯。
总之,小学《社会》的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加强社会实践,学生只有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才能形成他们的社会意识,建立他们的价值观念,熏陶他们的思想情感,养成他们的行为习惯,掌握某些必 要的适应社会生活的技能和能力,从而逐步实现儿童身心的社会化。
如果说,《社会课》的课堂教学是为实现学生个体社会化不可缺少的认识基础,那么,加强社会实践,则 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充分发挥《社会》课的德育功能,寓品德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
小学《社会》教材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心理品德、行为习惯等教育、培养内容,具有特 殊的德育功能,要使儿童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则是个体社会化的特别重要的方面。
社会课教学,是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例如,在三年级的社会课教学中,学生通 过家庭和学校、邻里和社区、公共生活、生活的基本需要等各个单元的学习,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中对 学生进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教育;树立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培养学生适 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行为习惯。因此,在《社会》课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不失时机地在传授社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这是《社会》课教学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长江”、“黄河”这两课教学时,我们以长江、黄河的史地知识为载体,向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在《万里长城》一课教学时,通过看录像、听介绍,学生体会到了长城的气势磅礴,从中感受到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意识。在《祖国的宝岛——台 湾》一课教学时,我们从“宝”字出发,介绍台湾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告诉学生这块宝地是我国领土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结合当前形势,告诉学生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有些课文,通过教学,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在行为上也有所表现。如《社会治安》一课教学中,通 过介绍人民警察的各种具体工作,激发学生对警察叔叔的尊重之情,同时通过教学,也让学生增强了自我保护 意识,懂得了一些法律基本常识。有一位家长说:孩子学了《社会治安》一课后,回家就考起父母来,问我们 “人民警察包括哪些人?”做父母的一下子给问住了。还有的家长说:“孩子知道看家、护家了,进进出出总 忘不了关门,还能提醒父母关好铁门,好像懂事多了。”通过《供水》一课的教学,学生萌发了要节约用水的 自我要求。教学后,学生中浪费水的现象大大减少,不少学生还提出了如何节约用水的好方法。不少家长反映 :《社会》课的开设真不错,首先是孩子懂得孝敬父母了,知道父母工作的辛劳,并能主动地学做家务,注意 节省零花钱和爱惜水、电、粮,逐步养成了不少良好的习惯。
二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切感到,《社会》课的教学必须立足于“社会”这个基点,要注重学科教学的 “社会性”,这是实现课程宗旨的关键所在。概括地说,知识教学是实现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必不可少的认识基 础,社会实践是实现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基本途径,而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则是学生个体社会化中的核心内 容。
小学《社会》是一门新课程,其教学工作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我们只是在探索的征途中跨出了小小的 一步。

[小学社会]小学社会课教学必须立足“社会”这个基点


【[小学社会]小学社会课教学必须立足“社会”这个基点】相关文章:

立足群众,服务社会08-1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8-18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计划03-31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4-0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4-0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4-21

立足区情实际 大力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社会和谐08-1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1-04

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策略08-24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浅述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