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浅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浅述

时间:2022-08-15 14:59:26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浅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浅述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东方小学 陈茂凡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擦究,热爱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不断扩大,急需了解社会,发展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和现实生活,让他们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去观察、实践和发现,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下面浅谈自己实践中的粗浅认识:
  
  一、把握课程目标,灵活运用教材
  
  小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力较差,爱在玩中学,动中学,体验中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正适应了这一特点,以儿童的生活为依据,从儿童的现实需要出发,安排了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它为教师提供了若大的想象创造空间,并允许我们根据实情和儿童的兴趣,以及生活的需要,适当地选择活动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活动准备得更充分。也有利活动开展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近年来,我在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特别是根据教材特点,通过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生活事例,有意识地布置学生深入街道、社区调查研究,开拓视野。还特意安排学生从网络、报刊杂志上搜补素材,拓展学习主题,研讨学习的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十分高涨。为了获得满意的效果,有的学生请求家长配合,配合恰是课程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例如教学《56个民族,56朵花》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学生在听音乐和看课本图片的过程中,感觉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语言、服饰、居住环境不同,但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身在何处,都是心心相连的兄弟姐妹,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文化。由此构成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尊重友谊,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的良好品德。
  
  三、创设条件,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学生多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在教学《春天来了》时,要求学生了解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丽,而春天的变化却不是一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坐在教室或家里就能看到的。为了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探寻其中的秘密,我把活动场所扩展到田野、山岗的花草树木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千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发现和体验。在与春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春天的认识,对大自然的热爱在不断地积累、延伸,感觉到了大自然是如此美丽而奇妙。这种超越时空的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参与、发现、收获的快乐之中。此时此刻,已不是活动激励了他们,而是他们转动了生活的舞台。
  
  四、联系实际,让学生情感交流
  
  学生的道德认识要转化为道德行为,必须依靠道德情感的催化,道德情感具有很强的粘合力,只有它能把知、情、意紧密结合起来,树立牢固的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形成了,才能调动道德意志,最大限度地制约行为。可以说,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桥梁。例如:在教学《我们的地球村》时,借助08年汶川5.12大地震后,灾区孩子面临种种困难和痛苦的事件,要求学生从电视、网络等收集抗震救灾的资料,鼓励学生向灾区孩子,向困难同学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从实际活动中去促进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坚强、勇敢、感恩、献爱心的真情实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助他人,惠及自我,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
  
  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感人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积极地体验,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成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整合实践探究的一个重点。如在学习《安全地生活》时,可在校园用摄像机拍一些不安全的行为。例如:一位同学下楼梯不靠右行而且速度飞快,撞倒了另一名学生;几位学生在人多的地方你追我赶,以致撞倒了其他人等等。利用这些录像制作成课件创设教学情境,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不仅让学生觉得安全就在我们身边,也很容易辨别是非,引起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握了教学目标,有创意地灵活使用教材,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轻松、健康、愉快学习创设条件,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知识和快乐,为他们成长为具备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