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音乐论文>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时间:2023-03-02 16:43:26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钢琴音乐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艺术,它的弹奏技术到今天为止,已发展到了极为丰富的地步。要掌握钢琴全面的演奏技巧,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著名钢琴演奏家刘诗昆曾非常形象地把弹奏技术比喻为大楼的地基。但是我们应当明确,掌握了精湛的技术才能将音乐表现的更完美,而只有从音乐的内容出发才能使技术的训练有目的、有方向。技术与内容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辨证统一关系。教学中,应两者并重,不应偏重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当学生开始接触一首新作品时,首先应让他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意境,作品的性质,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以音乐内容的要求为出发点,决定触键方法、音色的处理、技术难点的解决等等,从而避免学生盲目的练琴,逐步达到演奏技术与音乐内容的完美统一。在教学中,单纯的要求技术或让学生“弹熟后再谈音乐”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在师范院校音乐专业以及业余学琴的人们中,常有一些音乐天赋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呢?大家都知道,音乐感觉并不是完全与生俱来的,通过后天的培养熏陶是完全可以得到发展和加强的。因此, 对那些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 教师不能放松甚至放弃对他们的要求,而是应该想方设法地引导、启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从而逐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与表现力。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要重视学生的听觉训练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又被称为听觉艺术,音乐的存在是因为人类具有听觉的感知。让音乐通过听觉浸润心灵,才可能使心灵迸发出创造性的音乐,这才是学习音乐的正确途径。听觉训练是指对学生接受声音、分辨声音能力的训练。弹奏音乐作品时对听觉的要求主要强调的是对音量、音色,以及曲调感、节奏感和多声部音乐感等等的追求。听觉的训练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听觉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首先要求学生会“聆听”自己的琴声。所谓“聆听”,并不是一般地听,而是精神高度集中地用心去听,听时要充满对音乐的追求与想象,努力分辨自己弹琴的声音音色是否符合音乐内容的要求。学生在弹琴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都是由于没有“用耳朵练琴”,没有仔细聆听自己弹奏的声音。
有些学生在练琴时虽然听到了自己的声音,但不会给自己找毛病,不会分辨那些声音是好听的,符合音乐要求的;哪些声音是难听的,不符合音乐内容的。甚至,有些学生练琴时手指是在下意识的弹奏,而思想已经开了小差。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听”的习惯,要让他们的耳朵充分发挥作用,成为练琴时的“老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如果总是依赖教师或家长来给自己找毛病,是永远弹不好琴的。只有学会了“用耳朵练琴”,才能极大地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练琴的效率和质量。
弹错音是学生的“常见病”,除了读谱不仔细以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注意“听”。因此当学生出现错音时,不仅要让他们重新读谱,还要让他们将正确的与错误的音响效果对比来仔细听,养成用耳朵分辨音乐对错的习惯。
弹奏音色的好坏决定了弹奏的质量,在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聆听自己弹奏的“音色”,使学生一边弹奏一边就能感觉到哪些声音是与作品的内容相吻合的,哪些声音破坏了乐曲原有的意境,是不符合要求的。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对声音产生追求与想象,而不仅仅满足于把音符弹出来。无论是弹奏歌唱性强的抒情乐曲还是弹奏钢琴练习曲,都要注意它们在音色上的不同要求。音色与触键方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通过听“音质”来检查弹奏方法是否正确,是个很好的办法。即使是在学生初学断奏时,每弹一个音都应该对声音的音色有要求。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弹出悦耳的声音。因此,对音色仔细地进行听辩,就能发现弹奏方法上的很多问题。
此外, 还应该让学生多欣赏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不仅要听钢琴音乐,还要涉及到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并对歌剧、交响乐等音乐形式有所了解。从广博的音乐世界里汲取营养、开阔视野、提高素养,这样才能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教学生一首他曾经听过的乐曲,那么他对音乐的领悟就会快得多,教学也会变得较为顺利。因此, 应该鼓励学生抓住一切机会欣赏音乐, 尤其要多听名家的演奏。听后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进行评论,并与老师或其他人交流。这也是加强听觉训练和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方法。德国钢琴教育家齐格勒主张,在钢琴教育上要养成“以心聆听”的习惯,以及不必急于进行演奏技巧上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声音”。齐格勒认为许多富有才华的演奏家学习钢琴演奏的秘诀绝对不是只靠手指的技巧练习,而是借“以心聆听”,从而自己弹出声音,并具备了如何调节演奏效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听觉一定要帮助他们去发掘和注意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内心的音乐,先于手指动作产生,并生动地记在心里。
二 引导学生精心研读乐谱
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曾说过:“精心研究乐谱是窥探作者内心奥秘的重要途径”。正确地掌握所弹奏的乐谱是弹好一首作品的基础,精心地研读乐谱能使我们深入地理解作曲家特有的音乐语言,从而对作品做出正确的解释。正如前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提出的“应该弹得严格而又富于表情——严格也正是表现丰富的标志”。这里所说的“严格”的含义就是要求演奏者忠实于作品、忠实于音乐内容,而这些都要以忠实于乐谱为前提。尤其是现在我们已不大可能听到大部分作曲家对自己作品的演奏或讲解的情况下,研读乐谱是我们理解和表现作品内容的主要途径。
重视乐谱上的一切标记是研读乐谱的基本要求。有些学生只看见了音符,而对其他各种标记却“视而不见”,这是非常不好的。完全忠实于乐谱,就必须毫不遗漏地注意到乐谱上的一切标记,然后恰当地把它们表现出来。其中包括音符、节拍、指法、句法、奏法、休止符、延长记号、重音记号、力度记号、速度记号、表情记号、调性变化、曲式结构等等一系列的内容。
在认真研读乐谱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行“再创造”。钢琴演奏大师鲁宾斯坦曾这样说“首先要确切的按乐谱演奏,如果你已经如实的做到这一点,却仍感到需要进行增添或改变的话,你可以这样做。”但这里必须强调一点:是要在完全如实地按照乐谱所写的弹奏以后进行。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同的演奏家在不同的地点演奏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解释,而非千篇一律了。另外,一部作品的乐谱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版本,都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但应该以便于弹奏和符合作品的音乐风格为出发点。
可以说,引导学生精心研读乐谱,是掌握作品风格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启发学生用内心的歌唱带动旋律的弹奏,并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触键方法
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语言是人们生活中多种情感的升华,音乐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的。钢琴是乐器之王,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丰富的特点,它所表现的音乐语言就更丰富、更具感染力。旋律在音乐语言中是最具感染力的,是音乐的灵魂。如何才能让学生运用“乐器之王”弹奏出优美动人的、触动灵魂的旋律呢?
歌唱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弦乐器在这方面也占有一定的优势。而钢琴是键盘乐器、击弦乐器,要在钢琴上把旋律弹奏的富于歌唱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下一番功夫。可以说,一个内心没有歌唱感的人在钢琴上是不可能弹好歌唱性旋律的。通俗一点说,钢琴上的旋律也就是运用钢琴来进行“歌唱”,因此,启发学生用内心的歌唱去带动旋律的弹奏是非常重要的。
一段旋律,只有你对它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受时,才能在弹奏中追求正确的音色,才能把它弹得有语气、有表情,在学生的初学阶段可以选用一些他们熟悉的、喜欢的乐曲,让他们先唱后弹或边唱边弹,这样他们内心的歌唱感就会在弹奏中逐渐得到加强。
弹好歌唱性的旋律,还必须让学生在弹奏方法上下工夫。要想弹奏出好的旋律就需要掌握适当的触键方法,这是弹出优美旋律的必要条件。
首先,要让学生弹好连音,连奏是弹好歌唱性旋律的基础。弹奏歌唱性旋律要用深而慢的触键方法,和弹奏颗粒性较强的乐曲要有所区别。特别要注意肩、臂、腕等部位的放松,使手臂的重量自然地输送到指尖。手腕必须柔韧、能够上下左右自如地活动。手型可稍微放平些,用指尖后面的肉垫部分触键,手指基本上是贴着琴键移动,重心从一个手指自然地移动到另一个手指上,用这种方法就比较容易弹奏出流畅自然、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在一个连奏的乐句中,如果其中各音所用的触键方式各不相同,那么,这个乐句的连贯就会受到重大影响。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乐句。音乐的语言和生活的语言是息息相通的,像说话一样。每个乐句都有它的语气、走向及核心音。常见有些乐句的音乐走向是枣核型的;有些乐句是向上走的,需要渐强;反之,则需要渐弱。当然还有很多具有特殊语气和情绪的乐句,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
再者,处理好旋律与伴奏织体的关系也是保证旋律优美如歌的重要条件。除了要把旋律本身弹好外,还要重视和声、伴奏织体等对旋律的烘托作用。旋律和伴奏的关系就如同是船和水的关系一样,“水”始终是托着“船”向前运行的,而不应该把“船”淹没了。此外还要注意旋律的横向进行,这要求句子的气息相对要长一些,弹奏旋律时不要受左手伴奏音型的影响,把旋律弹成一小节一个重音、甚至是一拍一个重音。而应该尽量减少这种重音的出现,增强乐曲的韵律感。
另外,要弹好歌唱性的旋律,还需要踏板很好地配合,在此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但踏板的运用是个复杂而又系统的问题,不属于本文的主要论述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四 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节奏和速度进行弹奏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平常说的“拍子”是节拍而不是节奏,“节奏”和“节拍”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节拍是在乐谱上固定的东西,表示音乐基本的强弱关系,用小节来划分,比如2/4、3/4分别表示“强弱”、“强弱弱”等等。而节奏与人的生活、行为、动作、情感有更密切的联系,更富于韵律感,是需要用心灵去捕捉的。
一首作品往往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它的性质和风格,如舞曲、摇篮曲、夜曲、船歌等等,它们都是各有特色的,需要用心去琢磨体会、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好乐曲的律动,才能使其更具生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熟悉的事物,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从而在弹奏中表现出作品特有的节奏韵律和特色。
所有的音乐作品,除了它们特有的节奏韵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它们不同的性质和风格。而用什么样的速度去弹奏乐曲呢?这既要尊重乐谱本身的要求,还要根据乐曲的性质来确定。
一般来说,欢快的情绪不可能采用缓慢的速度去表现,而悲伤的乐曲也不宜快速弹奏。进行曲、圆舞曲等体裁也都有它们各自特有的速度。不同的人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很可能采用不完全相同的速度,这是允许的,但应以符合乐曲的要求为前提。一首乐曲被某人弹成快板,而又被另一个人弹成慢板的情况是较为罕见的。有些作品乐谱上标出的速度是根本难以达到的,如车尔尼系列的练习曲,速度标记通常是极快的,一般专业老师都不容易达到,就更不能要求初学的学生按照这个标准去练习,只能作为教学的参考。
有些学生在听了钢琴家的演奏后,单纯的模仿他们的演奏速度,但由于技术能力达不到,把曲子弹得非常慌乱,可说是一塌糊涂。因此要告诫学生,在听名家的演奏或录音磁带时,不能只是单纯地模仿,重要的是从中体会演奏家对作品风格的表现、对音乐的处理,以进一步掌握其音乐性质和风格。另外,有些比较快速的乐曲,要在学生技术能力达到时再弹,如果弹奏速度过快,即使弹得没什么错误也是不合格的。
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是学生在演奏中常出现的一种毛病。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心理上、感觉上的原因。例如,有些学生弹到困难的地方就慢下来,弹到容易的地方又加快;而有时候一遇渐强就加快,一遇渐弱就放慢;弹激情的、快速的曲子越弹越赶,弹抒情性的、速度较慢的曲子就越弹越拖等等一系列问题。要克服这些毛病需从练琴方法上解决,难点部分要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直到弹的和较容易的部分一样好才可以。整首乐曲的速度要以难点部分所能达到的速度为标准来确定。
另外,弹奏快速的乐曲要以慢速、中速练习为基础。在声音清楚、节奏稳定的基础上再逐渐加快速度。当弹奏速度较慢的乐曲时,内心的感觉要积极,要有向前的、流动的感觉,这样就不会越弹越拖了。
在钢琴弹奏中不要平均地、单调地强调小节的重拍,这样会造成节奏机械、音乐凝滞、缺乏律动性。弹奏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按照乐句的气息走向、音乐走向去弹奏,而不要机械的只按小节弹奏。在这同时也要体现节拍固有的特点,例如:圆舞曲、进行曲要适当强调节拍重音,而弹奏旋律性乐句则要避免重音过多,以增强音乐的连贯性和律动感。
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节拍器,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节奏、速度的好方法。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乐曲都适合节拍器的。一般说来,当进行基础练习和弹奏练习曲时,使用节拍器可以使节奏平稳、速度统一、声音均匀。特别是当学生需要用不同的速度练习时,节拍器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弹奏鸣曲或复调作品时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下节拍器。而有些抒情性、歌唱性较强的乐曲就只能用节拍器确定一下基本的速度,而不能自始至终都使用它。还有些乐曲速度变化较多,如汪立三的《兰花花》等,每个乐段在乐谱上都有不同的速度要求,只有使用节拍器才能找到正确的速度,才能把乐曲的性质表现出来。另外还要注意:使用节拍器也是有阶段性的,并不是整个练琴的过程中都适用节拍器,只有在学生能够比较流畅地弹奏时,节拍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更应着重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节奏感和速度感,这才是获得良好音乐的基础。
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应该说是钢琴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初学者尤其如此。这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体验音乐的习惯,影响着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体验音乐的深度,甚至影响到他们的音乐生涯的发展。所以教师同行们应当认真加以研究,并积极实践之。本文只是对笔者平时钢琴演奏和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进行了总结,不足之处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乐感
乐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客观的音乐音响通过听觉感受后而产生的心理反应。通常所说的乐感不是对单一乐音要素的感知觉(如音高、音长、音量、音色),也不是对某一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和声等)的听觉鉴别和判断,而是对音乐整体感受能力和效果总和的概念性表述。当然,音乐是多种音响要素的有机结合,任何一项“指标”的缺失,都会影响到乐感的完美构成。在钢琴教学中,乐感的体现除了内心感觉、手指感觉和对音乐的理解外,更重要的是指这种感觉和能力的流露和表现。没有乐感就表达不出乐思和情感,也就失去了音乐的意义。乐感虽说如此重要,但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不重视乐感的学习和积累,后果让人担忧。以下就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商榷。
一、培养乐感要从基本功训练抓起。
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任何人都要遵循技术训练中所包含的科学规律。学习任何一种弹奏方法都是为了表现某种音乐为目的。因此,基本功训练就要本着弹活每一个音的原则去培养乐感。我在教学中的做法是在弹奏练习曲时,用不同的触键方法、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表情进行夸张性的演奏练习。如:音阶可以用有力的断奏来表现一种威严;用较慢的连奏可以表现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可以表现一种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种练习必须用心去弹,把有意识的音乐行为转化为无意识的音乐行为,才能逐步地培养乐感。
声音的概念与触键方法是紧密相联。在掌握手指触键的基本方法后,还要练习各种不同的触键方法。触键方法不同,获得的声音也不同。如∶巴赫的音乐铿锵有力,富于动力感。要求触键坚实沉稳,富于弹性;莫扎特的音乐明亮热情,要求触键轻快、匀称,控制自如;肖邦的音乐抒情柔美则要求灵活多变的触键方法,甚至在同一首乐曲中由于连音、断音、强音、弱音的不同,也要求有不同的触键方法。强音不能砸压,弱音不能虚软,连音要求弹得饱满、充分,断音要求弹得生动活泼。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触键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明确地告诉学生,并通过课堂训练使他们体验到触键方法与音乐表现和乐感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而启发出对美的声音的自觉追求。
二、注重乐曲演奏中乐感的培养。
演奏乐曲要生动感人,就要用乐感去表现乐曲的基本情绪、乐思。而这种乐感的表现,不是一次就能到位的。是要通过反复的练习,长期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钢琴教学应紧紧把握住乐感表现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用音乐的语言、呼吸和基本功练习中所获得的乐感去准确地刻划乐曲。并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在他们演奏中,用乐感串起来的每一个音都是音乐整体上的一部分,是充满生气、充满感情地。而不是孤立地、苍白地、枯燥无味地。只有用乐感这根线穿起来的每一个音,才能构成乐曲完整统一的美,才能使每一个音,象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为做到这一点,以下四方面非常重要∶
1、弹好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是乐感服务于音乐表现的必然。
教学中,既要帮助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特点,旋律的自然起伏,又力求乐句、乐段、织体的清晰和声音的颗粒性。使学生在弹奏如歌的旋律时,音响透明富有魅力,一位好的钢琴教师,毫无疑问,也是一位心理学教师。他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全面情况,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的乐感在弹奏歌唱性旋律中得到培养。
2、节奏感是培养乐感的基础,也是音乐表现的生命线。
节奏感的训练属于打基础范围,它不单纯是要把拍子弹准,还要体会节奏的韵律。有些学生把音都弹的一样响,拍子虽没有错,但缺乏生动性,缺乏节奏的强弱感觉。有些学生由于技术或心理上的原因,把曲子弹的忽快忽慢,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如何能够在弹奏中正确地表现出节奏感?首先,必须进行严格的节奏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节拍的强弱变化,明确快与慢,规整与自由的辨证关系。一般来说,无论是古典的、现代的乐曲,平均规整的节拍都是基础,然后才是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作相应的变化处理。其中掌握基本节拍的强弱变化是培养节奏感的基础,也是积累乐感的基础。
3、应重视演奏的完整性。
乐感与演奏的完整性是相辅相成的,好的乐感是完整性的基础,完整的演奏又是好的乐感的体现。其间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演奏前必须选好与演奏者程度相适应的曲目。好的乐感往往能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也能提高练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急于求成,爱弹偏大偏难的曲目,往往是在技术难点上连滚带爬,无力去注意乐曲中乐感的表现,乐曲在他们手中不是完整的、连贯的,而是支离破碎的什么也表现不了。为了根本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应在教材的选择上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些技术难度较适中的曲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整流畅地进行弹奏,能够在没有技术负担的情况下投入到音乐的表现之中。
4、欣赏音乐也是提高乐感的重要环节。
有针对性的选择曲目,特别是钢琴曲目。让学生通过欣赏说出对作品的感受。是抒情优美,还是活泼轻快?乐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更深一层可以让学生欣赏著名钢琴家演奏的钢琴作品。让他们感受丰富而变化的音色对比,层次对比、和触键对比,天衣无缝的连音,富有表现力的踏板使用等等都是培养丰富乐感的视听教材。除课堂上的欣赏外,还应该让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参加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音乐会的实际效果是录音、电视都无法达到的。并且不要只限于听钢琴音乐会,器乐作品、歌剧选曲、独奏、、独唱都可以听。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不要仅局限于欣赏音乐,还要注重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分析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知识与中外音乐史的学习,特别是人文科学方面的书,比如:世界名著、哲学、心理学等,由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必然在乐曲的演奏中体现出音乐特征。其中我特别推崇唐诗宋词,因为音乐实际上描写的就是一种意境一种情感,而唐诗宋词同样是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因此,全面提高文化艺术修养,从而为培养乐感,阐释钢琴音乐,揭示音乐内涵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音乐是表演的艺术,从教学角度说,我们应要求每一个学生,毫无例外地、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与音乐融为一体。甚至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应充满对音乐强烈渴求和欲望,从而把音乐感的培养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钢琴是一种技巧性极强的乐器,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要贯穿始终,学生在初学阶段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打好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练琴时,既要重视基本功训练,还要注意对他们各方面音乐素质的培养,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理能力和表现力。
1.听力的培养
听力是指接受声音、分辨声音的能力。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曲调感、节奏感以及多声部音乐感、对音乐的共鸣等都与听力有关。听力的培养与训练在钢琴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和训练手指同等重要。在学生初学钢琴阶段就应该重视听力的培养与训练,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听辨力和独立练琴的能力。
2.读谱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认真培养学生严格读谱的习惯。学生读谱不严格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些学生在练琴时只重视音符、节拍,而对其他小标记,如指法、休止符、连线、跳音、保留音等经常忽略,有时是因为粗心,有时是因为学生还不明白为什么必须照谱弹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明白这些小标记的重要性,同时老师应当告诉学生,只有使用正确的指法才能把乐曲弹得准确、流畅。
3.背奏能力的培养
背奏是视觉、听觉、运动神经等共同配合的综合运动,只靠运动神经的记忆,也就是只靠手指的习惯动作来背谱是靠不住的,只让学生在琴上从头到尾把曲子反复背奏并不是好方法。在背奏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头脑、视觉、听觉的积极作用,让他们一边背奏,一边用耳朵听自己的弹奏,脑子里对乐谱要有清楚的印象。背奏还可以按乐曲的结构采取分段背的方法,对于那些基本上相同,只是稍有变化的乐段要特别注意。例如,奏鸣曲的呈示部和再现部,有时旋律音型完全相同,只是调性不同,如果脑子里有调性转换的记忆就不会背错。再如,三段体乐曲的一、三段往往一样,只是结尾略有变化,要注意把变化的乐段或乐句抽出来背熟。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先不打开琴,只用眼睛看乐谱,唱出旋律,或心里默唱旋律,训练记忆;也可以让学生试试既不打开琴,也不看乐谱,用脑子把整个乐曲回忆一遍。
4.旋律的弹奏方法
在钢琴上弹奏的旋律,是没有歌词的,把没有歌词的旋律在钢琴上弹奏出来,怎样才能弹得富有表情、优美如歌呢?这在钢琴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学生练习时,如果教师能用唱来启发、带动学生的情绪,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使学生体会用手指在琴上“唱歌”,才能把旋律弹得优美动听。
让学生学会连奏是弹好旋律的前提,连奏时要求声音明亮、圆润、均匀、如歌。即使在学生练习音阶、琶音、练习曲时,也应要求他们一样有旋律感、有歌唱性。要想弹好旋律,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乐句。一个乐句就像一句话一样要有语气。音乐有走向、骨干音,通过弹奏把这些表现出来,旋律就会变得有生气、有表情、有流动感。一般乐句的尾音应该轻下来,乐句进行中不要乱加童音,乐句之间要有呼吸,还应注意乐句之间往往有起承转合的关系,在弹奏中应把它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弹奏旋律时必须注意的。另外,弹奏方法不正确也是弹不好旋律的重要原因。胳膊不放松,重量沉不下去,手腕僵硬、缺少柔韧感,手指力量不均匀,下键生硬,指尖缺乏弹性等,都会影响旋律的表现。
5.节奏和速度的训练
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在生活中的多种行为动作(如走路、劳动、舞蹈、划船等等)所特有的节奏韵律,在乐曲中往往有所反映,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船歌等。当学生们练习这些乐曲时,教师如果能用学生们熟悉的动作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比如,练习进行曲乐曲时,引导他们联想解放军的队列行进;弹摇篮曲时,让他们做拍洋娃娃睡觉的动作等,这样他们就能较快地掌握住乐曲的音乐形象。此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要根据作曲家标明的各种速度来表现乐曲。如果在演奏中选用了不适合乐曲性质的速度,必然影响演奏质量,以致破坏音乐形象的准确性。
节奏不稳、速度不统一是学生在弹奏中容易出现的毛病,这里包括技术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有些学生在弹奏较难的地方时速度会一下子放慢下来,弹奏容易的部分时又可能把速度加快,渐强时加速,渐弱时减速,弹快速的乐曲时越弹越快,弹慢板的乐曲则越来越拖。还有些学生在演奏前没有想好速度就开始弹,结果弹奏的速度不符合乐曲要求等。对这些容易出现的毛病,教师的经常提醒和具体帮助是十分必要的,要让学生养成数拍子的习惯,边弹边数拍子,也可以先不弹,用手打拍子唱几遍,不论是伴奏部分或是旋律部分,如果把拍子唱对了,再用手弹时就比较容易掌握了。在练习快速的乐曲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紧张慌乱,特别在碰到有长串的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乐句时,一定要以慢速或中速练习打好基础,再逐渐加快速度。
6.加强学生对钢琴作品与作曲家的了解
每开始一首乐曲的学习时,都应让学生对作品有概括的了解,包括对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乐曲的基本风格等,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学生对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伟大的作曲家一无所知,对他们作品的风格一点不了解,是很难弹奏好他们的作品的。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能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当学生学习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时,就能更准确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容和风格。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学生钢琴演奏中的音乐素养08-13

音乐教学中的能力培养08-07

谈钢琴专业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08-18

谈钢琴专业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08-18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08-15

民族民间音乐在钢琴教学中的传承08-15

音乐教学论文: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7-22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8-20

声乐教学中的钢琴即兴伴奏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