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心理健康论文>中学心理咨询中理解型关系的建立

中学心理咨询中理解型关系的建立

时间:2023-03-05 04:38:37 心理健康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心理咨询中理解型关系的建立

  中学心理咨询中理解型关系的建立
  
  余勇刚陈明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咨询;理解型关系
  
  十一二岁至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是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的中学生进入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期和第二反抗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棘手。中学生心理咨询已成为当下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心理问题更多是成长中的困惑,因此学校一般都采用人本式心理咨询方式,关心学生的价值与尊严,助人自助,自我完善以实现自身的潜能。但无论哪种咨询方法都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上的快速发育冲击着心理的发展变化,使身心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导致对家庭、社会环境、自己的身体及情绪特别敏感。为帮助中学生较为顺利地渡过这段“危机”时期,需要对他们格外关心、宽容,在咨询中建立理解型的关系尤为重要。有的时候,中学生来到学校心理辅导室,不一定有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仅仅是因为有话闷在心里需要找人倾诉,这时,辅导教师以理解的态度专注于倾听可以很好地帮助来访者宣泄自己的情绪,这种情绪的疏泄本身就是辅导的一大功能。事实证明:一个具有理解能力的辅导教师,必定能发展出良好的咨访关系。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曾经指出:许多用心良苦的咨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为在这些咨询过程中未能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咨询关系。关系是治疗的主要工具,是治疗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的治疗过程。
  
  一、理解陪伴的意义
  
  初中生处于第二反抗期,在心理上要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要以独立的人格出现,但其心理的能力明显滞后,“心理断乳期”又渴望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这种矛盾的心理常常反映在心理咨询中,资深的咨询师感到:心理的陪伴往往有很好的帮助。但中学的部分咨询老师把与来咨询的学生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看得太轻。当来访学生感到有人陪伴,就有继续咨询下去的愿望。有时只要咨询老师在旁边,有人听他倾诉,即便不用为来访学生做什么,只要坐着听他说就行了。有位学生在第二次咨询时说:上次我能直率地说出来,感觉很好。因为咨询老师的陪伴,来访学生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情绪,会很轻松。
  
  咨询老师还要考虑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态度、方式与来访学生呆在一起。什么都不做是件困难的事情,初级咨询老师常认为做了点什么心里才踏实,有时并没有考虑到做了是否有用,以为给了建议就是给了帮助,即便没什么用处,但说了就安心了。如有男同学认为自己很丑,其实他人看起来蛮帅;有女同学以为自己下体有味道,其实老师也闻不到;有同学不想上学等。咨询老师回应:你蛮帅的;你没体味呀;为了将来……这种习惯性的反应他们已经听过几百遍了。这种回应只是咨询老师自己觉得踏实,来访学生感到:为什么这世界没有人理解我,就连心理老师也不能理解我。有时候,在咨询中老师以为给了较好的建议,自我感觉良好,来访学生状况反而不好;相反,咨询老师感到不怎么好、困惑时,学生的状况却有所好转。一个好的咨询老师知道,在来访的学生心里往往会把这些细微琐碎的矛盾冲突体验为巨大的障碍,这是敏感的中学生特点。此时,咨询老师的陪伴就为来访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支持。
  
  咨询老师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和善解人意的方式接触,抱有希望地与来访学生在一起,能帮助他们面对具体苦恼的情绪意义,让他们的情绪安定下来,有助于咨询进行下去,促使他们从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的陪伴不仅有助于建立咨询关系,促进沟通,而且本身就具有咨询效果。时刻要铭记,咨询老师要处理的心理上的事务不是物质一类的东西。心理咨询老师的陪伴能力,能让来访学生感到心理支持,能充分表达自己,并发生积极、正向的改变。
  
  二、理解来访学生的叙述
  
  想叙述自己是人的一种本能,谁都想说自己的事情,这是普遍的现象。虽然大部人都不太愿意倾听,总是急切等着轮到自己说话,但咨询老师必须认真地倾听,不仅仅是听别人说话是一种教养,更重要的是咨询老师有义务听来访学生诉说。只有从学生的叙述中才能了解情况,找到对话的契入点,当来访学生没有给出足够信息的时候,避免过快地回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咨询关系。从长期的经验来看,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甚至不太可能,但是理解的姿态很重要。耐心细致地听来访学生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与鼓励。学生需要有人聆听他们诉说,不作批评性或否定性的判断,向一个他可以信赖的人倾诉有助于让事情明了。事实上,每个前来咨询的学生,情绪上都有些问题,正是某些特殊的困扰才促使他走进咨询室,他的生活、学习挫折与恐惧情绪使他无法处理某些问题,这样,他很想找人谈谈并获得帮助,但又担心咨询老师是否尊重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自己的想法。如有来访学生反问咨询老师:您有没有想过明天不会醒来?有的咨询老师回应:没有考虑过。这让来访学生感到咨询老师有些漠不关心与不耐烦,以为自己是无事生非、自寻烦恼。不太敏锐的咨询老师往往会匆忙简单回应,轻视来访学生的问题,缺乏共情,僵化了咨询的气氛。其实大部人都曾想过类似的问题,尤其在敏感的青春期,但只是大脑偶尔闪过,并没有形成困扰。在另外一位老师的咨询中,来访学生原来想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世界,为什么要认真地学习。其实就是大多数学生对人生意义追寻的变式反问。咨询老师非批评的认真态度,以温暖接受性的方式来理解学生的倾诉,使他们感到轻松,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在咨询中,有时候咨询老师会不由自主地想,真的是这样吗?背后有什么含义,不自觉地会产生理解扭曲。如有个男生说恨父亲,说父亲种种不好,有时还打他,但在下一次咨询中又说喜欢父亲,父亲对自己蛮好,非常关心他。普通人会想,究竟是哪一种情形。但如果换位思考,把自己作为当事人,两种情形皆有可能,讨厌与喜欢共于一体。中学生没有什么社会阅历,还不怎么会遮掩,对人还是比较坦诚的。因而作为咨询老师要注意倾听,全力理解来访学生,这才是解决他的心理问题的钥匙,能够唤醒来访学生积极向上的成长潜力。
  
  在中国的文化中,有好为人师的习惯,无条件接纳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小,大家都在接受灌输教育,咨询老师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假如一个来访学生和几十个人讲过,都没人能理解他,如果你能给他一个比较宽松和信任的氛围诉说自己的烦恼,你能认真、设身处地倾听,你有可能理解他,那就是有意义的。
  
  三、把能够理解的部分以合理的方式告诉来访学生
  
  真正理解来访学生虽不可能,但在细心的聆听中,仍会了解到一定的情况,无论是内容上还是情感上,倾听到一定程度时,需要作出相应的反应与表达,咨询老师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应考虑怎么说。如在一个来访的女学生叙述中,反复提到在其衣食住行中总是与妈妈在一起。作为咨询老师心里可以这样思考,来访学生太依赖她的妈妈。来访学生自己也明白,但如果被别人说出来,心里会很不愉快。因而咨询老师不能如此告之,代之表达的是:你非常喜欢你的妈妈。让来访学生感到,这个咨询老师能理解我,于是想进一步咨询的愿望就会出现。在后面的咨询中,又了解到她将要做一个小手术,咨询老师看到她体弱偏瘦,建议她先加强营养。该学生说:老师怎么不听我说了?老师:解决你的心理困惑,先要让你身体好起来,为做手术作准备。该学生说:你不是心理老师吗?你是专业人员,你能理解我想什么。老师:我是心理老师,但最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你知道你昨天做了什么,但是我不知道,我们一起来分析吧。这种适切的回应,让该学生感到心理咨询不是老师一个人在说,而是和她一起在做。但在下次约定好的时间,该女生没有到访,咨询一度中断,后来该女生再次来访,老师关心地问:怎么好长时间没有来?学生:上次我提到在编一个作品,您让我带过来看看,给我压力很大。在该女生看来此作品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老师的承认。老师当然没有这么理解,也从没有这么想过,但就这一句话,却让对方误解。有时把握不准的回应不如不作回应,以免情况糟糕。也许当时咨询老师表达的方式是善意的,但却不恰当,无意中转移了咨询的方向,在来访学生的心里无意产生一个很大的负担,继而形成阻抗。当该女生明白咨询的老师真的不是这样想的时候,又变得踏实起来。咨询老师进而又问:什么原因让你再次走进咨询室?该女生:因为你愿意听我说,一直真诚地陪着我。虽然有误会,但是以前建立的良好咨询关系再次把该学生吸引到咨询室。对于处于敏感期的来访学生,老师强调表示愿意尽全力理解他,也许还会有误解,但要尽量保持沟通,并对自己的表达方式作出调整,让咨询得以继续。来访学生是在找能理解他的人,当感到咨询老师能理解他时,或者起码愿意理解他,并有适度的回应,此时咨询的真正愿望才会出现。同时,咨询老师也要让来访学生明白:在咨询过程中,思考的是你,咨询好的也是你。
  
  (稿件编号:100827014)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14122,电邮:**)

【中学心理咨询中理解型关系的建立】相关文章:

在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08-16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纽带——共情理解08-17

建立合作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08-23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08-13

浅谈语文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08-18

建立商务关系函范本08-24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量关系08-08

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08-13

建立学习型防空机关总结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