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寻找学习的动力

寻找学习的动力

时间:2022-08-09 20:05:45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寻找学习的动力

寻找学习的动力
  
  作者/刘炎生
  
  刘炎生
  
  《双城记》中的名言经常被人们引用来描述自己生活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的确,我们所处的时代,在我们的心灵留下了价值模糊的印记,滥觞的感动与无知的冷漠都会让我们逐渐变得麻木。我们因此有理由也有权利去怀疑:我们学习有什么用?既然“拼爹胜过拼知识”、“缺少诚信的投机主义者并不乏‘成功’的例举”、“财富与知识并不是成正比的”、“读书不就是为了工作吗?我不读书照样也有工作,读了书也未必能有好工作”、“我的青春我作主”、“热闹与荣耀是他们(优等生)的事,我什么也没有”……那么,我现在如此努力地学习,有何用?
  
  在我们未曾厘清这个问题的答案与逻辑前,我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怀疑读书的动因。《励学篇》(宋真宗赋)中最著名的两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常常被人们拿来鼓励读书。但毫无疑问,“可以”和“为了”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功利读书论”只是论证读书目的与动因的一种答案。笔者以为,读书的目的或者说动力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增强谋生的能力而读书
  
  读书不必完全讳言“功利”,读书可以增强我们的谋生能力,使我们的经济生活相对充裕,使社会的物质文明更加繁荣。我们不能把读书说成是很超然、很脱俗的事,(教学论文 www.fwsir.com)这只会给人以言不由衷、故作清高之感。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人家族资本的传承而获得更大的财富以及某些投机主义者的“成功”而为自己的敷衍甚至否定读书找寻借口。在获取财富方面,坚守人生的底线与对他人财富的客观评价是我们诚实地过好自己平凡而充实一生的基本前提。相比较而言,在同等条件下,知识的获取与财富的增值是成正相关的,知识能够开拓视野,增长智慧,也许我们现在并不知道知识的实际用处,但“书到用时方恨少”却一直是至理名言。
  
  常常有感于我国科学技术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功利主义的遗毒。当我们学习时,哪怕只是出于单纯的兴趣与爱好,而暂时不去问为什么,这也构成了学习非常充足的动力——这种不问为什么的学习,恰恰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解释许多个自然与社会领域的“为什么”——科学的进步常常是以对功利的对立姿态而出现的。况且,这些拥有对自然与社会某些疑问解释权的人从来没有因为其专业的研究而使自己陷入困顿的生活之中。
  
  二、为避免成为孤独、浮躁、贪婪的人而读书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谓情商,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以及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情商的养成需要三个最基本层次的锻炼,它并不一定就不能存在于当前被质疑的教育体制之中:用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小组来学会培养友情与团队精神,用我们的值日班长制度来培养自己的表达与沟通能力,用大学的四年去培养实践的能力。许多人生道路上最基本的技能在学校中已经有机会得到锻炼,尽管我们并不知晓这些基本技能对未来的意义,甚至偶尔还会得出浪费学习时间的荒谬结论。
  
  浮躁与贪婪,这两种负面的人生态度,在年轻的学生身上一次又一次出现了。因为不诚信的人也能迅速致富,我们又不幸地将他们当成了效仿的偶像。每个了不起的大师都是经过差不多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才最终成功的。莫扎特大约练习了一万个小时才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比尔盖茨大约练习了一万个小时编程才取得成功。年轻的浮躁的确会伤害我们最宝贵的、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侥幸的成功可能是短暂的;就算不是短暂的,也是不值得的。
  
  三、为追求某种学问和境界而读书
  
  做学问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功用,但它却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这个时代,真实的学问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奢侈品了,而且正朝着某种极限发展。文革浩劫的时候,马一浮、陈寅恪、老舍、季羡林、沈从文、顾准……都坚持了学问上的追求与知识的良心,他们从学问的追求中获得了生活的幸福。与为增强谋生能力而读书并过好普通人生活不同,追求学问属于人类社会中的高尚群体。“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第欧根尼面对显赫的亚历山大,深思如故。
  
  读书多的人并不一定值得尊敬;读书多且懂得思考的人,都值得尊敬;那些不仅读书而且悟透了自己悟透了生活、安静祥和地走在学问之路上的人尤其值得尊敬。当我们不具备上述德行时,我们不要怀疑总会有一部分人存在这种更高境界上的追求——他们属于我们周围人群中的稀有品种。就是这样的小部分人,他们恰实地构成了时代智慧的引领者,我们不必成为但必须保持对他们足够的尊敬,而不是否之以“书生气”、“腐儒”之类的称号。谁能否认我们的同学与朋友之中不会存在这样的人?
  
  四、为增强选择的智慧而读书
  
  人生就是一串困难的选择过程。当我们走过人生的片旅,身后留下来的就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如果选择得好,我们会感到快乐和成功,也会觉得自己对世界、对他人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当我们碰到人生重要的选择时,我们可以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则:要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要有胸怀容忍不可改变的事情,要有智慧来分辨上述两件事情。尽管有时难以真正做到,但至少算是一种尺度。
  
  我们坚信选择是人生的最高智慧,它也应该可以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哲学。我们有选择地学习、有选择地实践,我们选择朋友,我们选择恋人直至构成稳定的家庭。充满智慧的选择大大地降低了人生轨迹的运行成本,减轻了人生道路上的摩擦力,选择是构筑人生幸福之塔的代表性智慧。
  
  五、为在更大程度上奉献社会而读书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奉献精神尤其可贵,它使我们能够脱离低俗与自私,并孕育出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中国传统社会并不缺乏人间道义的担当,即使受市场经济的极大冲击,至今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已届十年,其中涌现的风流人物都真实地证明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及其道德感召的力量。
  
  当然,奉献不能以个人权利的巨大隐忍和牺牲为代价。同时,我们也不能以远超普通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千万个平凡的劳动者。有导向功能而无驱动价值的道德楷模就像昂贵的古典瓷器一样,只具有稀缺性,它无法复制并完成人际之间传导。
  
  六、为家族传承与家庭和谐而读书
  
  《弟子规》中讲,学习的动力在于羞耻心、责任心和孝心。在学校学不好是一种耻辱,虽然不要求有严重的惩戒之举,但至少是脸上无光的事情。孝道就是学习最根本、最具持续性的引擎,它贯穿于人的一生:在学校成绩好,让父母欢喜、让父母放心;然后对家有责任心,不说光宗耀祖,至少颜面可存;毕业后有值得你去奋斗的工作,改善经济条件,让父母早一点有好日子过;成家立业了,夫妻好合,也不让父母再为他的家庭再操心;有了孩子,能够将自己家族遗风与家庭的教育方法传承下去。这的确是普通人的一生,但这也是千千万万人最真实的一生。
  
  剖析家庭的和谐之本,让我们无法回避以下几个基本的问题:我们是否能够从父母现在的关系中分辨我们未来需要构建什么样的家庭?我们是否关注过他人的家庭矛盾并从中获得一些警示?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我们的人生伴侣?他(她)在金钱、父母、友谊方面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在涉及家庭重要冲突的事件上他(她)是否具备理性谈判与沟通的能力,还是暴力相向?我们是否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教育存在许多的欠缺?我们是否愿意这种欠缺会在自己未来的家庭中延续?我们如何培养起追求幸福的智慧?我们如何具备回答并解决上述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反思的视角触及到更远处的人生时,实在是没有理由再为学习是否存在动力寻找答案了。
  
  (作者单位: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

【寻找学习的动力】相关文章:

《引爆你生命动力》学习心得08-22

浅析高中语文学习观与学习动力的关系08-18

我们教育的缺憾 缺乏内在学习动力08-17

如何激发学生德育课学习动力08-16

人生的动力:一生的动力08-13

寻找课文纰漏开拓钻研性学习路子08-17

寻找最美学习笔记策划书08-12

动力的作文08-31

懒惰与动力08-17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内动力探析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