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培养技校学生自律意识的思考

培养技校学生自律意识的思考

时间:2023-02-24 16:06:03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培养技校学生自律意识的思考

培养技校学生自律意识的思考

培养技校学生自律意识的思考

  潘建芬

  笔者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的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学校拟在期末考试时推出“新政”——设立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你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通过这一情境让学生辩论“道德修养靠自律,还是他律?哪个更重要?”通过激烈的思辨,笔者希望学生能够意识到:道德修养既要靠自律,又离不开他律,而自律更重要,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认同慎独的意义及如何做到慎独。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现阶段实行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是行不通的,肯定会有部分同学不够自觉,会用各种手段来偷看,因大家自律能力不强,道德修养靠他律。

  那么,如何增强技校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修养,使学生通过三至五年的学习,在特定校园文化的滋润下,成为文质彬彬、一身技能,深受社会欢迎,家长满意的人?下面结合学校的特点,谈谈笔者的一点浅见。

  一、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使他律促进自律

  中职学生身心发育尚不健全,大部分学生厌学、自卑、懒散,自律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差。当着老师的面一个样,离开老师的视线又是另一个样子,特别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在校园里随手乱丢垃圾,随便大声喧哗,甚至出口成“脏”,即使有监考老师在,也想方设法偷看等。所以需要发挥校园文化的约束规范功能,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让优秀成为习惯,让好习惯成为自然。

  校园文化的约束性表现为“硬”和“软”两种约束形态。

  1.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硬”约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但是,在培养学生自律的过程中,离不开他律的约束作用,面对自律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需要外界的监督和促进,需要用各种制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大多学校均以《中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托,制定了更具体、更有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校规、班规、奖惩条例等,可谓严、细、实,但关键还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地落实,督促、检查学生的执行情况,使制度能真正规范校园人的言行。如:为了要求学生不乱扔垃圾,自觉保持座位周围的卫生,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个班就制定了“谁的地盘谁做主”的班规,只要发现哪位学生的周围有垃圾,就追究这个学生的责任。这样一来,学生的自觉性就会提高,班级卫生就好保持了。把这个制度放大到整个校园,何愁没有一个整洁的校园环境呢?所以,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会促使学生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内化为一种良好的素养,养成一种规范的道德行为。学校也可逐渐从制度管理走向文化引领。

  2.以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感染人——“软”约束古人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有位哲人也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这正说明校园的环境和氛围对学校群体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校园里,学生一些粗俗的言谈举止无疑会受到约束;在一个集体主义归属感很强、班风良好的班级,损坏公物等不良行为和歪风邪气肯定会有所收敛。可见,好的班风、校风具有“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就是校园文化的“软”约束。要发挥这种作用,除我们已在做的外,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1)以主题月的形式开展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引导。如九、十月份可推广礼仪文化,全校开展“学礼仪,讲文明”活动;在每一届新生入学时可请专业教师进行礼仪讲座,然后组织各班学习交流,并从日常常规、生活点滴中加以引导、提醒、督促,用文明礼仪的生活和校风感染、激励学生。此外,还可开展“诚信月”“感恩月”“雷锋月”等活动,辅之以广播、宣传橱窗、班团课的配套宣传,挖掘活动的意义,使“感恩”“诚信”“助人为乐”“爱国”等每个主题能深入人心。学生在活动中会有意无意受到启发与感染,引起情感共鸣,产生一种完善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

  而在班级管理中,还可建立自我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为班级定纪律制度、卫生制度,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班级建设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变“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学生有了这种责任,会自觉地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当然,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要具有系统性,需要长期的坚持。

  (2)见贤思齐,发挥道德模范作用。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学习“身边好人好事”,用“凡人善举”共同传递道德的力量,让来自身边的感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当然,学生最好的榜样是他的老师。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敬业态度、工作方法无不影响着他的学生。在每周一次的全校师生集会上,有些教师拖拖拉拉,升国旗时还大声讲话,这样的榜样如何叫学生在集会时做到“快、静、齐”?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先做到;凡是禁止学生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人格感召力去约束、引导、塑造学生的人品。这对于引导学生走向自律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力争让墙壁说话,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学校的行政楼、教学楼走廊、食堂和寝室、草坪等场所还可增加一些名言警句、催人奋进的标语。如“学在苦中求,技在勤中练”“我诚信,我美丽”“礼貌使你高雅,助人使你快乐”等。无声胜有声,使学生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时时提醒、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引导学生经常内省,使修养成为自觉

  慎独,是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即使一人也能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不道德的事情。慎独作为一种自我修养方法,能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法律条文变成内心的坚定信念,把他律变成自律。要做到慎独,提升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能力,一个重要的方法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内省,敢于内省,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这不但是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是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也是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有效方法。

  为了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内省活动,笔者曾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五课的教学中特地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放上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放松心情,跟着老师所讲的问题,认真进行一次反省。如反思“今天我对自己最满意的表现是什么?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最近我的言行有没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怎样的伤害?”“明天我会在哪些地方有所改进?”等。内省在实践上并不容易,难在道德评价的选择上,难在对自我的严格剖析上,也难在天天坚持上。如何把内省的感受外化为行动,在行动中坚持,这些都不是一堂德育课就能解决的问题。

  内省不是一时兴起,必须天天坚持,让内省成为一种习惯,也会让修养成为一种自觉。建议班主任老师用足够的耐心,每天用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反思、谈反思,引导、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自信心,敢于反思。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训练,置身于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学生,自制自律能力定会增强,道德境界定会不断提高,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定会形成。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高级技工学校)

【培养技校学生自律意识的思考】相关文章: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若干思考08-17

对培养农村小学生体育能力的思考08-18

科技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思考08-18

关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思考08-05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问题的思考08-05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实践与思考08-17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若干思考08-17

创新数学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08-15

浅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行动策略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