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语文论文>和谐——说理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和谐——说理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时间:2022-08-16 20:19:02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和谐——说理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和谐——说理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作者/ 严 明
  
  从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出发,挖掘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一直是我们工作室倡导的教学理念。
  
  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为数不多的说理文,此类文体不同于诗歌、记叙文、童话等情感性较浓的文本,公开教学时往往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行为。准确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可以有效治愈“高耗低效”的教学痼疾。那么,说理文教学该如何突出重围呢?
  
  李海林教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并不是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学生阅读行为的最高目的,是通过掌握教材的原生价值的过程,掌握教材的教学价值,即掌握如何传播信息的智慧,也就是言语智慧。”
  
  由此,苏教版五下《谈礼貌》一文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
  
  1.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获得文本所要“传播的信息”,即“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的道理。
  
  2.教学中,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研究文本是“如何传播信息”的,即“文本是如何提出‘礼貌待人’的观点,又是如何选择不同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证明观点的”,通过言语实践来发展学生的言语,启迪他们的智慧。
  
  3.第1点教学目标只是教学的一个显性行为,虽层次较低但作用明显,有此铺路搭桥,我们才能顺利实现第2点教学目标——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前者是回答“写什么”,长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后者是解决“怎么写”,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笔者带着自己的思考,零距离地观摩了文化语文的倡导者祝禧老师的《谈礼貌》,以期智慧火花的碰撞。
  
  祝老师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的“谈”字, (范文网 www.fwsir.com) 让学生初步感知这是一篇说理文,接着交流文章阐述的观点和为佐证观点所列举的三个事例,以及这些事例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然后着重研读交流第一个故事——“问路”,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学着“谈”礼貌。
  
  【教学片段】
  
  生1:牛皋在马上无礼地向老人问路,老人生气地斥责他是个“冒失鬼”,而岳飞有礼貌地上前施礼,老人耐心地给他指点,这个事例说明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
  
  (很明显,第一个上台的小男孩“谈”得并不怎么样,牛皋的无礼和岳飞的谦逊没能得到充分体现。)
  
  师:谈话,表达观点,它是一种技巧,怎样把话说具体,说明白,说得有条有理,才能让我们的谈话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呢?
  
  生:做点动作,这样大家可能理解得更好一点。
  
  师:注意人物说话前的提示语。
  
  生:“牛皋在马上吼道”,声音大,没有礼貌。“岳飞离镫下马,上前施礼”,非常有礼貌。
  
  师:自己再演练一遍牛皋和岳飞问路的情形,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和动作。
  
  (全班再次练习之后,一女生继续上台“谈”礼貌。)
  
  生:《说岳全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里,他上前施礼道:“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老人耐心地给岳飞指路,这个故事说明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
  
  (小女孩的语言流畅、条理清晰,神情到位、动作夸张,“谈”得很有感染力,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师:牛皋、岳飞都是著名的抗金大将军,可是在问路这件小事情上,两人表现得却不一样,岳飞能下马向一个老者施礼问路,这就叫——卑己尊人。
  
  《谈礼貌》是这样结文的:“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在此牵强地套用一句:“准确把握语文的核心价值,学会重构教学内容,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和谐,师生关系更加美好。”
  
  和谐之一:阅读与说写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界说“课程性质”时进一步修订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明确了方向——教师要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一个学生要表情达意,要与人交往,要服务集体,体现其语文素养高低的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看他会不会说话,会不会写作,也就是善不善于运用语言来“表达”。
  
  本文所举的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说明礼貌待人的意义和作用,当自己有求于人时,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别人无意中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做。祝老师只花了很短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段落结构、主要内容,而重点训练学生的言语实践——“问路”,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而可在掌握文章“怎么写”的基础上,仿写“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在这里,阅读理解文本是基础,是前提,言语训练和运用是提升,是终极目标,两者相得益彰,学生的语文素养何愁不能提高?
  
  和谐之二:理性与感性相糅合,符合说理文的文体特征。
  
  语文教学历来诟病缠身,非此即彼、矫枉过正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了情,却失了真;抓住了理,却又会丢了情。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教师教学此类文体时,往往太偏重理性,而失去了情感滋润的说理,味同嚼蜡。其实,细细研读文本,同样可以发现字里行间激荡着情感的波澜,作为一篇具有说服性演讲性质的文本,如果不能用饱含感情的事实陈述来唤起读者的情感认同,是很难达到教育说服目的的。
  
  祝老师的教学,既凸显了说理文的文体特征,引导学生“说事实,摆道理”,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又注重加强他们“谈话”“演讲”时的感染力,提高其演讲技艺。“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言语最能反映他的思想。祝老师引导学生体验牛皋和岳飞的语言和说话时的神情与动作,学生描摹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语言、神情、动作的感染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牛皋的粗鲁无礼和岳飞的彬彬有礼,对“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这句古训,自然也就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糅合,使得课堂自始至终都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
  
  和谐之三:工具和人文相统一,彰显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祝禧老师说:“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是要通过母语学习,帮助儿童建立起知识、能力、情感、道德、审美的人格坐标,获得民族的价值观和信仰认同。”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儿童必须传承和坚守的道德底线。“问路”事虽小,却蕴含着如何做人的大道理,展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
  
  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课上祝老师没有生硬地传道、空洞地分析,而是采用口语谈话的方式,让语文教育回归儿童,让儿童在具体扎实的言语训练中不知不觉就明白了“卑己尊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子人”的古训。做人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孩子们一定能在祝老师的课上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文道统一,以文化人、以话育人,润物无声、育人无痕。这才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
  
  《论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尊重和呵护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秉承和践行名师的教学理念,一定能使我们在说理文教学上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

【和谐——说理文教学的至高境界】相关文章:

思想深邃:领导讲话的至高境界07-11

说理的经典句子03-04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08-16

教会学生形象说理08-17

金子的境界08-18

境界的作文10-14

境界的作文08-24

人生的境界..08-16

《人生的境界》..08-16

《人生的境界》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