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美术论文>美术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论文

美术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论文

时间:2022-08-15 19:26:13 美术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术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论文

  千呼万唤始出来——美术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
  
  张美丹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二中(322100)
  
  【摘要】美术的教育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 要学生自己去感受、体会美术,在美术学习中,许多的学习目标蕴含在体验美术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学习美术我们不是强调学会了什么画画,而是强调审美教育中的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强调的是一种产生于实践中的“缄默知识”的运用和获取。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获取缄默知识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让失误华丽的转身;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引入课堂。当然还可以从很多方面,比如优美的情景设计,交流式的合作,直观的形象展示,直观的现场展示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获取更多的缄默知识。
  
  【关键词】美术教学;缄默知识;唤醒
  
  学生A:“哎呀,同志们,下节是美术课了,你们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没啊?”站旁边的学生B搭腔了:“美术课有啥好准备的,不就是画画而已,老师怎么说,咱就怎么画,没啥新意,也没意思……”
  
  这是我无意中经过某教室,听到的一段话。这段话,促使我深思,我们现在的美术课是不是真的适应新课改的内容呢?以我的理解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应该慢慢的激发学生潜在的对事物的敏感以及体验生活,发现美术不仅仅在于画画,更多的是注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就好比学车,我们都知道可以从教练那学到怎么开车的知识,但究竟如何让车子自如的前进,则必须要靠学车者自己独特的体验,这种体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自如的开车了。也就是说,光有教练教的开车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学车者的实际操作、体验相结合。显然,这种体验是难以言传的。
  
  又如美术知识中诸如笔墨、笔势、气韵、意境等经验技巧及态度和精神不是通过老师语言表达所能告知的,需要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实践中得出。也就是说,有一种难以说清楚的知识在起作用。英国物理化学家、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 M.)指出,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活动中,不可言说的知识就像是可以言说的知识一样大量存在,甚至前者从数量上说比后者更多。两者共同构成了人类知识的总体。(美术教学论文 www.fwsir.com)对于这种认识,波兰尼用一句精炼的话进行了概括:“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知识,称之为“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与美术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学习美术不是强调学会画什么或做什么,而是强调审美教育中的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潜效应,强调的是一种产生于体验活动中的缄默知识的运用与获取。
  
  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这种“缄默知识”呢?这需要老师课堂中的适当引导。因此教学中笔者从以下三方面作了不成熟的见解:
  
  1让失误华丽的转身
  
  有效的利用学生的缄默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大胆假设的学习态度。平时,学生的一张张被废弃的作品,随处可见。这是被学生认为“不可回收”的垃圾,是没有价值的。这让学生养成了一种容易放弃,而且乱扔纸屑的习惯。在最近的一堂水彩课中,我布置给学生临摹书上的天空的干画法和湿画法的练习,有一学生没把握好,把天空的颜色上得比较浓重,他正准备揉成一团当废纸扔了,我马上阻止了他的行动“等一下”,并用手按住了他的作业。“你准备怎么做?”“我把天空的颜色画得太重了,想重新画一张”我接过来一看,接着拿着这张作业举给其他学生看,“大家觉得,这位同学画的是什么呢?”“天空……哦,不是,像大海!”其他学生七嘴八舌的讲开了,“对了,老师也觉得这位同学画得像大海,蔚蓝蔚蓝的海水,很有一种神秘感。老师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你们画的像不像,都不要轻易的扔掉自己的作品,就像刚刚这位同学的作业,虽然他没有很好的表现天空的调子,但是我们换种角度看,也能看到一个海的世界。
  
  画画,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你们欣赏者带着怎样的眼光去看这幅画。”经过这么一出,在最后学生交来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刚刚的那幅画,还是有蔚蓝的海水,而且还多了一片淡蓝色的天空,几只海鸥在临近海水处自由的翱翔……课堂中恰当的提示,让学生的思维换位思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事物的方向,让他们自己学会探索。
  
  而且也是对学生缄默知识的一种有效的利用,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很容易被定向思维框住,老师布置画什么就画什么,画的不像就擦掉、或扔掉重新画,画到像为止。使学生不敢大胆的想象,束缚了创造性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特别是水墨,擦也擦不掉,画错了就得扔。一滴无意间滴到宣纸上的墨汁,在有些学生看来就是污点,会影响画面的美观,而如果换种角度思考,就会发现,这点污迹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它可以变蝌蚪,可以变老鼠,也可以变小猫……
  
  2让生活走进课堂
  
  生活化的形象展示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能力。丰子恺先生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用艺术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使学生自觉地用心灵进行审美和艺术创造。在学校,学生在课堂上视觉接触的形象非常有限,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枯燥的文字,抑或是单调的图片,使学生的思维也趋于单向化。
  
  在上《让世界更美好》这一课时,我选用过了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拍摄的关于环境问题的照片:乱扔垃圾、水环境污染、废气排放、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等,一张张摄人眼球的照片,让学生震惊不已,也愤慨不已。环境现存的问题与学生此时的思想产生共鸣,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欲望,激发学生潜意识的思绪,从而创作出别样的作品。直观展示的一些生活照片唤醒了学生潜意识的缄默知识,同时还起到了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生活处处皆艺术,日常生活中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对象,带进课堂里都能引发学生澎湃的心理。
  
  在《老师,您好》的贺卡设计中,我让学生追求“原生态”,收集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硬纸板、一些丢弃的小饰品、或者是树皮之类的制作一张贺卡。这些日常生活中不去关注的对象,触发了学生的思考:一片枫叶,寄托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一颗纽扣联系着心与心的交流……课堂上,学生有感而发,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学生纷纷动员起来,把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东西都利用刚起来了,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贺卡,并亲手送到了各自任课老师的手中。
  
  如蒋某同学设计的贺卡,用到了毛线、纽扣、亮片……生活处处皆美术,在《字体设计》这一环节,动员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丢弃的生活用品,食品包装袋,报纸上的艺术字,广告标语等等带进课堂中,互相欣赏来自生活中常见的美术,体会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学生看到这些展示的视觉形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相联系时,就更能碰撞出多元的思维火花。在其它的美术内容中都可以让生活的元素走进课堂中,丰富学生的视觉,比如《巧用身边的材料》《服装设计》《徒手画校园》……这就是生活艺术,将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融合一起,丰富学生的视觉语言,美术中通过这些“形象语言”调动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3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走进课堂
  
  课堂上,老师安排的一些精彩环节也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刺激他们自身存在的缄默知识的发挥。现在的美术课堂上,很少看到老师的现场示范,这样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大打折扣。老师生动、形象、直观的示范,比繁多的话语更能启发创意。学生也非常喜欢看到老师亲自示范,通过看,思考更能体会老师要表达的知识技能。
  
  《卡通天地》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课,除了播放大量的图片外,老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出示一张动物鸵鸟的头部图片为例,怎样表现出它卡通的一面呢,夸张、变形的卡通特点又怎么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呢?首先讲,鸵鸟有一双大大的眼睛,边讲边画出一只蛋形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眼睛占头部的二分之一,夸张的用法;眼睛周围给它框上脑门边,眼睛的左侧给它画上扁扁的嘴巴,就像鸭子的嘴一样;加上细长的脖子,最后我们也可以给它加上一条漂亮的围巾……哎呀呀,一只美丽的鸵鸟诞生了,学生看着老师画的卡通形象唏嘘不已!迫不及待的想一展身手。这节课的作业中,学生的作品表现得非常不错。蚂蚁战士的形象、蜗牛妹妹的可爱,就连学生身边的学习用品都成了他们创作的对象,而且还给他们带上了帽子,漂亮的衣服,酷酷的靴子,适合的发型……好一个华丽的视觉盛宴。显然学生的创意从老师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示范中得到了启迪和灵感。除了视觉,我们还可以通过听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唤醒学生的隐性知觉。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讲故事、听音乐听古诗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想法,思维。
  
  比如《诗情画意》这一课,利用古诗词的意蕴感染学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学生思绪飞扬,根据诗意,纷纷画出了自己的想法,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通过触摸、感知、观察去理解认识一个事物,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理解大部分都只能听老师讲,看图片方式来得到,很单调,也容易麻木,通过触觉、嗅觉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感官。比如学生在认识肌理这一知识点时,老师通过让学生蒙上眼睛伸手触摸物体的方式,让学生感觉物体的细腻、粗糙、坚硬、柔软……动员学生的多感官去理解事物,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接触,也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学生缄默知识的运用。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点浅探,要真正在教学中淋漓尽致的挖掘、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还需要以后在教学生不断的探索、前进。缄默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还有很多,像优美的课前环节设计、直观的学生示范,学生合作式的实践操作……都需要通过老师正确、适当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当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交流的空间,创造的空间,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习惯。
  
  认识和理解教学生活中的缄默知识是整个教学目的得以真正实现的一个必要前提,是教师整个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行新的课程标准的重要理论依据。所以,我们需要多多运用和获取缄默知识。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杨建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陆一黎 《缄默知识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浅探》
  
  [4]杨林《缄默知识与美术教学的科学本质探索》

【美术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缄默知识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论文06-08

美术教学的论文05-31

美术教学论文11-04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08-24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8-24

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10-01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1-03

初中美术教学论文08-24

美术教学论文15篇11-04

美术教学论文(15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