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科研的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科研的思考

时间:2022-08-17 07:59:52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科研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科研的思考
  
  王晓杨
  
  摘要:如何处理高职院校教学与教研与科研的关系,高职院校科研教研如何定位?当前,由于高职院校内部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投入机制的不合理以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在一些学校已经严重挫伤了教学科研一线教师的教学、科研、教研的积极性。表现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下滑、教研、科研的急功近利,并没有真正有价值的科研成果,科学地定位高职校的职能目标;建立合理科学的教师评价标准体系,调动高职教师教学教研、科研、激励机制,激发高职院校内在的活力,在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做好高职院校的教研、科研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科研
  
  根据高等学校的职能不同,高等学校被分为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等四类,教学型大学的重心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重心是科研,教学研究型大学与研究教学型大学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基础上分别对教学、科研各自有所偏重。高职院校应该定位在哪里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应定位在教学型大学,少数实力很强的高职院校可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这种定位对于高职院校的职能的发挥应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应立足现状,发展定位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输送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始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任务,教学工作也必然是中心工作。
  
  本文就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科研的关系;建立合理的评价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业绩的机制,建立教研科研团队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讨。
  
  一、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科研的相互关系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随后我国大量的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使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到2008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374所,占全国高校数量的68.6%,高职在校生650多万,高职学生总量已经达到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的54%,已形成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如此大的招生规模,使得高职高专的教师的工作量严重的超负荷,再加之高职高专的学生高中阶段的基础相对较差,所以要在高职高专三年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专业的就业才能,和一定的够用的理论知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那么高职院校是否需要搞科研和教研呢?答案是肯定的,高职院校也需要教研和科研。我国国家教育部对科研的定义是:“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谓的“科学研究”,实际上也就是指人们从事科学领域或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是一个解决问题或矛盾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相互促进作用,让学生有时间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动性,促进科研和教学的双赢,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立足于教学进行教研、科研,只有这才能是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不能“轻教学,重科研”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教学工作才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在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结合实际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也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但是现实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轻教学重科研。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教学进行教研、科研,高职院校的应当以教学为首要任务,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职责,不但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把精力放在育人上。但是由于评职称看重的是教师的科研项目和论文,所以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所谓的科研、教研上,而对于教书育人则关注的太少。以教研促教研,以教研成果促教学改革的做法不仅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教师教研学术水平的增长。
  
  (二)高职院校要尊重教学和科研规律
  
  高职院校既然被定义为教学为主型的大学,就要尊重教学和教研、科研的规律,切实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着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首先要立足教学,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研、科研,要尊重教学规律,更要尊重教研和科研的规律,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不能为了完成教研、科研而对教师定任务,定指标,尤其是对那些本来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的教师,更不能动辄以教研、科研任务没有完成而否定其整体的教学工作,人不是机器,一个教师每年的授课课时达到800节课,已经是很累的事,教学不止是单单站在讲台上的那800学时,更重要的是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课后的后续工作都是很繁重和庞杂的工作,教师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才能做好,因此学校要切实尊重教师的教学劳动,给教师修养生息的机会,必须以教师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身体健康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工作,现在高职院校因为过于繁重的教学科研压力,已经使很多一线教师身心疲惫,慢性病频发,这对学校的发展极其不利。
  
  二、高职院校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教师教学、科研工作业绩的机制,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离开了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学校的和行政后勤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但是中国的高校的行政化有目共睹,在大学里教师和学生没有发言权,这种无发言权的主要表现在教师和学生对其自身价值的评价上没有发言权,评价教师的标准是行政部门制定的,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也没有任何的选择性,当然对学生的评价其实也不是由教师决定的,也是由行政部门决定的,评价机制形成了,教师学生按着他们制定的条条框框而努力,辛苦一年到了最后没有几个教师能达到考核的种种目标,达到目标者也大都是造假而为,下表是笔者所在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考核标准,见表1。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科研的思考
  专任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根据教师工作岗位及职称分级要求,中级及以上400标准学时,年,初级320标准学时,年。专任教师教学工作量不足的,每少10课时扣1分,教学工作量不足规定的50%的教师考核为E档。病假、产假等按实际扣减工作量要求。
  
  兼任教师每学年应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处级以上干部上课不超过2节/周,科级及以下人员不超过6节/周。兼任教师按上班一天折算2课时,比照(2)条规定工作量要求,不足的每少10课时扣1分。
  
  在此以教学工作量为例分析本考核的不合理性,此考核标准规定中级及以上教师400标准学时,年,初级320标准学时,年。每少10课时扣1分,教学工作量不足规定的50%的教师考核为E档。其一此考核标准只罚不奖不合理,一线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很多教师教学工作量甚至达800学时/年,这样的教师学校依然没有任何的奖励不说,而且对其的教研科研的考核量没有丝毫的松懈。其二,对于达不到工作量200课时的教师考核为E档不合理,很多本科院校的教师一年的教学工作量连100课时都达不到。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学校安排的,教师本人是没有选择的权力。这样的评价机制显然是苛刻的,而不合理的评价机制造成的负面效应是不可低估的,其一就是严重挫伤教师教学、教研、科研的的积极性。其二是为了完成工作量一些教师不得不造假。
  
  教学也好科研也好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教学、科研不能搞大跃进,更不能定指标,试问一个教师如果一年要上800节课,还要求其同时承担课题项目,每年还要有相应的论文发表,可行吗?显然是不可行的,实践也证明这样对教师苛刻的要求适得其反,教师忙的焦头烂额但是真正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却是不尽人意,这种不合理的评价机制为什么就不能改变,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的科研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要有一定的周期的,这种每年都要有课题每年都要发论文的考核机制合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种考核机制大家都认为不合理而且在制定之初也没有得到广大教师认可,并且通过实践证明也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为什么不能改?这是笔者一直困惑的问题。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将所辖教师(含兼任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得分,并将教师(除职能部门兼任教师外)从高到低排序,划分为A、B、C、D、E五档,每一档次都规定一定的比例,打到E的教师处于待聘状态,这样苛刻的考核标准令教师寒心,怎能提高教师内在的教学科研的积极性。
  
  三、建立教学、科研团队,发挥每个教师优势
  
  学校当然希望每一位教师既是教学的能手同时也是科研的好手,但是从人的本质的能力出发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区别的。有人更擅长于教学有人更适合于科研,学校应该发挥每个人最优势的方面,分别组合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用人所长才是管理之道。只有发挥每个人最擅长的一面,才能调动每一个教师的积极性,才能人尽其才,而学校也才能真正的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提升整个学校的教学与教研科研水平。
  
  高职教育的不仅是要培养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良好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职能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协调好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究、科学研究三方面的关系,调整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关心一线教师的身心健康,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学教研科研的积极性,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教研与科研的正常的发展。对于任何—所高校而言,人才培养始终是其办学的核心任务,教学工作也必然是她的中心工作之一,把握好教学教研与科研之间的“度”,这是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教学、教研、科研的思考】相关文章:

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思考08-24

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模式的思考08-21

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困境及破解对策08-18

探讨高职院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教学方法08-18

浅析高职院校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改革08-26

试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08-19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维护08-19

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08-22

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08-26

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心得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