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德育管理论文>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8-21 00:00:39 德育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程燕
  
  (湘潭大学 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411105)
  
  摘要:生命意识是个体对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一种自觉感悟和态度,是生命教育的高级层面。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尚在蹒跚行进期,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教师生命教育意识,构建系统化生命意识教育体系,在“体验”中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学会生存技能,利用多途径打造全方位生命意识教育空间,以切实推动高校生命意识教育地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12-0023-03
  
  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方面却存在缺陷(郑晓江,2011)。资料显示,自杀成为15岁至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占自杀死亡人数的 19%(肖水源,2007);每年至少有100名大学生轻生,自杀未遂者为自杀死亡人数的10-20倍,潜藏着自杀意念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费立鹏,2007);大学生自杀事件已成为我国高校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生命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更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大力加强高校生命教育力量,切实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迫在眉睫。
  
  一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对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概念及内涵并无统一界定,呈“多样与模糊”状态。
  
  (一)生命教育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郑晓江则认为,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生活、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包括有关生命的九大议题:认知生命、体验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悦纳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不朽生命。
  
  刘济良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生命教育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多纬度、多层次的内容体系。生命教育涵盖了一切“为了生命的教育”,关涉一切“有生之命”,为了生命的一切,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式,其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潜质,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生命教育就是一种‘生活’课程。无论是媒体每天所报道的社会事件或是学生在家庭及学校中所实际遇到的生命课题,都会是生命教育课程规划的内容。”(肖川,2009)。
  
  (二)生命意识教育
  
  何谓生命意识?如何看待生命意识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其实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连淑芳认为,生命意识就是让个体意识到自己及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识到生命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
  
  杜立新认为,生命意识就是指个体对生命存在的一种自觉的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一种深刻感觉,是对人的生命存在终极价值的审视。
  
  路晓军认为,生命意识是一种对于生存和生存价值的体认与感悟,包括浅层次的生存意识和深层次的生命价值意识。
  
  许海元认为,生命意识是个体主动认识和理解生命、热爱和珍惜生命、尊重和敬畏生命的意识,是创造和升华生命价值的意识,是追求生命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意识。
  
  可以说,生命意识就是个体对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一种自觉感悟和态度,人只有有了自觉的生命意识,主动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才能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才能努力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可以认为,生命意识教育属于生命教育的高级层面,生命教育必须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培养更健康、正确的生命意识是生命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基础和关键。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
  
  (一)国内教育大环境
  
  素质教育的口号在中国教育界唱响已有若干年,但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阵营中有不容小觑的力量和践行规模。知识本位的教育、整齐划一的教育、何以为生的生存教育,占领了国内教育的大片江山。生命化的教育理念仍在蹒跚前行。
  
  知识本位的教育。在教育目的上,重成才,轻成人;在教育过程上,重结果,轻过程;在教育途径上,教学成了唯一途径。教育只为考试,教书和学习都是为了分数。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学。一切教育的开展及力度,以升学为轴心。
  
  整齐划一的教育。应试教育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影响,显而易见的是以统一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无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被定格在既定的学科教学上,最终导致我们的课堂变得机械和无生机。重要的是答案对或错,而非与个体生命体验的联结。
  
  何以为生的生存教育。越来越大的扩招率,越来越多的毕业人群,“何以为生”彰显其重要性。然而,现实教育过于强调了生存的能力而忽略了生存的理由,于是,教育陷入了功利主义,有实利才有价值,很多做学问的人都成了知识和技术的奴隶。
  
  (二)生命意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生命意识教育的出现,根源于“生命教育”的出现。自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到21世纪生命教育已在全球迅速开展。国外生命教育的开展甚至已经涵盖了幼稚园、小学和大学,生命教育的内容丰富,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而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兴起,要追溯于1996年前后,我国台湾地区将“死亡教育”引入,并在学校教育中逐步推广。2001年被命名为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年”,颁布了“推动生命教育中程计划”,蓬勃发展。随后,香港地区也开始关注。
  
  大陆生命教育的开展,以介绍港台经验为基础,经由部分学者的诠释、呼吁、实践,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发动,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熊敏秀等,2011):
  
  (1)1993年-1999年的“教育忧思与本土追寻”,以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代表;(2)2000年-2003年的“学术诠释与学科互动”,在郑晓江教授2000年发表的《国外死亡教育简介》和《台湾中小学的生命教育课》文章后陆续涌现;(3)2004年-2010年“理论热兴与实践探求”,在2004年上海率先颁布《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后,湖南、辽宁、黑龙江、上海、湖北、山东等省市的中小学生命教育陆续展开,2008年云南省教育厅首次制定并下发了实施“三生教育”的决定和实施意见,要求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推行,取得良好成效;(4)战略发展,面向未来,2010年7月29日,“重视生命教育”正式载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大陆很长时间没有把生命教育作为一个体系重视起来,只在部分课程教育中有所显现,比如:小学的自然常识、安全知识教育、中学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等,生命教育作为一个教育体系一直没能在学校中得到充分发展。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将生命教育列入教育教学体系,很多地区的生命教育也仅偏重自杀防治等主题(陈丹萍等,2009),且对青少年、中小学生的研究为多,较少针对大学生。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
  
  (1)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
  
  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各学者提出了如生存意识、死亡意识、挫折教育、生命责任等多元层面,所有学者的理论几乎都包含:强调生命的本体价值,倡导人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强调生命的终极意义,探索生命的归依;强调在生活中体现生命的意义(张福珍等,2009)。因此,可将生命意识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生命价值升华教育。
  
  (2)大学生生命意识的特点及成因
  
  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现状,以漠视自己的生命、践踏他人的生命、质疑自身的存在价值,对生命本体认识的模糊,对生命价值追求的丧失,游戏生命等为特点。“为何而生”的价值关心已让位于“如何而生”的生存关心,应对挫折和危机的能力弱,消极的生命体验加剧了心理危机(梅萍,2007),自杀成为生活无意义导致的生命无价值的极端表现(冯娟娟,2007),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呈显著负相关(杨玲等,2009),加强生命教育,是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及自杀发生的有效方法(葛小锚等,2005)。来自多元文化、社会压力、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缺失,以及个体自我认知、责任意识、生命信仰等均影响生命意识水平(姚月红,2008),但学校教育对此仍大有可为。
  
  (3)生命意识培养的实施途径
  
  现有研究一致认同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共同参与,学校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程教学如哲学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肖杏烟,2009)、专题讲座、学科渗透、活动体验等方式实施,但涉及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活动形式,尚过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缺乏实际的操作性体验(陈月萍,2009)。2011年,首届大学生生命教育高峰论坛的经验交流显示,目前,国内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尝试多为单一的课程教育探索,十余所高校正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方面的尝试。
  
  3.现有研究不足
  
  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奔走、呼吁”层面,理论倡导有力,实际尝试有限,而且以开设专题课程居多,多渠道融合促进的模式尚未出现;缺乏现状把握及实效性检验,缺乏系统指导和科学规划、可操作性与普及性。
  
  综上所述,生命意识水平作为生命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既是生命教育开展的基础,又是结果,直接影响到个体如何看待生命、对待生命。但如何有效应其薄弱的现状,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尚未形成较好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运行途径,是一个亟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三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教师生命教育意识是基础
  
  依照中国教育实情,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越重视,越支持,越容易有突破和发展。目前,高校考核面临就业率的挑战,以致高校教育容易重文化知识学习而忽略生命教育。为此,要真正推动生命意识教育在高校的开展,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给予生命教育政策性支持,首先从领导层面强化生命教育意识。
  
  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落实生命教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教师作为学校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者,直接关系到生命教育的质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提高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首先需要全体高校教育者的重视,并主动承担此义不容辞的责任。
  
  2.科学安排,构建系统化生命意识教育体系是关键
  
  目前,国内生命教育以几次讲座或团体活动为主、系统性缺乏、学生知晓度及普及度并不高,大多高校并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育中。考虑到生命意识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及其现状,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应遵循课内与课外互补、理论与实践结合、科学与人文交融的原则,科学安排,形成体系。
  
  首先,以选修课为当前着力方向,以必修课为后期目标,系统介绍,“教学做合一”开展生命意识教育;其次,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的生命化教学改革尝试,如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对生命意识教育教学内容的融合;再次,校园文化活动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践行和推广,形成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校园环境氛围。
  
  3.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学会生存技能是重要关注点
  
  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整体良好,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死亡、自杀有不清晰的看法和认识,他们对自杀现象表示理解,甚至认为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这会让生命教育面临诸多隐患。如不及时加以积极引导,将潜藏有大量自杀行为的可能性,这也进一步提醒我们加强生命意识教育力度的重要性、必要性、急迫性。而且,从现有调查、访谈中发现,大多学生对生命意义呈模糊状,对怎样在危机中自救、生存等更是了解更少。如何看待生命,经营生命,学会生存,需要现行生命教育着重加以关注。
  
  4.“体验式”生命意识教育,联结学生个体生命体验是方法
  
  只有学生愿意来听,才能听进去,只有学生愿意接收,才能收到效果。生命意识教育必须关注到不同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将生命意识教育与个体生命体验相联结,才能焕发教育活力。生命意识教育以学生体验、接收多少为准。“体验式”教学是生命意识教育的优选方式,没有体验就没有教育效果。尊重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有自身的独特感受、生命经历及追求,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统一标准。生命意识教育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独特性、自主性、存在感和生命意义。
  
  5.多因素影响生命意识水平,打造全方位教育空间是方向
  
  归根究底,个体是生活在关系里的,如与自我、与他人、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等,没有健康的关系,就难有健康的生命态度和体验。加上有没有生活精神依托、近期重大生活事件、亲友死亡经历、家族自残自杀事件等,都可能影响到个体对生命的态度。因此,生命意识教育并不仅局限于课堂和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自主体验和思考,能够寻找和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相应支持和引导,甚至包括网络环境的积极引导,以营造一个全方位的生命意识教育空间。
  
  参考文献:
  
  [1] 刘济良。生命的深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郑晓江。生命教育演讲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3] 何晓杰。我国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4] 许海元,张艳红,付海玲。大学生生命意识及生命价值取向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09(1)。
  
  [5] 姚月红。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8(4)。
  
  [6] 章坤。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及其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9(11)。
  
  [7] 李国。生命意识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26(2)。
  
  [8] 周巧红。90后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9] 孔庆荣。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J]。山西大学学报,2006(3)。
  
  [10] 刘继荣。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培育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11] 张福珍。从大学生非正常死亡谈高校生命意识教育[J]。江苏高教,2009(2)。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相关文章:

关于我县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对策02-10

大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04-06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现状及对策研究08-25

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及优化对策08-25

关于农民收入现状及对策的调查报告06-02

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08-24

浅析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通用6篇)05-07

提高我国农民政策性农作物保险意识的对策08-2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及对策08-23

基层教育工会工作解析及对策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