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理工论文>冶金工程论文>从政策角度看我国钢铁行业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钢铁行业

时间:2022-08-18 16:51:56 冶金工程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钢铁行业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钢铁行业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钢铁行业

  陈虎东

  我的《场景时代:构建移动互联网新商业体系》一书中,引用了这篇文章,但是其中有一些段落被删除了,原因就不说了。一位朋友说想看下完整的章节,于是我将这篇在2013年写成的文章发出来,其实,这篇论文也删除了很多,不过,聊胜于无吧。

  当前,中国的钢铁行业正在遭遇寒冬,钢铁行业正在经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钢铁行业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引导,当然更离不开时代背景和当时所处的市场环境对该行业的影响。市场上对于钢铁行业与市场的关系,谈论的观点汗牛充栋,但是从政策角度深度透视政策对于钢铁行业的影响,资料则较散,所以有必要对钢铁行业和政策的关系做一个梳理,借以了解二者的关系,从而对当前的钢铁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1890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牵头兴建了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厂———汉阳铁厂,1890年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钢铁的肇始之年。这段时期,中国钢铁的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专门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反而是和当时风靡天下的"中体西用"思想相关联。张之洞《劝学篇》是有关"中体西用"说的一部总结性著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之洞在《外篇》中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甚至有条件地学习西方的教育、文化、经济体制,在学习的基础上主张变革,他甚至抨击当时守旧的顽固派盲目排斥西方文化,所谓"固蔽傲慢"、"自陷危亡",云云。总的来说,"中体西用"思潮的风靡是汉阳铁厂建厂的根本缘由,间接促进了钢铁行业这个现代工业在中国的落地。

  如果按照建国后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后两个时段来划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阶段,那么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也就是1949年-1978年这段时间内,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钢铁行业的发展,中国的钢铁发展可以说乱象丛生。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规定"一五"期间,重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的85%,占工农业基本建设总投资的72.9%,并明确提出了建立和扩建现代化的钢铁工业。在苏联的帮助下,第一个五年计划可以说为中国钢铁行业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种发展的势头在稍后的1959年-1961年三年大饥荒时代和1966年-1976年的文革中戛然终止。1958年底,毛泽东提出了"以钢为纲"的口号,大跃进时代开始。这段时期中国钢铁的发展经历了一种长期的创痛,中国的钢铁行业在"以钢为纲"口号的带领下发展一落千丈,我国国民经济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破坏。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翻一番的伟大任务》的社论,9月5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题为《全力保证钢铁生产》的社论,树立一切为钢的全局观点。尽管在1960年出现了"两参一改三结合"即所谓的"鞍钢宪法",在管理上稍有亮色,这在当时难能可贵,但毕竟改变不了那段特定历史时期钢铁行业的浑浊乱象。

  为了整顿在大跃进期间被搞乱了的企业,中共中央于1961年9月16日颁发《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尽管整顿之后,无论从钢产量还是钢品种上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相关数据显示,1965年产钢量我1233万吨,为1957年535万吨的2.28倍,工业产值也达到1957年的2倍。),但是无论是"以钢为纲"的口号,或者"钢铁挂帅"的豪情,还是毛泽东"鞍钢宪法"的概念,终究是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钢铁行业历经的成长阵痛,总体而言,钢铁行业的发展仍旧无序。随后的文革政治运动,中国钢铁行业重新陷入泥淖而难以自拔。

  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的钢铁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改革成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内心呼唤和至上愿望。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色。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钢铁行业春天的到来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宝钢兴建。宝钢集团于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动工兴建,而在之前的五天,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此次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权利过于集中的缺点严重束缚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经营自主权的下放,并且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有助于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从而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宝钢作为一个将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为经营理念整合在一起的现代型公司,其建立是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这也是政策主导下的产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导思想指引下,在此期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规定,例如1984年5月10日,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国发〔1984〕67号),给企业在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价格等十个方面以应有的权力。此规定后来被《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国务院令〔1992〕103号)代替,后者对企业的自主权允许空间更大,这也使宝钢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并为其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久旱并且压抑的中国钢铁行业终于在释放了群众积极性的前提下,开始拥抱市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相对于1961年北戴河会议上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旧""八字"方针而言)。会议还特别针对钢铁行业做了说明:钢铁工业要为轻工业让点路,要处理好内部的比例关系,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规格上,努力把紧缺的钢材、铁合金搞上去,大力提高冶炼和轧制技术水平,多炼优质钢和合金钢,积极提高钢材的质量和自给率,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自主权空间的扩大,也是宝钢建厂之初所担负的使命和发展的指引,市场化的管理形式进一步凸显。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钢铁行业正式步入发展期,发展势头迅猛,产量逐渐位居世界前列,例如1996年我国的钢铁产量破亿吨,2003年就达到了两亿吨,量的突破是和国家对于群众办钢厂的政策分不开的,如1985年1月,冶金部部长办公会议研究矿山问题时,确定把资金集中在大矿的开发和冶炼上,实行大矿大开、小矿放开的政策。小矿场的开发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再比如河北省唐山市群众采矿点发展到200多个,年采矿石40多万吨;已建成选矿厂27个,处理能力达320万吨/年,铁精粉生产能力达85万吨/年。这些政策为日后我国钢铁市场产能严重过剩埋下了隐患。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钢铁的生产时期,国家在钢铁行业引入了标准化、环保、创新等理念,技术攻关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且加强了对外合作项目。特别是在1987年,国家决定在一些大中型企业中全面推广承包制,承包制的推广再一次极大地释放了生产积极性,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也使得钢厂的生产能力得到拓展。另一方面,市场化的手段也迫使一些管理低效、研发能力差、设备落后的企业退出市场,国家也关停了一批落后的钢企。但是盲目的投资等诸多原因使得我国钢铁的产能不断过剩,产能过剩就成为了新世纪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沉重枷锁。

  2001年1月15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下发《关于印发2001年钢铁总量调控目标和实施要点的通知》(国经贸运行[2001]46号),确定2001年钢铁工业总量调控目标为钢产量1.15亿吨,钢材产量1.05亿吨。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下发的关于钢铁行业总量的目标。为了完成这个调控目标任务,此通知也规定了6条为了实现总量调控目标而采取的政策,其中第六条是支持鼓励钢铁企业转入其它产业或行业。而在2007年6月7日,国资委下发《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6号),对央企非主业投资规模做了规定,要求央企的非主业投资应该在企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合理范围之内。而此次国资委发文的目的,旨在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投资管理,有效规避央企自身的投资风险,对于别的行业因钢企的涉足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没有涉及,并且也对什么是合理范围没有做明确的说明或者规定,国家的政策出现了"打架".尽管针对产能严重过剩,国家对钢铁行业也采取了一定的引导措施,如2005年,国务院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但是我国的钢铁行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生产驱动型的发展动力难以一下子弱化下来,另外市场化的程度仍旧较低,降产步伐极其沉重。另外,重项目投资、解决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也使得产能产量的降低成为了一种较为困难的任务,陷入了举步维艰的怪圈。何况,很多政治性的任务比如说政绩的因素,也不会使钢企在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的现状下停止生产的脚步。

  纵观钢铁行业发展史,政策性的影响一直存在,且在某种时代背景下处于绝对的调控地位,这种特点伴随着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六十多年的道路,如何有效的拥抱市场,并施以正确的政策指导和调控,成为国家在产业政策方面应予突出考虑的问题,这或对未来钢铁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具体内容参见《劝学篇》张之洞著,李忠兴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第161页。另,张之洞的《劝学篇》撰写目的是"辟邪说",攻击维新变法理论,但却间接体现出了他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思想。

  〔2〕具体内容详见《制度设计与变迁》,薛汉伟、王建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3〕具体内容详参《社会主义在中国1919—1965》,于幼军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年

  〔4〕中央转发《鞍山市委关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报告》的批语,毛泽东,1960年3月22日。

  〔5〕废止的原因,个人认为是和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讲话有关,南巡讲话澄清了人们对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模糊认识,确认了社会主义也能搞市场经济。

  〔6〕详参《宝钢志》,或详参《李先念与宝钢建设》,朱玉,《党史天地》,2004年12期。

  〔7〕《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三钢近十年来的发展实践看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之路》,李沛林、吴爱福、刘会彬,《冶金财会》,2006年01期。

  〔8〕1985年中国钢铁工业大事记,中国钢铁新闻网。

【从政策角度看我国钢铁行业】相关文章:

换个角度看世界作文05-14

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反思与展望10-31

钢铁行业标语02-07

钢铁行业分析报告06-02

换个角度看世界作文7篇06-07

换个角度看世界作文(15篇)06-04

换个角度看世界作文15篇05-15

不同角度看世界作文(通用29篇)05-12

换个角度看世界作文(通用9篇)03-22

【必备】换个角度看世界作文5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