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论文>电子商务论文>为何信息化会导致那么多“IT黑洞”

为何信息化会导致那么多“IT黑洞”

时间:2023-02-20 08:34:31 电子商务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为何信息化会导致那么多“IT黑洞”

中国社会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从文明的演进上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构成了中国社会的晶状结构,而且信息文明的重塑化程度越来越强;从市场的角度看,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演变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加入WTO,中国不可避免地加快了全球化的步伐。国外跨国公司亦将自己的制造中心、研发中心迁往中国,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业已展开;从顾客的角度看,目前买卖双方的关系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现在大多数商品完全是买方市场,顾客主宰着买卖关系,所谓“体验经济”的兴起便是明证;从现代企业成长的角度看,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营企业的确成长起来,经过了最初的原始积累,如今步入腾飞时期,而且像诸如虚拟企业等组织形态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面对这一变局,企业应该怎么办?比竞争对手更快学习和应变的能力可能是唯一的竞争优势,为此,信息化成为企业获得技术竞争优势的源泉。正如菲利普·B·伊文斯等人指出“每个行业都是信息产业”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成为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号。

但问题接着就来了,为什么信息化会导致那么多的“IT黑洞”和“信息孤岛”?为什么无数的企业在“等死”和“我死”的信息化怪圈中不能自拔?

究其原因,说到底,在于原先的信息化范式已经失效,无法真正适应这一全球化时代“集成化分布式”企业的新变局,无法搭建一张公平接入的“网中网”,无法实现标准统一的技术平台、无法实现数据融合和业务融合,更无法实现企业间的流程再造和根本变革。一句话,过去的信息化是在工业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化,尽管其手段采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其管理思想、组织形态、企业文化、市场形态都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信息化始终处于CIO的层次;而如今的信息化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信息化成为与企业变革相匹配的最佳利器,信息化必须适应激烈的市场和组织变革,必须体现“客户主导”的体验经济思想。今天的企业信息化必须在具备技术内在一致性的基础上,整合企业内外的全部资源,信息化要用来真正地运营,用它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强化关系,这应该是CEO考虑的头等大事。

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要具备一种大变局时代的信息观。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讲,这一信息观的核心是指作为国家创新工程标志的知识集群的崛起,我们必须从重塑信息空间的角度认识目前中国出现的独立的知识管理/运营服务提供商现象;从企业的层面上来讲,这一信息观的核心是指从聚集单一技术和技术应用的信息化1.0版(数字化阶段)过度到注重组织协同和创新能力的信息化2.0版(智商化阶段)。(姜奇平语)

对于IT业而言,这种战略观的转变,意味着一次全新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分层。欣慰的是,我们看到无数的产业巨头这两年都在做这方面的调整。如今,像网络、互联网、中间件、数据库、甚至操作系统都突破了过去的概念内涵,对于身处下游的中国企业而言,过去的“集成”、“服务”、“应用”等概念亦随之发生了改变。总而言之,一种面向最终用户综合应用的、基于统一技术平台的和基础环境的新型IT架构正在浮现,它们分别以·Net和J2EE为阵营、实现了网络时代的一次横向整合。君不见,如今网络已成为“智能化信息网络”(思科)、互联网已成为“第三代互联网”(微软、Intel)、“电子商务”已成为“随取即用”的基础(IBM)、中间件已成为“基础件”(BEA)、服务已成为“综合服务”(网新)、应用已成为“关联应用”(联想)………所有的产业变迁昭示出一条新的信息化的路径。

据互联网实验室研究表明,这一新的信息化将突破国家、社会、企业、个人、计算、行业、业务等七大边界,成为无边界的、虚拟的、实时的信息化。(详见互联网实验室《中国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报告》)。尤其是对企业而言,在业务外包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扩展企业”。这时的企业信息化不再是“孤岛”式的信息化,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信用链条,突破了单个企业的资源局限和管理局限。对于这一新型的企业形态,尽管多数国际厂商对之称谓不—,如“分布式集成企业”、“实时企业”、“虚拟企业”等,但其企业信息化思想是一致的,即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供应链以及电子商务,都必须以一种整体有效的信息观来统领企业复杂的信息化需求。

应该说,这次IT产业的巨大变迁对于中国IT业而言是具有巨大挑战的。因为大多数的标准和资源都集中在国外巨头的手中,说这次变迁是一场“巨头的盛宴”一点也不为过。那么,中国IT企业是不是只能做一些边缘的应用软件以及集成服务工作,而不能在产业分层方面占据一席之地呢?所有关心中国IT业前途的人们都在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呐喊。

大势不可违。总体而言,中国IT企业大多成为此次变革的被动跟随者。为此,政府部门和一些老科学家对此忧心忡忡,试图用一种国家扶持的战略打破这一僵局,借着电子政务的东风,国产的CPU、操作系统等也进入人们的眼帘。但是,这些产品目前较之相对确定化的市场格局,只能在某些特殊领域取得突破,更多地只是成为一种符号象征。还有一种最坏的可能是,“电子”与“政务”的结盟由此滋生了一轮新的“数字化腐败”,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充满了凶险。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业务基础件”概念的问世对于中国IT业而言具有一种石破天惊的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IT业第一次在产业层级上获得了实质性的突破。所谓“业务基础件”,就是业务驱动的基础平台和集成开发工具。它是基础件和复杂应用软件的最佳契合点,是解决“业务鸿沟”的有效途径。

可以这样说,“基础件”尽管对“中间件”做出了实质性的超越,但也只是最多解决了“数据统一”的问题,还始终未实现具备“技术无关性”特征的“业务统一”和“流程统一”。这一空白的恰恰也是中国厂商发力的支点所在。

“业务基础件”所表现出的信息化观,也正好是我们前面所标榜的“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它具有“客户主导”、“快速反应”、“持续完善”的特征,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

所谓“客户主导”,是指业务基础件改变了由技术人员或实施厂商主导信息化的局面,实现了真正由客户从自身的业务流程出发,业务人员自己定义软件内容。

所谓“快速反应”,是指基于业务基础件的信息化,大大节约了信息化的布署时间。传统的信息化工程经常一实施就是一年,久拖不下,最后不了了之。而用了业务基础件,真正做到省时省力,只用个把月就可把项目实施完毕,何乐而不为?

所谓“持续完善”,是指基于业务基础件的信息化,不但实现跨平台的平滑过度,也可随企业成长的需求不断变革业务流程,从而极大地保护了用户的投资。

对于急剧变革中的中国企业而言,“业务基础件”的出现,无疑是信息化市场的“福音”。其内在的技术一致性和技术无关性特征,与中国企业的特征具有天然的关联。JUSTEP等软件公司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业务基础件”,已显示出这一类软件巨大的应用价值。中国企业信息化要实现“综合协调”、“分步实施”、“业务为本”、“效益优先”的总体目标,就必须依赖像“业务基础件”这

样的支撑环境和开发工具;同样中国IT业要想实现与巨人比肩,也必须有像“业务基础件”这样的重大创新。


【为何信息化会导致那么多“IT黑洞”】相关文章:

堵住企业信息化黑洞08-05

中国企业信息化黑洞08-05

黑洞奇遇08-16

家有“黑洞”03-02

进入黑洞以后08-18

黑洞频率影评08-22

黑洞之旅作文12-13

为何70%的CRM会失败?08-05

为何微笑,为何流泪08-16